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随着社会的发展,职业教育地位日益提高,初中职业启蒙教育在职普分流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初中职业启蒙教育目前存在流于形式、缺乏实践、深度广度不够的问题,需要加强职业观教育,传承大国工匠精神;开展职业启蒙体验,树立职业生涯规划观念;做好个性化职业指导,推动普职分流健康发展。
关键词:大国工匠 初中生 职业启蒙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1.15.060
2019年1月24日,国务院印发了《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国发〔2019〕4号),《方案》指出“要提高中等职业教育发展水平……保持高中阶段教育职普比大体相当,使绝大多数城乡新增劳动力接受高中阶段教育。……鼓励中等职业学校联合中小学开展劳动和职业启蒙教育,将动手实践内容纳入中小学相关课程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初中是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该时期开展职业启蒙教育,有利于树立职业教育观念,渗透职业价值,培养起干一行、爱一行的职业操守,培养学生的敬业和奉献精神。
“工匠精神”属于精神范畴,是从业人员的价值取向和行为追求,是一定人生观影响下的职业思维、职业态度和职业操守。工匠精神的强势回归,是“中国制造2025”“一带一路”等国家战略的需要;是企业转型、产业升级的需要;是消费者个性化消费和高品质生活的需要;是劳动者职业生涯发展和个人价值实现的需要,能够解决技能型人才供需矛盾失衡的问题,实现从“制造业大国”到“制造业强国”的转变。为此,做好初中职业启蒙教育就显得尤其重要,能够为“大国工匠”培养奠基。
一、“大国工匠”视角下初中职业启蒙教育现状及原因分析
“大国工匠”视角下的人才培养,并不等同于职业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其内涵应为工匠精神的培养,李进学者认为,工匠精神应包括尊师重道、爱岗敬业、精益求精、求实创新等四个方面。由此可以看出,不管是培养技能型人才还是理论型人才,都需要“工匠精神”。基于此,初中职业启蒙教育的目的就并不是仅仅为中考的职普分流提供指导,而是为了让学生对自我的性格、兴趣、能力、价值观产生初步的认识,对社会职业产生一定的了解,帮助其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做好每一阶段的选择,埋下“工匠精神”的种子。目前初中职业启蒙教育现状如下:
1.初中职业启蒙教育流于形式
我国目前实行九年义务教育,初中教育作为九年义务教育的最后阶段,已经成为孩子人生道路上的分水岭,中考成为越来越重要的选拔考试。2020年全国已普及高中阶段教育,职普比已逐渐达到1:1,这意味着50%的初中生毕业后将流向中等职业学校。从家长的角度来看,孩子的升学压力更加大了,考取高级中学的难度提高了;从学校的角度来看,高级中学的升学率降低了,意味着学校间竞争加剧;从学生的角度来看,考试压力前移,从“一锤定终生”的高考前移到了中考;这一切都源于社会层面对中等职业学校的认识存在偏差,加上目前中等职业学校质量与高级中学教学质量存在一定的差距,所以社会上形成了一种共识:“学习成绩差”的学生才会读中职,导致各初级中学疲于追求高级中学的升学率,而忽视了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初中职业启蒙教育也就流于形式,处于青春期的学生得不到相应的职业启蒙,以致进入中等职业学校后无所适从,对所选专业及未来的职业前景一无所知,缺乏目标导向、行动指南、榜样引领,多数进入中职学校的学生荒废了在中等职业学校学习的三年时光,学了自己不感兴趣或者不擅长的专业,毕业时再次抛开专业匆忙就业;更有一些学校因为升学压力或是观念陈旧等原因,没有开展职业启蒙教育,以至于学生完全没有职业生涯规划观念,不清楚自己喜欢做什么,能做什么,做什么事情最有效率,认同什么样的职业观等。
《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中明确指出,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是两种不同的教育类型,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工匠精神的一个重要内涵就是精益求精,追求每一个细节都执行到位的专业精神和专业能力;职业教育肩负着培养多样化人才、传承技术技能、促进就业创业的重要职责,将提高职业技能和培养职业精神相结合,不仅是要教会学生一门技术、一种本领,更应该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可见,大国工匠以及工匠精神的培养,都离不开职业生涯规划。
2.初中职业启蒙教育缺乏实践
