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养融合背景下养老护理教育发展研究

2021-11-25 09:26刘金花
现代交际 2021年15期
关键词:医养护理人员养老

刘金花

(湖南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 湖南 株洲 412000)

相关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70岁以上的人口数量已经超过2.48亿,而预计在2025年这个数字将会超过3亿大关,我国的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突出。而老年人所面临的问题除了身体健康问题,还包括空巢问题、心理问题等;因此,一种全新的养老模式应运而生——“医养融合”养老模式。这种养老模式兼具疗养院和医院的功能,不仅能为老年人的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提供有效的治疗方法,而且还能满足老年人的护理、养老需求,为生活无法完全自理的老年人群体提供相应的服务。

一、“医养融合”养老模式简介

(一)“医养融合”养老模式特点

“医养融合”养老模式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新型养老模式,传统的养老院或医疗机构只能满足单一的护理需求或医护需求。但是随着老龄化问题在我国逐渐加重,单一的养老模式已经无法满足老年人的需求。这里将从五个方面对“医养融合”模式进行介绍:

1.服务主体

新时代养老服务的主体不再拘泥于养老院、疗养院,而是扩大为老年公寓、社区养老服务中心、各级疗养机构等。

2.服务客体

根据我国的基本国情和社会现状,不论是传统养老机构还是新型的“医养融合”机构,主要的服务客体都是生活无法自理的老年人群体。这里的生活无法自理可以定位为身体有疾病的老年人,包括残障、慢性病、易复发病、大病恢复期及绝症晚期,处于这些状态的老年人是“医养融合”的主要服务对象。[1]

3.服务内容

医疗服务和疗养服务的结合。医疗服务包括疾病预防、日常护理、康复治疗、临终关怀等;疗养服务指从日常生活关照、老年人心理关怀和提高服务对象的社会参与度等,最大可能地保证服务对象的心理健康和身体健康。

4.传递方式

传递方式即医疗机构和养老机构协同合作完成。

5.管理机制

“医养融合”养老模式不仅需要机构的努力,还需要相关部门和组织的大力配合,出台相关政策,以扶持养老服务。

(二)“医养融合”养老模式推行的必要性

1.人口“六化”问题严重

“六化”是指人口老龄化、高龄化、失能化、失智化、空巢化和失独化,多发于老年人群体,不利于老年人身心健康及社会稳定。近年来“六化”问题不断加重,数据报告显示,自2007年以来,高龄人数以年均100万的速度增加。最开始人口统计中仅1626万人,2012年已经暴涨至2200余万人,这个数字还在不断增长。失能化和失智化也十分严重,2015年全国已经有将近4000余万失能老年人,失智老年人的数据约为600—1000万人,且仍处于持续增长状态。最新统计结果不完全显示,我国有100万个失独家庭,且每年以平均7.6万的数字上涨。最严重的就是老年人的空巢问题,截至2012年,我国已有超过1亿的空巢老年人。

2.家庭无法满足养老需求

除了上述提到的老年人“六化”问题,我国家庭无法承担老年人的养老需求。数据显示,从1982年到2010年,我国家庭平均人口数量逐年下降,从平均4.41人到平均3.1人。一方面是由于计划生育政策的落实,人口迁移和老少分居也是造成该现象的主要原因。家庭结构简化主要指原本的三代户家庭开始逐渐向一代户家庭、二代户家庭转变,2010年的人口普查结果显示,我国80%的家庭都是由一代户和二代户组成的,老年人与成年子女一起居住的比例大大下降。独居老年人很难从家庭获得足够的养老照料。即使与成年子女居住在一起的家庭,由于现代社会压力的不断增大,成年人还需要应付社会、工作、学习及小孩的教育压力,很少能抽出时间和精力关注老年人的身体健康和心理需求。[2]老年人群体,在家庭中也很难获得足够的医疗支持,一旦身体出现状况难及时应对。

