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谨防血管病

2021-11-25 22:54
祝您健康·养生堂 2021年11期
关键词:低密度脂蛋白脂肪酸

受访专家

陈红

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获评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现任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心脏中心主任、心内科主任。兼任心血管分子生物学与调节肽卫健委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北京大学医学部心血管内科学系副主任、国家心血管病专家委员会第一届委员会委员等职务。对常见及疑难危重心血管疾病的诊治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尤其擅长高脂血症、冠心病、高血压及心力衰竭的诊疗。

门诊时间:周二下午、周三上午

对于心脑血管病患者来说,冬季往往都是难熬的时节,气温变化、活动减少等多种因素都会使得原有疾病易在冬季加重、复发。除了以往大家所关注的多种冬季因素外,来自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心脏中心的陈红主任告诉我们,冬季还有一种容易被忽视的损害血管的“小坏蛋”,它就隐藏在大家的血液中,它的水平在春夏秋三季较为平稳,立冬后却开始逐渐强大,对血管的伤害会越来越大,甚至会诱发可怕的心肌梗死。

这种会随着季节变化的“小壞蛋”就是大家所熟悉的低密度胆固醇,它对心脑血管与脏器的损伤大家早已非常熟悉,它的升高会直接影响血管健康,严重时会加剧血管狭窄,直接诱发心脏猝死。专家告诉我们,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会受到季节的影响。下面这位73岁患者的监测结果显示,他的化验单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指标,从夏天到秋天再到冬天,无论是治疗前还是治疗后,都呈现出一个随季节升高的状态。

为什么“坏胆固醇”在冬季会异常增高

很多人都好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为何会在冬季升高,与饮食、气候变化等因素有关吗?专家告诉我们,这可能是一个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首先是饮食因素,冬季大家的饮食会增添一些肉类、油脂,比如大家常在冬季食用的火锅、羊肉等,大都含油量较大,常吃这些可能会让我们摄入过多的饱和脂肪酸,从而增加胆固醇的合成。另一方面,冬季天气寒冷,大家往往都减少了活动量,锻炼的次数和程度都会下降,这也会使得人体摄入的胆固醇更多地被储存。

冬季室内外温差大,气温的变化可能会使大家更容易患上感冒,或是出现血压波动,这些都和血脂波动关系不大。

专家告诉我们,冬季胆固醇增高可能更多的是一种人类进化、适应自然环境而带来的变化,为了应对冬季,人的机体可能会更多地去储存能量,为度过冬天做准备。夏季胆固醇降低,以下5个因素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1.乙酰辅酶A水平

乙酰辅酶A是合成胆固醇的原料,夏季的时候乙酰辅酶A的含量会减少,所以胆固醇含量就降低了。反之,冬季乙酰辅酶A含量的上升会使得胆固醇合成增加。

2.卵磷脂胆固醇酰基转移酶的活性

卵磷脂胆固醇酰基转移酶增加后,胆固醇的逆转运就会增加,所谓胆固醇的逆转运,就是血液里的胆固醇回到肝脏被肝脏转化利用了,血液里的胆固醇也就减少了。卵磷脂胆固醇酰基转移酶水平存在夏天较高、冬天较低的现象。

3.胆汁酸合成、排泄

夏季受季节影响,胆汁酸的排泄会增加,因而可降低坏胆固醇的水平。胆汁酸合成的原料是胆固醇,排泄增加了,合成也要增加,这样就需要更多血液里的胆固醇来作为他的合成原料,所以血液里的胆固醇就减少了。反之,冬天胆汁酸的合成与排泄减少,这会减少人体对胆固醇的利用。

4.体力活动

运动量会对血液里的胆固醇产生影响。夏天运动较多,胆固醇的含量会下降一些;冬天活动减少,消耗减少,胆固醇水平难免会上升。

5.维生素D合成增加

夏季烈日炎炎,晒太阳后会增加维生素D的生成,维生素D的原料是胆固醇,所以夏季血液里的胆固醇也会减少。冬季日晒较弱,而且寒冷的天气会阻止我们外出,这都使得维生素D的合成减少,也会减少我们对胆固醇的利用与消耗。