初中生正处于青春期,这一阶段是人生定向、个性定型的重要时期,此时的他们力求成为生活中的探索者、发展者和选择者。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阶段理论、舒伯的生涯发展阶段理论均表明初中阶段是探索自我的黄金时期,开展职业启蒙教育有利于引导学生形成自我认知、职业认知。
现有的初中职业启蒙教育主要采用主题班会、中职学校来校专题宣讲等形式,培训教育时间短并且形式单一,缺乏系统性设计,实践体验感差。实践体验是该阶段重要的教育方式,初中职业启蒙教育要想发挥作用,必须紧紧抓住“实践”,让学生在实践体验中加深对职业的了解,更深刻地认识自我,填补学生在社会阅历、经验中的短板,从而更好地做出职业决策,而“初升高”恰恰就是初中生人生中面临的一次重要职业决策。然而,目前初级中学难以满足职业启蒙教育实践的需求,而中等职业学校恰恰相反,具有丰富的实践场地和专业师资、设备等资源,尤其在寒暑假期间,资源普遍闲置,使用率低。如果盘活这部分资源,将资源运用到初中职业启蒙教育中,可能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但具体实施方式仍有待探索。
二、“大国工匠”视角下初中职业启蒙教育的策略
初中阶段的职业体验教育是整个国家职业教育的重要一环,职业体验教育包括职業观教育、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和职业指导这三个主要的教育内容。
1.加强职业观教育,传承大国工匠精神
推动思政课堂教育,将“工匠精神”中的尊师重道、爱岗敬业、精益求精、求实创新引入职业观教育,通过真实的大国工匠案例、生动的职业探索实践,帮助初中生塑造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引发初中生对未来职业的思考,将个人理想与国家发展结合起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发挥家校共建的作用,用好家长学堂,让初中生感知家长的职业,促进家长与孩子的沟通,有利于初中生加深对特定职业的了解,树立起正确的职业价值观。
2.开展职业启蒙体验,树立职业生涯规划观念
树立职业生涯规划观念,要充分认识到每一位学生的个性。加德纳教授的多元智力理论指出,智力不是一种能力而是一组能力,智力不是以整合的方式存在而是以相互独立的方式存在的,每位学生都具有某个方面或几方面的发展潜力,只要为他们提供了合适的教育和训练,每个学生的相应智能水平都能得到发展。该理论进一步证明了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是两种不同教育类型,两者同等重要,用俗话说,“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學生根据自身的多元智力情况,有意识地做好自身的职业生涯规划,让每一阶段的选择更加具有目的性、针对性,能够让学生在成为“大国工匠”的过程中少走弯路。
树立职业生涯规划观念,要提高对职业启蒙教育的投入。一是通过课程、主题班会、演讲比赛、寒暑假实践体验、典型人物报告会、职业模拟、社会调查、观看电影等方式深入开展职业启蒙教育;二是注重初中生的学习体验,初中生具有表现、建构、社会、探究等四种基本冲动,引导初中生在实际操作中进行学习,能够有效激发初中生的学习兴趣,增加职业启蒙教育的体验感,符合杜威的观点“一切学习都要经过做,由做而得到的知识才是真的知识”。
“大国工匠”视角下开展初中职业启蒙教育,有利于推动职业教育一体化建设,让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成为全民化、终身化的教育,有利于普职分流,实现教育的精准匹配,为初中生树立起职业生涯规划的观念,使得初中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更符合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着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参考文献:
[1] 李进《工匠精神的当代价值及培育路径研究》,《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6年第27期。
[2] 杜森林《职业启蒙教育中的德育渗透》,《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20年第33期。
[3] 丁志华《培养更多“大国工匠”》,《人民日报》2018年第5期。
[4] 孙颉《初中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现状、问题、策略研究》,苏州大学2015年硕士论文。
[5] 石静《关于在初中开展职业体验教育的思考》,《职业》2015年第7期。
(汤陆慧,1991年生,女,广西荔浦人,汉族,大学本科,初中化学二级教师,研究方向:初中化学教学与教育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