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共产党宣言》中的“以人民为中心”思想

2021-11-25 17:17杨广西
现代交际 2021年14期
关键词:共产党宣言宣言中心

杨广西

(郑州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 河南 郑州 450001)

2018年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一年,因为这一年不仅是伟大无产阶级思想家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同时也是《共产党宣言》(以下简称《宣言》)发表170周年和改革开放40周年。以此为契机,中共中央政治局进行以“《共产党宣言》及其时代意义”为题的第五次集体学习,在集体学习中,习近平明确提出学习运用《共产党宣言》,就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更好增进人民福祉,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全面进步。[1]

一、《宣言》中蕴含的“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

《宣言》自问世以来,就被工人阶级奉为最高行动指南,以此为开端,以工人运动为首的无产阶级革命有了科学依据和宏伟的奋斗目标。《宣言》中蕴含的“以人民为中心”思想为共产党指明了道路并确定了无产阶级运动的最终目标,同时给各国无产阶级运动提供了基本遵循。共产党人时刻将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由此赢得了最广大劳动人民的支持,从而使无产阶级运动规模不断发展壮大。

1.“人民”内涵是随着历史的发展而不断变化的

在马克思主义历史观中,最初的原始社会,大家过着群居生活,没有剥削,没有阶级对立;随着早期私有制的出现,进入到奴隶社会,出现了奴隶主和奴隶之间的阶级对立,人民大多是没有社会地位和人身自由的奴隶;到了封建社会,人民是包含工人阶级在内的所有受压迫的民众。但是,随着新航路的开辟和大工业市场的建立,人民的内涵再次发生了变化,“整个社会日益分裂为两大敌对的阵营: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2]。这时的人民是被资产阶级无情剥削和压迫的广大劳动者和社会底层民众,无产阶级不仅代表着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而且是人民中最具有革命性的阶级,因此成了人民群众的领导阶级。

2.无产阶级革命是其取得政权的必然途径

随着经济危机爆发的频繁性和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尖锐化,工人阶级被迫为争取自身合法地位和权益进行斗争,而斗争的唯一形式就是通过无产阶级革命取得政权,同时这也是实现“以人民为中心”理念的必然途径。最初是一个工厂的一个工人,然后是整个工厂的全部工人,再然后是某一个行政区域的某一劳动部门的工人,最后到全国各地工人的大规模集结,他们捣毁机器,烧毁工厂,力图恢复已经失去的中世纪工人的地位。这一过程从形式上看,工人从自发的、个体的、孤立的分散状态到无产阶级自觉、扩大、联合集结斗争反对资产阶级,工人阶级是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中坚力量;从实践上看,他们同无产阶级联合行动并积极投身实践;从理论上看,没有人比他们更了解无产阶级运动的特点,即消灭私有制,消灭剥削,消灭阶级和阶级对立,实现个人的自由发展。

3.每个人自由全面发展是其奋斗目标

马克思和恩格斯以简洁凝练的话语,清晰明了地表达出共产党人的毕生追求,这在《宣言》第二部分结尾处阐述得非常清楚。无产阶级只有通过暴力革命的手段带领工人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进而夺取政权,建立属于自己的王国,才能彻底摆脱资本家的压迫,就是要建立没有剥削,没有压迫,没有两极分化,没有阶级斗争的共产主义社会。在这样的社会里,社会生产力高度发达,物质产品极大丰富,劳动不再是谋生的手段,人们安居乐业,每个人都将得到自由而全面的发展。

二、中国不同发展阶段,“以人民为中心”思想的不同历史形态

《宣言》中蕴含的“以人民为中心”思想为无产阶级运动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并为其指明了方向和目标。同时这也是中国共产党人始终践行和遵循的核心思想并在中国的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过程中得到了验证。

1.毛泽东提出的群众路线是“以人民为中心”思想的具体实践

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形成了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和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群众路线是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之一,是党的生命线。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发挥群众的集体力量,把解决好群众的利益问题作为坚持群众路线的重要内容。他指出:“凡属正确的领导,必须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3]简单几个字,就把群众路线的内涵表述得淋漓尽致。后期经过历史的不断检验和发展,群众路线成为我党工作的根本路线。毛泽东提出的群众路线在党的各项工作中的具体实践,是《宣言》中蕴含的“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具体体现。毛泽东不仅科学地阐明了群众路线工作方法的基本内容和实施过程,而且深刻揭示群众路线工作方法同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一致性,从而把党的群众路线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之上,这标志着我党以人民为中心思想的确立。

2.邓小平提出的“三个有利于”标准是“以人民为中心”思想的具体表现

在改革开放时期,邓小平在坚持和发展毛泽东群众观点的基础上,将马克思主义关于人民是历史创造者的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不同时代特征和人民群众意愿相结合,创造性地运用和发展了“以人民为中心”思想。1992年春,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高瞻远瞩、系统完备地提出了“三个有利于”标准,即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4]“三个有利于”标准逻辑缜密,思路清晰,层层递进,把发展社会生产力、提高国家综合国力作为提高人民生活的先决条件,只有社会生产力提高、综合国力增强,人民的生活水平才能提高,人民的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才能得到满足。邓小平始终把依靠人民群众和为人民群众谋利益结合起来,始终把尊重群众的创造和经验,倾听群众的呼声,作为我们党制定各项方针政策的出发点和归宿。

