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 光
(扬州大学广陵学院,江苏扬州 225127)
韦明铧先生新著《扬州传》问世,属于“丝路百城传”丛书之一。为韦先生高兴之余,心中亦有疑惑,自《史记》以来,人物立传,城市修志,泾渭分明,城市怎么立“传”?在网上一查,原来该丛书已有多本“城市传”问世,此外还有不在此丛书之内的《北京传》《南京传》,不由得感叹自己落伍了。该丛书的网上推介称“秉承史学精神,以文学的笔法记述这些城市”,原来创意在此。查看已出“城市传”诸书的目录,大概了解是如何写法了——约略就是择取城市名人、名事,以人物、事件为篇,加以汇集。不几日,蒙韦先生赠此书,顺次翻阅数篇,印证已有感受。阅完全书,又颇有意外收获,某些篇章没人物、无事件,读来也增知识、饶兴味。再看到最后的跋,书的宗旨是回答一个核心问题:“扬州,她和丝绸之路有什么关系?”故《扬州传》的内容着重在这几方面:“扬州在中外交往史上有哪些重要史实,扬州为什么成为中外交往的著名港湾,今天的扬州有哪些寻常百姓故事?”作者用心缜密,主旨明确,纲举目张,兼以扬州城市文化内涵丰富,又何可以志传旧例限之?至此疑惑全消,城市可传,此书可传,《扬州传》可传。
读竟全书,脑海里浮现八个大字:如数家珍,疏影横斜。
如数家珍,首先是熟悉珍宝。扬州并非只有三五件家珍的小户人家,2500 年的扬州那可是侯门深院,百宝箱得车载船装。该书对扬州各种雅俗人物、中外事件、街道巷陌、市井美食、学术成就等,娓娓道来,虽非全部,已是琳琅满目。笔者身为扬州人,读其书,固有熟识之人、之事、之物,而初见之人、之事、之物也有不少。作者是扬州本地人,又潜心扬州文化几十年,全面关注,整体盘点,才能如此熟悉家底并精心挑选,结撰成这本类似百科全书的扬州城市文化传。
其次是数得出来,即对珍宝知根知底,来龙去脉,特点价值,讲得清楚。《扬州传》全书内容涉及诸多方面,既有人们熟知的汉代和番的细君公主、唐代在扬州任职的高丽人崔致远,也有人所罕知的宋代农学家陈旉及其《农书》、一辈子行医扬州的土耳其眼科医生甘宓特等。熟知的人事讲得有趣味、有深度也不容易,罕知的人事若不下功夫简直无法下笔。陈旉生活在仪征西山,没有功名,史书不载,资料只存见于《农书》的两篇序。不读原书,何以知之,何以讲述?韦先生花三千多字介绍其人其书,必是细读《农书》之后的心得。能一一“数”说城市珍品,不二法门就是读书多、多读书。《扬州传》的多数内容,都是作者阅读古籍史料挖掘梳理出来的,或是走访采集的调查资料。扬州苏唱街的老郎堂,街口有说明牌,但具体坐落无人知晓。作者打听到有人亲眼见过老郎堂,即请其带领至实地考察,确认在街南某巷,大门朝东,当年台阶八级,内里建筑亦朝东,北侧一间即为老郎堂的所在。这是两百多年来第一次关于老郎堂在苏唱街的具体位置、建筑形制的描述,很有价值。
再次,会数家珍,即讲得好。宏观来讲,作为“丝绸之城”的传述,中外交往当是重点。《扬州传》全书八章,第一、二章讲述中外交往的扬州故事;第三、四章着眼于东亚文化之都、世界美食名城;第五章介绍扬州人事、名物;第六章介绍外国人眼中的扬州人事;第七、八章介绍扬州市井风情。不仅如此,作者还设立序章,略述汉唐、宋元、明清乃至当今的扬州对外交往简史。总纲一立,各篇分说,总分有致。内容选择和结构布局有力体现了全书主旨。中观层面,作者精心结撰各章标题,题旨鲜明而诗意鲜活。如“家国行囊背影”,穿越城门、跨出国门的前辈志士仁人,夹逞雄豪壮志,远行艰辛;“驼铃风帆远客”,西域东来、海上西进的异国朋友,来到扬州城,眼中闪烁着震撼惊喜的目光;至于“东亚文化之都”“世界美食名城”,虽然有点直白,却更体现出扬州当代文化建设的世界影响。每一篇故事的讲述,无不调动读者的心里期待,力避平铺直叙,讲究曲折节奏。开篇《和亲乌孙》刘细君公主的悲情故事,以公主的《悲愁诗》起笔,营造悲伤情境;然后笔锋一转,讲述和亲缘由、细君身世、个人命运与国家大事的交织,令人嘘唏,最后赏析前人歌咏细君公主的诗篇,以示影响深远。又如《向往中国》讲述甘宓特医生,分“重走丝绸路、悬壶济苍生、想做中国人、爱心留人间、寂寞身后事”五段,以时间为经,又灵活穿插职业与精神特点,人物生动,须眉毕现,印象极为深刻。人物故事融考据、传说于一体,再现生动的历史生活场景和人物情感状态,调动读者的生活感受,颇能引起共鸣。
