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 猛
(西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西藏 拉萨 850000)
民族观,是人们关于民族和民族问题的根本观点,以及体现在处理民族问题时所确立和制定的原则、纲领、政策的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民族观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民族观以国际主义为主要特征,以平等、团结、共同繁荣为核心。列宁在论述马克思主义民族观与资产阶级民族观的问题时,深刻地指出,资产阶级提出的民族主义与无产阶级提出的国际主义自身即存在一定矛盾,而且两者完全无法调和,始终站在对立面,分别用两种不同的政策解决存在的民族问题。马克思主义民族观以无产阶级国际主义为指导,正确处理了无产阶级革命和民族民主革命的关系,激发了殖民地半殖民地被压迫民族的日益觉醒。经过100多年,特别是近半个多世纪的反复斗争,终于瓦解了帝国主义殖民体系,亿万被压迫民族获得了国家独立、民族解放,社会主义国家进一步建立了平等、团结、互助的新型民族关系,为实现各民族的共同繁荣奠定了可靠的基础。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科学技术水平有了全面提升。在商品流通阶段内,形成了商品市场,市场规模持续扩大,资本主义在13、14世纪的欧洲开始萌芽。在此基础上,文艺复兴首先兴起于意大利,其实质是弘扬资产阶级文化,其特点是感性的解放,以感性意义上的人性来反对抽象的神性,激发了长期分裂的意大利民族的团结意识。随着本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新兴资产阶级的力量逐渐壮大。英、法、美先后建立了资产阶级领导的君主立宪制和资产阶级共和国,从而建立了资本主义国家。一批新的民族即资本主义民族开始形成。资本主义民族的产生和发展为马克思、恩格斯民族观的形成提供了基础,是马克思主义民族观的思想渊源。
资本主义的社会化生产不仅需要拓展海外市场,还需要从海外获得丰富而廉价的原材料和劳动力。科学技术的发展、造船和航海技术的进步,使殖民掠夺和占领成为可能。16—17世纪,西班牙、葡萄牙、英国等国凭借强大的海上力量入侵非洲、美洲和亚洲的殖民地,殖民侵略向全球扩张。而海外扩张和殖民活动带来的经济利益又反过来加速了欧洲经济社会的结构变化,从而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到19世纪末,最终形成相对固定的民族格局。资本主义民族的一系列殖民扩张运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资本主义民族的发展历史,同时也为后续马克思、恩格斯民族观形成奠定了历史根基。
资本主义民族的殖民侵略激起了被压迫民族的民族意识,他们投入到声势浩大的反侵略的民族保卫运动中。如伊朗巴布教徒起义、印度民族大起义等。这些民族反侵略活动的开展,使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内容变得更完善,为民族理论的形成创造了良好的基础条件。
马克思、恩格斯的民族理论不是简单地对社会现象表面的批判,而是基于资本主义制度本身和私有制矛盾下产生的民族问题的研究,并试图找到解决途径。科学社会主义和三大工人运动的历史实践、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工业化生产,为马克思、恩格斯的民族理论提供了理论依据和现实依据。从理论发展的角度来看,马克思主义民族观的萌芽时期,是马克思、恩格斯世界观和阶级立场转变的时期。马克思和恩格斯在青年时期深受黑格尔唯心主义民族观的影响,但在实际工作和实践中,马克思渐渐脱离黑格尔的民族思想。马克思在《莱茵报》先后发表4篇文章,阐发了以下观点:一是把民族问题与社会革命问题有效汇总在一起,通常情况下,只有社会革命问题得到解决,民族问题才能够被妥善处理;二是打破传统封建制度限制,使民族问题与资产阶级民主制度建设全面结合为一体;三是提倡各民族之间的平等。这反映了他对唯心主义民族观的质疑和向唯物主义民族观转变的倾向。
写于1842年秋的《论犹太人问题》是马克思论述民族问题的第一篇重要著作。当时德国的犹太民族被认为是社会最低贱的民族,没有任何权利和社会地位,犹太人在宗教信仰方面没有自由,受到社会的压迫,得不到社会的认可和支持。青年黑格尔派的代表人物布鲁诺·鲍威尔在《犹太人问题》一书中论述了他的观点,他认为被压迫的犹太人要求政治上的解放应归结为宗教的解放问题。他以信仰宗教的差别为由,掩盖民族的歧视和压迫,表示“犹太人问题是宗教问题”[1]419-451,造成犹太人问题的根源是基督教和犹太教之间的矛盾和对立。鲍威尔认为:“犹太人与基督教徒之间对立关系的建立是通过宗教方式体现出来的。如何才能够避免此种现象产生呢?……不难理解,即是必须消灭宗教。”[2]要求犹太人放弃犹太教,作为公民得到解放的条件。
马克思在《论犹太人问题》中,从唯物主义的角度和立场,批判了鲍威尔的唯心主义民族观点。马克思认为,鲍威尔对犹太人问题的理解是片面的,鲍威尔始终在对基督教国家进行批判,其没有针对国家自身问题开展深入探究,更未能总结政治解放与人类解放之间存在的实际作用关系。从根本角度来看,政治解放与人类解放之间存在本质性差异,不能将其看作相同事物。马克思指出,犹太民族要求政治解放,要求人权,不能从宗教上去寻找,它不是宗教问题,这个问题是社会政治问题。他指出,鲍威尔错误地“把犹太人的解放问题变成纯粹宗教问题”,“我们要把神学问题化为世俗问题”,只有实现政治解放,才能实现宗教解放。同时,无产阶级有自己的历史使命,只有在政治解放后继续进行社会主义革命,才能实现“人类的解放”,只有人类得到解放,犹太民族才能得到彻底解放。马克思将社会主义革命和人类解放相结合来解决民族问题,从人类社会的整体视角来分析民族理论。在此,我们能够清楚地了解到马克思思想的进步空间及民族理论的发展历程。
