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利英
摘要: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我国已经取得了显著的脱贫攻坚成果,农村的贫困状况显著改善,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制度构建起来。但是因为城乡区域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加之监管不力等问题的影响,使得城乡低收入群体生活面临着考验。本文将以此为出发点,探讨乡村振兴背景下城乡低收入群体生活的改善对策。
关键词:乡村振兴;城乡差距;低收入群体;改善对策
前言
自2013年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精准扶贫的重要指示,直到2020年,收获了圆满的脱贫攻坚成果,旨在帮助农村贫困人口摆脱困境,享受到更多的政策【1】。面对这一成果背景,乡村振兴提上日程,虽然现有6000多万贫困人口成功脱贫,但民生领域存在的短板不容忽视,尤其是低收入群体的生活更应该受到关注。城乡低收入群体应该是高度关注的对象,积极的分析当前城乡低收入群体的实际情况,了解存在的主要问题,制定出科学的改善对策,确保城乡低收入群体的生活拥有可靠保障。
一、城乡低收入群体生活保障现状
(一)实际保障面较为狭窄
乡村振兴战略下,农村顺势发展,但是现阶段推行的政策还是存有相对狭窄的保障面,根据低收入群体的划分范围来看,家庭年人均收入低于当地最低生活标准的居民,由于病残或者是生存条件不够理想致使生活困难的居民,属于最低生活保障群体【2】。但是执行相关政策的时候,除了东部个别发达区域外,全国多数地区的最低收入群体得不到支持,这就使得社会救助流于形式,除了影响到相关群体的权益外,直接影响到后续相关工作的开展。
(二)最低生活保障力量薄弱
通过相应的调查和走访分析,能够清楚地了解到农村低保主要涉及的是贫困线之下的农村居民及失地农民,在脱贫攻坚战略成果展示下,乡村振兴顺利推进,农村土地逐步被征用,其成为了建设基础设施的重要征收对象,这就导致了失地农民这一群体出现。调研发现,很多的农民的收入难情况很难认定,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即最低生活保障救助金额很难认定,导致相关低收入群体无法及时享受国家扶持【3】。
(三)监督管理机制不够健全
监督管理机制对于城乡低收入群体生活能够展示出一定的保障作用,但是目前推行的相关机制存在着诸多的问题,重点表現在:民主评议机制不够规范,主要是其建立在入户调查的前提下,但是由于某些农村干部未及时的参与,也未能核实实际的情况,导致社会资源分配不合理,直接的影响到城乡同步发展。加之管理机制不够科学,城乡低收入群体在享受服务时的监管措施不到位,某些地区还存在着“人情保”等情况,使得城乡低收入群体生活状态不佳。
二、乡村振兴背景下城乡低收入群体生活的改善对策
(一)积极统筹,推动社会保障均衡发展
根据习近平总书记的相关指示,应重视科学合理的统筹,促使社会保障实现均衡发展的目标。坚持着建机制、兜底线与织密性的基本原则,通过实际的行动,促使着城乡统筹更加到位,发挥出适度的保障作用,让可靠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建立起来。重点是将社会救助的优势之处显现出来,真正的展示出保民生和兜底线的效力,确保城乡贫困人口最低生活标准可以上升至新的层次。兜底扶贫就应该全面的分析各个地区经济发展情况,践行量力而行的基本原则,制定出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使得贫困人口可以满足实际需求。现阶段,需要将城乡低收入群体生活保障及乡村振兴背景相互结合,收获理想化的应保尽保成果,让社会保障的基本作用得以展示,呈现出均衡、公平发展轨迹。
(二)稳步推进城乡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并轨
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需要积极的重视城乡最低生活保障的统筹发展规划,应该采取适宜的行动践行相关的方针,也就是将社会救助体系建设进一步完善,还需重视当今社会存在的主要矛盾。在具体的行动中,需要让社会主要矛盾进行合理的转化,转变为人民的向往和发展不平衡的矛盾。所谓的发展不平衡,重点是指城乡低收入群体生活保障存在着问题,如果未能对二者间的差距进行干预,将会干扰社会的稳定状态。另外,现阶段重点落实的低保制度存有弊端,无法满足贫困人员的基本生活需求,想要解决实际矛盾,就需要合理的统筹,构建起相对完善的城乡社会救助体系【4】。为确保城乡区域的发展更为平衡且趋向合理,相关地区积极的实施城乡低保标准并轨模式,如北京城乡低保标准统一调整到每人每月710元,江苏省有大约百分之五十的农村县区统一了城乡最低生活保障标准,这便是并轨的有力证明。还应该适当的构建可靠且合理的机制,根据具体的物价情况,使得低保金额符合预期,提升保障的效力。
(三)利用多源头夯实农村最低生活保障资金基础
国家农村低保资金的主要来源就是政府以及财政部门。在调查分析的阶段,根据相关的数据信息反映,2014-2016年的最低生活保障支出明显增加,直到2017年,社会救助的投入费用已经占据到全部费用的45%以上。正因中央积极的提升了对困难地区的救助,使得相对紧张的局面得以缓解。但是,财政力量较为有限,无法实现大范围的覆盖,除去依靠政府财政外,还可动用社会力量,倡导着多源头筹集资金。可以利用强大的号召力,促使着社会各界共同参与,真正的展示出农村低保制度的优势,倡导人民群众高度认可。还可创建相应机构,使得应保尽保目标的实现拥有稳固条件。
(四)落实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工作组织建设
城乡低收入群体想要获取相应的保障,离不开相关工作组织建设,要求单位及时的优化工作形式,丰富具体的工作内容。基层政府需重视低收入群体的生活状态,对其提供必要的帮扶。还需对符合低收入群体的对象纳入到基本保障系统中,促使着生活获取理想的基础。基层办事机构还需遵循着“为人民服务”的基本原则,为咨询和办理相关业务的人员提供必要的帮助。各级政府需推进制度改革的进程,稳步提高办事效率,规避扯皮及推诿的问题。各级单位需要积极承担责任,提高办事的效率【5】。
(五)优化城乡最低社会保障监督机制
应该构建起合理的监督机制,促使着最低收入群体的保障工作稳步推进。规范具体的操作流程,各级政府需承担起对应责任,优化相应的制度,保证权责分明。政府机关还需展示出各级监督委员会的价值,运用定期或不定期抽查的手段,使得农村低保工作得以贯彻。倡导群体内部合理的监督,对基层村委机构展开必要的考察和分析,组织当地群众共同参与,为低保工作的落实提供参考意见。
结语
通过本文的概述,了解到乡村振兴背景下城乡之间的差距,为了更好的改善低收入群体的生活状态,特别制定出相关的改善对策,旨在为具体工作的落实提供借鉴。
参考文献
[1]白永秀,宁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提出、研究进展及深化研究的重点[J/OL].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10
[2]刘祖云,巫丽君.2020年脱贫攻坚:跨越乡村振兴战略的“历史节点”——基于2020年度CSSCI期刊论文的文献解读[J].安康学院学报,2021,33(03):1-11.
[3]张劲英,陈嵩.“后脱贫时代”职业教育如何行稳致远——“三区三州”职业教育发展现状与未来展望[J].教育发展研究,2021,41(11):1-8.
[4]张会芬.后脱贫时代相对贫困治理的有效探索——基于P县“社会大救助”体系的考察[J].江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38(03):36-44+125.
[5]刘水波.新世纪国内脱贫攻坚研究的现状、热点和趋势(2000-2020)——基于citespace知识图谱的可视化分析[J].攀枝花学院学报,2021,38(03):30-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