如何应对冬季“坏胆固醇”的升高

如何应对冬季“坏胆固醇”的升高?专家告诉我们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1.饮食调整

饮食控制是很多心血管疾病治疗的最基础措施。首先,我们应该少吃动物内脏和蛋黄,因为这些食物都含有大量的胆固醇。其次,肥肉和猪油也应减少摄入,它们都含有大量的饱和脂肪和胆固醇,经常食用不仅会使体重增加,而且还会让体内胆固醇含量升高。饱和脂肪广泛存在于肉、蛋、奶类等食物中,所以胆固醇高的患者最要控制上述食材的摄入量,这样对身体的健康才有好处。另外,新鲜的水果和蔬菜能够缓解胆固醇偏高的现象,因此胆固醇偏高的人群应多吃蔬菜水果。专家建议我们,正常情况下,每天喝水1500毫升左右,而每天胆固醇的摄入量则应少于300毫克。因此,五谷杂粮如果是6份,蔬菜、水果就是3份,豆制品、奶制品或鱼禽肉蛋约2份,油脂类是0~1份。

除此之外,菌类食物也有降低胆固醇的功效,所以即使胆固醇含量正常,我们也可以在冬季的饮食中添加一些菌类食物,这样不仅能够让菜肴更加鲜美,而且还可以缓解偏高的胆固醇。

2.运动调整

冬季仍应有规律地开展有氧运动,这对控制胆固醇水平有着重要的积极意义。如果室外寒冷,可以开展一些室内的运动,在注意安全的同时可在家中慢走,做家务也是一种不错的运动方式。如有条件,可以在家中购置健身器械,如跑步机等,或是前往健身房、街道活动室等开展运动。一般来说,建议每次运动30~60分钟,一周运动3~5次。

专家提醒,早晨是心脑血管病高发的时间段,同时冬季早晨特别冷,容易引起冠状动脉痉挛,增加心血管病的风险,心肌梗死、中风等很容易在冬季的早晨出现。如果要进行体育锻炼,须避开早晨寒冷的时间段,并在外出锻炼时注意保暖。

3.做好监测

胆固醇在冬季增高后并不会带来明显的不适症状,因此患者往往容易忽视。在高胆固醇的情况下,心脑血管疾病或斑块会持续进展,出现心脑血管意外的风险也会大大增加。专家建议,45岁以上的人群、心脑血管疾病患者以及具有高危因素的人群入冬后最好检查一次血脂。

监测标准:

(1) 如果您得过心脑血管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须控制在70毫克/分升(约1.7毫摩尔/升)以下。

(2) 如果没患过心脑血管病,但是存在高危因素,如抽烟、糖尿病、高龄等,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建议控制在100毫克/分升(约2.0毫摩尔/升)以下。

(3) 没有危险因素的健康人群,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须控制在130毫克/分升(约3.3毫摩尔/升)以下。

4.药物调整

通常来说,如果是平时用药可以将胆固醇水平控制得较好的人群,虽然到了冬季胆固醇会有一定的变化,但是变化不会特别大,大部分患者继续按照原来的药物进行治疗就可以。但是,如果平时胆固醇水平控制不佳,冬季的胆固醇水平可能会更高,可能需要加量或规范地进行药物治疗。

击碎控制胆固醇水平的谣言

谣言1:“有人说,人体内的胆固醇只有10%~20%来自食物,其余80%~90%均为肝脏自行制造出来的,所以根本不用担心饮食的问题。”

专家说:胆固醇和甘油三酯不一样,甘油三酯主要靠饮食直接摄取,胆固醇主要靠肝脏合成,但是合成胆固醇需要原料,原料就是我们吃进去的种种食物,所以如果真的随意摄入大鱼大肉,就会在无形中增加合成胆固醇的原料,会提高胆固醇的水平。

