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贵州仡佬族民歌音乐在地方高校的传承路径

2021-11-26 02:18
黄河之声 2021年1期
关键词:仡佬族民族音乐民歌

石 晶

一、仡佬族民歌音乐的传承意义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深刻地阐述了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于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大价值。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深刻论述了新时代学习、研究、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意义、重要作用。

2017 年1 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这是我国第一次以中央文件形式专题阐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作。2017 年5 月7 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再次印发了《国家“十三五”时期文化发展改革规划纲要》,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纲要》明确了全面实现文化发展改革的目标任务,其中包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基本形成,中华民族文化基因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实现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从以上政策的颁布可以看到国家对传统文化传承和发展的重视,文化传承是建立民族自信和文化自信的根本之基,我们要将中国优秀的少数民族文化不断的传扬和发展下去,让传统民族文化绽放出绚丽光彩,闪耀在世界文化之林。

民族音乐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传统音乐文化不断发展的坚实基础。仡佬族民歌是在劳动生产中产生的,是劳动人民在劳作中情感的表达与宣泄,具有独特的文化内涵和艺术魅力,是我国少数民族音乐文化宝库的一大瑰宝。

仡佬族是我国五十六个少数民族之一,现共有四十多万仡佬族人民,96.43%的仡佬族人口聚集在贵州省,主要分布在铜仁、毕节、安顺、黔西南等地区。石阡县坪山乡尧上被称为“贵州仡佬第一村”,居住在这块土地的仡佬族人民创造了丰富多彩的原生态民族民间文化。仡佬族民歌按题材可分为号子、打闹歌、山歌、情歌、酒歌、哭嫁歌、仪式歌、孝歌,曲调不同,各有特点。题材丰富、形式多样的仡佬族民歌蕴含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积极健康的教育意义。比如:情歌《情姐下河洗衣裳》曲调高亢明亮,旋律婉转动人,情感细腻丰富,生动的描述了仡佬族青年对美好爱情的追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打闹歌演唱时说唱结合,鼓舞人心,使原本单调乏味的劳动变得生动有趣,充分激发人的劳动热情和活力,表现出勤劳的仡佬族人民热爱劳动,热爱生活的良好品质;哭嫁歌歌词则表达姑娘感怀父母养育之恩和离开亲人的不舍之情,或是孝顺公婆、敬夫教子以及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无限希望;敬酒歌表达了迎客时的热情,以及对友谊情深的赞扬和对朋友的美好祝福等美好情感。

仡佬族民歌来源于生活,题材广泛,其歌曲内容几乎涵盖了仡佬族人民日常生活生产的所有内容,这些代代相传的歌谣不仅有着丰富生活常识、生产知识、劳动技能等,同时也有对人的价值观、道德观的教育意义,充分体现了仡佬族人民的勤劳和智慧。我们应该继承和弘扬这些优秀传统民族音乐文化,让独具魅力的民族民间音乐代代相传,从而实现以美育人,以文化人。

二、仡佬族民歌音乐的传承现状

仡佬族民歌来源于民间,过去主要以口头相授的形式流传,过于单一的传承形式使得这一民间珍宝濒于消失。由于社会经济发展脚步的加快和科技的迅速发展,原本闭塞的仡佬族村寨逐步走向外面的世界,世世代代封闭的仡佬族人民的劳动与生活也随着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受到现代文化与人们娱乐休闲形式多样化的冲击与民族汉化的影响,使得仡佬族民歌文化弱化的现象显得较为严重。笔者深入到仡佬族主要聚居地石阡、务川等村寨走访调查后发现,大多数孩子们和青年人多偏爱经典的儿歌、校园歌曲和流行通俗音乐,不会唱也不大愿意学唱本民族歌曲,对于本地民歌了解基本停留在流传较广的几首仡佬族民歌代表作品,其它题材的本土民歌知之甚少。会演唱民歌的多为年纪较大的中老年人,并且以70 岁以上的老年人占多数,这让人为仡佬族民歌的传承现状甚为堪忧,如何让民间音乐在现代文明的冲击下在原生的土壤中保持其生命的活力得以继续繁衍生息,这些是值得我们深思和探究的问题。

