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嶷墓志》书法艺术考略

2021-11-25 03:56田田
美与时代·美术学刊 2021年10期
关键词:书法艺术

田田

摘 要:从《元嶷墓志》的形制及书法风格入手,结合墓主人所处的时代背景等进行研究之后可知,此墓志文字以楷字为主,字形多为扁平,波磔有隶意,为比较典型的北朝時期的隶楷书。探讨该墓志的书法风格,对研究东魏时期的楷书风格及书体的演变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元嶷墓志》;东魏;书法艺术

《元嶷墓志》(图1)高八十八厘米,宽八十八厘米,存界格,呈正方形,无纹饰,志文共三十五行,满行四十一字,共一千四百三十七字。墓志上主要记载了志主的生平及功绩。志主元嶷,字子宗,太和三年(479年)出生于河南洛阳,曾任北魏宗室大臣,屡次总管三军,数次出任地方长官,建立过许多功勋。东魏兴和二年(540年)逝世,东魏兴和三年(541年)二月十八日葬于邺城(今河北临漳)之西漳水之北。《元嶷墓志》出土于河北临漳,现藏于河南张海书法艺术馆。该墓志文字以楷书为主,字形多为扁平,波磔有隶意,为比较典型的北朝时期的隶楷书。

一、《元嶷墓志》文化内涵解读

(一)墓志的历史文化背景

志主元嶷生活在北魏和东魏年间。公元386年北魏正式建立政权,道武帝拓跋珪在位期间不断扩大疆土面积并完善职官制度,为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但后期的北魏日渐衰落、腐朽。文成帝时期,北魏政权就出现了问题,各民族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孝文帝改革官制,平定叛乱,推行汉化改革,并迁都洛阳。后来,在太和二十三年(499年),孝文帝元宏去世,太子元恪登基,国家政权又陷入混乱。后来孝明帝在位时期,其母胡太后扰乱朝政,使北魏政治更加腐朽。此时,尔朱氏势力趁机发动河阴之变,想要以此来控制北魏政权,后被晋州刺史高欢消灭。北魏最后的五位皇帝毫无建树,最后导致北魏灭亡。

东魏政权建立初始,高欢掌管中央政权,在这期间土地兼并现象异常严重,民不聊生。与此同时,民族之间的矛盾也愈加尖锐,元嶷为平定叛乱带兵出征。从墓志中可看出,元嶷一生多次总管三军,数次出任地方长官,功勋卓著。元嶷最开始担任侍御史,后转直阁将军,迁燕州刺史。之后又转任平西将军、西中郎将、卫尉卿,并且被授予使持节、都督西兖州诸军事、抚军将军、衮州刺史等官职。太昌年间,因为在平定王俸伯叛乱的战役中立下功绩,又被加封为骠骑大将军、开府、濮阳县开国伯,入为尚书仆射。东魏天平元年(535年),又被授予领军将军、尚书令的官职,后出任瀛洲诸军事、瀛洲刺史。

(二)墓志主人及其家族成员

志主元嶷,字子宗,早年被封为兖州刺史,在这期间王奉伯等人互相煽动谋反,元嶷弃城出走。诏令齐州刺史尉景和济州刺史蔡隽率州中将士前去讨伐。元嶷返回城中后,再次被授予官职,封为濮阳县伯。孝静帝时期,元嶷调任尚书令,代理吏部。去世时任职瀛州刺史,追赠司徒公,谥号靖懿。

《魏书卷十五·列传第三·昭成子孙》中提到,元嶷的曾祖父为常山康王,他是常山王拓跋遵之子。拓跋寿鸠为昭成帝之子,而常山王是寿鸠之子,所以元嶷是昭成帝的第六代孙。

元嶷高祖父常山王拓跋遵,相传其年轻时非常勇猛,不拘小节,在道武帝时,被授予略阳公的爵位。太元二十年(395年)燕军首领慕容宝攻魏失败之后连夜撤退,拓跋遵率领七万骑兵阻断他的退路,追击燕军并取得了最后的胜利。之后,拓跋遵率军攻陷中山,官拜尚书左仆射,后来又被加封为侍中,驻守渤海。拓跋遵到达博陵时,渤海盗贼兴起,他因讨伐平定盗贼有功,被迁为州牧,获封常山王。拓跋遵好酒,天赐四年(407年),因醉酒对太原公主失礼,被赐死,最后以庶人的规制入葬。元嶷的祖父为拓跋德,获封河间公,曾任镇南将军,去世后追赠曹州刺史。他的父亲元悝,任职颖川太守和光州刺史,死后谥号为恭(表1)。

二、《元嶷墓志》书法风格研究

从北魏时期开始,写墓志就是当时丧葬礼仪的重要部分。东魏时期,社会频频爆发战争,民不聊生,百姓崇尚道教和佛教,希望可以通过求神拜佛脱离苦海,摆脱战争。在孝文帝进行汉化改革后,百姓开始推崇儒家文化,墓志书法也由平城时期的略显飞扬向更为规范雅致的方向发展,书法艺术更加成熟。

