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培育的思考

2021-11-25 06:03刘迪
科学与生活 2021年16期
关键词: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民族团结新媒体

摘要:随着科技的发展,网络新媒体进入了人们的生活,其中对大学生的生活产生更加深刻的影响,也给当前培育大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出了挑战。 如何借用新媒体来增强大学生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让新媒体得到充分的发挥,是当前大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培育亟需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新媒体;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大学生;民族团结

中国有56个民族,本来就是一个整体,在"中华民族"后加上"共同体"是对我们民族团结一致,互惠互利的最大体现。 培育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对于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基本国情具有强大的适应性;培育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使得各民族更好的了解和接受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增强文化自信。 当前,新媒体的兴起,给人们的思维言行及生活方式造成了很大的冲击, 大学生作为新媒体的应用者和追随者,要想让民族团结意识深入其心, 刻入其脑,就必然要掌握新媒体的应用方式,使新媒体成为培育大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秘密武器。

一、新媒体的新时代特征

(一)新媒体具有开放性和隐匿性

在现如今的网络环境中,大多数的人们主张言论自由,他们在网络中能够发表不同的观点,人们能够检索、接收和分享信息。 与传统的传播方式不同,新媒体中的信息传播者和接受者的界限不是特别清晰,人们可以进行双向交流。 新媒体时代也在努力打造一个允许各种各样的声音存在的网络虚拟环境,能够让所有人参与其中,这也体现了新媒体时代中用户的主动性。 与此同时,目前的网络环境是允许人们用隐秘的形象来发表自己的言论, 以匿名的身份去参加讨论,使得大家敢于说出自己内心的真实想法, 但是匿名也给了某些别有用心的人提供了更加便利的造谣条件,使得网络的治理变得难上加难。

(二)新媒体具有即时性和海量性

从内容上看,新媒体包含时事政治、商业、娱乐、文化、生活信息等;从范围上看,大到宇宙中的行星,小到产品的使用说明书,其相关信息都可以被检索到。 现如今信息资源极度丰富,覆盖到人们工作、生活的方方面面,因此有"信息爆炸"一说。 即时性强在新媒体的特征中占据重要地位。传统媒体的发行时间往往比较固定,且制作周期耗时较长。 相比之下,网络媒体的最大优势是信息的接收和发布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且覆盖范围广,一秒钟就可以将信息发送给受众,传播到全世界的范围。 与传统的媒体方式不同,新媒体的信息呈现方式更加灵活,可以在最短时间内让人们收到消息。如QQ、微信等社交软件,让人们同步看到最新消息。

(三)新媒体具有广泛性和双向性

新媒体除了可以传播常规信息如文字、图片等,还可以传播视频、音频等多媒体信息。 新媒体不仅传播媒体信息多样,包含的范围也较为广泛,接受者也遍布世界各地。 传统的媒体信息传播的方式是不能够选择的,具有单向性的;但是新媒体传播方式是双向型的,每个人既是信息的接收者,同样也是信息的传播者,从而提高信息的互动性。 在传统的媒体传播过程中,信息的传播者就像信息的"守门员"拥有信息内容、质量等的决定权。 而如今新媒体的出现撼动了传播者的绝对中心地位,使得其与接收者的位置产生共享。 在新媒体的环境下,不管是传播者还是受众都首先是网络用户,可以进行互相的交流,成为信息的产生者、传播者、接受者,拥有传播和信息知晓的权利,对自己的想法进行自主表达,对信息内容可以自主选择。

二、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培育的机遇和挑战

新媒体的快速发展有其特别的魅力和优势,它对大学生的发展也起了重要作用, 能够让学生及时全面地了解当今国内外的时事热点新闻,丰富了大学生查找资料的渠道, 使得大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交流,,拉近了学生与世界之间的距离。但是,新媒体高速发展的同时,对大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培育既是机遇,又是挑战。

