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志姣,周艺垠,郭燕,李德焕,曹琼卉,李晓娇,李悦
(保山学院资源环境学院,云南保山678000)
悬钩子属(Rubus)植物的果实,是当今风靡全球的“第三代水果”,是联合国粮农组织(Food and Agriculture Organization,FAO)向全球推荐的健康小浆果;因其独特的药用、食用价值深受消费者青睐[1-3]。我国悬钩子资源丰富,有209种,其中139种为特有种[4]。我国悬钩子产业发展起步晚、产品种类和数量少、主栽品种来自国外、国内良好的悬钩子属种质资源尚未得到充分的利用[5-6]。红泡刺藤(Rubus niveus)是我国野生树莓资源中极具开发利用价值的一个种[7-8]。
红泡刺藤广泛分布于我国西南各省海拔500 m~2 800 m区域[9]。因果实成熟期集中、机械化采收难度高、采摘期与雨季重叠等原因,使得红泡刺藤运输难度大;果实娇嫩、果皮极薄、呼吸速率高等原因,使得红泡刺藤果实难以长期保鲜[10]。酿造果酒作为重要的深加工工艺之一,不仅能一定程度上缓解红泡刺藤运输和保鲜的困难,解决季节性成熟导致的浪费;而且填补了这个领域研究的空白,增加红泡刺藤的附加值,创造良好的经济效益。目前,红泡刺藤果酒的研究尚未展开,但其同属植物红树莓的研究表明,红树莓果酒中保留了果实中大部分生物活性物质,其中树莓酮、总酚、花色苷、原花青素、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等含量较高,且具有抗氧化、抗炎和体外降血糖等功效[11-14]。
本研究借鉴同属植物红树莓的研究方法,以红泡刺藤果实为原料,在前期预试验的基础上探讨初始pH值、主发酵温度、酵母接种量、初始糖度对红泡刺藤果酒的影响,以单因素和正交试验探索果酒发酵工艺;对最优工艺果酒的抗氧化活性和挥发性风味物质进行分析,以期能为悬钩子产业的发展和生产提供借鉴。
野生红泡刺藤果实:摘自云南省保山市隆阳区附近山林;葡萄酒-果酒专用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果胶酶(40 000 U/g)、柠檬酸:帝伯仕酵母有限公司;亚硫酸氢钠、无水乙醇、酚酞、磷酸二氢钠、抗坏血酸:天津市风船化学试剂科技有限公司;葡萄糖标准品:天津市光复精细化工研究所;氢氧化钠:广州新港化工厂;1,1-二苯基-2-苦肼基自由基(DPPH):梯希爱(上海)化成工业发展有限公司;邻苯二甲酸氢钾:国药集团化学试剂有限公司;苯酚:浙江杭州双林化工试剂厂;硫酸:浙江临平化工试剂厂;磷酸氢二钠:德国Merck公司;硫酸亚铁:北京化工厂;邻二氮菲:上海试剂三厂;以上试剂均为分析纯。白砂糖、矿泉水、食用碱:市售。
UV-2600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日本岛津公司;GXZ-15恒温培养箱:宁波东南仪器有限公司;JYLC012榨汁机:九阳股份有限公司;BCD 576 WDUP冰箱:海尔集团公司;HH-442664恒温水浴锅:常州国华电器有限公司;SW CJ ZD无菌接种台:苏州净化设备有限公司;TDL 5A离心机:上海安亭科学仪器有限公司;PHS-3C pH计:上海仪电科学仪器股份有限公司;336号酒精计:上海华辰医用仪表有限公司;0%~32% Brix手持折光仪:邦西仪器科技(上海)有限公司;顶空固相微萃取装置(含SPME手柄、50/30 μm DVB/CAR/PDMS萃取头):美国Supelco公司;TRACE1300+ISQ GC-MS联用仪:美国Thermo Fisher Scientific公司。
1.3.1 工艺流程
红泡刺藤果实→挑选原料→-20℃冷冻→20℃~25℃室温解冻→榨汁→酶解→调整成分→灭菌→接种→主发酵→后发酵→澄清→成品
