佟雨航
列支敦士登国土面积仅有160平方公里,南北长26千米,东西宽6千米,坐汽车贯穿东西两端仅需抽一根烟的工夫,开车环游全国也仅需半个小时,因此被外国游客戏称为“一条街”国家。
列支敦士登的人口只有3万(其中三分之一是周边国家的人),虽不与德国交界却以德语为官方语言。这个国家没有组建军队,只有100多名警察,国防与外交完全委托瑞士代理,就连货币也是使用瑞士法郎。即便如此,列支敦士登也是一个地地道道的主权国家,拥有独立自主的国家主权。
列支敦士登最主要的国家建筑是瓦杜兹城堡、列支敦士登政府大楼和圣弗罗林大教堂。
瓦杜兹城堡建于九世纪,属于哥特风格建筑,是王室的宅邸和私人博物馆,其收藏的文物和艺术品极为丰富,据说当今世界只有英国王室可以与之相比。列支敦士登政府大楼建成于1905年,是一栋米黄色的三层建筑,集立法、司法、行政于一体,楼上是首相府,楼下是大法院,地下室是司法监狱。圣弗罗林大教堂建于1874年,由列支敦士登当时的大公约翰二世出资修建,与维也纳斯蒂芬大教堂出自同一个设计师之手,属于新哥特风格建筑。
列支敦士登素有“邮票王国”的美誉,国内建有一家邮票博物馆,虽然面积只有60~70平方米,但馆内陈列的邮票之精之多,居世界之首。馆内邮票不仅质地精良,题材丰富,而且图案漂亮,五花八门。邮票博物馆的人口旁有一张写字台,摆放着各种集邮书刊,四周墙上不仅悬挂着该国至今发行的所有邮票,还收藏着世界上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发行的邮票及首日封。
圣弗罗林大教堂
瓦杜兹城堡
这些小小的邮票曾经挽救过列支敦士登的经济危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由于全国经济萧条,国王拿出了他珍藏的全部名画去印刷邮票,大量发行。意想不到的是,这些邮票深受世界各国集邮爱好者的喜爱,列支敦士登也因此获得大量的外汇收入,经济也快速获得好转,国王也因此赢得人民的拥戴。白那以后,列支敦士登每年发行邮票的收入高达1200万美元,占全国国民总收入的lO%之多,成为了该国的支柱产业。
俯瞰列支敦士登
政府议会大楼
虽然列支敦士登国土面积狭小,但境内山水秀丽、风光旖旎,是纯天然无污染的旅游度假胜地。列支敦士登政府正是看准这一优势,在全国境内大力推广各类旅游项目,吸引世界各地的游客前来旅游观光,为国家创收。
但是由于列支敦士登国土面积太小,境外旅游团来了之后,只需个把小时就把全境景点都游览遍了。各国游客在列支敦士登如此短暂的停留,根本无法给列支敦士登带来可观的旅游收入,而且境外旅游团来过几次之后便再也不来了。
“怎样才能让境外游客喜欢来列支敦士登游玩呢?”负责旅游产业项目的官员受到报纸上一则出租房屋启事的启发,向国王提出了一个大胆的创收项目:出租国家。
于是从2011年起,列支敦士登每年都在美、英等发达国家的国际性报纸上刊登“出租国家”的广告:任何团体或个人只要拿出7万美元,就可以租下列支敦士登整个国家一天,并可以得到象征性的“国家钥匙”,当一天列支敦士登的“国王”。“出租国家”以两天起租,并且要在半年前预订,退订也要在一个月前通知,否则不予退费,如有特殊情况,退费也只退一半。
王室的葡萄园和酒窖
租赁者在租下整个国家期间,可以在议会大厦举行仪式,拿到一把国家钥匙;可以到国家元首的酒窖里品酒,拥有一份刻着自己名字的临时货币和路牌;名义上还可以调动这个国家的110名警察。除了这些荣誉性的安排外,租赁者还能体验可囊括150人的晚餐和住宿、首都瓦杜兹大街上的马车游览以及当地传统的旅游项目观焰火、滑雪等等。
“出租国家”的广告一经打出,尽管租赁费高昂得令人咂舌,但美英等国家的富豪们依然竞相预订。美国一位地产大亨携带着几十口家眷“飞”到了列支敦士登,支付了14萬美元租用了两天“列支敦士登”。在议会大楼,这位地产大亨从国王手中接过“国家钥匙”和“国王权杖”,并戴上了象征权力的“王冠”。之后,这位地产大亨带着全部家眷前往国王酒窖,品尝了美味的葡萄酒,乘坐中世纪马车游览了首都瓦杜兹的大街和社区,还在矗立在半山腰的巍峨王宫里享用了一次“国宴”……
靠着发行邮票和出租国家的收入,如今列支敦士登人均GDP达到了18万美元,已跻身于世界发达国家的行列。
这就是列支敦士登——个可以出租的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