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晓蕊
急性脑梗死是临床中较为常见的疾病,该疾病有着致死致残率高的特点。相关统计表明,在全球范围内,每年因急性脑梗死死亡人数约为500 万。导致该疾病患者残障的因素和脑神经受损存在关联性,随着疾病的进展,会对患者的日常生活质量造成极大影响[1]。当前,临床在治疗急性脑梗死方面通常以缓解患者脑损伤以及解除血管内阻塞为根本治疗原则。依达拉奉为一类能够有效减少氧化应激水平的脑神经保护制剂,其也属于一类自由基清除剂。这种药物能够全面阻止患者脑神经凋亡;丁苯酞可改善患者的认知功能,修复受损神经,将以上两类药物联合应用能够发挥出协同效果。为了全面探讨丁苯酞联合依达拉奉治疗老年急性脑梗死疾病的有效性,结合实际情况,本文择取2019 年6 月12 日~2020 年6 月12 日本院所收治的120 例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分组进行治疗,比较治疗效果。现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择取本院2019 年6 月12 日~2020 年6 月12 日收治的120 例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60 例。对照组男36 例、女24 例;平均年龄(66.79±3.12)岁。观察组男32 例、女28 例;平均年龄(67.54±3.54)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首次发作、发病时间在72 h 以内者;通过医学影像学检查确定为急性脑梗死者。排除标准:肝肾功能严重不全者、运动功能障碍者、晚期癌症者、存在药物禁忌证者、精神疾病、认知功能障碍者、临床资料缺失者。本试验经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同意实施。相关精神符合《赫尔辛基宣言》中的有关内容。受试者自愿参加实验调查,在此同时签署了《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化急性脑梗死方案治疗,具体包括积极控制患者血压血糖、调节血脂,使用活血化淤药品以及抗血小板凝集药物等。患者接受为期14 d 的临床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丁苯酞氯化钠(石药集团恩必普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50299)联合依达拉奉(吉林省辉南长龙生化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80592)治疗,具体方案为:静脉滴注100 ml 丁苯酞氯化钠,2 次/d,以14 d 为1 个疗程;同时使用剂量为30 mg 的依达拉奉注射液对患者开展治疗,具体应用方法为:将药物加入到浓度为0.9% NS 溶液100 ml 内静脉滴注,2 次/d,以14 d为1 个疗程。
1.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①比较两组入院时及治疗1、2 周后的CSS、NIHSS 评分,CSS 即脑卒中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具体评判项目包含步行能力、下肢、手部、上肢肌力,水平凝视,面肌、意识。NIHSS评分即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以上分数越高表明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越严重。②比较两组患者入院时及治疗1、2 周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应用 Barthel 指数对两组患者日常生活的活动能力加以评价,满分为100 分,分数越高表明患者日常生活能力越好。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 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入院时及治疗1、2 周后的CSS、NIHSS 评分比较 入院时,两组CSS 评分及NIHSS 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 周后,观察组CSS、NIHSS 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入院时及治疗1、2 周后的CSS、NIHSS 评分比较(,分)
表1 两组入院时及治疗1、2 周后的CSS、NIHSS 评分比较(,分)
注:与对照组比较,aP<0.05
2.2 两组入院时及治疗1、2 周后的Barthel 指数评分比较 入院时,两组Barthel 指数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 周后,观察组Barthel 指数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入院时及治疗1、2 周后的Barthel 指数评分比较(,分)
表2 两组入院时及治疗1、2 周后的Barthel 指数评分比较(,分)
注:与对照组比较,aP<0.05
目前,急性脑梗死疾病的发生几率表现出了逐年上涨的势态[2]。该疾病有着病死率高、病情严重、发病急的特点。导致患者发生急性脑梗死的原因主要为大脑动脉发生粥样硬化,形成血栓,就此引发大脑血流量骤减以及血管闭塞的情况,导致急性大脑供血不足。在患者的大脑血管被堵塞之后,梗死位置血流量降低,最严重的区域会引发神经细胞大批量凋亡,造成缺血级联反应,其属于一类非可逆性损伤。针对此临床多应用溶栓、抗凝、降纤等方式对患者开展治疗,虽说应用这种方法有助于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同时也能够提升预后。但单纯应用常规方法治疗疾病存在着窗口期约束、颅内出血和心源性栓塞者脑出血风险偏高等不良问题,因而其临床应用被限制[3]。
当前有研究表明,在急性脑缺血早期通过有效方式恢复脑血流可避免脑损伤,而延迟再灌注会加重患者原本脑损伤程度水平[4]。发生灌输时虽然缺氧供应复原,但会产生高水平自由基。依达拉奉能够发挥出清除自由基的效果,当药物进入到人体之后,其主要以阴离子的方式存在[5]。同时也可转移一个电子给自由基生成依达拉奉基团,就此发挥出保护大脑神经细胞、减少再灌注损伤保护脑组织的效果。应用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有助于改善患者因脑梗死所引发的神经症状,提升患者的日常活动能力,改善功能障碍。依达拉奉的应用时间窗为72 h 以上,疗程可持续半个月,其能够有效预防神经细胞迟发性坏死现象发生[6]。
积极挽救半暗带为治疗急性脑卒中疾病的根本目的,通过有效方式增加缺血区灌注量,改善并恢复患者缺血组织灌注为治疗疾病的重要核心。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可以实现重构微循环,加大缺血区域再灌注、有效保护线粒体、降低神经细胞死亡量。相关文献表明[7]: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可全面保护大脑血管结构完整度,恢复血管的管径,有效增加缺血位置毛细血管数量以及缺血区域软脑膜微动脉血流速率。丁苯酞氯化钠可确保线粒体完整性、提升线粒体复合酶活性度以及线粒体膜稳定度、减少神经细胞死亡。
本组研究结果显示:治疗1、2 周后,观察组CSS、NIHS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示对于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应用丁苯酞注射液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有助于改善神经功能缺损症状。此外本组研究结果显示:治疗1、2 周后,观察组Barthel 指数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示应用此方案对患者开展治疗有助于提升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
综上所述,对老年急性脑梗死应用丁苯酞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有助于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提升日常生活能力水平,值得进一步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