3.江泽民提出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后,以江泽民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高举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在继承和发展毛泽东和邓小平以人民为中心思想的基础上,江泽民在广东省考察工作时,首次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进行了比较全面的阐述。其中,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利益,坚持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把为人民的利益而奋斗作为共产党员的最高准绳,把维护和实现人民的利益作为检验党的一切工作的最高标准,这是我们党的性质和党的宗旨的集中体现,也是江泽民“以人民为中心”思想的落脚点。

4.胡锦涛提出的科学发展观,是“以人民为中心”思想的集中体现

在党的十七大上,胡锦涛详细论述了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其中核心要义就是以人为本,其具体内容是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人民首创精神,保障人民各项权益,走共同富裕道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短短几句话,始终没有离开“人民”两个字,不仅继承和发展了毛泽东的群众路线、邓小平的“三个有利于”标准和江泽民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同时又与时俱进,根据时代发展特征,增添了新的内容,充分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同时也是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的最精辟阐述。

5.习近平提出“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始终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强调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一直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场合提到“人民”二字,党中央制定的各项方针政策始终围绕着人民。尤其是这次疫情,更加凸显了人民至上的理念。总书记始终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一变化对未来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是关系全局的历史性变化,但核心理念没发生改变,即始终围绕着“人民”发展。中国进入新时代,表现出新特征,也为我们的工作提出了新任务、新要求。新矛盾指出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这已经成为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主要绊脚石。为此,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发展是解决我国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5]

三、《宣言》中“以人民为中心”思想的时代意义

“问君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宣言》就是共产党人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源头活水。虽然《宣言》已经问世170多年,但仍显示出其科学性与合理性,尤其是它蕴含的“以人民为中心”思想,是中国共产党指导思想和根本宗旨的集中体现。当前,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面对新的机遇和挑战,需要我们进一步学习和运用《宣言》中的科学理论成果,并结合时代特征,充分发挥其时代价值。

1.与时俱进,坚持和发展“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

自1848年《宣言》问世以来一直到现在,《宣言》中的“以人民为中心”思想从未过时,可以说,在中国各个时期都能看到其不同形式的表现,从毛泽东的群众路线、邓小平的“三个有利于”标准、江泽民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胡锦涛的科学发展观,再到习近平的“以人民为中心”思想,都充分体现了人民的主体地位,就像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一样“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各届领导人都把人民利益放在至高无上的地位。不管处于什么样的时代,面临什么样的机遇和挑战,在马克思主义思想指导下,党和国家总能与时俱进,实事求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始终把人民放在第一位,把人民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新时代,我们要与时俱进,进一步坚持和发展“以人民为中心”思想,这不仅能加深我们对该思想的认识,同时也为我们顺利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坚实基础。

2.顺应潮流,谱写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篇章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人民”二字一共出现了203次,进入新时代,更要求我们进一步学习贯彻《宣言》中的“以人民为中心”思想。当前,我们即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人民的主体意识逐渐觉醒,精神需求越来越强烈,并日趋多元化,人们更多的是需要得到心理上的满足,这就要求我们国家在注重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同时,更多地关注社会民众心理上的变化,全面小康社会中的“全面”不仅包括物质生活层面,也包括心理层面。在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同时,也要切实解决好人民群众最直接、最关心、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只有把人民的发展问题解决好,维护好人民的利益,使人民更加全面地发展,让人民真正实现物质和精神的和谐统一,这样我们才能达到全面小康水平,进而谱写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篇章。

3.着眼大局,进一步构建“以人民为中心”的命运共同体

当前,世界经济、社会、文化深入发展,各国相互关联、相互依存程度不断加深。新时代,我们在坚持扩大对外开放,承担相应国际责任的同时,要进一步推动构建以人民为中心的命运共同体,这是中国在面对世界治理难题时,通过多方严密考虑和本着负责任的态度提供的中国方案,我们愿同各国人民一道迎接挑战,共克时艰。“中国将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建设,努力为完善全球治理贡献中国智慧,推动国际秩序和全球治理体系朝着更加公正合理方向发展。”[6]这是中国作为一个负责任大国的表现,也是我们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做出的积极努力。人类命运共同体与《宣言》中提出的“自由人的联合体”是两种目标的不同表述形式,前者是阶段性目标,后者是最终目标,只有构建了人类命运共同体,才有可能实现“自由人的联合体”。

四、结语

概而言之,虽然《宣言》已经发表170多年,但它所蕴含的科学理论成果依然能够运用到我们现在所处的时代中,尤其是其中的“以人民为中心”思想,可以说已经深入到中国共产党的骨髓中。我们要不断提高全党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解决当代中国实际问题的能力和水平,把《宣言》中蕴含的“以人民为中心”思想运用到统揽“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和“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实践中去,不断谱写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篇章,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

猜你喜欢
共产党宣言宣言中心
湖南自修大学创立宣言(节选)
在打造“两个中心”中彰显统战担当作为
青春宣言
Father's Day
柔软宣言
别让托养中心成“死亡中心”
先定中心后搭配
浅析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的全面发展重要思想的指导意义
《共产党宣言》教我们怎样做合格党员
北上广操心“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