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新时代背景下,英语学科是学校课程重要的组成部分。初中英语教师教学的水平直接影响着學生在此阶段乃至高中、大学时期更长远时期的英语语言的学习水平。英语教师专业教学水平有效提高的途径之一是观摩名师课堂。通过观摩与分析名师课堂的教学智慧,能够有效地帮助教师反思自身、完善自身的教学能力。
关键词:初中英语;教学智慧
教育,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教师是专门从事教育的人才,从出任教师到优秀教师再到成为名师,需要在职业生涯中不断地学习、求知、探索、进取。[1]教师的专业发展仅靠单一的、循规蹈矩的教学经验的不断累积是远不够的,“浙派名师”作为专门从事教育研究和服务的公益性学术机构,每年都会举办学科经典教学活动展,通过名师引领让更多教师成长为“浙派名师”。观摩名师课堂作为一种更为有效的学习与探索的教师专业成长途径之一,在促进教师教学理论与实践的发展上具有深远意义。
一、目标紧扣的智慧
教学目标是一堂课的“起点”,也是一堂课所要追求的“终点”。教师在预设教学目标时、课堂进行过程中以及结束后,教师的引导与学生的学习皆离不开教学目标紧扣的智慧。
(一)尊重学生的主体性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认知主体的一个意义建构的过程,教学是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自我建构的过程。[2]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教师要鼓励学生以“主人公”的形式参与到课堂中,唤起学生自身已有的生活经验,有效地进行知识与能力的建构,在此基础上启发诱导、循序渐进地开展听说教学活动过程,鼓励学生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充分地尊重学生在其学习过程中地主体性地位的目标理念。
(二)贯彻目标的指引性
新课程标准中指出,在义务教育阶段开设英语课程能够培养出适应新时代社会发展所需的具有创新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人才,并提高国家的国际竞争力和国民的国际交流能力。[3]这是这个时代赋予教育的职责,也是英语教学过程中必须要遵循与贯彻的育人目标。。教师应贯彻目标的指引性,去设计与实施相应的教学环节,从而帮助学生在不断学习与练习、完善的过程中习得相应的知识与能力,并发展其核心素养能力。
二、情境创设的智慧
在英语教学中创设教学情境就是依据教材的内容和学生的认知发展特点以及兴趣需要,联系实际,为学生创设英语学习的情境,并将教学目标融入在问题解决得过程中。[4]
(一)注重情境的生活性
英语作为一门语言,既代表着一种文化信息,同时也充当着一种生活工具的角色。在创设英语教学情景时,要尽可能地联系现实生活,让学生在与其习惯的日常生活环境相类似的情境中学习,促使其从消极被动的学习态度变为积极主动的学习热情,从而帮助其建构新知识,并通过给予学生大胆表达自己对故事人物的看法、对情节的思考的表达机会,让整堂课充满着“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智慧。
(二)强调情境的有效性
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可知,情境对于学生的意义建构是十分重要的,因此教师需要具备创设有效情境的意识,并且也需要创设有效情境的能力。有学者认为,英语教学情境的创设应遵循真实性原则、探究性原则、文化性原则、合作性原则。[5]通过创设问题情景,激疑鼓励学生猜测并层层深入引导学生个人以及组建团队进行讨论,才能真正创设符合学生兴趣、满足时代需要的情境,有效地帮助其教学达到理想的效果。
三、指令准确的智慧
教学指令语是课堂上教师使用的、用以实现教学功能的话语,是教师让学生在课堂上做某事的一种言语行为,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使用的指令语的清晰、得当程度将直接影响到其教学效果。[6]
(一)重视指令的层次性
教学指令应具有层次性与简洁有效性。从情境导入、到听力前猜测,到听中引导、听后跟读与讨论,教学环节层层递进,环环相扣,教师每一个指令的下达得准确与适宜,学生才能够正确地接收到指令信息,有效地推动课堂顺利、有序地进行。名师课堂的智慧也体现在围绕一定教学目标而有效地执行的简洁、学生可理解的教学指令,能够较好地激发学生思维,并保证较好的教学效果。
(二)突出指令的可理解性
“在实际课堂教学中,偏离教学指令基本功能总体上有四个方面:一是教学指令偏离教学目标;二是教学指令与学生地实际学习进展相脱节;三是教学指令被无意义的课堂生成所左右;四是教学指令干扰和破坏学习的氛围与时空环境。”[7]教师作为课堂的引导者、指挥者、调控者,在面临着班级里的不同成长背景、智力水平、发展速度和个性特征的学生时,教师在复杂、变动性常存的教学过程中不得不考虑学生发展的顺序性、差异性,并重视教学指令对于学生而言的可理解程度。
四、文化引领的智慧
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是文化的一种载体,而文化则是语言的价值灵魂与根本内涵。学生在学习一种语言的过程也是认识一种文化的过程。
(一)文化价值的渗透性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英语课程兼具工具性和人文性双重性质。教师如果仅注重对教材中语言材料的教学而忽视材料背后所蕴含的文化意识,易导致英语学习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割裂与分离,继而难以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在基础教育阶段我们进行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教学至少应该包括两个方面:文化知识的传授与跨文化意识的培养。因此教师充分发挥英语教学中文化引领的作用才能帮助学生树立和巩固正确的文化意识与价值观。
(二)文化引领的积极性
王蔷教授认为,“教育的目的就是使人可以更好地面对未来地世界、解决各种未知的问题。”[8]学生思维能力的有效培养以及科学发展离不开教师挖掘教材中的文化信息与思维内涵,并恰当将其融入到教学过程中,以积极的文化引领去启发学生的思维并发展其能力。通过开放、包容的文化学习氛围,引导学生提出的不同意见,锻炼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最终无不宜于学生批判性思维、创造性能力的发展。
总之,为贯彻培养学生的英语核心素养,也即语言能力、学习能力、思维品质、文化意识的提升,使学生成为具有创新思维与国际视野的新时代人才,教师只有不断地学习与获得新的知识,保持终身学习与反思、进步,并积极投身于有助于自身专业发展的改革与实践中,最终才能把握教学的智慧,孕育出智慧的人才。
参考文献:
[1] 童富勇. 名师并不遥远——来自浙派名师的调查与研究[J]. 人民教育(21):11-14.
[2] 陈威.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综述[J].学术交流,2007(03):175-177.
[3] 教育部.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4] 程敏. 新课程下初中英语情境教学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08.
[5] 杨静怡.建构主义视角下的英语课堂情境创设[J].教育与职业,2011(23):103-104.
[6] 陈春兰.高中英语课堂教学指令语的有效使用[J].教学月刊:中学版(教学管理),2013(5):56-58.
[7] 何芳,吴刚平.课堂教学的行为指令与内容指令.基础教育,2015,12(5):42-51.
[8] 王蔷. 促进英语教学方式转变的三个关键词:“情境”“问题”与“活动”[J]. 基础教育课程, 2016.
作者简介:
邱怡婷,(1997- ),女,杭州师范大学在读研究生。
注释:
作者简介:邱怡婷,(1997- ),女,杭州师范大学在读研究生。邮箱:shiqiuqiuqiuya@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