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常态下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路径研究

2021-11-25 17:17王遨宇
现代交际 2021年14期
关键词:爱国主义疫情大学生

王遨宇

(聊城大学商学院 山东 聊城 252000)

爱国主义与国家和民族的生存发展紧密相连,与特定时期的人民追求相呼应,并且在不同的时间节点下有着不同的表达方式与表现内容。而新时期的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部分,作为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长久存在的研究主题,必然受到全球化进程与中西方文化观点碰撞的影响,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其中,作为教育对象的青年学生,他们担负着祖国的希望与国家的未来,通过爱国主义教育,帮助其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显得尤为重要。

2020年年初突然暴发的新冠肺炎疫情,给国家和人民带来重大影响的同时也给广大学生提供了爱国主义教育的生动案例与实践教材,创造了深化爱国主义精神及思想的良好时机,将爱国主义变得更为具体与现实。为此,在高校各个部门及环节都要充分利用战“疫”精神开展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

一、当代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现状

1.学生个人思想认知层面

通过与所在学院部分学生的谈话交流中得知,大部分学生对爱国主义理论的认知是正确的,并且能够为之付出行动,但由于校园环境相对单纯,导致部分大学生对社会问题的看法不够成熟,从而对爱国主义的认知有所欠缺,不够全面。“互联网+”时代,网络上充斥着各类信息,对学生思想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另外,大学生正处于思想形成与发展阶段,独立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未完全形成,自我认知和态度上容易受到周围因素的影响,因此会出现个别学生客观判断不够准确,是非观念模糊不清,从而导致偏激、盲目的爱国行为。受全球化浪潮的影响,部分学生逐渐或完全憧憬着国外的生活环境与生活方式,使他们对西方节日备感兴趣,而忽视了中国传统节日。除此之外,部分学生主动接受爱国主义教育的意识薄弱,对“第二课堂”中的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参与度低、积极性差,存在着为了取得活动分或者拿到奖品被动参与的现象,导致活动现场出现“台上讲课台下玩手机”的局面。

2.学校教学层面

近年来,爱国主义教育成为高等学校教育中不可或缺的内容。虽然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已经存在多年,但是教育形式与教育载体相对单一,教学内容缺乏吸引力与针对性,且未能与时代发展紧密结合,不能完全符合当代大学生生理与心理的发展,完全满足大学生的需求。在中小学阶段,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多通过观看纪念影片、撰写观后感、升国旗等形式开展。到了大学阶段,学生思维较中学时期逐渐活跃,对新鲜事物的求知欲增强,个人主观思想和能力逐渐提高,如果学校仍以传统的教育形式为载体开展爱国主义教育,会使学生缺少兴趣,甚至产生抵触心理,无法取得预期的教育成效。此外,当前爱国主义教育主要是通过思想政治课教师的“第一课堂”与辅导员的“第二课堂”双重途径进行,虽然途径有所增加,但两者之间存在缺乏互通性与协同性的现象。“第一课堂”中“线下+线上”相结合的教育方式普及度仍然较低,存在思政课教师单纯讲解书本知识点,学生为应付考试而死记硬背,机械式学习、被动式学习,整个课堂缺乏吸引力的局面,而学生对思政课的误解逐渐加深,认为思政课不如专业课程重要,出现不愿学思政课而旷课、上课玩手机的现象。

二、战“疫”对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意义

1.为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提供了现实教材

爱国不仅是情感上的表达,也是一种现实行为上的体现。对于高校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应是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书面知识与实际生活的融合。新冠肺炎疫情的抗“疫”过程,便是爱国主义教育的现实教材。

“时间就是生命,防疫就是责任。”自2020年春节新冠肺炎疫情以来,全国人民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带领下团结一心,勇往直前,共同努力推动疫情防控取得重大胜利。从八十多岁的院士专家到“90后”“00后”的年轻医护人员,从公安民警、社区工作者、基层干部到封闭在家的普通群众,每个人都在自己的职责范围内为疫情防控做出牺牲奉献,做着力所能及的事情。从“火神山”“雷神山”医院的昼夜建设到方舱医院的迅速改造,从全国340多支医疗队火速赶往武汉到19个省市对口支援湖北各个地市,中国速度、中国力量,以及中国担当震惊了全国甚至全世界。战“疫”中的各种场面与经历、人与事便如同一本生动鲜活的爱国主义教育题材的实践教材,为大学生乃至全国人民讲述了一堂丰富多彩的爱国主义教育实践课程。

2.有助于促进学生的个人成长

高校大学生人数众多,疫情发生时期正值寒假,在抗击疫情的过程中形成了“学校—家庭—社会”三者对大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强大合力。在战“疫”过程中,每个家庭都是参与者与见证者,高校利用多种媒体途径宣传着防疫知识与感人事迹,全社会动员起来积极参与这场阻击战。无数年轻的医护人员逆行上前线,用实际行动与个人奉献为全国人民阻挡了病毒的侵害,营造着安心的社会大环境。他们不惧艰难的精神激励着青年学生,促进青年学生思想和行为的成熟成长。此外,在疫情发生以来,我国科研人员积极投身于新型冠状病毒研究工作,研发测试试剂,为抗击疫情做出突出贡献。青年学生通过了解病毒分析等方面的研究过程,感受创新和科技的重要作用,深知知识的重要性,认识到现阶段只有学好专业知识才能有所作为。抗击疫情的过程里,众多大学生担负起重要角色,尽自己所能服务社会,认真遵守学校及社会各项要求,做到特殊情况积极上报,做到“停课不停学”的同时,到各行各业担任工作人员、志愿者。大学生用自己的方式成为疫情的“守护者”“修行者”和“识途者”。

