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陆丰精神探析

2021-11-25 09:18余伯流
苏区研究 2021年1期
关键词:海陆丰海丰彭湃

余伯流

提要:海陆丰革命根据地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全国最早建立的革命根据地之一,是中国第一个县级苏维埃政权的诞生地。海陆丰革命根据地具有鲜明的特色,它在全国最早爆发了农民武装起义,最早创建了苏维埃红色政权,最早颁布了土地法,受到中共中央和共产国际的高度称赞。在根据地党和人民艰苦斗争基础上,这里孕育产生了以“敢为人先、创新变革,坚定忠诚、百折不回,无私奉献、一心为民”为核心内涵的海陆丰精神。海陆丰精神是中国共产党所创造的优良革命传统链条中的重要一环,是中国共产党所培育的红色基因的重要组成部分。

海陆丰革命根据地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全国最早建立的革命根据地之一,是中国第一个县级苏维埃政权的诞生地,素有“中国第一苏维埃”的盛誉,受到中共中央和共产国际的称赞。

海陆丰根据地的革命斗争孕育产生了海陆丰精神。那么,什么是海陆丰精神呢?

笔者曾两次到海陆丰实地考察,根据海陆丰革命根据地的文献史料和斗争实际,经过认真审慎的研究和思考,认为海陆丰精神的核心内涵,可简明概括为“敢为人先、创新变革,坚定忠诚、百折不回,无私奉献、一心为民”。具体阐释如下:

一、敢为人先、创新变革

“敢为人先、创新变革”是海陆丰精神的一大亮点。志当存高远,敢为天下先,这是中国人民、中华民族古来已久的一种精神品格、一种宏大气魄。有了这种品格、气魄,就能追求卓越、革故鼎新。海陆丰革命根据地的党和人民就具备了这种精神特质。

(一)爆发了全国最早的农民武装起义

海陆丰在全国最早爆发农民武装起义,是有着深刻的社会历史原因的。同全国其他地方一样,海陆丰长期处于封建统治之下,土地高度集中,绝大多数的农民沦为雇农、佃农或只有极少量耕地的自耕农,还要受到诸如高利贷等名目繁多的盘剥。(1)叶左能、蔡福谋:《海陆丰农民运动》,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3年版,第2—3页。海陆丰地处南国海隅,明初以来常受倭寇等外敌侵害。外国海盗屡屡犯禁,大肆烧杀抢掠,人民不堪其扰。近代以来,毗邻港澳的海陆丰也较早受到西方侵略势力的侵害和影响,大批失业农民被逼卖身到海外充当苦力。辛亥革命后,在英帝国主义扶持下的军阀陈炯明盘踞于海陆丰,联合其亲信朋党大肆榨取民脂民膏,勒迫、霸占、殴打、逮捕、监禁,无所不为。“陈炯明一班反革命派之仇恨东江人民,欲一口吞尽东江人民血肉。”(2)《革命政府应如何对付东江问题》(1925年9月),《彭湃文集》,人民出版社2013年版,第101页。广大农民在陈炯明的家乡主义下,不但摆脱不了地主的斗盖,绅士的扇头,官府的锁链,得不到半点好处和幸福,反而增加了新的压迫与剥削。

压迫愈深,反抗愈烈。在彭湃领导下,海陆丰的农民运动迅猛发展。1922年7月当地成立“六人农会”,到同年10月发展为500余人的赤山约农会,再到1928年1月成立海丰总农会,会员达10万人。1926年,海陆丰两县农会会员已占广东全省农会会员总数的41%。1927年“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前后,海陆丰两县就有共产党员4000人,农民自卫军大队400余人枪,以及数以万计不脱产的乡村农军。周恩来曾评价:“当时海陆丰的力量比井冈山大,各种条件都比井冈山好。”(3)《关于党的“六大”的研究》(1944年3月3日、4日),《周恩来选集》上,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第178页。农民运动的迅猛发展,为海陆丰的武装起义和根据地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党群基础。

