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 昌 王 培
人才强则军事强,人才兴则军事兴。干部队伍是基层建设的中坚力量,被习主席形象地比喻为“地基上的钢筋”。政策制度改革落地以来,广大干部在习近平强军思想的指引下,担当履职激情干劲竞相迸发。但也要清醒看到,干部队伍整体水平滞后于强军实践发展,还有少数干部存在不想为、不会为、不敢为等问题,一定程度上消磨了个人斗志、冲淡了干事氛围、影响了单位建设、制约了部队发展,必须聚集用力、持续破解。
习主席强调,“要把培养干部、培养人才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着力锻造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干部队伍,着力集聚矢志强军打赢的各方面优秀人才”。干部履行岗位职责需要的过硬素质和能力,必须在其成长发展的过程中,进行长期不间断的教育培训才能逐步形成。科学规划设计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分步有序地抓好组织实施,才能使干部在各个成长阶段都能得到相应的素质提升,从而尽快适应岗位的需要。
一要完善培训体系。近年来,部队建设改革加速推进,对新型军事人才的需求迅猛增长,推动了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创新发展,基本建立了初、中、高三级培训体制,形成了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基础体系,实现了对干部的因材施教和分层培训,培训工作逐步走向制度化规范化轨道。但是,在实践中发现,干部培训体制还存在一些不相适应的地方,有的培训计划不够科学,有的培训范围不够宽泛,有的培训时间不够合理,尤其是预任主官培训比例偏低问题比较突出。改进干部培训工作,要在任职培训常态化上下功夫,确保干部晋升每个职级都能至少参加一次培训;要在实现培训对象全覆盖上下功夫,确保人人参训、不留“死角”;要在防止培训领域不平衡上下功夫,确保领导干部、参谋人员和文职人员的培训同步筹划、协调推进;要在培训内容简而精上下功夫,确保在短时间内有效提升干部的任职能力。
二要坚持训为所用。培训的目的在于使用,只有坚持训用结合、训为所用,才能把培训工作规范化,充分调动参训人员的积极性,确保培训工作真正取得实效。应该说,当前的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总体上是按这个思路进行的,但在实施过程中,往往有些做法偏离了这一要求。比如,一些干部本应先训后用,实际上却是不训也用或者边训边用,同时又有一些人“训而无用”;还有一些干部没有机会参加培训,“失去了”提升任职的资格。因此,决不能把培训当作可有可无或者可先可后的事,必须坚持优秀干部优先培训、凡使用的干部必经过培训的原则,加大力度抓好干部培训。同时,应结合“月蹲点”“季轮训”等有效抓手,大力开展本级培训帮带,有效弥补上级培训员额不足带来的培训“死角”。
三要把好学历关口。近年来,随着教育水平的不断提高,干部队伍的学历层次大幅提升。干部文化素质的整体跃升,给新形势下的军队建设和改革注入了活力,为建设信息化军队提供了重要人才保证,也必将对建军治军的思维理念、方式方法和体制机制产生深远影响。同时,在此过程中也产生了一些需要关注的问题。要纠正高学历偏好,准确定位军官岗位特别是基层主官岗位的学历要求,平衡基层主官的报考动力,同时要鼓励和支持专业技术干部和中高级指挥干部、高级机关干部、文职人员报考研究生,以提高他们的专业技术和指挥、谋略水平。
习主席强调,“要坚持严管和厚爱结合、激励和约束并重,鼓励实干,鼓励创新,帮助解决现实问题,把大家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充分调动起来”。广大干部是部队建设的重要资源,是实现党在新时代的强军目标的重要支撑,只有适应形势任务的需要,加强科学管理,统筹调整使用,才能最大限度发挥人才使用效益。
一是坚持思想引导。针对存在的目前干部能抓成这样已经不错了的“满足论”、再怎么使劲用力也无济于事的“无为论”、出点问题不足为奇的“难免论”等错误认识,深入组织学习习主席关于干部队伍和人才建设的重要论述,深刻领悟习主席“加强高素质干部队伍建设,大规模培养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是实现强军目标的战略性要求”的战略思想。要坚持把干部事业心、责任感作为教育重点,经常为干部“补钙”“壮骨”,引导广大干部重事业、讲奉献,不断夯实干部队伍的思想根基。要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适应正风肃纪越来越严的新形势、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新要求和当前部队建设新情况,把遵规守纪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并贯穿于干部队伍教育管理的各方面和全过程。
