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鑫鑫
(天津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天津 300380)
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各领域工作者要运用新媒体新技术使工作活起来,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传统优势与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自媒体的迅速发展使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变化,也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重大机遇。
“自媒体”这一概念最早在2001年由美国的丹·吉尔默提出。2003年,美国新闻学会上出版了谢因波曼和吉里斯威廉合作的研究报告,该报告对自媒体给出了清晰的定义:“We Media是普通大众经由数字科技强化、与全球知识体系相连之后,一种开始理解普通大众如何提供与分享他们本身的事实、他们本身的新闻的途径。”[1]
自媒体可以简单地理解为人们借助自媒体平台随时随地发表自己所见所感的传播方式。在自媒体平台上,每个人都可以随时随地获取自己所需要的信息,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目前我国主要的自媒体平台有微博、抖音、快手、微信等。
自媒体改变了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空间狭窄、内容单一等缺点。自媒体时代,教师可以通过慕课、网络公开课的方式给学生进行线上授课,师生之间也可以通过微信、QQ等社交媒体随时随地进行交流,这样就突破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时间限制和空间限制;同时,教师还可以结合视频、图片进行教学,更好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提高思政教学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
自媒体具有虚拟性的特点,学生可以利用微信、QQ等工具,在网络中发表自己最真实的想法,因此在虚拟世界中学生往往更能畅所欲言,师生之间也可以消除隔阂,进行平等对话。另外,自媒体时代的思政课堂中,学生还可以通过课程讲授来转换身份,具体来说就是教师给学生布置一个知识点,学生进行课下准备,然后在课堂上对该知识点进行讲解。在这一过程中,学生能够通过对知识的讲解进一步理解知识内容,从而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2]
在自媒体时代,大学生可以自己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获取自己感兴趣的信息,在学习过程中如果遇到自己无法解决的难题时,不仅可以求助老师,还可以借助自媒体进行交流,在与他人的交流和辩论中提升自己的思维能力,同时促进自我知识和能力的发展。
1.自媒体对高校思政教育者权威性提出挑战
在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教育者具有理论知识上的优势,在教学中有着更强的主导性和话语权,学生获取信息的途径较少,在教育过程中成为被动的知识接收者。但是自媒体的出现打破了这一局面,自媒体能够更加方便快捷地提供更为丰富、广泛的信息,同时大学生作为自媒体的主要使用群体,对新事物的接受能力很强,他们可以通过自己动手借助自媒体迅速找到自己需要的信息,不用再像之前单单通过老师获取知识和信息。这样,大学生可以通过多种渠道获取信息和知识,运用自己的能力来判断对错,对教育者的依赖也会逐渐减少,这就消解了高校教师对于知识信息传播的权威性,长此以往,高校思政教育者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导地位将遭到动摇。
2.自媒体网络信息冗杂,高校缺乏应对机制
自媒体时代,由于其隐蔽性、虚拟性的特点,互联网滋生了大量虚假信息,有些信息甚至威胁国家安全。而大学生普遍思想较为单纯,缺乏辨别是非对错的能力,在这种网络环境下,大学生有时会盲目跟从这些虚假有害言论,如果他们被不良势力利用,后果将不堪设想。网络中还有一些“三俗”文化、享乐主义思想、“网络暴力”言论等内容,也会直接影响大学生正确人生观、价值观的培育。有的大学生深受西方拜金主义和享乐主义的影响,超额消费,甚至出现裸贷的现象。针对这些现象,有些高校没有及时对相关错误信息进行过滤,仅仅在课堂中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暴露出高校应对机制缺乏的问题。[3]
3.自媒体的发展使传统教育方式受到挑战
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是教师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面对面知识的传授,课堂是学生获取思政知识的主要渠道。而自媒体环境下,学生受教育的空间得到拓展,以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期间的教学为例,许多高校使用了腾讯课堂、雨课堂等在线教学方式进行授课。这种在线教学方式极大便捷了思政教学,不仅能够实现随时随地教学,同时也能够给学生提供教学回放,帮助学生进行复习及查缺补漏。因此,自媒体环境下出现的网络教学方式对传统教育方式带来了冲击。