针对鲍威尔等人把民族问题简单看作宗教问题,马克思和恩格斯在1844年共同完成的《神圣家族》一文中,首次提出了“民族平等”的观点。他们批判了鲍威尔等人的“英雄史观”“杰出人物创造历史”的谬论,认为历史是由各族人民群众创造的,各族人民群众是历史的真正创造者。[3]110-115各族群众在创造物质财富的基础上,也形成了大量的精神财富,同时也在革命活动开展阶段内,发挥了十分关键的影响作用。同时明确指出物质生产在社会生活中的决定作用。鲍威尔得出错误结论的根本原因,即是未能掌握问题的本质,对德国社会发展状态也未能形成全面了解。犹太人在政治、宗教上所遭受的压迫是德国社会的现实,马克思、恩格斯指出这些压迫形成的主要原因是统治阶级政策无法真正满足公平性要求,犹太民族始终生活在资产阶级的压迫之下。以此为核心,马克思、恩格斯共同对民族平等理念进行阐述,其在民族观发展历程中的影响作用也十分关键。作为无产阶级民族政策体系的核心思想,民族平等也体现了无产阶级民族观的主要特征,马克思、恩格斯始终未能认可民族偏见及民族利己主义。在其看来,任何民族都存在其优势及不足之处,这也为民族平等观点的提出创造良好的基础条件。任何民族,在某一方面都会具备一定优势,有比其他民族强的一面,因此彼此之间应相互理解、相互尊重。即各个民族都是平等的,掌握的权利不能存在严重偏差,无论是民族偏见还是民族利己主义观点的存在都会造成不良影响,不仅影响了各个民族的团结,同时自身也会陷于狭隘思想之中。
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恩格斯最早提出关于民族、民族关系、殖民地及民族语言等问题的形成原因。他们运用唯物主义基本原理,第一次科学地提出民族是一个历史范畴,有其产生、发展和消亡遵循的客观规律,认为民族是在生产力发展、社会分工出现、社会进步到一定程度,即“三个过渡”时期产生的,“物质劳动与精神劳动的最大一次分工,就是城市与乡村的分离。城乡之间的对立是伴随着野蛮向文明、部落制度向国家的、地方局限性向民族的过渡而开始的”[3]24-30社会在持续发展,人类从野蛮向文明挺进,原始部落变为一个又一个国家,地方局限性导致了民族的形成,这也体现了城市对立发展的过程。我们可以将其理解为,进入原始社会的后期,同时出现了城乡对立及三个过渡阶段:如果从历史文化发展角度来看,人类从野蛮时期逐步发展至文明时期;如果从组织结构方面来看,传统的原始部落发展为一个又一个国家;如果从人类共同体角度来看,小范围的活动区域一步步转化为不同民族。过渡的前后要素分别是原始社会及阶级社会的重要产物。马克思、恩格斯否定了黑格尔的“绝对精神”,认为“民族是自我意识的表现”,否定了与唯物主义观点截然不同的唯心主义观点。
1848年《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恩格斯民族理论的发展进入成熟时期。马克思、恩格斯系统论述了对民族和民族问题的基本观点和看法。认为必须用阶级斗争理论解决社会民族问题,从目前发展状况来看,我们可以将社会发展史全部纳入阶级斗争历史管理范畴。正是存在不同阶级,才产生了民族压迫及民族矛盾等。如果阶级剥削被彻底解决,民族剥削才会不复存在。解放全人类是无产阶级的最终理想和终极目标,马克思与恩格斯共同表示,无产阶级追求的解放并不是为了某一个民族创造优势条件,而无产阶级的目标是要实现全人类的解放,因此,马克思主义民族观是建立在全人类高度之上的。马克思、恩格斯还谈到了民族发展的一般规律,第一次提出民族会在共产主义发展至某一阶段后彻底消失的发展理念。
马克思、恩格斯在《论波兰》《德国的革命和反革命》《中国革命和欧洲革命》《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等作品中,尝试共同对民族、民族问题、社会发展进行研究,并表示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后,民族即是必然产物。因此,社会发展势必对民族发展产生一定影响;私有制也是民族压迫、剥削现象形成的主要原因,“任何民族在对其他民族继续实施压迫的情况下,均无法实现完全自由发展目标”[3]287-290,这为以后殖民地民族的独立解放运动的胜利提供了理论基础;无产阶级对资产阶级的胜利即代表民族的彻底解放[1]85-87,无产阶级革命的胜利要先于民族解放运动的胜利,要将夺取对资产阶级胜利的“杠杆”首先放在无产阶级革命上;人类解放一定要建立在民族解放及无产阶级国际团结基础上。[4]相关研究理论也为马克思主义民族观形成奠定坚实基础。
马克思主义民族观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而关于民族的基本观点和看法并没有止步于此,其在理论和实践上被不断完善、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民族观深刻揭示了民族问题产生的原因并提出有效解决方案。作为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民族观能够在无产阶级政党开展民族工作阶段发挥重要引导作用,同时为民族问题解决提供有效参考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