(一)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培育的机遇

新媒体作为新兴产物,对现如今人们的生活,既意味着机遇,也意味着挑战。 从机遇来看,新媒体对大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带来以下几个方面的积极影响。 其一,使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成果、信息等可以很便捷地覆盖到全体师生。 例如借助微信公众号、微博、抖音等,可以把培育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要宣传的中央大政方针、最新文件思想、各类绘画书法作品等,及时地传递给所有师生,从而起到最大的宣传效果。 其二,能够使师生更加方便快捷地了解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从而增强信息的实效性。 传统媒体背景下,大学生往往只可以被动的了解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相关内容,是一种单向传播信息的方式,信息传播实效的反馈具有很大的滞后性。 但是从传递信息的方式上新媒体突破传统媒体的单向传播的限制,在传播的时候实现双线的互动,甚至是多向互动,让他们可以随时随地进行沟通交流,具有特别强的互动性。 师生通过新媒体接收到有关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信息时可以及时评论、点赞、讨论等,而作为信息发布者的宣传部门、学工部门等,可以实时看到这些反馈,做出及时回应。 其三,新媒体有助于丰富高校培育大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方式和内容。 传统媒体在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培育方面往往是"静态"的,如校刊校报、校园民族文化展示板,需要定期推出,更新比较慢,而且往往只能是以文字和图片方式呈现出来,对师生的情感冲击力有限。 而新媒体除了文字和图片外,还可以是音频、视频,尤其是成本低廉却效果优良的民族动漫宣传作品,这些非常受师生欢迎。

(二)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培育的挑战

1.大量不良信息使培育过程复杂化

正因为新媒体具有双向性、隐匿性,网络上有很大一部分人歪曲事实,散布大量的消极反动言论。 此外,新媒体的发展打破了国与国的界线,很多用户在发布、传播信息时随心所欲、不加辨别,导致一些虛假、极端、反动的言论大行其道。 在我国网民中,学生群体是主力军。虽然大学生已经成年, 但是他们还未正式的进入社会,其价值观形成的尚未牢固, 在面对海量信息时,独立思考、理性思考、去伪存真的能力还有所欠缺, 高涨的民族情绪易受到煽动,做出一些非理性的行为,容易遭到不良思想的侵害和影響, 质疑社会和国家制度,动摇民族团结情感,淡化对国家和民族的认同感。

2.新媒体传播的去中心化弱化了大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培育的主导性

在这个互联网飞速发展的时代,网络只是一个没有任何权威主导的系统, 是一个在无中心系统的基础上所建构的网络社会平台,对于各种类型的网络文化都具有平等的地位, 不论你是什么身份、有多高的地位、多么具有权威,在这里大家都是平等的主体。 但是,新媒体这种无中心的传播方式,是与大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培育的主导性相悖的。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中国各民族团结一心的重要纽带,这对于各民族的共同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但是,身处新媒体的大学生,深深的受到新媒体去中心化特征的影响, 在现代互联网中过于张扬个性,忽视权威的重要性,缺乏主导意识, 这样极其容易导致大学生对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培育产生抵触心理, 逐渐形成以自我为中心的价值观,从而对大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培育的主导性带来严峻挑战。

3.全球化引发的大学生的民族意识观念位移

在全球化时代,新媒体的发展使国家间的交流、意识与文化的融合成为可能。 作为一个国家和民族繁荣发展的基础,民族意识和民族文化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这些现象不可能因为虚拟空间的繁荣而从根本上改变。 特别是中华民族的社会意识是民族团结的强大动力,是我们国家各民族间团结一心的强心剂。 一些西方国家为了实现“文化霸权”的目标,依靠着强大的互联网技术将本国的民族文化价值观念传播到世界各地。 同时,新媒体领域也存在着不平等的精神战争,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新媒体中正面临被西方国家侵蚀的困境。 现如今,当代大学生心理发展还不是特别成熟,正处于发展的关键期,此时的大学生的思想价值观念、意识行为方式都需要正确的引导。 当大量的复杂信息席卷而来的时候,大学生的认知和辨别能力仍然不足,很容易产生对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恐慌,从而影响其对中华民族的认同,削弱大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三、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培育的路径

