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洋
摘 要:当代艺术是现代社会的一种艺术思潮运动,当代艺术之父——杜尚身体力行地完成了对于艺术的颠覆和解禁。在当代艺术的潮流下,国内外美术作品越来越趋向于商品化与大众化。国内美术创作者应如何使中国当代美术染上优秀传统文化精神的底色,并使其发展保持新鲜活力,体现时代精神,是一个与时俱进的课题。
关键词:中国当代美术;传统艺术精髓;商品化;传统文化精神
一、美术大众化与商品化
随着人们社会生活的丰富,美术作品逐渐趋向大众化与商品化。艺术大众化,就是将艺术融入大众的日常生活之中,使艺术作品存在于生活的方方面面,丰富着人们的精神世界。艺术商品化是指为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将艺术作品变为商品的过程。艺术作品很早就有了商品的属性,而在当今时代,艺术作品的商品化更加明显,艺术市场的竞争压力也愈来愈大。
美术创作不断走向大众化与商品化,对于美术作品来说有利有弊。通过美术形式的大众化与商品化,美术作品普遍被大众所接受和喜欢,使得更多人认识了美术这门艺术,了解了美术,打破了美术作品只为上层人服务的局限性,“人人都是艺术家”的观点获得广泛支持和认可。随着艺术形式不断创新,美术创作也拥有了新的活力,新的作品不断出现在美术舞台,带给人们新鲜感。同时,这也调动了美术创作者本身的创作热情与表现欲,多方位地利用新技术新方法,进入多个领域进行宣传与发展。尤其是艺术家打破了美术创作的界限,开始尝试着美术作品的跨界式发展,从而跟随时代发展的脚步,实现了多方位、多形式的创新性发展。日本当代艺术家村上隆便是典型的代表,他的美术作品中有日本本土文化、漫画和动画等元素,而且他的创作也与商业有跨界合作。他的艺术成果涉及领域丰富,比如他曾为LV品牌提出了新的设计方案与理念。村上隆这位艺术家就充分地展现了在当代艺术发展背景下,艺术家在边界领域的创新性发展。日本的森万里子就利用视频、摄影、新媒体和装置等不同媒介来进行自我艺术表达。她的美术作品通常以超现实的多种形式呈现在观众的面前。在这个时代环境中,森万里子的创作对于媒介的创新性发展只是一个小方面的缩影。
随着美术作品加入市场经济活动中,美术作品商品化与大众化属性不断强化,难免会使得美术作品创作者根据市场的需求而进行妥协性创作或批量重复式生产作业,从而使得美术创作的自由度减弱、主观性不高。艺术家往往会出现妥协和模仿的情况,甚至导致美术市场朝着僵化、世俗化、低俗化方向发展。在经济为主导的活动中,美术作品自身的价值会受到影响,正确的艺术价值指向会出现偏差,艺术审美性有所降低,影响相关艺术产业的发展。同时对于美术领域来说雪上加霜的是,部分创作者无底线地迎合市场,会使得美术作品缺乏自身发展的创造力与活力,在一定情况下会造成美术领域发展的后继乏力。
二、中国传统美术的特性
中国传统美术是根植于我们中华民族内部的、扎根于精神的文化产物。中国传统美术有其独立性与特殊性,具有形象性、主体性、审美性特征。
(一)形象性
形象性是使美术区别于其他艺术形式的最基本的特征。艺术家通过形象性地表达客观事物来塑造生动可感的藝术形象。被称为“才绝、画绝、痴绝”的东晋画家顾恺之,曾经提出“以形写神”“迁想妙得”“传神写照,在阿堵中”等观点,他主张绘画要注重表现人物的精神状态和性格特征,通过形象思维来把握对象的内在本质,在形似的基础上表现人物的情态神思,以形写神。艺术家要通过理性思考且融入自己的主动创造性来形象地创作客体事物。形象性其实也是感性把握与理性把握的统一。
(二)主体性
美术创作具有主体性。美术创作是基于艺术家对于客观现实社会的认识,结合自己所要表达的思想情绪,通过不同的媒介手段、空间范围等来展现自己的艺术主张。其充分地体现了艺术家这一主体在美术创作中的情感表达。就中国古代同样是画人物的“六朝四大家”中的张僧繇、顾恺之来说,二者通过不同的笔法处理和主动创造性来表现人物形象,被张怀瓘称为“象人之美,张得其肉,陆得其骨,顾得其神”。从魏晋到唐代形成的四种佛画样式分别为:曹仲达的“曹衣出水”式的“曹家样”;张僧繇的带有凹凸感的“张家样”;吴道子的“意气而成”“气韵雄壮”的“吴家样”;周昉的“水月观音”的“周家样”。
在整个美术创作中,艺术家的情感往往会通过其艺术形象来得到充分的展现。艺术家通过艺术形象反映生活,展现自身的审美情感、审美感受。在整个美术创作中,情感不仅要与形象联系在一起,也更应与认知联系在一起,即主体性要坚持情感体验与逻辑认知的统一。
(三)审美性