3.养老机构无法满足医护需求

传统的养老模式通常是“医养分离”,即通常不具备医疗救治、护理的功能,仅提供最基本的生活照料。调查显示,北京有四成的养老机构完全不具备任何医疗功能。生活不具备自理能力,或者患有疾病、失能失智的老年人群体,独自居住甚至家庭照料不能满足他们的养老需求;因此需要养老机构的帮助。但“医养分离”模式显然不能提供专业的医疗护理服务,使需要养老服务的群体无人问津。对全球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进行统计,可以看到发达国家的人均养老床位约为5%—7%,发展中国家为2%—3%,我国甚至还没有达到发展中国家的平均标准。

二、养老护理现状

我国养老护理现状不容乐观,其中关键的一点就是缺乏养老护理方面的专业人才,上岗人员综合素质不足。为了对我国养老现状有一个客观了解,对浙江省进行专项调查,调查覆盖范围为省内的34家养老机构,调查结果令人十分吃惊:养老机构中具备专业资质的护理人员只有32人,占比为5.9%,而且这个数字还在逐年下降。而山西省护理人员的资质问题更加严重:60%的护理人员不具备上岗资格,即无证工作,且这些工作人员大部分年龄较大,六成的护理人员在45—59岁之间,文化程度较低,综合素质也远未达到工作标准。我国对于养老护理事业政策支持和教育培训力度不足。[3]高职院校中,开设养老护理专业的学校仅有70所,还面临招生数量不足的问题,这导致学习该专业学生数量非常少,甚至不足4000人,完全无法满足行业需求。上海市的养老机构抽样调查结果显示,上海市的养老护理人员综合素质水平参差不齐,差异较大。护理人员的年龄、教育水平及薪资等因素都对他们的专业化程度有着极大的影响,他们的护理知识、护理技能、工作精神、自主能力、行业地位、专项培训之间也有紧密的联系。综上所述,我国的养老护理现状非常糟糕,护理人员队伍参差不齐,面临着综合素质低下、缺乏专业知识、人员不断流失的问题。

三、“医养融合”对护理人员的要求

为了研究在新的“医养融合”模式下护理人员应该具备的核心能力,研究人员以问卷调查的形式开展了相关调研,覆盖范围主要是浙江省、陕西省及山东省。浙江省的调查结果显示,护理人员应该具备应急处理能力、重症急救能力等。陕西省的核心需求主要是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护理、老年人安全保障、健康指导等。山东省则更需要具备突发事件处理能力、人际交流和专业护理能力的人才。这些省市对核心能力的需求有异有同,要采用“医养融合”新模式,需要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培养招募具备专业能力的护理人员。[4]

四、国内外养老护理教育现状

(一)国内养老护理教育发展现状

我国养老护理教育事业现状如下:

1.开设养老护理专业的高职院校较少

我国仅有70所高职院校设置了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而且专业的课程设置也缺乏针对性,通常只开设了一门老年护理学的综合课程。没有核心技能教导,导致该专业的学生综合素质能力无法和现在的医护模式相匹配。

2.缺乏专业的教师团队

由于高层次的教育学院并没有开设对应的护理专业,这意味着高职院校的教师缺口巨大,通常只能由不具备专业知识的教师来担任。

3.缺乏认知

我国的养老护理知识并没有得到普及,大部分人对于养老护理的认识还停留在生活照料层面,对于养老护理需要的专业知识了解不足。这导致学生不愿意加入养老护理的队伍,即使进入该专业,也不愿意深入学习、了解养老护理的核心和意义。

(二)国外养老护理教育发展现状

国外的养老护理教育相对来说较为完善。美国、英国、日本等国家在20世纪中后期就开始发展养老护理教育专业,而且达到了较高水平,培养该专业的学士、硕士和博士。20世纪60年代,美国的养老护理教育已经有了一套完整专业体系,包括开设老年护理专业的高等教育、开展丰富实践、培养具有专业水平的护士,主要治疗老年疾病的临床专家等。

