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继军
(河南技丰种业集团有限公司,郑州 450000)
为加强豫、皖、苏3 省种子企业全方位、多领域合作,本着“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协同创新”的原则,2021 年4 月22-24 日,豫、皖、苏3 省种子骨干企业在3 省种子协会的组织下,进行了深度的探讨与经验交流。感触很深,收获很大,现将皖苏两省部分骨干种业企业发展情况进行分析,以期对河南种业发展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中国是农业大国,粮食安全至关重要。种业是具有国家基础及战略意义的核心产业,没有强大的种业,中国人就不可能端牢自己的饭碗。但我国种子行业的科技含量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较大;而且,在种质资源上,中国部分农产品也需要大量进口外国种子,被外国“卡着脖子”。主粮方面,中国的水稻和小麦种子的国产化率都比较高,玉米次之;但一些蔬菜,如番茄、洋葱、茄子、胡萝卜、辣椒、西蓝花的种子高度依赖进口;作为“准主粮”的玉米和马铃薯的种子也在相当程度上依赖国外[1-2]。
安信证券在2020 年12 月19 日的行业快报中提到,我国常年为种子净进口国,中国种子贸易协会数据显示,2019 年我国种子进口量6.60 万t,出口量2.51 万t,进口额4.35 亿美元,出口额2.11 亿美元,进出口赤字约为2.24 亿美元[3]。
1.1 国家高度重视,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2020 年12 月16-18 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解决好种子和耕地问题”成为2021 年中国经济八大重点任务之一。会议明确提出,2021年要解决好种子问题,打一场种业翻身仗。回顾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层面提到解决种子问题,还是首次。2020 年12 月28-29 日,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提出,要牢牢把住粮食安全主动权,粮食生产年年要抓紧,要坚持农业科技自立自强。保障粮食安全关键在于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这首先就要解决好耕地问题。2021 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加强农业种质资源保护开发利用,打好种业翻身仗;2021 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保障粮食安全的要害是种子和耕地,要加强种质资源保护利用和优良品种选育推广。2021 年7 月9 日,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二十次会议上审议《种业振兴行动方案》时,习近平主席强调:农业现代化,种子是基础,必须把民族种业搞上去,把种源安全提升到关系国家安全的战略高度,集中力量破难题、补短板、强优势、控风险,实现种业科技自立自强、种源自主可控。
1.2 种业是农业的灵魂,种子是农业的芯片种子是农业的基石,决定着整个粮食产业链的素质和效益,是农业中的芯片。农业安全更重要的是种子安全。种子是决定产量的最基本要素,良种对粮食增产的贡献率超过四成。一些重要品种如果过分依赖国外,一旦发生“断种”,就会威胁国家粮食安全。现代种业是国家战略性、基础性核心产业。种业的竞争关系到整个国家、整个农业产业的竞争能力,是一场看不见硝烟的高科技战争。近年来,我国现代种业体系加快构建,种业得到快速发展。但以生物育种技术为核心的全球种业科技创新日新月异,国外大型种业企业跨界重组日益加剧,强强联手抢占全球市场,我国民族种业仍面临严峻挑战。
1.3 种业“卡脖子”问题所谓“卡脖子”并非品种上的卡脖子,更多的是种质资源和技术上的“卡脖子”。当前我国农业种质资源保护利用仍然是种业创新的突出短板,资源消失风险加剧、精准鉴定不足、地方特色资源开发不够等问题较突出[4]。
1.4 做大做强本国种业企业,才能掌握定价权和市场话语权从表1 和表2 中可以看出,我国种业企业研发投入持续加大、兼并重组明显加快,行业整体竞争力明显提升;但与国际巨头相比仍有明显 差距。
表1 中国种业部分种企2017-2020 年销售额与研发投入 (亿元)
表2 全球种业前10 强2016-2020 年销售额与研发投入 (百万美元)
