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丛
关键词:职业教育改革 数学教学 课程思政 实践探究
技工院校开展数学教学的目的不仅是为了让学生掌握实用数学知识,更是为了让学生通过学习数学提升职业素养,它对于学生思维方式的培养、职业观念的形成都具有重要作用。
为了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素养,在工学结合的一体化教学创新中让学生提升职业能力,彰显数学教育的育人特点,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提供更多的帮助,技工院校数学教师需要采取针对性的措施构建新型数学课程思政教学模式。
一、课程思政概述
课程思政是以立德树人为中心,通过在各类课程中渗透思政教育理念,打造全过程和全员育人体系的一种协同化教育理念。
同时,从本质上看,该理念是对各门课程教书育人功能的放大,它倡导各门课程教学要在使学生学习知识的同时,承担起思想观念与道德品质教育的重任。
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我国技工院校思政教育工作大多都在传统的思政课堂上开展。然而,就实际效果来看,单纯依靠这种传统教育方式是远远不够的。
课程思政这一理念的提出,也意味着思政教育工作能够拥有更多的实施途径,可以通过与其他课程融合的方式来实现对学生价值观与信念等方面的教育。
二、技工院校数学教学渗透课程思政的必要性
(一)实现立德树人育人目标
教师在进行教学工作的时候,不仅要从数学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方面培养学生,还要在日常的数学课堂中做好思想引领和价值观塑造的工作。让学生的价值观和文化意识得到良好的培养,在潜移默化中让学生养成正确的行为规范和道德观念,于实践中发挥数学在立德树人方面的育人功能。
由此可见,在技工院校数学教学中融入思政理念能在真正意义上发挥数学的育人价值,促进职业教育立德树人这一目标的实现。
(二)体现三全育人理念
自党的十九大以来,三全育人理念逐渐成为技工院校教育的重要指导方针。三全育人理念所提出的全程、全员、全方位育人理念,是对传统职业教育的极大补充和完善,给技工院校教师带来了新的思政教育启示。
技工院校教师需要谨记自身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的使命,把思想引领和价值观塑造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全过程。课程思政建设则进一步扩展了这一育人理念的深度和广度,让三全育人理念能以更加具體的方式在实践中得到落实。
(三)培养社会所需人才的必然要求
我国是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因此,我们培养的专业技能型人才需要符合我国的实际国情,职业教育要致力于培养思想品德高尚、技术精湛的工匠型人才。
在当前社会思想越来越多元的形势下,学生由于自身阅历和思想都未完全成熟,在平时的生活学习中容易被互联网上良莠不齐的思想所影响,受到不良思想的侵蚀。
鉴于此,让教师在教学工作中重视对学生思想和价值观的塑造,为社会培养更加可靠的人才,成为技工院校所担负的使命。
三、当前技工院校数学教学融入思政理念面临的问题
(一)教学方法较为固化
在职业教育改革的背景下,不少数学教师都开始在教学内容中挖掘课程思政元素。然而,部分教师由于对于课程思政理解不够深入,采取的方式基本上是对学生以语言引导和思想观念灌输为主。
例如,有的教师尝试在课堂开始的时候以名言开头,这样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思想引导的作用,但由于方式过于生硬,脱离学生的实际生活,很难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这样的情况下所取得的思政教育效果较为有限。
(二)教学课时较为紧张
有的技工院校的数学课时安排较为紧张,教师在紧张的课时内有许多教学任务需要完成,一方面需要为学生构建完善的数学理论体系,让学生在期末考试的时候能够顺利通过考试;另一方面教师还需要在教学中兼顾对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的培养,将数学知识和学生的专业内容结合,保证他们在未来的工作中能熟练应用所学的数学知识。
在这种情况下,部分教师只能将课堂时间用在完成教学任务上,思政教育渗透不得不为之让路。教师注重数学学科的工具属性,忽略了对学生人文精神和思想价值观的渗透。
四、职业教育改革背景下技工院校数学教学中融入思政理念的路径
(一)思政纳入教学评价,引起学生重视
为了改变技工院校学生过于重视职业技能学习,轻视思政学习的现状,笔者建议将思政内容纳入考核评价体系,让学生认识到思政学习的重要性。在学习专业知识、实践技能的同时重视提升自身思想道德水平,从而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更加积极地学习课程思政的相关知识,在不断学习和思考的过程中形成高尚的人格,提高道德水平。
在此基础上强化学生工匠精神、职业道德等思想素养的形成,保障学生在未来长远的职业生涯发展中可以凭借课程思政学习形成的良好素养坚守本心,以更加平稳的心态走好职业生涯的每一步。