讲得好的精髓,更在于传达了作者对历史的理解、思考和对生活的领悟,而不是知识的搬运和技巧的卖弄。《扬州传》中有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美国作家赛珍珠之保姆——扬州王妈的故事,她陪伴了赛珍珠的童年。作者说,王妈讲故事的才能,使得赛珍珠获得了摘取诺贝尔桂冠的基本素质;又借美国总统称赞赛珍珠“是一座沟通东西方文明的人桥”的话,评价王妈是这座人桥的一块基石,巧的是王妈就是来自江都一个称为“大桥”的乡镇。王妈的文化意义于此尽显。《讲演扬州》这一篇,讲述20 世纪初美国教育家杜威来扬州的活动,资料详实,鲜为人知,最后一句“不知道为什么,杜威在扬州的活动与讲演一直没有引起扬州人的关注。”点到为止,对读者多有启思。谈论扬州美食,油盐酱醋,萝卜豆腐,烟火气十足,富有生活情调。对于扬州美食传到外地,走向世界,作者睿智地说:首先必须“兼容南北”,而后才能“走向东西”——这是扬州美食的道路,也是扬州文化的道路。至于“间交”“鬼马刀”“定法不是法”等扬州话拾零,扬州读者耳熟能详,读来心领神会,平添阅读趣味,有心人细品这些词语,亦足以领略其中蕴含的人生智慧。
疏影横斜,是宋初名诗人林逋形容梅花的名句,移来形容阅读《扬州传》的感受好像也很合适。该书立足于扬州与丝绸之路的种种关系,不按时代演进叙写故事,而是按照内容故事性质,牵连引申,收放自如,颇似诗画中的梅枝,遒劲横上,旁逸斜出,舒展自由,随心所欲。
即以内容论,单篇记人物故事,居然不专写唐代鉴真大师东渡日本,却用两篇分写追随鉴真的弟子法进、邀请鉴真的日僧荣睿,是不是有点走偏?写清朝驻日本长崎领事卞綍昌在长崎创办华侨学校,复旁涉其进士出身官至巡抚的祖父卞士云、举人出身亦任巡抚的父亲卞宝第,还有任按察使的兄长卞绪昌、银行家侄子卞白眉等,是否有点枝蔓?介绍扬州评话《清风闸》故事,居然将主人公皮五辣子与外国小癞子对举而论,是否有点无厘头?在我看来,鉴真故事,国人知者甚多,材料亦不难获得,而法进、荣睿知者甚少。作者如此处理,正是避滥俗,求新鲜。卞氏为晚清以来扬州仪征望族,联姻李鸿章、张之洞等重臣,作者借卞綍昌出使日本故事,顺带叙写卞家盛势,乃题中应有之义。两个癞子均为流浪汉,堪为异曲同工,韦先生将两人相提并论,体现了国际视野。
若以写法、笔调论,文思豆腐那节,数语介绍来历、主材、配料、口感后,插入扬州三十文的豆腐菜肴,进入宫中竟坐支十二两的趣闻,面对如此浮弊,天子也只能一声叹息。又借美国作者之书,介绍明清扬州之新城、旧城以小秦淮河为界,笔锋一转,时空腾挪,聚焦今日河边的珍园,三把刀古老技艺的陆琴脚艺,川菜飘香的巴国布衣,异国情调的冰激凌,女性美容时尚的涵沛SPA,珍园俨然是古代和当代之间的地理坐标。书中写到淮北盐商饮食奢华,虽非本土故事,却是扬州盐商的翻版,可谓侧面叙述,外围呼应。至于旁征博引古今名人诗文,自是作者的一等功夫。如介绍扬州烹饪美誉,多借鲁迅、胡适等现代名人的评述,突出扬州烹饪技艺的文化品位。《扬州传》旁逸斜出的神思、文风与笔法,显现出疏影横斜的非凡审美效果,体现的是作者丰富历史信息量、追求灵动趣味性的细致用心和文学抒写的深厚功力。
当然,书中未能篇篇尽善,处处尽美。某些介绍外国人写扬州的文字,写法较少变化,应是写作对象本身框限了作者的用笔自由。发现老郎堂,作者想起乾隆年间扬州设立词曲删改局的戏剧史大事,推断黄文旸据此机会著录《曲海》,“应该就在苏唱街的老郎堂内”,不免有点情感超越事实。情感投入是写作的内驱力,情感激越时小小的越界,最能体现作者的性情,无损著作的光彩。
《扬州传》资料丰富,视角独特,写法灵动。书中人物有古今名士、官宦、学者,更有底层百姓、优伶、外国传教士;名物有宅园传说、深巷新风、维扬名店;事件有鉴真东渡、扬州教案、设局刻《全唐诗》、删改戏曲剧本等文化大事等,亦多百姓烟火、市井生活的描述。是书全面地呈现了扬州文化的曼妙倩姿、独特风华和丰蕴内涵,堪称宣传扬州的上乘之作。读《扬州传》,扬州的老朋友如晤故人,再忆往事,复得新知,继启睿思;扬州的新朋友则会心生向往之情,必欲乘飞机、坐高铁亲践其地,陶醉二分明月,沐浴十里春风。
扬州文化的家珍这般数,数得好,数得忒波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