1.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不高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做好思想政治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要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遵循教书育人规律,遵循学生成长成才规律,不断提高工作能力和水平。”要做好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就要尊重客观规律。随着自媒体时代的到来,网络中的海量信息影响了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降低了他们对思政内容的学习兴趣。随着使用自媒体的大学生数量不断增加,越来越多的学生更愿意在虚拟的网络世界里发表自己的观点、想法以及寻找自己感兴趣的信息,教育者与大学生之间的交流受到一定阻碍,师生之间良好人际关系的建立也变得困难重重。此外,自媒体中信息的广泛性以及超时空性使得大学生过度依赖手机,沉浸于虚拟世界中,为此投入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这些都是导致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不高的原因。
2.自媒体碎片化的不良影响
在自媒体平台中,信息的传播成本和准入门槛较低,信息数量飞速增长,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被一些零散的信息所取代。在自媒体环境中,许多大学生对自身以及社会认识不够清晰,通过抖音、微博等获取一些经过包装的社会生活表象,比如一些网红一夜暴富等,从而对社会生活抱有不切实际的幻想,不愿意脚踏实地学习。这些信息使得大学生对真实的社会生活盲目乐观。在自媒体信息碎片化时代,人们更愿意接受一些捕风捉影的信息,在集体认知不协调情况下,大学生很容易片面地进行一些舆论审判。而且有些自媒体平台会基于用户的浏览记录推断用户的兴趣,从而推送相关内容,这样就更容易引发一些极端情绪,这对于大学生价值观发养成极其不利。
面对自媒体时代的新形势,思想政治教育者要转变自身心态,抛弃以往的灌输式为主的教学方式,主动接触和了解自媒体,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在积极了解学生真实需求的基础上,运用微博、微信等自媒体平台与学生平等对话、积极交流。由于大学生辨别是非的能力较为缺乏,思政教师需要引导学生甄别筛选网络信息,从而抵制不良信息的干扰和侵害。同时,思政教师也要接受新的思想和观念,利用自媒体和大学生一起学习,共同进步,这样也可以拉近彼此之间的距离。[4]此外,思政教师还要帮助学生正确运用网络,一方面帮助大学生认识到网络空间存在的风险,提高大学生对网络信息的甄别能力,另一方面也要引导大学生文明上网,遵守网络道德。作为教育者,思政教师也要根据自媒体时代发展特点,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进行完善。
由于自媒体中信息良莠不齐,高校首先要建立监管机制,加强对虚假信息和垃圾信息的筛选,还要多关注学生的思想动态,关注学生关心的社会热点事件,及时掌握舆论导向,及时纠正网络中错误信息,努力营造风清气正的校风氛围。另外,高校也要加强对发布信息人群的监管,如果发现有人发布不良信息要提供给相关部门进行严肃处理,以减少此类事件的继续发生。其次,高校辅导员要多主动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通过建立班级微信群,及时与学生进行交流,掌握学生思想动态,同时还要主动将思想政治教育渗透其中,并对学生学习生活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及时回应和处理,开展有针对性的思想政治教育。高校辅导员也可以通过微信群发表一些生日祝福、励志感悟来贴近学生生活,使学生能感受到强烈的人文关怀,从而促进其在潜移默化中开展思想政治教育。[5]
自媒体时代,高校要自觉进行自媒体的文化建设工作,一方面可以建立官方的抖音、微博等账号,借此来发布官方消息,从而避免虚假消息的传播,也可以通过这些平台对学校的校园活动,比如讲座、文艺晚会等进行实时直播,使学生能够随时随地感受校园文化风采,接受校园文化的熏陶,从而在潜移默化中增强学生对学校的归属感。另一方面,高校可以成立专门的网络监管队伍,由辅导员、学生干部、老师共同构成,通过他们日常的走访、调研来及时了解学生在网络上的动态,并对一些虚假和不良信息进行处理,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思想。另外,高校还可以建立校园微信公众平台,在平台中,学生可以及时了解学校最新动态,也可以在评论区表达自己的看法,由此可见,微信公众平台也是高校了解大学生心理动态的有效途径。因此,高校可以依托微信平台建立网络舆情疏导机制,积极地参与到学生关注和讨论的话题中来,对学生关注的社会热点事件进行引导与规范。而且通过微信平台的交流,高校还能及时了解到日常教学与工作中出现的问题,从而对这些问题进行及时解决,并且与学生进行充分的互动交流,也可以避免思政教育过程中出现的误会,从而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在运用平台过程中,高校也要设立专门的管理人员,包括宣传部教师以及学生会宣传部成员,通过他们对平台发布信息的审核和对违反国家政策信息的及时清理来净化微信平台环境。总之,高校要充分利用自身资源对大学生进行引导与规范。
自媒体在给思想政治教育带来方便的同时,也给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很多挑战,比如网络中大量信息冲击着大学生的思想,影响着大学生“三观”的养成,消解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的权威性。在这种情况下,高校要充分认识到自媒体的优势,合理地利用传媒手段,拓宽思想政治教育渠道,构建自媒体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