例如,学生在数学学习中普遍较为注重期末考试的成绩,因为期末考试成绩不仅决定了这门课程是否通过并顺利获得学分、在班内的成绩排名,还和学生参加各种评奖评优活动息息相关。
教师可以针对学生的这种心理,在平时的数学学习中加入一些课程思政的内容,之后在期末考试的时候以书面的形式考查学生对课程思政内容的掌握情况,以此督促学生认真学习课程思政的相关内容,让学生真正从内心重视对数学课程思政内容的学习。
(二)明确思政教育目标,提升课程思政效率
就当前技工院校数学教育而言,部分教师过于重视公式定理、解题策略等专业能力的培养,对于课程思政教育的重视度不高。虽然也有不少教师认识到了数学教育中课程思政的重要性,但是未能设立清晰的思政教育目标,只是确立了要在教学内容中渗透思政学习的大方向,因此思政教育效率并不高。
基于此,为了改变当前数学课程思政的教育现状,教师要进一步明确思政教育目标,细化课程思政的实施细节,从本节课教学设计、所选思政教育内容、预期达到的思政教育效果等各方面做好细节工作,从而切实提升学生的数学课程思政教学效果。
例如,教师想要培养学生精益求精、刻苦钻研的工匠精神,便可以在教学中加入有关我国历代数学家探索更加精确的圆周率的故事。魏晋时期的数学家刘徽从石匠将方块石料磨成圆柱的过程中受到启发,通过不断增加圆内正接多边形边数的方法计算圆周长,首创“割圆术”的方法计算圆周率。之后祖冲之在此基础上夜以继日地利用“割圆术”进一步精确圆周率,最终将圆周率精确到了小数点后七位,相比于欧洲的数学家,我国数学家完成这一圆周率精度的时间要早了足足一千多年。通过这些故事,让学生在学习刘徽和祖冲之认真钻研精神的同时,树立技能报国的远大志向。
(三)灵活融入教学内容,拓宽思政渗透路径
之所以要在技工院校数学教学中融入思政理念,是为了进一步提升学生的个人素养,促进他们文化、技能、思想水平的全面提高,而不是单单为了完成新课标的要求从而在教学内容中加入课程思政的内容。
因此,数学教师在教学内容中融入思政内容时,一定要注意灵活融入,切忌生硬、刻板,一定要在不影响学生课堂学习体验的情况下,将数学专业教学内容和思政教学内容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以润物无声的方式让学生在学习完之后获得思想上的感悟,进而促进他们思想水平的提升。
例如,教师想要让学生认识到客观看待问题的重要性时,便可以在求极值的过程中渗透此观点。教师先借助我国著名诗人苏轼的《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引出从不同角度看待问题会得出不同结论的思想。之后再从最值和极值之间的关系入手展开剖析,让学生明白极值只是函数中的一个特征,人生就像一条函数曲线一样,谁也不可能一直单调递增,还有可能会因为一时挫折呈现单调递减的趋势,而我们所能做的就是即使在人生曲線单调递减的时候用最大的努力降低递减的速率并尽快寻找到解决路径迎来拐点,重新让人生回到递增的曲线上。
再如,教师可将我国的数学发展史添加到教学内容中,在讲授勾股定理时,教师可向学生讲述《周髀算经》中高、深、远、广等矩测方法,在讲授截面面积时,教师可引入《九章算术》的历史事例。让学生在此过程中体会到我国劳动人民的伟大智慧,借此激发他们心中同为中华儿女的自豪感,通过数学学习增强学生的民族自信心。
(四)引入数学课堂竞赛,培养扎实心理素质
在众多教育实践中,笔者能够明显感受到一部分技工院校学生心理素质水平不太高,由于一部分学生性格等原因,极容易在面对数学等难度较大的学科时,产生抗拒或者厌学心理。对于此,数学教师应当立足数学的特点,通过创新教学形式来引导学生化压力为动力,让他们的心理素质得到有效提高。
要做到这一点,教师可将竞赛法引入教学,依据教学内容,设置多种形式的数学竞赛,从而在丰富课堂形式、激发学生学习热情的同时,让他们的心理素质也能得到提高。
例如,在讲授某些公式和定理时,教师可将这些概念抄写在黑板上,然后引导学生以自主或合作等形式进行分析,比一比谁理解得快、理解得正确。
又如,教师在讲授完某一知识点时,可利用课件来展示相应的习题,创设“抢答竞赛”情境,比一比谁答题最快和最准确。
通过这样的方式,不但能深化学生对数学认知的理解,增强其实践能力,还能为其心理素质的提高提供帮助,可谓一举多得。
五、小结
技工院校加强课程思政建设可以保证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以利于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在职业教育全面改革的时代,教师应深入挖掘数学课程思政资源,善于运用新型教学手段,创新教学手段,优化考核方式,更好地实现技工院校数学课程思政的育人目标,增强课程思政的时代感和吸引力,增强数学课程思政的立德树人效果。
参考文献:
[1]万萍,陈鉴知.高职数学课程实施“课程思政”的探索与实践[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10).
[2]金惠红.高职高等数学“线上课程思政”实现路径探究——以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黑龙江科学,2020(11).
[3]侯杰.“互联网+课程思政”融入高职数学教学研究[J].现代交际,2020(5).
[4]李英芳,闫超.高职院校数学思政课教学存在的问题及策略初探[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中旬刊),2020(1).
(作者单位:大同市高级技工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