3.有助于弘扬伟大的民族精神

“人无精神则不立,国无精神则不强。”中华民族历经五千年的漫长时间磨炼,孕育出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在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部署会议上的讲话》中提出:“中华民族历史上经历过很多磨难,但从来没有被压垮过,而是愈挫愈勇,不断在磨难中成长、从磨难中奋起。”[1]新冠肺炎疫情的暴发危及人民的生命安全与健康,为打赢这场疫情防控的保卫战争,全国上下齐心协力,真正做到“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各行各业积极响应国家号召,承担起社会责任。通过见证与参与抗击疫情的过程,广大学生切身感受到了中华民族的团结奋进,感受到了国家的体制优势,感受到了国家所带来的强大安全感,感受到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真实感。爱国主义精神不再是单纯的书本知识能描绘的内容,而是切身的实际感受。面对疫情,没有一座城市懈怠,没有一个人退缩,伟大的民族精神得到完美展现,从而孕育出融合时代精神的抗疫精神,并且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推波助澜。[2]

三、疫情常态下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途径

1.积极拓宽爱国主义教育渠道

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离不开课堂教学,应在夯实主阵地的基础上结合当前的疫情常态形势,积极拓宽爱国主义教育的渠道。首先,在课堂教学方面,高校思政课教师应高度重视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与抗击疫情形势二者的融合,充分利用线下与线上的教育形式,通过启发式、讨论式、案例式等不同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形成对疫情的正确认知。学校经过分析国家抗击疫情采取的重大举措,营造积极向上的舆论环境,让学生真正感受到国家强大,从而树立起正确的爱国意识。其次,高校可以充分利用社会关系,整合教育资源,依托社会力量进行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例如开展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疫情期间不少学生在家积极主动担任志愿者,为社区或乡村百姓服务,通过宣传防疫知识、搬运物资、测量体温等方式诠释了他们的服务与担当精神。疫情常态化阶段,可以开展相关的爱国主义社会实践活动,例如通过慰问拜访抗击疫情先进人物,邀请专家学者、先进人物进课堂,深入乡村、社区进行防疫知识、爱国主义教育的宣讲等。此外,教师要注重体验式教育,改变以往单纯的观看爱国教育影片、升国旗等教育模式,应充分发挥大学生的专业知识与能力,激发大学生的积极主动性。例如结合疫情防控时期的相关素材,举办校园微电影比赛、演讲比赛、歌舞比赛等,让学生用个人擅长的方式将爱国主义精神更好地展现与诠释。[3]

2.借助榜样力量推动爱国教育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如同一面面旗帜,展现着属于中华民族的精神力量,激励着人们不断奋进。开展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可以充分发挥榜样的作用,借助榜样的力量,以榜样在实践行动中体现出的正能量提高广大学生的爱国情感与认知,提高广大学生对学校、家庭、社会的责任感与使命感。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战斗已经进入常态化阶段,在战“疫”过程中涌现出的一批批“最美逆行者”,他们在所处的行业内用自己的方式表达着对祖国和人民的责任与担当。广大党员干部冲锋在前,广大科研人员全力克难,无数快递员、外卖员守护在自己的岗位运送物品与食物,百万名社区工作者奋战在基层日夜值守。全国人民同甘共苦,同呼吸、共命运,做到“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当“天使白”“橄榄绿”“守护蓝”“志愿红”汇聚在一起,危难时刻,逆流而上,为驱散新冠肺炎疫情的阴霾而战斗着,他们用真情击退病毒的无情,展现出榜样的力量与大国的风范。众多学生受到了榜样行为的影响,加入了疫情防控行列,担当起防疫志愿者,他们用自己的行动感染着周围的朋友、同学,传递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爱国”能量,将朋辈的力量发挥到实处。

高校作为“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主体,要积极落实与执行各项有关政策,结合抗击疫情的情况,利用榜样的影响力与号召力,对大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例如,以先进事迹为线索举办人物访谈、视频拍摄、海报设计等活动,将榜样的形象具体化、生动化,展现出榜样的形象与行为,将榜样的力量烙印在大学生的心目中,激发学习动力,增强爱国之情。

3.利用宣传强化学生爱国认知

“互联网+”时代,要充分利用新媒体新技术,以抗击疫情为契机开展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强化大学生对于爱国的正确认知。高校要认识到网络空间作为宣传阵地的重要作用,营造积极向上的舆论氛围,打造高层次的爱国主义教育网络平台。学校及社会可以利用微信、微博、QQ、校园网站、学习强国等网络平台宣传抗击疫情先进人物、先进事迹,宣传防疫安全与健康知识,发布爱国主义教育题材的文章,积极推动网络文化的建设,努力传播正能量,将内容做到“云”传播、“云”分享,让大学生在网络空间里全方位感受到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性。高校除开展线上的积极宣传外,要利用线下环境进行氛围的渲染和熏陶,举办校园疫情防控知识宣讲,邀请担当志愿者的学生进行经历分享等活动。同时,学校宣传部门应积极制作或推荐适合传播的宣传片、歌曲和微电影等,可以通过竞赛的形式征集,丰富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资源。高校应当充分发挥党团组织和社团的作用,利用组织团队的力量进行普及宣传。

四、结语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民族心、民族魂,爱国主义精神深深扎根于中华儿女的心中。[4]高校要真正做到全方位多角度地开展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充分利用战“疫”精神,将增强学生对国家的认同感,加深学生爱国主义精神作为关键的教育任务。

猜你喜欢
爱国主义疫情大学生
3~6岁幼儿爱国主义教育实施路径研究
战疫情
第十六届大学生年度人物
加强小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创新策略
抗疫情 显担当
疫情中的我
疫情期在家带娃日常……
诗歌爱国主义传统的当代性和诗人写作
六旬老妇“养出”了个大学生
党中央给大学生留下啥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