美术的审美性是人类审美意识的集中体现。美术作品的美学品质和审美价值,是艺术家的审美结晶。艺术家通过自身的感悟与实践,将自己的审美观注入作品中。在中国历史长河中,文人画一开始便是文人为寄托自己的情感进行的艺术创作。比如,从古到今,画家们、文学家们往往会通过梅花来表达傲骨,用松石来表现坚强等品质,赋予作品符号化的含义。其中水墨大写意作品就是重要的一个表现形式。例如,中国泼墨大写意画派创始人、青藤画派之鼻祖——徐渭,他将悲愤与无奈、经历与情感融于画面,绘制了一幅又一幅生动的水墨画。他的作品主观感情色彩强烈,为后世文人画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清代的八大山人、石涛、扬州八怪以及近现代的吴昌硕、齐白石等无不受其影响。
中国传统绘画有着自己的特色与主张,画面表现更是突出“气韵”一词,将人的主观意识与画面融合,使得观者与作者能够在情感上进行融合交流。
三、艺术商品化对中国美术发展的影响
随着时代变化,中国美术领域出现翻天覆地的变化,更多的艺术家开始通过多种方式表达自己观念,美术作品也出现了极大的变化。
说起中国比较有名的当代艺术家,就有创作《天书》的艺术家——徐冰。他将中国汉字部件重新制造成了四千多个“伪汉字”,利用明代宋体手工刻版来印制,制造了大场景的书籍展示。他并不强调文字的内涵与意义,而只是为了利用这个作品来表达内心的艺术主张。
“小红人”这一有中国传统剪纸艺术视觉符号的创造者便是吕胜中。他并不认为剪纸艺术已经过时,一直秉承着对民间艺术的热爱,将“小红人”以不同于以往的方式进行装置表现,使得传统与当代相结合。吕胜中在《人墙》这个作品中探究了集体的潜意识。
中国美术领域的新变化有着两重性:一方面,开拓了国人的视野,使得中国更好地融入世界;另一方面,它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冲击也不小。当前的美术市场上出现了大量为了标新立异创作出的缺乏本土文化和价值内涵的产品,存在炒作现象和某些“圈子”文化。
美术是伴随人类的系列活动不断发展的,比如我国象形文字的产生或国外原始美术时期的洞窟艺术的产生都是早期的美术活动。美术发展至今仍不断变化与进步,而且在社会发展的进程中保持着独立性和与时俱进性。
美术活动的主体是人,这一主体便决定了美术具有独立性。美术作品是其创作者的精神产物,这使得美术作品有自己的精神品格独立性。
四、如何发展中国美术
在艺术大众化和商品化的进程中,艺术家要充分认识到中国美术的独特之处,保持美术作品的独立性,守住初心,创造能够展示自我意识的美术作品。首先,要保持作品的獨立性,就应当保障创作者思想的独立性。文学、舞蹈、绘画、电影等各类不同的艺术形式,它们实质上均为思想的载体与意识的物化。只有艺术家根据自身所处的时代背景、生活环境来思考美术创作本身,在创作过程中保持思想意识的独立性,才能创作出拥有自我意识形态的作品,使得美术作品保持自身的相对独立性。
其次,要保持美术作品的独立性,就要保持艺术家品格的独立性。美术作品寄存的精神品格是由艺术家的人格品质所决定的。每一个艺术家都应该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高尚的精神品质。要做到“纵情山水”,更要“寄情山水”,要将发展艺术作为己任,要在时代中发出自己的声音,表达自我情怀,同时要发扬本土文化,传承经典。要发展中国美术,我们就要肯定传统本土美术精神,继承与发扬传统美术的民族特色。创作者应扎根于生活,在顺应时代发展的过程中把握自身文化精神,创造有民族语言、有感染力的作品。
中国美术要保持其独立性,就要在适应商品化发展的前提下,培养艺术家的精神品格,创造出具有不同精神风格的美术作品。艺术家不能一味追逐市场、迎合市场而创造出大量复制品、廉价物以及缺乏艺术精神品格的美术作品。同时,对于美术的相关产业要进行相应的恢复,通过带动美术相关产业的发展,鼓励原创美术作品创作,鼓励美术产业多形式发展,利用当今大众媒体的新形式带动美术领域的全新发展。
五、结语
当今的美术作品走向大众化和商品化是社会的必然趋势,资本影响着美术作品的创作也是不争的事实。同时,外来文化艺术市场的发展,或多或少也在影响着中国艺术市场的发展与走向。在这些挑战面前,我国艺术家应坚持初心,始终保持本土化美术创作的独立性与民族文化精神。既要做到将民族化美术带入千家万户,促进艺术市场的繁荣发展,又要赋予本土化美术作品独特的价值,拥有发言权,为时代发声,让中国美术领域不断注入新鲜的血液,激发创作的主动性与热情,从而创造出具有时代性的独具民族特色的中国美术作品。
参考文献:
[1]杨婷,张义瑶.关于艺术商品化与社会经济发展关系的思考[J].企业经济,2005(11):122-123.
[2]吴晔.论艺术商品化与商品艺术化的趋同发展[J].明日风尚,2021(16):191-193.
[3]顾华.浅论中国美术的当代化发展[J].剧作家,2018(2):131.
作者单位:天津美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