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德树人背景下学校思政教育的路径研究

2021-11-25 22:26王玥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2021年16期
关键词:思想教育立德树人创新

王玥

摘 要:立德树人是开展学校教育的根本目的,也是教师教学的重要参考依据,强调学校在育人过程中要坚持以德育为中心,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与道德。这就需要学校加强思政教育,通过创新思政教育的思想观念、教育模式等,充分发挥思政教育的作用,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目标。那么,在新时代下,学校到底应当如何对思想教育工作进行创新,如何充分发挥思想教育的价值和作用,已经成为很多人关注的问题,也是本文研究的重要问题。

关键词:立德树人 思想教育 创新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1.16.053

新时代背景下,我国的学校也面临着新的形势,原有的思政教育模式、理念等已经表现出诸多缺陷和弊端,学校应当积极顺应时代发展的大趋势,对教育过程进行改革。而要想提升改革的有效性,就应当明确立德树人对思政教育所提出的新要求,这是基础,也是前提。

一、做好战略规划

学校要始终坚持立德树人,将“德”作为育人的核心内容,而思政课与“德”存在着天然的紧密联系,也是提高学生德育水平的重要课程,所以学校应当提高对思政课堂的关注程度,从思政课入手提高人才的德育水平。院校要从整体战略规划中系统设计和安排思政课,将思政课纳入自身的总体要求中,并鼓励思政课教师加强学习,通过多层次、深入性的学习探索更为科学的教学方法,使思政课教学更为契合现实需要,起到立德树人的效果。

二、注重人本理念的运用

办学的目的是为了给社会培养高素质、综合型的人才,人才是其发展的核心要素,所以不管是在日常教学中,还是从长远发展的角度来看,都要考虑到人才的问题,要时刻注重人本理念的运用。

如在思政课程教学中要关注学生的需求,切实依据学生的需要选择教学方法,安排教学内容,切实根据学生的现实情况加强引导,提升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还要在人才管理过程中,多探索科学的方法和措施,根据人才的现实需求对原有的管理方法进行创新,如此方可取得更为理想的效果。

三、增强教学的创新性

校园思政教育属于意识形态的教育,其教育内容往往较为抽象,且很多内容较为枯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容易失去兴趣,从而影响教育的效果。加之新时代背景下,学生的个性化需求更高,对原有的教学方法已经产生厌倦,所以思政教师应当对教学方法进行创新,对教学过程进行重新设定,以提升教学的有效性。

具体而言,思政教师应当从战略高度对课程进行系统规划,并根据学生的要求对教学流程、教学模式等进行重构,提升思政教育的前瞻性。还要在教学过程中多引入趣味性的内容,使学生感受到思政课程的乐趣,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

四、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问题

(一)对思政教育的重视度依然不够

思政教育与其他课程教育不同,属于意识、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教育,教学效果无法用具体的成绩衡量,并且单靠思政课教师的努力,往往难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需要各位任课教师的共同努力,才能够取得更好的效果。

但是从当前的现实情况来看,很多学校教师并没有认识到思政教育的“全员性”要求,仅仅认为思政教育是思政课教师的任务,与其他科目教师无关,所以其他科目教师并不会积极参与到思政教育之中。这种局面的存在,导致校园思政教育成为一种负担,思政课教师“苦苦挣扎”,虽然从多方面对课堂进行创新,但难以得到其他教师的配合,也难以取得期望的效果。

(二)思政教育的方法不够新颖

根据笔者的经验,当前校园中很多学生对思政课存在着轻视的心理,认为思政课是公共课程,不重要,而更为注重文化课的学习,课下会将大量时间用在文化课中,很少会自主学习思政课。且还有很多学生在思政课堂中学习其他科目,真正能够认真听讲、认真学习思政知识的学生少之又少。

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有两个,其一,学生对思政课的认识不够,没有站在社会发展、国家发展的大层面上对思政课进行了解,眼光还较为短浅。其二,思政课教师所采用的教学方法不够新颖,教学模式滞后,难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如很多思政课教师习惯采用“我讲你听”的教学方式,课堂中教师照本宣科,而学生昏昏欲睡,课堂氛围十分沉闷。这些问题的存在,导致思政课的作用无法充分发挥,立德树人的任务也化为泡影。对此学校必须要强化思政课的地位,并做好教学方法的创新。

