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记者 邢 华
“亚洲生菜大王”马铁民,做农业18 年,种的生菜常年占据韩国50%、新加坡90%以上的进口市场。大部分时候,你在国内肯德基、必胜客里吃到的生菜,都是马铁民“种”出来的。
去年的天猫618,马铁民创立的蔬菜品牌“绿行者”大约每天卖掉了1 万棵生菜。1 万棵生菜,对于如今年销售额近10 亿元的马铁民来说,可能并不是一个值得惊喜的数字。但一棵生菜背后商业逻辑的改变,让马铁民终于成了他期待的样子——做现代化农业,以科技及创新改变中国三农。
马铁民是凯盛浩丰农业有限公司(原青岛浩丰食品集团有限公司)创始人、总经理,青岛凯丰创新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同时还担任中华全国青年联合会副主席、中国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协会副会长、中青企协委员、山东省青年创新人才协会副会长、山东省青联常委、农业界别主任,青岛市人大代表等社会职务。聊起当年的创业历程,马铁民记忆犹新: “晚上躺在炕上睡不着,收获与彷徨、喜悦与失望、兴奋与压抑……但无论如何,从来不后悔选择农业。”
马铁民自小就对农业产生了兴趣,并在心里埋下了一颗种子,希望长大后为中国农业做些贡献。他大学选择了植保专业,毕业后进入一家外企打工。这是一家新加坡独资企业,专门收购中国的农产品再出口到国外。老板谙熟现代蔬菜种植的标准,却为“水土不服”而一筹莫展,因为当地菜农觉得“规矩多得让人烦”,不愿意按照标准来种菜。
新加坡企业遇到的难题,却成为马铁民开启农创之路的一个切入点。2003 年,他卖了家里给他准备的婚房,凑够了40 万元,开始了标准化农业种植的创业之路。租地、选种子、买肥料,好不容易等来了丰收,现实却给了马铁民当头一棒。之前达成口头协议的国外客客户全年为肯德基采购生菜3500吨,温室种植影响生菜的口感,露天种植还没有人能做到全年供应,这家企业要在不同的季节到全国不同的地区采购。
一个念头在马铁民脑海里如电光火石般闪出——为什么不能到全国各地去种生菜、全年供应市场呢?然而,这是一件国内众多有实商反悔,不收购他们的产品。
眼看着老本要赔进去了,马铁民抱着一丝侥幸,拨通了一位肯德基采购商的电话,反复恳求他到基地实地来看一看。肯德基选择供应商向来严苛,最终,一项项实打实的数据打动了客户:不仅生菜出成率高出其他供应商的6%-8%,而且每一棵生菜的重量、形状、颜色、叶片、厚度以及内部的间隙规格,远远高于其他供应商的产品。客户当场作出决定:全部收购马铁民的100 多吨生菜。
交谈中对方随意说起的一件事儿,让马铁民的眼睛又亮了。那位力的种植企业想过但没敢干的事。不同区域,生菜的品种、种植模式都大不相同。“一个地方接一个地方地试,先干着再说。”马铁民用上一个基地的头茬收入,紧接着再投入下一个基地,头年借的款还没还清,他从亲朋那里又借了100 万元……马铁民有着超出常人的勇气与乐观,他相信“自助者天助”,无论遇到什么样的困难,他都保持着乐观和勇气,“困难没有解决之前,谁也不知道结果是什么,就是全力以赴”。
仅用3 年时间,马铁民在全国建成12 个种植基地,布局了总面积达2 万余亩的生菜周年供应体系,成为多家国际餐饮行业在中国最大的生菜供应商。
如果说前瞻性地把握商机,是马铁民创业起家之本。那么,坚持发展知识型、创新型的农业,则是他始终不渝的一个执念。2013 年,马铁民开始实施跨领域发展,而发展的重心,就是智慧农业。
一个被马铁民称作“农业大脑”的数据化管理系统,正在他和合作农户之间推行。农户从选种、育苗到栽培管理,每一项操作方法都可在这个体系中一目了然地学到。“这个‘大脑’用‘左半脑’实现农业操作流程‘数字化’,指导上游农户、合作社等进入标准化生产,用‘右半脑’打通种植、加工、物流、销售、金融等纵向数字链接、资源信息拟合,一举推动企业向‘数字农业’转型,成为数字智慧农业产业互联网的先行者!”马铁民介绍道。
