宋永全
今年是“十四五”的开局之年,国家对“十四五”进行了宏伟蓝图的布局,树立了远大的发展目标。在此背景下,河北地区的文化建设也进入到了新的时期,在“十四五”文化工作的指导下,社会各界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的保护和传承也产生了新的思考。而民歌作为河北地区传统音乐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生动的记录了河北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和思想情感,以丰富的艺术形式展现了河北人民群众的豁达、积极的人生态度、传统隽永的审美追求、卓越的民族文化发展历程。因而,在新时代背景下加强河北民歌的文化传承,推进河北民歌的发展,在群众文化活动中融入丰富的民歌文化,加强“十四五”时期河北地区的文化建设,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科学保护,也成为当前重要的研究课题。
群众的力量是强大的,对于产生于民间的河北民歌艺术,想要得到发展和传承就必须依靠群众的力量。所以,在群众文化活动开展中,创造各种机会为河北民歌提供展现艺术魅力的平台,对于民歌艺术的文化传播和文化传承均具有显著的作用。因而,在当前河北的群众文化发展进程中,积极的组织群众文化活动的开展,使河北民歌文化能够渗透到社会文化活动的内核,在潜移默化中推进河北民歌的文化普及和传播,让丰富的民歌音乐深入人心,使群众能够发自内心的喜欢上民歌,主动去演唱民歌。这样河北民歌的传播和传承才能进入到自发的状态之中,在群众中间得到了全面的文化普及和艺术推广,使更多的群众认识到民歌文化的珍贵性,感受到民歌的艺术熏陶,从中感受到审美文化的浸润,体验到丰富的情感共鸣。因而,在“十四五”文化建设背景下,河北民歌在群众文化生活中的开展和融入,能够进一步推进河北民歌的艺术普及,让更多的群众参与到民歌的表演、创作和实践中来,彰显河北民歌独特的文化魅力。
群众是民歌文化传承的主力军,所以扩大群众传承力量,培养民歌传承人才,才能使河北民歌持久的传唱下去。所以,在群众文化活动开展中,我们有意识和有目标的在群众文化活动中进行民歌文化的深刻渗透,组织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为喜欢演唱民歌的群众提供艺术实践的舞台,使更多的人欣赏到民歌的优美和动听,主动进行民歌艺术的文化传承。这样民歌的受众面拓宽了,接触民歌艺术的群体也扩大了,久而久之就会涌现出一批专业基础深厚、真正热爱民歌的人才,承担起河北民歌文化传承的重任。在生动的群众文化活动开展中,民歌得以丰富的演绎,不仅保留了河北民歌独特的艺术特征和审美特色,也在现代文化发展中注入了新的创作思想,使更多具有时代气息和文化特色的民歌新作被创作出来,既保留了河北民歌的原生态特征,也融入了丰富的思想内涵,展现了现代民歌传承人才的综合素质和专业素养,为河北民歌文化传播和传承提供了扎实的人才基础,以及源源不断的人才动力,确保了河北民歌传承人才的持续供给。
群众是民歌发展路径的创造者和开拓者,因而全面的发挥群众的力量,在丰富的群众文化活动中为河北民歌的文化传播和传承提供新的路径。民歌来自于群众的集体创作智慧,所以民歌的发展也要依托群众的力量,促使河北民歌进入到科学的发展轨迹之中来。只有面向群众的民歌创作,才能焕发出持久的艺术生命力,才能真正的贴近大众的心声,才能获取群众的认可。所以,依托于丰富的群众文化活动,对传统民间特色进行保护,并在现代创作技法的基础上进行新的创新,赋予河北民歌更为生动的艺术魅力。群众文化活动是面向全体大众的,具有广泛的传播性和参与性,通过这一途径拓宽河北民歌的宣传面和传承力度,使群众成为民歌文化传承的活态载体,通过口口相传、心心相授,来加强民歌音乐的传播,推进民歌音乐的传承,使河北民歌在多元化的发展路径中,借助群众的力量获得自身的发展。
在群众文化活动的开展中,河北民歌的传承发展有了新的活态传承载体,为河北民歌的文化创作和艺术创新提供了持久的动力。群众具有广泛的基础,自古以来河北民歌的传播和传承都是依靠数代群众的共同之力,不断的进行艺术风格的完善和更新,彰显出隽永的文化艺术魅力。在漫长的文化发展进程中,河北民歌形成了深厚的文化底蕴,也在群众传承下形成了独特的文化生态圈。现今,群众在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组织和开展中,加强了对河北民歌的文化渗透,也在无形之中营造了浓厚的文化生态环境。不仅为群众演绎河北民歌提供了生动的平台,创设了丰富的环境,也使河北民歌的艺术呈现更具特色化。随着多元音乐文化的碰撞和交流,群众文化活动开展形式也更丰富多彩,注重文化活动的文化底蕴和精神愉悦,因而也为脍炙人口、广受大众喜欢的河北民歌艺术提供了广泛的艺术实践平台。在广大群众的积极参与下,更多喜欢河北民歌的群众承担起了传统文化传播和传承的重任,以乡镇、村庄、社区为活动单位,展开了丰富的民歌艺术活动探索,从而也全新的打造了音乐文化生态圈,让广大群众在民歌艺术实践中得到思想的熏陶和艺术审美的浸润。