近年来,随着对我国对民族音乐文化的不断重视,当地政府和文化部门及部分音乐爱好者通过深入走访仡佬族民族聚居地,对近乎失传的仡佬族民歌进行了收集和整理。笔者通过在当地图书馆查找,可以找到少量的仡佬族民歌曲谱选集,但是发现采用录音制作的成品音乐作品却很少见。由于音乐专业有着其特殊性,主要是以听觉感受为主,大多数人需要直观的听觉来感知和欣赏音乐作品,从而获得对音乐作品的认知和理解,没有接受过专业的音乐理论学习几乎就无法看懂谱面上的各种记录符号,无法完成演唱歌曲的旋律部分,所以仅仅是以曲谱的形式保存流传则很大程度影响了仡佬族民歌的传唱和发扬。

通过对仡佬族民歌在本地学校音乐课堂中的教学应用调查中发现,在本地学校中仡佬族民歌内容在音乐教学中的应用相当缺乏,主要原因分析如下:一是中小学校对艺术教育不重视,音乐课仅在课表中呈现,实际教学中音乐课形同虚设,经常不上或是被其他文化课占用;二是任课的音乐专业老师师资严重不足,即便有音乐专业老师,由于缺乏民族音乐文化传承的意识,加之自身存在对本土民间音乐认识不够;在高校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是老师的传承意识不强和专业素养能力的不足,导致极大的影响了仡佬族民歌的教学。

所幸的是,虽然当前出现的传承现状不容乐观,但是对民间音乐的保护已经越来越受到各级政府和文化部门的重视,我们在当地每年举办的仡佬族传统节日“敬雀节”的系列旅游文化活动中,都可以欣赏到高亢动人仡佬族民歌的演出,这为本地民间音乐走向更宽广的世界提供了很好的展示平台,也让全国各族人民通过独具特色的民俗文化活动走进美妙的仡佬族民族音乐文化。

三、仡佬族民歌音乐在地方高校的传承路径

(一)仡佬族民族音乐走进高校音乐课堂

目前高校的音乐课堂教学基本为两种形式,一是音乐通识课,二是音乐专业课。在教学内容上,民歌音乐素材选用较少,多偏重于西洋音乐,音乐课堂中对当地的地方民歌音乐的教学十分匮乏。由于大部分专业音乐教师自身缺少对仡佬族民歌的认识和了解,导致无法在教学中与学生有深入的交流和有效的指导,这成为制约仡佬族民歌音乐渗入音乐课堂的主要因素之一。

首先,作为地方高校的专业音乐教师应加强对民族文化传承意义重要性的认识,不断提高自己对民歌艺术的了解,深入地对仡佬族民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发展进行研究,探讨仡佬族民歌蕴含的艺术性和教育性,对原有的文化资源进行收集整理,编写相关的民歌音乐校本教材。地方政府和学校鼓励支持高校的专业作曲音乐教师充分挖掘优秀仡佬族原生态音乐素材,将古老的仡佬族民歌进行适度的改编和创新,尝试创作一些融入流行音乐元素的新民歌,增加大家对民歌的接受度和喜爱。除此之外,高校教师应积极履行高校的科研职责,在教学实践中努力探索高校音乐课堂中民族音乐传承和发展的有效途径,开展相关的课题研究与探索,不断改变当前教学中存在的偏重西洋音乐,忽视民间音乐的现状。

其次,在音乐教学的课堂中,还应注意因材施教,针对不同专业的学生,选择适宜的教学方法。在非音乐专业的大学生音乐通识课中,学习的主要内容为音乐基础知识、视唱练耳和音乐欣赏这三个部分。针对这部分学生,教师则可以将仡佬族民歌作品融入到课堂的视唱练耳和音乐欣赏内容中,将民歌音乐作品的节选乐句或者乐段进行视唱练习,在学习乐理知识、提高识唱乐谱能力的同时,又了解了本土的民间音乐。在音乐欣赏课中适当选取经典的仡佬族民歌作品作为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初步了解作品的风格特点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感受仡佬族的民歌音乐的独特魅力,多方面提高学生的音乐综合素养。

再次,在音乐专业学生的音乐课堂中,我们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在相关的音乐专业课程中适当的加入仡佬族民间音乐为学习内容,对仡佬族民歌的分类、唱腔特点和艺术特征进行更为深入的分析和了解。在声乐、器乐专业课教学中学唱和演奏经典的仡佬族民歌代表曲目,如:《情姐下河洗衣裳》、《仡家幸福花》、《仡佬族敬酒歌》、《八月十五走坡来》等,使我们的大学生听民歌,唱民歌,懂民歌,爱民歌,不断增强学生的民族感情,从而接受本土优秀原生态民歌音乐文化,让他们通过学习民族音乐来了解和热爱祖国,增强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文化自信。