(三)思政课教师队伍不完善

思政教育要想完成立德树人的任务,离不开专业化教师队伍的建设,但我国当前大部分学校都面临着思政课教师队伍不完善的问题,思政教育的开展也因此受到影响。比如,很多学校现有的专业化思政课教師数量较少,难以满足课程要求,而且当前一部分思政课教师存在思想滞后、先进教学设备使用率低等问题,不利于课程教学效果的提升。在学校思政教育中,教师发挥着重要作用,这就要求学校要关注教师队伍的建设,而教师队伍的建设不能仅仅注重数量,更多的应当关注教师的教学质量,以思政教育教学目标为载体,以教学要求、教学方法等为内容,对思政教育明确提出数量与质量方面的要求,确保所配备的教师符合实际需要。

五、立德树人背景下思政教育的路经

(一)提升对思政教育的重视度,构建全员育人的新格局

1.提升对思政教育的重视度,将改革列入学校发展日程中

要通过绩效考核、规章制度等多种途径强化思政教育的地位,使更多的教师深入了解思政课程,并转变传统思想。比如,可以以院系为单位召开思政教育座谈会,对思政教育工作做出系统的规划,并为各科教师更全面地讲述思政教育的重要性,使他们能够积极参与到思政教育中,为立德树人大目标的落实贡献自己的力量。

2.构建思政课程体系

思政教育目标的实现单靠思政课教师单方的努力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各科教师的共同努力,只有大家都提升对思政教育的重视度,认识到思政教育的价值和意义,才能够更好地实现思政教育的目标。这就需要学校构建思政课程体系,以制度体系等方式要求各科教师关注思政内容,并根据自身课程的总体内容对思政内容进行融入。

3.深化学生对思政课程的认识

要加强对学生的引导和教育,使学生在内心中提升对思政课程的重视度,站在国家发展、人才市场发展的大层面上对思政课进行认识,主动积极地参与思政课学习。

(二)创新思政教育方法

1.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育方法

在立德树人教育目标下,学校思政教育创新的关键是教育方法的创新,所以教师应当注重改变自身的教学方法。当前互联网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的一部分,学生对互联网的运用也十分熟练,学校在思政教育中应当顺应潮流,积极使用互联网,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法更好地提升思政教育的活力。比如,可以构建思政学习系统平台,在平台中设置思政学习有关的模块,如思政学习资源模块、案例模块、实践活动模块等,每一位学生都可以通过学号注册并登录系统进行学习,而课堂上教师也可以引入平台中的内容,实现线上内容与线下内容的融合,更符合学生的学习需要。

2.实践性教学模式

思政课作为理论性较强的课程,很多内容都较为枯燥,因此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了提高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更好地达到立德树人目的,学校应当多在思政教学中引入实践活动。要根据思政教育的不同内容设置不同的实践活动,使学生在实践中对知识进行感悟、提升对思政课的认识,并将理论知识付诸实践。如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参与生产劳作,让学生体会劳动的光荣,培養学生艰苦奋斗的精神。教师还可以带学生到烈士墓前祭奠,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

3.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鉴于我国很多学校存在思政教师数量不足的问题,应当积极引进思政课教师,确保教师队伍首先满足数量要求。这就需要学校切实对自身的教学情况进行分析,对教学工作作出量化,明确现有专业思政课教师数量的多少,确定还需要引入多少思政课教师,并根据这些分析对专业思政课教师进行引进。

总之,当前我国校园思政教育还面临着重视度低下、教育方法滞后、师资队伍不完善等问题,这些问题导致校园立德树人目标的落实受到不利影响,因此本文从三个方面提出了完善策略,即提升教师们对思政教育的重视度、创新教育方法、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希望能为教师提供帮助。

参考文献:

杨健《基于“三全育人”理念实施课程思政路径探析》,《教育教学论坛》2020年第48期。

猜你喜欢
思想教育立德树人创新
谈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
浅谈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实践立德树人
学校体育器材管理自助化
体育教学基本原则是提高教学效果的关键
新常态视阈下高校辅导员做好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浅析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生命教育
关于高中班主任思想教育的创新方式摭谈
小议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渗透思想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