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晋察冀诗歌中重温党的历史汲取奋进力量
——读魏巍编著的《晋察冀诗抄》

2021-11-25 02:31
延安文学 2021年4期
关键词:学史诗人诗歌

纪 捷

“阴湿的地方需要太阳,

苦难的中国需要共产党。

太阳照耀着万物生长,

共产党壮大民族才能解放。”

这是晋察冀诗人陈陇发自肺腑的动人歌吟。1937年芦沟桥事变后,国共两党实现了第二次合作。党中央决定,在以五台山为中心的晋察冀三省交界处创建抗日民主根据地。1938年1月,晋察冀边区政府成立,这是我党建立的第一个敌后抗日根据地。晋察冀边区地处山西、河北、察哈尔、热河、辽宁五省交界,包括北岳、平西、平北、冀中、冀东、冀西、冀热辽、冀察热辽区等。在上世纪三、四十年代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严酷斗争中,晋察冀这片在战火中燃烧和新生的土地,汇聚了一群主要来自延安的青年诗人:田间、邵子南、史轮、曼晴、魏巍、钱丹辉、商展思、陈辉、鲁藜、蔡其矫、方冰、远千里、陈陇……,他们热情地为祖国而歌,为人民而战,用诗歌的形式,艺术地再现了晋察冀边区军民的火红岁月火热生活;无论是抒情诗还是叙事诗,无论是民歌体还是自由体,都昂扬着民族精神,反映着伟大时代,鼓舞着群众斗志,成为团结人民、教育人民、打击敌人、消灭敌人的有力精神武器。欣逢建党百年华诞,重读魏巍编著的《晋察冀诗抄》,我仿佛被带回到那战火纷飞硝烟弥漫的华北敌后战场,与这些晋察冀诗人和广大边区军民一道,重温那段红色历史,追寻红色基因,在与历史现场的对话中接受红色革命传统教育,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提升奋进新时代、迈进新征程的精气神。

晋察冀诗歌让我们在学史明理中,不断增强对中国共产党的情感认同和衷心拥护。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离不开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诚如商展思的《献诗》所言:

“你中国共产党!/二十年,二十年了!你像辛苦的耕牛,/永不疲倦地拖拉着/民族的笨重的犁轭;/你像明亮的北斗星/永远指示着/民族的战斗的方向。/二十年,/二十年了!/英伟的中国共产党,/你中华民族的灵魂呵!……”

在党的领导下,人民觉醒了,组织起来了,我们垂危的民族顿然神采焕发,到处是新生的气象,战斗的气象。正如诗人远千里所描绘的:

“村头上的红旗在飘扬,广场里的歌声在荡漾,拿红樱枪的是老太太,查路条的是小姑娘。//共产党来了天变了样,抗日的标语写满墙,人人都象钢铁一样,谁也不做软弱的羔羊。//‘小学教员’做了县长,工人农民挺起胸膛,母亲送儿妻送郎,子弟兵保卫自己的家乡。”(《冀中之歌》)

晋察冀人民在党的领导下,一面与日寇进行殊死的浴血战斗,一面建设着自由民主的新生活。胡可的《张老汉》生动地再现了解放区减租运动:

“张老汉的光景大不同,/一蓖子黄干粮热腾腾,/拿起了黄干粮,/想起了毛泽东,/毛泽东领导咱们过光景。/过光景呀过光景,/前年格把那租子减,/去年格组织拨换工,/拨工又换工,/生活往上升。……”

戈焰的《豆选女县长》、钱丹辉的《村选》、曼晴《我们选举的很好》则真实记录下民主选举的热闹场景。此外,生产劳动、参军劳军、妇女解放等主题,同样展现出晋察冀抗日民主根据地光明美好的前景。人民热爱晋察冀不仅因为她是抗战的堡垒,她还是一个崭新的社会,是人民希望的所在。经过减租减息、民主运动,改善了群众生活,劳动人民成了自己命运的主人。人民战争的洗礼,锻炼着人们新的思想、性格、精神面貌,各条战线英雄人物不断涌现,自然而然地成为晋察冀诗人笔端一个个光彩、鲜明的英雄形象。诗歌中不仅有声威远震的聂荣臻、贺龙、杨成武,还有支前模范戎冠秀、忠贞不屈的马本斋母亲、排雷英雄李勇、慷慨献身的牧童王二小,更多的则是不知姓名的在大风雪中送公粮的英雄父子,革命精力无限深沉的骡夫,深夜给部队打着灯笼照路的老人,半夜掩着怀给工作人员开门的大嫂,有带着“蚂蚱腿”眼镜给县长送药的医生,有紧扎着头发在战斗行列里行进的小脚妇女……这些平凡而可敬的人物,一个又一个走进了这美轮美奂的诗的世界里,成为晋察冀劳动人民光荣斗争史的艺术记录。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党与人民心连心、共生死、同战斗;人民群众在党的动员和组织下,用自己的双手和脊骨,支撑着这个战争,支撑着这个时代。中国共产党人始终不渝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党领导人民开展抗日战争,是为了人民根本利益而斗争,怎能不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衷心拥护?