1927年5月,海陆丰地区首次举行武装起义,竖起了以革命的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旗帜,从而揭开了海陆丰武装斗争的序幕。(4)余伯流、何友良主编:《中国苏区史》,江西人民出版社2011年版,第149页。1927年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广东的国民党右派也实行了“四一五”反革命大屠杀政策。5月1日,在中共海陆丰地委书记张善铭以及杨其珊等领导下,海丰、陆丰两县1000余名农民自卫军和群众举行武装起义,收缴反动武装,召开万人大会,一举占领两县县城。后因敌人强攻,部队撤出县城。从时间上看,海陆丰的首次武装起义比南昌起义早三个月。海陆丰地区党和人民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是难能可贵的!

革命的潮涌一发而不可收拾!1927年8月下旬,海陆丰地委得到南昌起义军南下广东、重建广东革命根据地的消息,以及获取中共中央关于秋收暴动的计划、广东省委改组和《关于暴动后各县市工作大纲》等文件后,明确了以暴动手段达到没收分配土地与推翻整个资产阶级统治的革命方向。为接应南昌起义部队南进东江地区,中共海陆丰县委于9月7日至17日发动3000余人再次举行武装起义,攻占了海丰、陆丰两县城,随即在两县分别成立了临时革命政府,并在海丰城成立了东江革命委员会,继续扩大革命武装,镇压反革命势力。遭到国民党军反扑后,部队撤至惠阳山区。10月5日,南昌起义部队第24师1300余人进入海陆丰地区,随后被改编成工农革命军第2师第2团。中共海陆丰县委又乘势举行了第三次武装起义,收复海丰、陆丰两县城,起义取得胜利。中共中央临时政治局委员彭湃回到海丰,担任中共东江特委书记,领导海陆丰农民开展土地革命和政权建设,海陆丰的革命发展如火如荼。

海陆丰起义是全国首创,巍然独峙,虽然两次受挫,却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开展群众武装斗争的英勇尝试。“这次暴动(第三次)开始于十月底,一开始便有极大的规模,而且在土地革命的性质上,也是空前的深入,极有组织,极有活动力量。中国革命之中,这是第一次由几万几十万农民群众自己动手实行土地革命之口号,第一次组织成工农群众的无限制的政权。这一次农民暴动带着充分的革命性质,完全扫除了以前的机会主义余毒。”(5)《海陆丰苏维埃》(1928年),汕尾市革命老根据地建设委员会办公室等编:《海陆丰革命根据地》,中共党史出版社1991年版,第76页。当时除中共中央直接领导发动的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广州起义外,继广东海陆丰起义之后,全国各地相继爆发陕西清涧起义、湖北黄麻起义、河南确山起义、江西弋横起义、湖南桑植起义、陕西渭华起义等等。一时群雄四起、烽火连天,全国地方计有不等规模的农民武装起义上百次。在这上百次地方级武装起义中,海陆丰名冠首次、独占鳌头。

(二)建立了首个县级苏维埃政权

海陆丰第三次起义胜利后,彭湃兼任新组建的中共东江特委书记,着手建立工农兵苏维埃政权。1927年11月13日、18日,陆丰、海丰分别召开县工农兵代表大会,正式成立了陆丰、海丰县苏维埃政府,人口70余万。这是全国最早建立县工农兵苏维埃政府的重大创举,比毛泽东领导创建的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第一个县级苏维埃政府——茶陵县工农兵政府(1927年11月28日成立)早10—15天。