操作要点:选择无病、无虫、无害、成熟度高的新鲜红泡刺藤果实冷冻备用;试验前12 h置于4℃冰箱解冻,然后用榨汁机将红泡刺藤果实榨汁,按果浆总质量的0.02%加入果胶酶,搅拌均匀后20℃~25℃室温酶解3 h;调整成分:添加160 mg/L亚硫酸氢钠[15]后,根据试验需要用浓白砂糖水调整红泡刺藤果汁的初始糖度,用柠檬酸、食用碱水溶液调整红泡刺藤果汁的初始pH值。灭菌:75℃水浴锅中恒温灭菌15 min[15]。酵母活化:将干酵母溶于10倍质量分数为5%的蔗糖水溶液中,32℃活化30 min。主发酵:灭菌冷却后,于无菌接种台内将活化好的酵母接种到红泡刺藤果浆中,在试验温度下主发酵8 d[13]。后发酵:将主发酵后的果酒转移至28℃培养箱中,恒温发酵30 d。澄清:离心机3 500 r/min离心3 min,上清液即为红泡刺藤果酒。
1.3.2 单因素试验
变量为拟研究的单因素,固定其它因素进行控制:初始pH值为3.3、主发酵温度为26℃、酵母接种量为0.6%、初始糖度为27%、主发酵时间为8 d,后发酵温度28℃后,发酵时间30 d。设置4个考察因素:初始 pH 值(2.5、2.9、3.3、3.7、4.1)、主发酵温度(18、22、26、30、34℃)、酵母接种量(0.4%、0.5%、0.6%、0.7%、0.8%)、初始糖度(23%、25%、27%、29%、31%)。在前期预试验的基础上,以发酵果酒的酒精度为主要考察指标,辅以总酸、总糖、可溶性固形物、pH值等指标判断发酵进程,并对优化后的果酒进行感官评价。
1.3.3 正交试验优化发酵工艺
结合单因素试验结果,以初始pH值、主发酵温度、酵母接种量、初始糖度4个因素建立L9(34)正交试验,对发酵工艺进行优化,以感官评分为考察指标,同时关注发酵果酒的总酸、酒精度、可溶性固形物、pH值。正交试验因素水平见表1。
表1 正交试验因素及水平Table 1 Factors and levels of orthogonal expriment
1.3.4 指标测定
1.3.4.1 理化指标测定
pH值的测定采用酸度计法[16];酒精度的测定采用酒精计[16];可溶性固形物的测定采用手持糖度计测定法[17];总酸(以酒石酸计)的测定采用酸碱滴定法[18]。总糖的测定采用苯酚-硫酸法[16]以葡萄糖为标准品,绘制一元线性回归方程:y=0.849 6x+0.002 9,R2=0.999 8。
1.3.4.2 感官评价
由10位选修过《感官评价》课程的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学生(5男5女),组成的评审小组,从色泽、透明、香气、滋味等方面参照GB/T 15038—2006《葡萄酒、果酒通用分析方法》中的感官评定方法对理论和实际最优发酵工艺果酒进行评分[18],品评杯为统一的玻璃酒杯,评分标准见表2,最终得分以平均分±标准差记。
表2 感官评分标准Table 2 Sensory evaluation standards
1.3.4.3 抗氧化能力测定
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测定,参考文献[19]的方法进行;羟基自由基清除能力测定,参考文献[20]的方法进行。
1.3.4.4 挥发性风味物质分析
果酒挥发性风味物质检测:由昆明理工大学分析测试中心测定,进样程序和参数设置参考曾朝珍等[21]的研究。检测结果经计算机检索,与美国国家标准与技术研究院(National Institute of Standards and Technology,NIST)谱库相匹配,并分析可能属于红泡刺藤果酒的风味物质,取匹配度≥75%的组分;峰面积归一化法计算各挥发性风味物质的相对百分含量。
发酵和测量试验均为3次重复,所有用Excel2016绘图制表,并以SPSS 16.0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2.1.1 初始pH值对红泡刺藤果酒发酵影响
初始pH值对红泡刺藤果酒发酵效果的影响见图1。
图1 初始pH值对红泡刺藤果酒发酵效果的影响Fig.1 Effect of initial pH value on fermentation of R.niveus fruit wine