据估算,中国5800 家左右本土种子企业全部销售收入加起来仅相当于孟山都一家。有专家在对比中外种业后,曾这样唏嘘:“仅孟山都一家公司的研发实力,就足以匹敌整个中国!”。中国前50 强种子企业,研发总投入不到孟山都一家的1/7[5]。
1.5 打赢种业“翻身仗”迫在眉睫作为世界第二大种子大国,我国种业市场规模达千亿元。过度依赖进口种子,将导致我国不能掌握部分种子的价格主动权和市场话语权,不但可能给种植大户带来经济损失,更蕴含“断种”风险。不仅粮食安全保证不了,农业安全也可能被别人扼住要害。下大功夫打一场种业翻身仗刻不容缓[6]。
2.1 省级政府联合出台切实可行的政策安徽省农业农村厅、财政厅、自然资源厅、税务局、银保监局、担保集团、省农垦集团、有关市人民政府联合出台“加快推进现代种业发展打造种业强省行动方案”,在“加强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提升种业自主创新能力、加快良种繁育与推广、做优做大做强一批种业领军企业”等方面做出了详细部署。
2.2 市县政府出台相关扶持政策合肥市政府要把合肥市打造成“种业之都”,推进保种、护种、育种、引种、用种“五种并进”,加快现代种业发展[7-8]。合肥市政府牵头在2021 年中国种子大会期间组织“合肥市种业发展投资座谈会”,市发改委、财政局、科技局等部门及县市人民政府出台众多优惠政策筑巢引企。
2.3 做强做大种企安徽省各级政府及部门联合扶持打造一批领军企业。针对有优势和特色的种子、种畜禽企业,重点扶持一批有科研创新能力、有市场竞争优势的种业企业,加快兼并重组,整合资源上市,并给予土地、税费、担保、贴息等政策支持。安徽省农业农村厅报告要在5 年内把荃银高科种业打造成世界种业十强企业,3 年内把皖垦种业推向国内主板上市,全省育繁推一体化种子企业达到20 家以上。支持企业“走出去”,在境外设立研发中心,申请境外知识产权保护,开拓国外 市场[8]。
2.4 皖苏头部种企兼并重组速度加快在国有资
本注入、多种优惠政策支持下,皖苏头部种企资金充裕,兼并重组步伐进一步加速,一批优秀种企快速发展。2011 年以来,安徽荃银高科收购了华安种业、皖农种业、铁研种业等5 家公司;安徽丰乐种业收购了四川同路农业、新疆乐万家种业、湖南金农、云南全奥农业等公司。
2.5 皖苏部分种企简介安徽、江苏种业借助政策的东风和政策的支持,已涌现出一批具有规模优势、成长迅速的种子企业。安徽省代表企业有荃银高科、丰乐种业、皖垦种业、华成种业、新世纪种业、华皖种业、皖农种业等;江苏省代表企业有大华种业、明天种业、中江种业、金土地种业、红旗种业、瑞华种业等。部分种子企业股东构成见表3。
表3 皖苏部分种子企业股东构成
3.1 皖苏头部种企跻身中国种企前5 名根据全国农技中心公布的2019 年数据来看(表4),2019年全国种子销售收入超过1 亿元的企业110 家,超过2 亿元的企业35 家,超过5 亿元的企业9 家,超过10 亿元的企业4 家,超过20 亿元的企业1 家。江苏省大华种业集团有限公司和安徽荃银高科种业股份有限公司进入销售收入前5 名。
表4 2019 年种子销售收入前5 名企业
3.2 皖苏主要种业公司股权情况江苏省大华种业集团有限公司主营稻、麦种子,是上市公司苏垦农发的全资子公司。江苏省农垦集团有限公司是苏垦农发的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67.84%,实际控制人是江苏省人民政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
安徽荃银高科种业股份有限公司主要经营水稻、玉米、小麦等农作物种子,2020 年销售收入16.02 亿元,第一大股东是中化现代农业有限公司,实际控制人是国务院国资委。
纵观全球头部种企的发展轨迹,普遍是采取“横向并购扩展市场份额,纵向研发促内生增长”的发展模式,短期内通过资本并购,迅速获取市场占有率,提升其市场份额,长期则在于投入研发,建立起高技术壁垒和护城河,促进生产效率的提升[9]。皖苏种企的快速崛起亦是相似的发展路径,政府主导引资和优惠政策齐发力,促进种企“横向并购和纵向研发”的野蛮成长。
4.1 各级政府结合种企发展实际情况制定相关优惠政策,扶持种企快速发展省、市、县、区各级政府制定促进种业发展的相关政策,在上市奖励、科技成果转化、人才引进、种质资源推广、用地保障、财政支持、科研投入等方面给予配套优惠政策。
4.2 政府引导资金注入种企,解决种企“投资大见效慢”的短板充分发挥乡村振兴投资基金引导、带动作用,通过阶段参股、跟进投资、直接投资等方式,着力培育一批产学研用相结合的优质项目企业;设立种业建设发展专项资金,推动种业高质量 发展。