提供胆固醇的原料最主要的是饱和脂肪酸、反式脂肪酸等。飽和脂肪酸在常温或者低温下呈现半固体或固体状,除了红烧肉、猪油,还有一些我们容易忽视的食物里也含有饱和脂肪,比如火锅底料往往是用牛油制成的,即使只涮煮蔬菜也会摄入一定的饱和脂肪。500克的全脂牛奶中,饱和脂肪约为19克。一些由椰子油、棕榈油制作的点心里也含有饱和脂肪。饱和脂肪对血管的损伤主要来自超量摄入,每人每天推荐的饱和脂肪摄入量为10克左右,我们在选取食物时要把这些容易忽视的饱和脂肪来源计算在内。

反式脂肪酸是一种为了提高口感,把植物油进行氢化而产生的对健康不利的不饱和脂肪酸。在面包、起酥、曲奇等点心里通常会有反式脂肪酸,包括人造奶油。反式脂肪酸已经证实对心脑血管健康十分有害,少食、不食为宜。

专家建议我们按照6︰1的比例食用五谷杂粮和饱和脂肪酸类。

谣言2:“有人说,红烧肉炖2个小时以上才会变成‘坏胆固醇,所以我做红烧肉绝对不超过2小时,绝对安全。”

专家说:红烧肉是传统美食,口感好,营养好,但是含有饱和脂肪酸和各种油脂类的成分,饱和脂肪酸通过炖煮是不可能变成不饱和脂肪酸的,红烧肉可以吃,但是要适量。

谣言3:“有人说鸡蛋里的胆固醇高,有人说不高,所以我决定干脆不吃,没有期待就不会受伤害。”

专家说:鸡蛋确实有很高含量的胆固醇,一般来说100克蛋黄里大约有1.5克胆固醇。不同的蛋会有一些差别,但鸡蛋除了含胆固醇以外还有极其丰富的营养,至少含有8种人体必需的氨基酸,还有大量的卵磷脂、维生素、矿物质等。鸡蛋是物美价廉的营养来源,当然可以吃,适量食用和科学烹饪是关键。

小妙招:科学食用鸡蛋

为了避免摄入过多油脂,专家建议可以食用煮鸡蛋,适当食用一些炒鸡蛋,但不建议炒鸡蛋时放很多油。从烹饪角度来说,使用不粘锅煎鸡蛋往往不需要很多油也可以做出美味的鸡蛋。从保护胃肠道和注意饮食卫生的角度来说,不建议食用生鸡蛋。实验测定表明,就营养的吸收和消化率来讲,煮鸡蛋为100%,炒鸡蛋为97%,蛋花汤为92%,生吃为30%~50%。

一个鸡蛋的胆固醇含量约为220毫克,咸鸭蛋更高。过度摄入禽蛋类食物也会为身体提供过多合成胆固醇的原料,间接导致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上升,尤其是已经有心脑血管病的人群,须格外注意。

谣言4:胖人才会胆固醇高,瘦人不会

专家说:确实较胖的人一般体内脂肪过多,大多数存在胆固醇偏高的现象,但是胆固醇的高低与体重没有必然联系。随着生活物质的改善以及熬夜、久坐等现象的加剧,正常体重甚至偏瘦的人也有可能出现胆固醇升高。也就是说,胆固醇的高低更多地是与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有关,体重只是其中的一项影响因素,并非绝对。

虽然胆固醇高了对身体确实有害处,但是胆固醇偏低对身体的害处也是很大的,因此我们每天应保证摄入足够的富含膳食纤维的全谷物、杂豆、薯类和绿叶蔬菜,适当吃些水果,加上富含植物固醇的豆类和坚果油籽。同时,减少炒菜油、盐和糖的摄入量。食物丰富多样了,再加上适量运动,比只盯着食物中的胆固醇含量更有益于改善血脂。

(编辑    杨小龙)

猜你喜欢
低密度脂蛋白脂肪酸
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与胆红素检测在冠心病中研究分析
脂蛋白(a):携带武器的坏蛋
慧眼识油 吃出健康
联合用药,“坏胆固醇”一个月达标
薯片吃了刹不住?警惕美食背后的健康杀手!
慧眼识油 吃出健康
调和油对健康更有优势
胆固醇的来龙去脉
对脂蛋白如何“择优汰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