晋察冀诗歌让我们在学史增信中,更加坚定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信念。革命理想高于天。在长期残酷激烈的战争环境中,在火线上,在游击区,随时都有牺牲的可能。晋察冀诗人怀着对人民对祖国的热爱,以大无畏的献身精神,一边投身艰苦的浴血战斗,一边用笔抒写着自己坚定的革命理想和信念:

“它比,/天上的伊甸园,/还要美丽!/……每一条山沟里,/都闪烁着,/毛泽东的光辉。/低矮的茅屋,/就是我们的殿堂。/生活——革命,/人民——上帝!”

诗人陈辉不仅把晋察冀根据地热情比作新的伊甸乐园,而且决心用自己的生命捍卫这新的伊甸乐园,即使牺牲也要将血肉化做美丽的花朵装扮它:

“我的晋察冀呀,/也许吧,/我的歌声/明天不幸停止,/我的生命/被敌人撕碎,/然而/我的血肉呵,/它将/化作芬芳的花朵/开在你的路上。/那花儿呀——/红的是忠贞,/黄的是纯洁,/白的是爱情,/绿的是幸福,/紫的是顽强。”

这韵味深长的感叹,凝炼感人的排比,形象生动的比喻,饱含着诗人坚定的理想信念和昂扬的革命豪情。他的另一首《为祖国而歌》也同样饱含深情,高昂着坚定的理想主义信念:

“……祖国呵,/在敌人的屠刀下,/我不会滴一滴眼泪,/我高笑,/因为呵,/我——/你的大手大脚的儿子,/你的守卫者,/他的生命,/给你留下了一首/无比崇高的‘赞美词’。”

读着这样激越、豪放又优美、纯真的诗篇,你能不被这位战士诗人的光辉形象和崇高信念所打动吗?为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尽管抗日战争异常残酷,但晋察冀诗歌字里行间始终保持昂扬不屈的斗志,洋溢着革命乐观主义情怀。请看商展思的《野哨》:

“披着灰色的被子,/腋下紧挟着枪,/在乌黑的松树林边,/在敷着银霜的草地上;/迎着刺骨的寒风,/你好象只矫健的苍鹰,/紧合着两扇翅膀,/张着闪烁的眼睛,/向前方打量,打量……/东方天边涌现出/一轮鲜红的太阳,/闪耀着你枪上的银霜,/闪耀着你被子上的银霜;/你会意地微笑了,/脚步轻轻地踏着,踏着……/低声哼起来:‘红日照遍了东方……’”

诗人生动地描绘着英勇、顽强而伟大的抗日战士,彰显出革命战士豪迈昂扬、不可战胜的精神力量。晋察冀诗人都是年轻的革命战士和共产党员。他们首先是革命者,其次才是诗人;或者说,他们既是共产党员,又是诗人,对党的忠诚和对诗的忠诚,在他们身上实现了高度统一,这在中国现代诗坛上是不多见的。雷烨、陈辉、任霄、军城、劳森、史轮等晋察冀诗人,把战争的硝烟、时代的鼓声、生命的热情,都毫无保留地献给了晋察冀这片热土,用一抔热血和满腔忠诚,抒写了青春人生和人民革命的壮丽史诗。

晋察冀诗歌让我们在学史崇德中,赓续红色传统和爱国主义的精神血脉。晋察冀诗歌之所以能给我们最强烈的审美感受,就在于它始终坚持“为工农兵服务”的党的文艺路线,特别是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后,晋察冀诗人更加自觉与革命战争紧密结合,与工农群众打成一片,从民间吸收艺术营养,真实表达了人民群众的思想、愿望、审美情趣。同时,诗人们又以自己独特的感受和理解,生动描绘了一大批视死如归的革命烈士、一大批顽强奋斗的英雄人物、一大批忘我奉献的先进模范,表现出一种战争环境下特有的“美”。鲁藜《红的雪花》是一首歌颂为国捐躯的革命战士的诗作。诗人在诗中创造了一个独特的坟墓意象:“雪堆成一座坟/血液渲染着它的周围”,这既是写实又是写意;“血和雪相抱/辉照成虹彩的花朵”,诗人将牺牲者具体化、形象化了,那虹彩般的花朵是牺牲者英灵的生动写照。把雪的纯洁朴素同战士的英勇牺牲联系在一起,映衬着革命战士崇高伟大的品格,把我们带入到一个深沉却明朗的精神境地,寄托着诗人深深的哀思和崇敬之情。“太阳光里,花朵消溶了/有种子掉在大地里。”这首英雄赞诗充满了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诗人用清新明净的画面,为牺牲者矗立起了一座不朽的纪念碑。再如徐明的《在太行山的雪道上前进》:

“漫长的雪道上,/早已有行人,/我们踏着前面的脚印走,/而后面踏着我们的脚印而来的人,/还多的很!//这些不断的脚印呵,/深深刻着/我们斗争的艰辛;/深深刻着/我们伙伴的英勇。//当我每跨一步,/便想到,/在太行山的雪道上/刻着我们的脚印,比在大理石的碑上/用灿烂的金字刻着我们姓名/更有千万倍光荣!”