彭湃在海丰县工农兵代表大会上作了政治报告。他的报告分四个部分:一、外国,二、中国,三、广东,四、海陆丰。彭湃的报告放眼世界、立足海陆丰,概述了国内外的革命大势,提出了海陆丰苏维埃政府的任务与政策。他在报告中风趣地说:“八十年前有一位老先生——马克思,他叫一句口号:‘全世界劳动者联合起来’。今天,大家代表来这里开会,就是要团结我们工农兵力量,和有钱的人作斗争,并不是张贴标语,讲几句闲话,就算了事。……马克思先生当时带着一个望远镜,看得加倍清楚,组织一个共产党,领导全世界的工人农民,去和有钱人斗争,没有分别什么国界的,唤醒全世界的工人、农民,再不要受有钱人的欺骗!”彭湃的报告落脚至海陆丰:“最后说到海陆丰。这回海丰的工农群众和敌人斗争,确实英勇,不但广东难比,即在全中国全世界也难得。……现在我们已经重新占据海丰城了,海丰已经成为工农的海丰了!”(6)《在海丰县工农兵代表大会上的政治报告》(1927年11月19日),《彭湃文集》,第299、305—306页。

中共海丰县委书记陈舜仪在工农兵代表大会上说:苏维埃代表大会“第一次在俄国莫斯科举行,第二次在我们小莫斯科的海丰举行”(7)陈舜仪:《海丰全县工农兵代表大会开幕词》(1927年11月18日),《海陆丰革命根据地》,第26页。。《海陆丰苏维埃》一文也宣称:“谁不知道海丰是有名的‘小莫斯科’,是农民运动最早而且最发达的地方。”(8)《海陆丰苏维埃》(1928年),《海陆丰革命根据地》,第78页。

海陆丰根据地在全国率先树起了苏维埃旗帜。这种壮举,实开中国无产阶级革命的先声。工农兵代表大会《通电》中指出:“这种举动,是中国前所未有的,即使在世界上,除苏俄外,亦是第一次。”1927年11月25日的《广东通讯》刊登的《中国第一个苏维埃》一文称:“海陆丰工农贫苦民众的斗争,创造了中国革命的新生命,而苏维埃政权的建立,尤其保障工农政权之永久胜利。……从此青天白日旗是古董或是反革命的旗帜,而镰刀斧头红色旗帜将照耀于全球之上了!”“这次东江农民大暴动后创立的苏维埃,算是中国破天荒第一次的苏维埃,新的革命政权正由东江扩大至全广东,仍〔乃〕至全中国!”“实开中国革命史上光荣记载的伟大革命前途的新纪元。”“这不特是中国革命史上的开创,在世界革命史上亦占最伟大最光荣的一页!”(9)罗浮:《中国第一个苏维埃(广东通信)——海陆丰工农兵的大暴动》(1927年11月25日),《海陆丰革命根据地》,第38、46—47页。

海陆丰苏维埃政府的成立,标志着海陆丰革命根据地正式形成。海陆丰苏维埃政府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无产阶级性质的新型革命政权。这个红色政权完全抛弃了国民党的旗帜,实行工农民主专政。《海丰全县工农兵代表大会开幕通电》明确昭告:海丰县苏维埃政权在共产党的领导下,“把全县的土地交给农民,工厂交给工人,政权交给全县的工农兵群众;根本肃清封建势力,铲除一切反革命派,实行土地革命”。海陆丰革命根据地实行工农兵代表大会制度,组成工农兵民主政权。工农兵代表按分配名额,由基层选举产生,再由代表大会民主选举政府主席团,实行主席团负责制。县苏维埃政府主席团下设军事、人民、财政、土地等委员会作为职能机构。1928年初,政府主席团制改为委员会制,苏维埃的机构设置更趋完善、民主。海陆丰两县建立苏维埃政府后,深入开展土地革命,扩大农民自卫军,巩固苏维埃红色政权。根据地后来扩展到普宁、惠来、潮阳、丰顺、五华、梅县、大埔、紫金、惠阳等县境,面积6000平方公里,人口200万。

(三)首创并实施了诸多苏维埃建设举措

海陆丰根据地的创新变革精神,除了突出表现在在全国首次发动农民武装起义、首个成立县苏维埃政府外,还表现在:

颁发土地法规。无论是土地法的制定还是分田的实践,海陆丰的土地革命运动不失为中国土地革命史上的开端。海陆丰革命根据地的《没收土地案》是1927年11月召开的海丰县工农兵代表大会制定颁布的,较1928年10月4日湘赣边界党的二大讨论制定、1928年12月正式颁布的《井冈山土地法》早一年颁布提出。在土地革命实践上,海陆丰革命根据地的分田运动也比井冈山实施得更早。海陆丰地区是1927年11月开始土地革命分田运动的,井冈山地区是1928年2、3月在宁冈大陇、酃县中村、桂东沙田开始分田尝试,4月至5月开始大分田的。当然,从后续的发展状况看,井冈山开展的土地革命,其影响力要远远高于海陆丰革命根据地。实际上,由彭湃主持制定的《没收土地案》和由毛泽东主持制定的《井冈山土地法》,是中国共产党人制定的最早的两部土地法,为后来中共制定《中国土地法大纲》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借鉴。

创办了东江党校。随着苏维埃政权的建立,海陆丰革命根据地党员人数迅速增加,海丰党在“建设苏维埃政权四个月当中,发展为最快,原来党员只有三千人,在那四个月增到一万八千人;支部原来二百个,现增至四百六十余个”(10)《中共海丰县委关于敌人状况和党各时期策略等给省委报告》(1928年7月1日),《海陆丰革命根据地》,第321页。。陆丰的党员亦从原来的1000多人发展到五六千人。为加强党的思想建设和组织建设,培养土地革命的骨干,1928年1、2月,彭湃和东江特委领导创办了东江党校,主要培训从事农民暴动和土地革命的领导骨干。党校校址设在海丰县城北门外的观音堂,由东江特委组织部长郑志云具体负责筹办。校委下设教务处、经理处,校委委员有郑志云、陆定一、刘锦汉、陈赤华、梁秉刚等,军事教官有苏联红军军官学校毕业的梁道夫、金秉铉、李点阳。东江党校一共办了两期,共有100多名学员,主要课程有《列宁主义大要》《苏维埃建设》《第三国际与世界革命》《各国革命史中重要经验》《中国共产党史》《中国共产党的组织及其政策》《农民与土地革命》《中国国民党史的批评》《红军及其组织》等。东江党校是土地革命时期在革命根据地建立的第一所党校,虽然规模不大,存在的时间也短,但它是一所新型的政治干部学校。党校建立了招考学员的制度,教学内容充实,学员生活丰富多彩,这些方面为中共创设党校、组织建设和思想教育等方面都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创办了红色报刊。中共素有利用报刊开展进步思想宣传、加强党的理论建设的传统。早在1921年,以彭湃为代表的海丰的社会主义者就创办了《新海丰》,此后又利用海丰唯一的日报《陆安日刊》出版了诸如“五一劳动节专号”“五四纪念专号”“五五纪念马克思诞辰及中山就任大总统四周年专号”等“专号”,将其打造成为海陆丰的革命宣传阵地。为提高党员对马克思主义思想的认识,海丰县委出版了《暴动日报》《红报》《出路》,陆丰县委出版了《工农兵》《暴动周刊》《县委通讯》等。海陆丰革命根据地利用这些报刊,抨击了国民党反动派的反动统治,批驳了党内存在的右倾机会主义的错误观点,同时也向根据地内的人民群众宣传了党的思想、路线、方针和政策,从而为苏维埃革命提供了思想上和理论上的支持。

创办了海陆丰劳动银行。海陆丰劳动银行是在1928年2月中旬召开的海丰县第二次工农兵代表大会上决定创办的,银行行长由海丰县苏维埃经济委员会主席陈子歧兼任。苏维埃政府在宣布成立劳动银行的同时,颁布了银行《条例》,并通过银行发行了苏维埃纸币,分十元、五元、一元三种,并规定银票在海陆丰境内流通,可兑换现洋。海陆丰苏维埃劳动银行从1928年2月20日建立,到2月底撤出县城,存在时间极短,但它是中国第一个红色政权建立的银行,也是中国第一家苏维埃银行。劳动银行发行的货币虽然未能留存下来,但这是红色政权通过自己的银行发行的第一种货币,在中共货币金融史上书写了光辉的一页,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