(二)仡佬族民族音乐走进大学生艺术社团

大学生艺术社团是校园文化的载体,是大学生自我展示才能的舞台。笔者在前期的高校社团活动调研中发现,目前大部分地方高校的社团活动中,艺术社团活动占有较大比例,但是艺术社团的活动中几乎没有涉及到民歌文化,学生们多喜欢演唱流行音乐和表演现代舞蹈,对民歌的认识知之甚少,虽然有一部分了解和喜欢民歌艺术的学生,但是由于缺乏相应的社团活动,找不到为其爱好和才能提供相应的展示平台。这一现状也较大程度的影响了民歌文化的传播。

笔者认为在高校中应该充分利用学生艺术社团的优势,发挥其校园文化传播的主力军作用,鼓励和帮助仡佬族民歌爱好的学生组建开办相应的民歌文化社团,搭建民歌文化的展示平台,开展丰富多彩的仡佬族民歌文化活动,一方面让喜欢仡佬族民歌、会唱仡佬族民歌的学生能够有机会展示自己的艺术才能,另一方面通过社团活动对校园文化的传播力和影响力,又能有效的渲染校园的民族文化氛围,使更多的大学生们了解绚丽多彩的仡佬族民族文化和独具特色的民歌艺术。

同时高校的艺术社团可以不断拓宽实践活动范围,从校内活动走向校外交流,比如:开展地方高校之间的社团文化交流和演出、组织社团为福利院和养老院义务演出,在当地中小学开展文艺演出活动等等。艺术社团通过演唱仡佬族民歌作品或仡佬族舞蹈表演等多种艺术表演形式,不仅丰富了社团的文化生活,同时也拓宽了了社团的实践领域,实现了民族文化的有效传播。

(三)仡佬族民族音乐走进校园艺术文化活动

大学校园的艺术文化活动是文化传播主要途径,是学生提高自我艺术修养和整体素质的重要平台。大学生在丰富多彩的艺术文化活动中发挥艺术特长,展示自我,提升自我。民间音乐文化的传承应充分利用校园文化活动这一传播途径,将仡佬族民歌文化通过多种形式的大学生艺术文化活动来积极推进民族音乐的交流与学习。

比如邀请当地的老艺人或民间歌手为学生定期的做主题讲座和专场演出,让师生观摩学习,了解仡佬族的民俗文化,民歌音乐的特点和发展状况等,培养对他们对民族音乐的兴趣。在校园艺术节、学校乐团演出、周末大舞台、校园好声音、十佳歌手等各种艺术活动中鼓励学生选取仡佬族民歌为表演内容,积极举办以仡佬族民歌为主题活动的合唱、独唱比赛,让学生们人人学民歌,个个唱民歌,通过多种不同形式的艺术活动,营造浓厚的仡佬族民歌文化氛围。同时将校园的艺术文化活动走出校园,充分利用外出交流演出的机会,将本土的民歌艺术从校园交流走向校外更为广大的舞台,让更多的人可以欣赏和感受到仡佬族民间音乐的独特艺术魅力。

结 语

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是高校的重要职责,地方高校具备地方文化传承的独特优势,肩负着本土音乐文化传承与创新的重要使命,大力弘扬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使这一宝贵的文化遗产有效的保护和传扬,对维护我国民族生态文化的多样性和推动我国民族音乐文化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地方高校是本土文化传播的重要阵地,作为高校应本着根植于地方,服务于地方的教育宗旨,有效利用当地的文化资源优势,通过高校艺术传播平台,加强师生民族文化传承意识,发挥专业教师的积极引导作用,树立当代大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文化自信,使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薪火相传,发扬光大。

猜你喜欢
仡佬族民族音乐民歌
在高一年级音乐教学中深化民族音乐教学的实践
民族音乐处在“低谷”
论高校音乐教育在传统文化传承中的地位与作用
民族音乐教育的传承与创新
传统回归之仡佬族“哭姊妹”婚俗研究
少数民族音乐
中吕 十二月带尧民歌 十九大胜利闭幕
贵州省仡佬族音乐及音乐结构旋律浅议
仡佬族医药与水族医药对外来药物运用的比较分析
穿花衣 唱民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