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帕替尼联合放疗在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治疗中的应用前景研究

2021-11-25 05:22颜劲陈敏谢国伟刘楚基麦卫校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1年20期
关键词:阿帕肺癌研究组

颜劲 陈敏 谢国伟 刘楚基 麦卫校

非小细胞肺癌是肺癌的基本类型之一,非小细胞型肺癌包括鳞状细胞癌(鳞癌)、腺癌、大细胞癌等,临床中大部分肺癌患者属于这种类型[1]。由于早期的肺癌通常没有明显的临床症状,所以建议定期进行体检排查肺癌,如果患者出现长期的咳嗽或因出现不明原因的痰中带血、咯血等症状,应去相应的肿瘤科及呼吸内科等相关科室就诊,早发现早治疗[2-4]。而临床治疗中一般采用放疗治疗,而放疗对患者的身体影响较大,且容易出现一系列不良反应等,经过临床总结发现,放疗联合阿帕替尼能够相对抑制不良反应的发生,进而提升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5]。鉴于此,本文就阿帕替尼联合放疗在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治疗中的应用前景进行观察和对比,详细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 年1 月~2020 年1 月本院收治的30 例Ⅲ~Ⅳ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15 例。研究组男∶女=10 ∶5,年龄46~76 岁,平均年龄(59.64±6.13)岁;对照组男∶女=9 ∶6,年龄47~76 岁,平均年龄(58.75±6.24)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所有患者均符合医学诊断标准。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给予患者调强适形放疗,患者保持仰卧位,通过体部热塑膜固定患者的体位,增强准确率,在患者体表放置N 型板坐标系,最大程度的向肿瘤病灶靠拢,记录定位及百位坐标数据。然后在计算机断层扫描模拟机的前提下行平静呼吸CT 扫描,后将患者的检测结果通过数据进行分析和判断,在热塑膜在体表的正中位置和左右腋中线位置做好标记,记录好患者体表定位点X、Y、Z 三个位置,通过专科医生按照病理类型在CT 和治疗的病灶位置做好记录,通过透视测量患者在呼吸过程中的起伏变化规划好靶区位置,然后按照肿瘤位置手动优化射野入射角度,将放射治疗剂量调整至60~66 Gy,2 Gy/次,处方剂量需覆盖计划靶区95%,在校正过程中X 点和Z 点位置必须和定点位置零误差,Y 点位置误差控制在0.2 cm 之内,患者共接收治疗30 次,5 次/周。

1.2.2 研究组 给予患者阿帕替尼联合调强适形放疗,调强适形放疗方式同对照组,阿帕替尼500 mg/次,1 次/d,每周检测患者血常规、肝肾功能、尿常规变化,如果患者不良反应较为严重可减量至250 mg,3 周为1 个疗程,至少需要2 个疗程。

1.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清癌胚抗原、细胞角质蛋白19 片段抗原21-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基质金属蛋白酶-9 水平,对比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使用健康状况调查简表(SF-36)为标准进行生活质量评分,主要从患者的躯体功能、心理健康、物质生活、社会能力、整体健康5 项对患者进行打分,满分100 分,得分越高,患者的健康状况恢复越好,整体生活质量越高。分别记录患者在治疗过程中贫血、血小板减少、乏力、消化道反应、嗜中性粒细胞减少、出血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1.0 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前后各项血清指标水平对比 治疗前,两组血清癌胚抗原、细胞角质蛋白19 片段抗原21-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基质金属蛋白酶-9 水平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血清癌胚抗原、细胞角质蛋白19 片段抗原21-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基质金属蛋白酶-9 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前后各项血清指标水平对比(,ng/ml)

表1 两组治疗前后各项血清指标水平对比(,ng/ml)

注:与对照组治疗后对比,aP<0.05

2.2 两组生活质量评分对比 研究组躯体功能、心理健康、物质生活、社会能力、整体健康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生活质量评分对比(,分)

表2 两组生活质量评分对比(,分)

注:与对照组对比,aP<0.05

2.3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 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0.00%,低于对照组的6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n(%)]

3 讨论

非小细胞肺癌疾病的主要病因是吸烟,吸烟是肺癌的高危因素,烟草中有超过3000 多种的化学物质,都具有很强的致癌活性[6]。还有环境因素、遗传因素、电离辐射等。患有此类疾病身体会表现出咳嗽、低热、胸闷、痰血等[7]。非小细胞肺癌症状对于一般晚期患者来说,主要表现为身体疲乏、体重减轻、食欲下降等,还会出现呼吸困难、咳嗽、咯血等局部症状[8]。非小细胞肺癌是肺恶性肿瘤性疾病,主要起源于支气管腺体、支气管黏膜及肺泡上皮,依据组织病理学可将非小细胞肺癌分为鳞癌、腺癌、大细胞癌、腺鳞癌、肉瘤样癌等亚型[9-11]。

非小细胞肺癌的发生和基因长期的相互作用和环境因素都有一定的关系,其中包括个体的年龄、自身因素、遗传、免疫及营养状况,而环境因素主要包括职业因素、吸烟和环境污染等,环境因素通常是致使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出现的始动因素[12-14]。而其临床症状主要有痰血、咯血、咳嗽、呼吸困难或喘鸣、体重下降、发热等,此外还会出现声音嘶哑、胸水、胸痛、吞咽困难、上腔静脉阻塞综合征等[15-17]。新生血管的生成对于肺癌生长、转移有着促进作用,现如今抑制新生血管生成技术和药物的开发不断发展,这将给肺癌今后的诊治带来新的突破[18]。除此之外,放疗可以直接杀灭肿瘤细胞,但是对血管生成有刺激作用,如果与抗血管生成治疗联合起来,就会产生很好的协同作用[19,20]。阿帕替尼联合放射治疗在改变肿瘤微环境中提高放疗疗效的可能机制为两者联合治疗可以使血管正常化、缓解肿瘤内的乏氧、下调促血管生长因子水平及共同诱导肿瘤细胞凋亡等[21]。同时将这两种方法结合起来既可以发挥抗血管生成治疗作用时间长,给药剂量低的优点,又能使放疗间期恢复期短和细胞毒性效应低的优势发挥明显,从而提高患者对放疗的依从性和生活质量,并减少药物毒性[22]。在本次的数据分析中得出结果,治疗后,研究组血清癌胚抗原、细胞角质蛋白19 片段抗原21-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基质金属蛋白酶-9 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躯体功能、心理健康、物质生活、社会能力、整体健康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0.00%,低于对照组的6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然而,本次研究的随访时间比较短,研究例数较少,没有追踪患者的远期疗效,导致研究结果与实际情况存在不同。在今后的研究中,建议与其他医院合作,纳入具有其他合并疾病的患者,增加研究例数,延长追踪时间,加强对远期疗效的研究。

综上所述,阿帕替尼联合放疗治疗非小细胞肺癌能够有效的改善患者的各项指标,并且患者的生活质量得到显著的提升,同时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得到较好的控制,临床效果较为理想,值得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阿帕肺癌研究组
阿帕替尼联合化疗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临床疗效与安全性系统评价
对比增强磁敏感加权成像对肺癌脑转移瘤检出的研究
氩氦刀冷冻治疗肺癌80例的临床观察
长链非编码RNA APTR、HEIH、FAS-ASA1、FAM83H-AS1、DICER1-AS1、PR-lncRNA在肺癌中的表达
立体几何单元测试题
2019届高考数学模拟试题(一)本刊试题研究组
圆锥曲线解答题训练
期中考试模拟试题
microRNA-205在人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