由图1可知,随着初始pH值的逐渐增加,果酒总酸迅速下降;而酒精度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当初始pH值为3.7时,酒精度最高,为9.33%vol;可溶性固形物呈平缓下降;总糖先上升,初始pH值高于2.9后缓慢下降;发酵后果酒的pH值随着初始pH值的增加而增加。发酵液初始pH值会影响果酒的发酵进程,从而影响酒精度[22]。当发酵初始pH值过低时,不仅抑制了酵母菌的生长,导致发酵不彻底,还会阻碍发酵液中的酸性物质分解,从而造成挥发酸的含量增加[23],一定程度上影响红泡刺藤果酒的口感。当发酵液的初始pH值过高时,可能导致发酵体系中的杂菌生长,杂菌将糖等营养物质分解产生醋酸物质[24],给果酒的风味带来不良影响。综合考虑最佳初始pH值为3.7。
2.1.2 主发酵温度对红泡刺藤果酒发酵影响
发酵温度对红泡刺藤果酒发酵效果的影响见图2。
图2 主发酵温度对红泡刺藤果酒发酵效果的影响Fig.2 Effect of fermentation temperature on fermentation effect of R.niveus fruit wine
随着发酵温度的不断升高,果酒的总酸先逐渐下降后缓慢上升;酒精度逐渐升高后下降,在30℃时酒精度最高为10.21%vol。不同主发酵温度下产生的果酒其pH值变化不大。过低的主发酵温度会抑制酵母的代谢,在一定程度上降低酵母对糖的利用率,不利于果酒发酵,可能会导致红泡刺藤果酒发酵不彻底。当发酵温度过高时,发酵反应剧烈,但酵母衰老速度快,果酒风味物质挥发明显,高温条件下使腐败微生物快速生长发育,可能导致红泡刺藤果酒品质下降[25]。综合考虑最佳发酵温度为30℃。
2.1.3 酵母接种量对红泡刺藤果酒发酵影响
酵母接种量对红泡刺藤果酒发酵效果的影响见图3。
图3 酵母接种量对红泡刺藤果酒发酵效果的影响Fig.3 Effect of yeast inoculation on fermentation of R.niveus fruit wine
由图3可知,随着发酵液中酵母接种量的逐渐增加,红泡刺藤果酒中的酒精度先升高随后降低,当酵母接种量达到0.5%时,酒精度最高,为9.47%vol;总酸先升后降,当酵母接种量达到0.6%时,总酸含量最高为14.20 g/L;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当酵母接种量大于0.7%时,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下降;总糖含量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在酵母接种量为0.5%时,总糖含量最高;发酵后果酒的pH值呈缓慢上升,在酵母接种量为0.8%时达到最大值。酵母接种量是影响果酒发酵的重要因素之一,直接影响到发酵过程的生物转化程度和酒精生成量[26]。接种量较少时,生物质利用速率慢,可能导致发酵周期的延长;接种量过多时,红泡刺藤果酒发酵进程受到酵母残体的影响。因此,最佳酵母接种量为0.5%。
2.1.4 初始糖度对红泡刺藤果酒发酵影响
初始糖度对红泡刺藤果酒发酵效果的影响见图4。
图4 初始糖度对红泡刺藤果酒发酵效果的影响Fig.4 Effect of initial sugar concentration on fermentation effect of R.niveus fruit wine
由图4可知,随着初始糖度的增加,红泡刺藤果酒中的总酸先增加后下降,当发酵液初始糖度为25%时,总酸最高,为14.38 g/L;酒精度和可溶性固形物呈先平稳增加后缓慢下降的趋势,在初始糖度为29%时均达到最高;总糖先下降后升高,发酵液初始糖度为31%时,果酒总糖最高,为5.95 g/L。果汁中的糖分在酵母菌的作用下分解产生酒精和CO2等物质,适宜的初始糖度能够有效促进酵母代谢和繁殖。因此在一定范围内,果酒酒精度随着初始糖度增加而增加,当初始糖度大于一定范围时,渗透压的变化会使酵母菌的代谢和繁殖受到抑制,甚至导致死亡[26],同时过高的初始糖度还会增加成本。当初始糖度达到29%时,果酒酒精度最高,为9.96%vol。