一样深切的爱国情感,不一样的诗意表达,展示出中国共产党人不畏强敌、不惧风险、敢于斗争、勇于胜利的铮铮风骨和品质,构筑起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

晋察冀诗歌让我们在学史力行中,更加深了“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干出来的”认知笃行。晋察冀诗人认真践行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用诗歌的形式艺术,记录下那个时代的光彩,生动讴歌了面对残暴敌人边区军民所表现出的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和昂扬乐观的精神风貌。如田间的《坚壁》:

“狗强盗,/你要问我么:/“枪、弹药,/埋在哪儿?”//来,我告诉你:/“枪、弹药,/埋在我的心里!”

这首诗全篇由答话构成,却简洁生动地塑造出一位大义凛然、视死如归的英雄形象。章长石的《白洋淀》:

“谁不爱这明洁的湖面,/谁不爱这一片蓝天,/噢,/你美丽的白洋淀!……”

诗人用朴实浑厚的语言描写了白洋淀水乡优美而迷人的风光、赞美了白洋淀人民的勤劳和智慧后,接下来写道:

“芦苇,青青的芦苇,/密密丛丛的芦苇,/我们的阵地呀/风雨急骤的白洋淀,/翻卷的波澜,/浮泛出红色的血斑。/激烈的战争展开了,/美丽丰饶的白洋淀,/动荡在血肉的搏斗之中了!”

诗人通过将战争风雨中的白洋淀和平静美丽的白洋淀进行对比交融,将崇高和优美溶于全诗,正义之战在血与火中得到了升华。

魏巍的《月夜短曲》同样是借物抒情、寓情于景:

“月亮从小山那边升起了,/也飘走了最后的枪声/山谷的乡村呦,/投下了黑发一样美丽的阴影,/将八月的月亮迎接。/看我们的门前,/小小的水潭里快盛满了星斗,/那草丛里的虫子,/又用它们的琴声吹起月明。”

在诗的最后,诗人将这种静谧的诗情画意进行了提升:

“人们呵!/请出来看看你的家乡的夜景,/到明天,/你会更快乐地去战争。”

在充满浪漫色彩的语调中又富有深深的感召力,激励人们去为自己美好的明天而战斗。把战争也当成诗,在诗人富有感染力的一唱三叹中,我们得到了一次次精神洗礼,更加深刻认识到红色政权来之不易,新中国来之不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来之不易。

中国革命历史是最好的营养剂。在战斗的晋察冀,晋察冀诗人与边区人民生活在一起,战斗在一起,晋察冀诗歌是那样广泛,那样深入,它深入到每个村庄、每条山沟,它歌颂人民的伟大斗争,表达群众的情绪、愿望和理想,它鼓舞群众、动员群众、组织群众,成为边区人民政治生活、文化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人民有了晋察冀,/心眼里像开了花。/花,又鲜明又大!/花,长生不老,/要开出新中华。”(邵子南的传单诗《花》)

抗日战争胜利后,历经十年之盛的晋察冀诗歌,随着解放战争的推进、晋察冀诗人奔赴全国各地,给中国现代诗歌史上画上了一个圆满句号。晋察冀诗歌之所以耐读耐看,喜闻乐见,有着强大的艺术生命力,就在于它寓史于诗、明理于歌,艺术地再现了那一段党和人民可歌可泣、英勇奋斗的光荣历史,承载着中国共产党人始终坚如磐石的初心信念;更在于它能将苦难辉煌的过去、日新月异的现在、光明宏大的未来贯通起来。历史不能忘记,为创建新中国,我们党领导中国人民经历了多年的浴血奋战,付出了多少鲜血和生命的代价!历史告诉未来,“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这是历史的结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亿万人民的正确选择,我们怎能不珍惜!

“日头花圆溜溜,/朵朵花儿朝日头;/晋察冀的百姓千千万,/永远跟着共产党走。”“胭脂河,宽又宽,/河水流到东海岸,/河有涸时水会干,/共产党的恩情万万年!”(选自《晋察冀诗抄》阜平民歌)

在党的领导下,晋察冀军民在与日寇进行殊死搏斗、建立抗日民主根据地的过程中,同时创造、建设着新的文化。晋察冀诗歌作为晋察冀文化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力地推动了抗日斗争,而抗日的群众斗争又促进了晋察冀文化运动发展。晋察冀抗日文化运动是无产阶级领导的、在马克思主义思想指导下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新文化,也是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指引的新文艺,在我国革命文艺史上留下了灿烂鲜明的光辉一页。70 多年过去了,这些晋察冀人民当时从心底发出的最真挚、最朴素的情感,多么亲切、多么可贵,至今读来仍然是时代最强音,不断增强着我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不断增添我们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信心和动力!

猜你喜欢
学史诗人诗歌
诗歌不除外
百名支书感党恩 学史力行话振兴③
百名支书感党恩 学史力行话振兴④
百名支书感党恩 学史力行话振兴①
学史明理 学史增信 学史崇德 学史力行
——普洱学院开展党史学习教育
“新”“旧”互鉴,诗歌才能复苏并繁荣
晒娃还要看诗人
我理解的好诗人
诗人猫
诗歌岛·八面来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