创办了各种农民训练班。海丰总农会成立初期,彭湃就领导农会开办农民学校,专教农民记数,不为地主所骗,会写信,会珠算,会写食料及农具的名字,会出来办农会。1925年4月,彭湃还倡议创办了海丰农民运动讲习所,彭湃任所长。海丰农民运动讲习所由党员担任教员,招收男女学生40名,主要教授革命理论与农运工作实务。讲习所培养了一批优秀的农运干部,陆丰县委书记杨望就是讲习所培养出来的优秀干部。在革命爆发前,海陆丰地区还“办了一个农军干部训练班,学生都是青年农民,准备六个月毕业后到农村去组织训练农军的,内中百五十人,到四月十五事变时已有了九十余党员”(11)《海陆丰苏维埃》(1928年),《海陆丰革命根据地》,第84页。。训练班学员毕业后分赴各地开展工作,成为农民运动的重要骨干,推动了海陆丰人民解放事业和苏维埃革命事业的发展。

海陆丰革命根据地的党和人民发动了全国最早的农民武装起义,创建了全国第一个县级苏维埃政权,颁布了革命根据地最早的《没收土地案》,创办了革命根据地第一所党校,创建了根据地最早的工农劳动银行,等等。这一系列的“最早”“第一”,充分彰显了海陆丰“敢为人先、创新变革”的革命精神。

二、坚定忠诚、百折不回

“坚定忠诚、百折不回”是海陆丰精神的重要方面。坚定信念、忠诚于党,勇往直前、百折不回,这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特性,也是海陆丰人的品格。党的领导是革命事业取得胜利的根本保证。海陆丰的党组织,从早期到后期始终都以东江特委、海陆惠紫特委为旗帜。广大工农民众在特委书记彭湃、陈舜仪和古大存等人领导下,英勇奋斗、不屈不挠,展现出坚定忠诚、百折不回的大无畏革命精神。

海陆丰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和发展历程,始终伴随着海陆丰人民对党的领导的坚定支持和对中国共产党的忠诚不二。早在海陆丰农会运动时期,农民们就意识到,“党在农村中是很有权威的,农民大都愿意加入CP,他们都知道农会是共产党的,或者以为农会就是共产党”(12)《海陆丰苏维埃》(1928年),《海陆丰革命根据地》,第82页。。“中国共产党是始终为农工阶级谋解放的,中国共产党是领导我们和敌人斗争的唯一指挥机关。所以,我们要一致加入中国共产党,站在中国共产党旗帜下和敌人奋斗。”(13)《中国共产党特别委员会工农革命军第二师代表颜昌颐同志演说词》(1927年11月21日),《海陆丰革命根据地》,第35页。1927年召开的海陆丰工农兵代表大会“使民众和代表更明白只有共产党才是彻头彻尾为工农贫苦〔民众〕而奋斗,只有共产党才能真正领导工农民众作英勇的斗争,只有共产党才是真正代表工农贫苦民众的利益,一切工农贫苦民众只有团结在共产党的旗帜之下,才能得到永久的胜利和解除一切的锁链”(14)罗浮:《中国第一个苏维埃(广东通信)——海陆丰工农兵的大暴动》(1927年11月25日),《海陆丰革命根据地》,第45页。。这是历史的真实记载,是海陆丰革命者的心声。