4.3 推动两省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与种企深度合作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与种子企业要在优势互补的基础上将基础研究成果与应用研究有机紧密结合,联合解决农业生产及品种选育中的痛点、难点问题,提升种企科研育种创新能力,共同开展优良品种选育、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助力种子企业快速发展。
河南是农业大省、粮食大省,也是育种、产种、用种大省,河南省是我国粮食安全和种业稳定发展的重要力量。种子的科研投入大、周期长、风险高等特点,决定了做强做大河南种业是一个系统工程,必须举各方力量,久久为功。加强种质资源保护和利用、加大育种核心技术创新、构建商业化育种体系、做强做大种企等均是迫在眉睫的 大事。
5.1 河南省培育的品种对全国种业贡献突出河南省选育的小麦品种郑麦9023、矮抗58 和玉米品种郑单958、浚单20 等先后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连续多年居全国种植面积第1 位。
5.2 “一个品种成就一个企业”的定律在河南并未凑效河南出现了多个大单品,但自2000 年以来,河南没有形成在全国具有重大影响力的种子企业,种业发展内生动力日显不足,比较强势省份日渐式微,优秀的品种并没有托起大企业的发展。
5.3 河南种企缺乏头部企业,“散弱小”劣势愈发明显截至2020 年底,河南省持有效经营许可证的企业数量为581 家,种子销售总额最大的企业3 亿元左右,在全国头部企业中没有一席之地。目前河南省还没有种子企业进入沪深股市,仅有4 家登陆新三板,分别是河南秋乐种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河南德宏种业股份有限公司、河南金博士种业股份有限公司和中棉种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根据2020 年度报告,河南秋乐种业销售收入2.65 亿元,归属股东净利润1878.22 万元。河南部分种业骨干企业股东构成见表5。
表5 河南部分种业骨干企业股东构成
河南省应快速打造航母型领军企业、特色优势企业、专业化平台企业等三类种企,培育特殊资源、特色品种、独特模式等竞争优势,打造“隐形冠军”,培育一批在种业产业链、创新链、供应链重点环节上提供专业化技术支撑或服务的平台型企业。
6.1 建立以国有股权主导的、多元化成分并存的种业格局政府主导成立种业发展基金,通过控股、参股的方式,扶持有优势、有特色、高成长的种子企业高质量发展;出台种业发展支持政策,在种质资源保护利用、科研成果转化、科企合作、基地建设、财政支持、保险服务等方面给予支持。
6.2 推动行业加快兼并重组,政府创造加快兼并重组的条件全球种业大致经历了3 次不同侧重点的并购浪潮,形成了“两超、四强、差异化发展”的种业新格局,市场集中度不断提高,位居种子收入前三位的拜耳、科迪华、先正达市场份额接近50%。全球种企并购已接近尾声,但国内种企并购正在加快速度。河南种企必须尽快有所行动,加入并购浪潮,壮大省内头部种企,加入国内第一梯队。
6.3 政府既要支持大企业,也要支持“专精特新”类型的中小企业基于河南省大农业、小农户和物种类型多样、生态区域复杂的基本省情和种业发展不平衡的现状,发展思路上既要扶持培育大而强的领军企业,也要支持发展专而精的特色企业。
6.4 借助目前的良好机遇和氛围,吸引各方资金进入种业发挥政府引导的决定性作用,引导金融、社会资本参与,尤其鼓励各级“种业基金”设立和壮大,采取差别化扶持政策,提升企业差异化竞争能力,逐步构建大中小、多层次企业协调发展的产业主体格局。适时组建河南种业集团公司,鼓励支持兼并重组,打造河南种业航母,进入国家第一 梯队。
6.5 加大种业企业研发投入力度,推动“科企深度合作”加强领军人才引进与培养,支持、引导企业加强研发投入,尤其鼓励企业开展生物技术育种,政府出台“科企合作”具体政策措施,加强企业科研补贴力度,支持企业开展种质资源的搜集、保护、创新、利用。要加强种业各类人才的培养和使用,给予激励政策,包括股权鼓励、离岗创业、在岗创业、职称评定等方面特殊政策。
6.6 推动企业走出去和加强国际合作提高对外开放水平,鼓励、支持优势种企在种子贸易、投资合作、技术转让、资源整合等方面加快海外布局,拓展海外市场。参与国际竞争,以国际化视野在全球范围内实现资源整合,充分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进一步做大做强,实现从封闭型发展到开放型发展,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和国际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