《元嶷墓志》刊刻于东魏时期,但从北魏分裂出来后,东魏仅仅存在了十七年,其绝大多数文化是从北魏继承过来,东魏时期的楷书也大都延续了北魏洛阳体风格,但东魏是隶书由“隐”至“显”的转折期,也是隶书的复兴时期,所以出现了大量的隶楷体。《元嶷墓志》就是这时期的代表作之一。

《元嶷墓志》继承了北魏时期洛阳体雄浑之势的同时,还加入了宽博平正的风格,可以用“平划宽结”来概括东魏楷书的特点。《元嶷墓志》在章法上整齐划一,布局工整,在结体上以楷书为主调掺有隶书笔意,取字宽博方正、平划宽结。字形较为扁阔,中宫宽舒,用笔方圆皆施,常以藏锋起笔,横笔平直出捺,显现出爽利、清秀之感,可以说是东魏时期刊刻较为成功的墓志。当时墓志的刊刻者分为书手和刻手,元嶷为皇室子孙,家世显赫,所以书手和刻手并佳,其墓志刀传笔意,甚至只见笔墨,无见刀刻雕凿之痕。

通过观察比较,《元嶷墓志》的风格与同时代刊刻的《张略墓志》比较相近。《张略墓志》刊刻于东魏兴和三年(541年),于近年出土。该墓志字口清晰完整,高四十四厘米,宽四十四厘米,志文约二十三行,满行二十三字,共计四百二十一字。《张略墓志》结体宽博平正,气韵含蓄和雅,比常见的北朝墓志字体要温厚一些,在整体上展现出化欹侧为平正的特点。因此,我们可以将《元嶷墓志》(图2)与《张略墓志》(图3)归为一脉。二者虽有差异,但笔法、结字上相似程度较高。

不同点:《元嶷墓志》用笔更加整饬,很多字形宽博平正,书法风格险峻中含文雅娴静之气,楷书中隶意更浓,字形结构上隶书波磔笔画更为明显。而《张略墓志》书法风格含蓄和雅,用笔提按明显,虽留有隶意但不甚明显,相对而言更加内敛,书法风格平正典雅。

相同点:章法上,二者均为楷书章法,排列整齐;字形上,当二者出现相同的字时,这些字的笔法、结构都有极为相似的部分;用笔上,二者都运用了大量方笔、切笔;风格上,二者都有很多字带有明显的隶书笔意,符合东魏年间的隶楷书风。造成这些不同的主要原因是撰写者受当时书风的影响不同。

虽然北魏时期“斜划紧结”的洛阳体楷书在东魏影响深远,但是东魏的碑刻没有沿其旧体,而是在隶书复兴的潮流下,将“斜划紧结”改为“平划宽结”,结体宽博平正,更为优雅。

三、结语

通过分析《元嶷墓志》的书法风格,可以看出北魏后期“斜划紧结”的洛阳体楷书已蔚然成风,各地的碑志、造像记上的楷书都采用此种风格。到了东魏时期,受到隶书复兴的影响,书法风格由“斜划紧结”变为“平划宽结”,这些楷书横笔平直,撇捺开张,字形扁阔,隶意大显,在继承北魏时期书法风格的基础上又进行了符合时代潮流的创新。

通过对《元嶷墓志》书法风格的分析,笔者的书法观念有了更深层次的提高。东魏虽然存在时间不长,但是在书法史上是一个承上启下的时代。东魏墓志书风受益于著名的洛阳体楷书,是对洛阳体楷书学习、继承与创新的结果。我们在学习楷书时未尝不可从墓志书法中汲取一些有益的营养,借鉴墓志书法的风格特点,结合自己的感悟、见解,挥洒出属于自己的书法风格和书法韵味。书法想要自成一家,必须建立在学习古人书法的基础之上,临古人帖,拜古人为师,用心体会古人书法的奥妙之所在,取诸家之长,才能走出属于自己的书法道路。

参考文献:

[1]吕思勉.两晋南北朝史[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

[2]赵超.古代墓志通论[M].北京:紫禁城出版社,2003.

[3]刘涛.中国书法史:魏晋南北朝卷[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9.

作者单位:华北水利水电大学

猜你喜欢
书法艺术
探究书法艺术在群众文化中的地位与作用
书法艺术在群众文化中的地位与作用研究
书法艺术在群众文化中的地位与作用研究
论书法艺术与传统文化的关系
浅谈书法艺术在群众文化中的地位与作用
书法艺术对中文字体设计的启示
书法艺术在群众文化中的地位和作用
西周青铜器铭文书法艺术探微
欧阳中石:中国书法艺术生命无限
气酣势畅 沉雄洒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