基于单因素试验结果,设计L9(34)正交试验,结果见表3。
表3 发酵正交试验结果Table 3 Fermentation orthogonal experiment results
影响红泡刺藤果酒发酵的4个因素中,按各因素对酒精度的影响,从大到小依次为B>D>C>A,即主发酵温度>初始糖度>酵母接种量>初始pH值。通过k值比较可知组合A3B2C2D2最优,正交试验结果则表明试验2组为最佳发酵工艺组合A1B2C2D2,需进一步验证。验证试验结果见表4。
表4 验证试验结果Table 4 The result of validation experiment
经验证,组合A1B2C2D2的酒精度与感官评分均大于组合A3B2C2D2,即初始pH值为3.3,主发酵温度为30℃,酵母接种量为0.5%,初始糖度为29%为最适工艺。在最适发酵工艺下,所得红泡刺藤果酒酒精度为12.79%vol,总酸为 6.08 g/L,可溶性固形物为 3.89 °Bx,总糖为3.39 g/L,pH值为3.75。果酒色泽:鲜明、协调、有光泽、酒红色;透明度:澄清透亮、无杂质和沉淀;香气:具有纯正果香与和谐酒香;滋味:酒体较丰满、酸甜适当;感官评分为92.4分。
羟基自由基可通过加成、脱氢或电子转移等方法与体内的多种分子发生反应,从而造成营养物质及细胞组织的氧化,可能导致细胞坏死或突变。通过比较稀释后红泡刺藤果酒的DPPH自由基的清除能力和羟基自由基清除能力,可以反映红泡刺藤果酒抗氧化性的强弱[27],具体结果见图5。
图5 DPPH自由基和羟基自由基清除率比较Fig.5 Comparison of DPPH·and hydroxyl radical scavenging rate
由图5可知,稀释后20倍的红泡刺藤果酒的DPPH自由基和羟基自由基清除率显著高于5 mg/L的维生素C溶液。
果酒中的挥发风味物质,既受果实本身挥发性风味物质的影响,又与发酵过程中微生物的代谢密切相关[28]。在不同的发酵工艺下,果酒的挥发性风味物质不同[29]。感官最优的红泡刺藤果酒的挥发性物质分析结果见表5。
表5 红泡刺藤果酒中挥发性物质分析Table 5 Analysis of volatile flavor components in R.niveus fruit wine
由表5可知,红泡刺藤果酒中检测并鉴定出27种挥发性成分,其中包含醇类物质6种,总相对含量为51.63%;酯类物质7种,总相对含量为21.80%;酸类物质2种,相对含量为6.96%;酸酐类物质2种,相对含量为2.07%;酮类物质5种,相对含量为11.46%;醛类物质4种,相对含量为5.83%,醚类物质1种,相对含量为0.15%。相对含量较大挥发性风味物质为醇类、酯类和酮类物质(占总挥发性物质的84.89%),是构成红泡刺藤果酒挥发性风味成分的主要基础物质。
本研究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正交试验优化红泡刺藤果酒发酵工艺,考察初始pH值、主发酵温度、酵母接种量、初始糖度4个因素对果酒品质和感官评分的影响。初步探索得到红泡刺藤果酒的最适发酵条件:初始pH3.3,主发酵温度30℃,酵母接种量0.5%,初始糖度29%,所得红泡刺藤果酒酒精度为12.79%vol,总酸为 6.08 g/L,可溶性固形物为 3.89 °Bx,总糖为3.39 g/L,pH值为3.75。此时果酒色泽鲜明、协调、有光泽、酒红色;透明度澄清透亮、无杂质和沉淀;具有纯正果香与和谐酒香;酒体较丰满,酸甜适当;感官评分92.4分。抗氧化活性方面,稀释20倍后的红泡刺藤果酒对DPPH自由基和羟基自由基的清除率均显著高于5 mg/L维生素C溶液。挥发性风味物质分析表明,红泡刺藤果酒中的醇类、酯类和酮类物质为其挥发性风味物质的主要基础物质,占总挥发性风味物质的84.89%。研究填补了红泡刺藤果酒发酵工艺上的研究空白,为高值化综合加工利用红泡刺藤资源提供了新的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