让农民变成了“数字农业”链上的产业工人,使更多的小农场、合作社从事标准化生产,更多的种植基地成为企业的基地,这家青岛农企及其“绿行者”品牌,借此也实现了盈利模式的转变,从以前的商品产品营收,变成“服务+商品产品营收”,成为产业链上的资源精准配置者。
2015 年,马铁民与中国建材集团合作开发智慧温室。2017 年初,占地111 亩,总投资1.7 亿元,全国第1 个单体及面积最大的压延玻璃智慧温室在德州落建。温室引进了国际前沿信息技术,将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等现代信息技术和生产加工营销全过程进行智能化控制,种出的番茄产品,产量是普通大棚的4-5 倍,年均销售收入达8,000万元。马铁民说:“我们现在把产业放在农民家门口,他们在这儿上班,一个月能挣三四千块钱。寒暑假,不少家长会带着孩子来基地参观,让孩子们亲身体验现代化农业的样子。”
“我喜欢农业,喜欢研究未来农业的发展,善于将科技运用到农业种植、生产、销售、服务等各个环节。随着5G 的发展,传统的种植方式将逐步被智能化取代;一站式的服务将会成为潮流。运用先进的农业技术,将农业产业规模化、信息数字化、新型农民专业化,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关键,更是顺应全球农业发展的大趋势。”谈及布局“全球智慧温室”建设、助力乡村振兴时,马铁民有自己独特的见解。目前,马铁民携手中国建材,在全国已建成12 个玻璃智慧温室,推动了现代化农业的产业升级。他信心满满地说:“我计划5 年做100 个玻璃智慧温室,第10 年做到1000 个,进入世界500 强!”
马铁民时刻谨记饮水思源,积极投身乡村振兴战略,将产业振兴、精准扶贫、带动共同富裕作为义务与责任。
利用先进的管理理念和平台化管理,马铁民采用“新零售+绿行者品牌平台+龙头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新农人”的生产模式,让越来越多的农民参与现代农业、智慧农业生产。通过培训,让更多的农民成为专业化产业工人。目前已有60 名创业小老板、10000 多户、100000 多人跟随马铁民一起从事标准化农业生产。
他通过订单种植方式,积极支持东西协作和精准扶贫,在甘肃等贫困地区发动农业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新农人种植农产品,累计采购额400 余万元。他还通过消费扶贫方式,采购甘肃地区的橄榄油、蘑菇、贝贝南瓜等农产品,积极响应青岛对口扶贫号召。
2020 年初新冠肺炎疫情暴发,马铁民的蔬菜基地和加工厂克服了物流的困难、交流的困难,向多个大城市和生鲜平台供应“绿行者”品牌蔬菜,从未间断,并且,在综合成本增长的情况下,保质不涨价。此外,他还通过现金捐款、捐赠物资等方式为抗疫捐款捐物60 余万元。同时,还为援鄂医务工作者家庭无偿提供2 个月的蔬菜宅配服务。公司被列为首批涉及“菜篮子”产品等重点农业生产企业名单以及疫情重点保障企业名单。
因在农业上的突出贡献,马铁民荣获全国农村青年创业致富带头人、中国十大杰出青年农民、CCTV 首届三农致富榜样、2020 中国十大扶贫攻坚品牌人物等荣誉称号。谈及荣誉,马铁民感慨颇多:“我觉得自己做得最有价值的事,就是一直坚持做标准化农业,没有放弃。”未来,他还将继续整合资源,加大对农业科研及农业人才方面的资金支持,继续以强农兴农为己任,推动中国种植业从传统向智慧型的转变,他希望打破农民的惯性思维,用科技的力量解放双手,使传统农民转变为现代农民。
从事农业近20 年来,年少时“希望为中国农业做些贡献”的那颗种子,早已在他心里生根发芽,长成了参天大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