社区是群众赖以生存的场所,也是群众文化活动参与的主要区域。因而,做好社会文化活动的筹办和组织,对于河北民歌的文化传播和传承具有积极的作用。社区可以将喜欢河北民歌的群众组织起来,成立社区文艺组织,为他们提供讨论、交流以及实践河北民歌的平台,在丰富的文化活动中加强群众对河北民歌的文化传承。社区可以组织群众进行民歌演唱比赛或者民歌才艺比拼,吸引更多的社区群众参与进来,通过赛事、展演等多种方式,鼓励更多有演唱兴趣和才华的人才加入到社团的文化活动中来,组成专业的演唱团体,丰富相关的民歌演唱和表演活动。此外,社区的群众文化活动能够面向所有大众,大众可以成为民歌艺术实践的一份子,也可以成为民歌音乐欣赏的观众,在不同的角色变换中,民歌艺术的文化魅力被群众挖掘出来,进而激发群众对河北民歌艺术的探索兴趣,在精彩纷呈的群众文化活动开展中彰显河北民歌的瑰丽多姿。
信息化的高速发展为河北民歌的传播和传承提供了便捷的渠道,也使群众获取民歌信息和资源的方式更为多元化了。因而,在当前群众文化活动的开展中,我们也要积极的借助信息化平台来加强民歌文化的渗透。现在互联网得到了快速普及,与客户终端的距离缩短,成为了民歌艺术与群众之间的重要传递媒介。所以,在群众文化活动的开展中,以信息技术手段为支撑,最大化的拓展河北民歌的文化宣传途径和艺术展现平台。比如,可以通过快手直播、抖音直播、微博直播等方式,对群众的文化活动进行现场的直播,使手机和电脑另一端的群众能够通过信息手段直观的欣赏到河北民歌的艺术表演,并且通过点赞、交流和互动等方式发表自身对民歌艺术的感受,以及希望河北民歌得到怎样的创新和发展。这样一来,不仅拉近了群众与民歌直接的距离,也使群众参与文化活动的方式更多元,体验感更加的丰富。因而,以信息化手段加强民歌在群众思想中的文化渗透对于河北民歌的传播和传承意义深远。
在近些年的群众文化活动开展中,极为生动的展现了群众在文化活动中的个人魅力和集体风采,不仅展现当前群众个人的艺术修养,还彰显了群体大众的精神面貌。因而,在河北民歌的文化传承中,群众要不断加强个人的音乐素养和演唱技能,以专业的声乐表演能力融入到丰富的社会活动实践中。通过对综合素质能力突出的个人进行考核,将有共同兴趣爱好的群众集合起来,通过组建演唱文艺团体来壮大河北民歌的艺术传承和文化发展。从目前的群众文化活动组织实施来看,群众在不同的舞台和比赛中都彰显出自身卓越的魅力。尤其是在合唱活动中,河北民歌也被创新的融入到作品创作和舞台表演中,将优美、隽永的河北民歌进行了全新的艺术呈现,使观众对河北民歌产生了深厚的艺术体验,这都要归功于群众文艺演出团体。
虽然,群众文艺演出团体是由群众自发组成的,但是每一个成员来自于不同的工作岗位,也可谓卧虎藏龙,对于河北民歌的文化传承不仅提供了好的思路,而且融入了新的创作。不仅对河北民歌内容进行了新的填词,还拓宽了民歌的情感表达。例如,在《新编赵州桥》中,群众就把歌词内容进行了改编,采用赵州桥的传统音乐旋律,进行了新的演唱表演。不仅展现了当地群众新的生活场景,而且对幸福生活更加的憧憬。在一唱一答中,以活泼的演唱风格赋予了这首民歌作品新的意义,使群众对河北民歌的文化传承更加生动。因而,以业余群众演唱文艺团体来带动和促进河北民歌的文化传承也是非常重要且有效的措施之一。
随着时代的发展,很多民歌中的内容已经不符合社会的真实情况和群众的审美品味。因而,通过丰富的群众文化活动开展,对新民歌音乐作品进行改编和创作是推进河北民歌文化传播和传承的好方法和好途径。因而,广大群众要在与时俱进的社会文化发展中,总结河北民歌音乐改编和创作的经验,分析群众音乐审美的追求和取向,使更多符合实际生活和思想情感的素材融入到河北民歌的创新、创作中来,使民歌传统曲调和新的歌词内容、表演形式相结合,打造新的音乐作品。同时,也可以借助群众文化活动平台,与其他姊妹艺术进行深度合作。比如,通过歌伴舞的形式展现河北民歌的艺术风采,也可以通过民族器乐的演奏来提升河北民歌浓郁的乡土文化气息,不断的激发群众对河北民歌的创作热情,使更多有意义的新民歌作品和表演形式融入到群众的文化生活中来。当然,河北民歌的创作和创新要符合群众的音乐审美追求,在主流音乐文化创作的指导下,为传统民歌编曲和补词,展现当前河北人民的幸福生活,唱出河北人民的欢乐心声,这样才能真正的实现河北民歌在群众文化活动中传播意义和传承价值。
总而言之,在“十四五”文化建设的大背景下,河北地区应该重视河北民歌在群众文化活动开展中的传播和传承工作,赋予群众文化发展新的责任。随着日益丰富的群众文化活动开展,为河北民歌的发展和传承提供了广阔的平台,蓄积了深厚的观众基础和传承力量,使河北民歌在群众文化生活中散发出独特的艺术魅力。不仅推动了河北民歌的艺术创新,而且也促进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保护,所以群众的文化发展力量是强大的。我们也相信在“十四五”文化发展时期,河北民歌的传播和传承也会步入新的阶段,彰显出民歌文化瑰丽的文化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