二是坚持从严管理。调研发现,干部普遍认为改革后部队变得越来越严格,对干部的要求越来越高。严是爱,宽是害,严管是干部政治生命的“安全阀”、是阻止越轨的“刹车器”、是防止蜕变的“防腐剂”。要把对干部的严格约束融入日常管理中,让“严管”真正成为常态,通过纪律严明、制度严密、管理严厉,让干部感受到监督无处不在,有效防止思想跑冒滴漏、行为脱轨越界。要有抓早抓小的决心、铁面执纪的态度、动真碰硬的魄力,坚持把纪律挺在前面,把每名干部都纳入组织监管、制度约束中,熟悉掌握干部的思想行为、廉洁状况等情况。对于在严管之下仍试图“以身试纪”之人,要及时敲打提醒、拉袖告诫,防止其在堕落的道路上越滑越远。
三是坚持组织厚爱。目前,大多数干部感到工作、家庭带来的压力较大,加之干部家属随军就业、住房安置和子女入学就医等“老大难”问题,导致一些干部特别是年轻干部思转盼走、思想不稳定。要注重从精神鼓舞上入手,旗帜鲜明表彰敢于担当的干部。适时评选表彰敢于担当、踏实肯干的干部,同时利用媒体大力宣传报道真抓实干、务实创新的先进典型,为党员干部树立干事创业的榜样。要注重从机制保障上入手,建立容错纠错机制,细化容错清单,主动为基层干部容错减压。基层干部工作出现失误时,区分主观原因和客观因素,不贬低成绩、不放大问题,不随意上纲上线、不刻意求全责备,营造“鼓励出彩、宽容出错”的良好氛围。健全保护干部各项制度,主动为敢担责能干事的干部公开正名、撑腰打气,努力营造“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良好氛围。要注重从生活待遇上入手,落实好干部的各项福利待遇,让他们应享尽享,照顾好家庭有困难的干部,切实为干部解决好后顾之忧,认真分析研究干部的实际需求,做到激励方式因人而异、因事而异,做到“雪中送炭”,避免“雨后送伞”,真正为干部暖心、提劲。
选人用人是干部队伍建设的“指挥棒”,是政治生态的“风向标”。选准用好干部是推动军队建设发展的组织保证,也是干部工作的首要任务。从履行职责角度讲,好干部的德才要求很明确,如讲政治、守规矩、系群众、精业务、能吃苦、业绩好等等。对于这些具体指标,只有坚持实事求是、尊重群众公论,才能把好干部的政治关、品行关、作风关、能力关、廉洁关。
一是突出“客观”考评干部。长期以来,部队在干部工作实践中逐步建立了一整套考核评价干部的制度机制,从制度上保证了选拔任用干部的标准和质量。但与此同时,总有一些“问题干部”没有及时发现,甚至被委以重任。有的认为这些干部的不良行为“太隐蔽”不易发现,有的认为考评手段过于简单考得不深不细,有的认为不能因为小问题掩盖大才能等。客观地讲,现行干部考核评价办法难免有一定的局限性,影响了考评干部的准确性。随着有关政策规定的不断完善,现行规定是能够为客观地评价干部提供政策支撑的。因此,当务之急不是纠结于如何改进考评方法、细化考评指标,首要的是通过建立责任制和加强监督,高质量落实好现行考评办法,充分吸纳群众意见,使考评工作能够真正出以公心、体现公平公正,以过程的公开、程序的规范保证考评结果的客观性,切实变“相马”为“赛马”,真正让优秀人才脱颖而出。
二是突出“经历”选拔干部。干部的素质能力有一个不断积累的过程,离不开一定的经历和阅历。有计划、分步骤地走开军政之间、基层与机关之间、指挥岗位与专业技术岗位之间干部换岗任职、交叉锻炼的路子,实行多岗锻炼,改变按专业兵种、指挥层次单线发展、单一培养的模式,最终使干部真正成长为“军政兼通”“指技合一”的复合型人才。实践中,一大批经验丰富、经过层层磨练的干部被选拔到重要岗位上,为推动部队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也有不少所谓“有经历”的干部,实际上是“伪经历”甚至是“坏经历”,这些现象在部队和机关传递,造成不好的影响。比如,有的表面上是下了任职命令,实际上长时间在外学习培训,并没有履行岗位职责;有的由于受基层主官任职经历、年龄和学历的条件限制,觉得在部队发展后劲不足,看不到希望,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工作热情。这样唯独重视“纸面经历”的机制,对于多数干部来说不够公平。因此,一定要根据不同干部的成长路径,建立科学的制度机制,确保他们具有实实在在的工作经历。
三是突出“结构”提拔干部。构建一支科学合理的干部队伍,绝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必须从提拔任用这个源头抓起。习主席强调,“做好年轻干部工作,是我军建设发展的大计”。发现培养选拔年轻干部,并不是走“唯年龄论”的极端,而是优化干部队伍年龄结构,形成一个科学、合理的干部梯队的有效途径。研究发现,目前在选拔任用年轻干部上存在如下问题:一是当前在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工作上还没有系统的标准要求,在执行落实上存在不好把握的问题;二是对“优秀年轻干部”的定义不够明确,评判“优秀”比较难。因此,要建立完善政策制度,从制度上让“提拔年轻干部”有法可依,也要积极主动作为,切实为优秀年轻干部成长成才创造条件。同时,要加强统筹兼顾,选拔任用既要看年龄更要看德才,要在全面衡量干部综合素质的基础上科学选拔任用,充分考虑各个年龄段的优秀干部,使整个干部队伍结构趋于科学、合理,最大限度地调动群体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