五、“医养融合”养老护理教育发展新途径

(一)完善分层教育体制

组建专业的人才队伍,是发展养老护理教育、促进我国“医养融合”养老模式发展的关键。因此根据相关部门出台的意见书,教育部门应该以职业教育为核心,建设教育、学历、就业三位一体的高层次教育院校。相关部门应该结合实际情况,从现有的教育水平出发,建设更具专业性、传递养老教育核心理念和技能的教育机构。通过分层教育,实现养老护理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二)培养护理人员核心能力

养老护理人才培养除了需要拓展招生渠道,开展高层次教育,还需要在核心技能上下功夫。护理人才的核心技能包括交流沟通能力、抗压能力及对突发事件的处理能力。为了适应“医养融合”的新型养老模式,必须加强养老护理人才的核心技能培养。

1.重视专业理论知识的学习

通过分层教育和专项培训模式,系统化教授护理知识。课程与考核结合,每门课程设置结业考核,通过给护理学生评级的方式确定不同等级的护理人才。

2.重视学生的实操能力

在养老护理教育中应加强引入最新的科学技术和设备,为学生提供实践的场地和条件,考核学生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3.设置符合科学规范的教学课程

根据护理人才需要掌握的核心技能,结合我国的养老护理发展水平设置课程。需要注意的是,需要加强学生的心理疏导能力的培养,这对于日后学生从事养老护理工作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三)加强机构监督管理

为了确保我国的“医养融合”养老护理教育顺利发展,需要有针对性地加强对医疗养护机构的监督管理。首先,根据我国当前养老护理机构水平参差不齐,集中于大、中城市,小城市还未完全普及的现状,需要对机构实行严格的年审制度,年审的项目包括仪器设备、在职工作人员专业水平等。提高检验标准,一旦出现不规范问题需要相关部门责令整改,促进行业的良性发展。除此之外,还可以实施教职工的考评制度,鼓励教职工良性竞争,不断学习新技术,提高专业水平和综合素质。[5]监督管理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对教育机构随机抽检,考查机构的服务内容、服务态度及服务质量。

(四)注重实践,公开教学

养老护理专业人才的培养离不开专业院校的教职工团队。提高教职工团队的综合素质和教学水平,对于促进“医养融合”的新型养老模式有着非常大的作用。可以通过将教职工团队按照专业分为不同的研究小组,促进小组间的沟通交流和良性竞争,营造良好的教育氛围。如在专业院校中开展公开课比拼等活动,促进教师在竞争、互相帮助、互相交流中进步。

(五)促进院校之间的合作

除了需要促进院校内部教职工团队的交流沟通,院校、机构之间的交流也必不可少。首先,促进高校之间的院系交流,通过研讨会等形式实现人才、技术的交流。其次,教育机构和我国相关医疗机构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将学校毕业生输出到医疗机构中,增加人才队伍的临床经验,提高人才队伍的实践能力。除此之外,对外交流也是其中的关键环节。将人才向外输出,学习先进的医疗护理技术、引进仪器设备,实现共同发展。最后,政府应该提高扶持力度,为养老护理教育设置专项基金,以便后续活动的开展,促进教育事业的进步。

六、结语

我国面临着严重的人口“六化”问题,小规模、简单结构的家庭,传统的养老机构已经无法满足老年人的养老需求;因此,推行“医养融合”的养老模式势在必行。我们可以通过培育专项人才、提高护理人员核心能力、加强对养老机构的监督管理及提高政府支持力度等措施推动“医养融合”的发展,从而解决我国日益严重的养老问题。

猜你喜欢
医养护理人员养老
11部门联合印发指导意见 推动医养结合高质量发展
医养当兴
养老生活
医养结合护理模式对多病共存老年患者自护能力及生存质量的作用
当“我”老了——“90后”养老护理员的“自述”
三维管理在促进护理人员医疗设备规范使用及提高护理质量中的作用
妇产科护理纠纷原因及对策
护理人员奖500被批“寒酸”
探析感染科护理人员焦虑状况调查与对策
养老更无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