1.评选新媒体"民族团结大使",增强大学生民族团结意识

在这个科技快速发展的时代,互联网领域里出现各种各样的"意见大使"、"网络大 V", 他们具有极强的影响力和号召力,这些已经被这个时代所证明, 其作为新媒体信息传播的纽带和过滤环节,能够对大多数民众进行信息传播甚至会影响到人民对某一个事件的理解和判断。 新媒体时代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诠释与传播同样需要"民族团结大使"的塑造与介入,这是因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培育需要这样的领头人起引领作用。 在新媒体环境里,对大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培育不可能一蹴而就, 更不可能是自然而然的发生的,必须要有能够代表深入了解民族团结意识和具有浓厚的民族文化内涵的"民族团结大使"作为必要明灯, 通过他们发挥榜样作用向大学生传播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信息、表明民族团结态度, 推动大学生在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了解中自我评价、自我反省、自我批评、自我调控和自我教育, 从而帮助大学生提高民族团结意识,让56个民族是一家的观念深入其心。

2.要转变教育思想,熟练掌握新媒体的运用。

首先,教育者要积极践行时代对教师提出的立德树人新要求,转变思想,灵活运用新媒体的多种渠道,来对当代"95后""00后"大学生进行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培育,满足他们的需求。 同时,积极适应新媒体环境,熟悉主流新媒体的运用,占据新媒体环境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新阵地。 其次,学校应为教师,特别是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工作者,要为他们提供现代化的教学培训,提高教师的信息化操作能力。 如今,几乎所有班级都有班级 QQ 或微信群,越来越多的学生和老师加为好友, 在 QQ 空间、朋友圈进行互动,进一步熟悉新媒体的运用也有利于教师和学生进行平等交流, 消除学生的防范和抵触心理,缩短师生距离,增强师生互动。

3.打破新媒体"无边无界",提高大学生的中华民族团结意识

在新媒体时代,社会的发展稳步提升,各民族的共同发展也是国家发展中的重中之重,对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培育更是日趋重要,民族团结进步的事业是我们国家发展事业的重要部分。 而且民族团结是维护社会稳定的基础,是国家繁荣发展的动力。大学生对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认知就显得极为重要,他们是国家的新生代力量,是新媒体传播使用者的主力军。但是新媒体的传播是无限的,现实中每一秒都会产生大量的文化数据,这就使得其数据新的传播无边界。 这就使得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传播具有局限性,这就需要帮助学生在新媒体环境中建立的由不同意识所形成的“边缘意识”, 增强民族自信心,为了提高学生对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了解, 让学生明白民族团结的概念,认清民族共同利益的重要性, 增强他们的责任感,让学生成为新媒体创新发展的主体群体。

四、小结

当前,新媒体的普遍存在,使得大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培育挑战与机遇并存。 全球化引发的大学生的民族意识观念位移,大量不良信息使培育过程复杂化,新媒体传播的去中心化弱化了大學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培育的主导性。 面对诸多挑战,我们提出培育新媒体"民族团结大使"、熟练掌握新媒体的运用、打破新媒体"无边无界"等路径,以提升大学生对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各个不同层面的认同感,从而增强大学生民族团结意识。 在新媒体时代,高校要有阵地意识,积极利用好新媒体带来的机遇,同时化解其带来的挑战,提升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培育的实效,为大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加快推进媒体融合发展构建全媒体传播格局[J].求是,2019(6).

[2]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习近平关于全面从严治党论述摘编[M].北京: 中央文献出版社,2016: 33.

[3]周妍,张文祥.移动互联网下的传播变革及其社会影响[J].山东社会科学,2019(2)∶165-172.

[4]王军.新媒体语境下重大主题仪式化传播的实现路径及其文化图景——以爱国主题为例[J].山东社会科学,2020(6)∶159-166.

[5]习近平.加快推动媒体融合发展构建全媒体传播格局[J].中国报业,2019( 7) : 5-7.

作者简介:

刘迪(1996)女,回族,籍贯:河南省周口市,研一,沈阳建筑大学,思想政治教育方向

猜你喜欢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民族团结新媒体
童心绘团结 各族一家亲
1912至1949年期间中国“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强化
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对近代中国民族主义的形塑与修正
基于祭祖文化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培育路径研究
民族团结的内蒙古样板
新媒体背景下党报的转型探析
对农广播节目的媒体融合之路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