海陆丰革命斗争的领导核心是东江特委书记彭湃。在革命高潮时,彭湃深孚众望;在革命处于低潮时,彭湃是中流砥柱。海陆丰苏维埃政权的存在和发展,引起国民党军阀的极大恐慌。由于敌人的重兵“围剿”,1928年2月29日、3月1日,陆丰和海丰相继失陷。海陆丰红色区域被白色恐怖包围。号称“小莫斯科”的海丰县5932名群众被杀,7246座房屋被烧,2994头耕牛被抢。彭湃领导革命武装在极端困难的环境中,坚定忠诚、毫不动摇,吃野菜、住茅屋、盖稻草,在山区流动作战。海陆丰人民群众冒着生命危险,给他们送粮食、送情报。1928年1月,彭湃率部队转移到惠来、普宁、潮阳交界的大南山区周边开展革命活动,有计划地组织撤退。此后,根据中共中央指示,彭湃离开大南山,前往上海中央工作。

海陆丰革命斗争的又一杰出领导人是海陆惠紫特委书记陈舜仪。陈舜仪是首任海丰县委书记,在革命处于低潮时,他坚定忠诚、勇挑重担,于1929年4月下旬回到海丰,加紧与各地联络,坚持反“围剿”斗争,促使红色区域不断扩大。1930年4月,陈舜仪领导创建了东江苏区,拥有乡苏维埃政府300多个,苏区人口60多万。1930年广东省委在通告中表彰:“最近海陆丰工作的恢复发展,苏维埃解放区已逐步普遍,鲜红的旗帜飘扬在海陆丰。”中央《红旗》报亦发表《复活后的海陆丰》一文,介绍海陆惠紫的斗争,称赞:“苏维埃解放区已扩大,一日千里。”陈舜仪后调至广东省委工作,先后任农委书记、省委常委、组织部长、南方局常委。1931年1月,陈舜仪不幸被捕,面对各种酷刑,他始终正气凛然、坚贞不屈。陈舜仪牺牲时年仅28岁,牺牲前,他说:“你们能杀死我,但你们永远杀不尽革命,最后的胜利是属于我们的!”

海陆丰三次武装起义,经历了起义——失败——再起义——再失败——再起义直至胜利的过程。在这一系列艰难的革命历程中,海陆丰的党和人民英勇顽强,屡败屡奋,百折不回,浴血拼搏,最终赢来了苏维埃红色政权的诞生。在《海陆丰苏维埃》中,有一段很精彩的论述:“海陆丰的农工已经在四面敌人包围之中,从艰苦的奋斗攫得自己的政权。他们虽然经过反动军队胡谦、李济琛的残暴高压,叶、贺军队又受了挫折,最近广州苏维埃政权的失坠,都不能动摇海陆丰苏维埃的根基,他们依然巍然独峙的存在着,而且日有进步。革命的势力差不多奄有东江。”(15)《海陆丰苏维埃》(1928年),《海陆丰革命根据地》,第77页。

1927年9月,在国民党军的重兵围攻下,南昌起义军主力兵败潮汕,余部向海陆丰转移。海陆丰县委动员工农民众700余人应募参军。10月3日,南昌起义军前委书记周恩来抱病在普宁县流沙镇主持紧急会议,决定领导成员分散转移,部队到海陆丰与农民结合。然部队又遭敌截击,再次受挫,南昌起义领导机关解体。周恩来、贺龙、叶挺、刘伯承、聂荣臻等领导人先后到达陆丰县的甲子、金厢。10月23日晚,黄秀文组织护送周恩来、叶挺、聂荣臻等在金厢村洲渚海边乘一条小船渡海赴港。(16)黄秀文:《难忘的日子》,中共海丰县委党史研究室编:《苏维埃之光》,广东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第227—234页。南昌起义领导人虽经失败打击,但仍坚定奔赴革命的道路:周恩来被护送到香港治病,后到上海投入新的战斗;贺龙回桑植老家“另起炉灶”;叶挺与聂荣臻去香港,后参与领导了广州起义;朱德率领南昌起义余部撤守三河坝,后上井冈山;彭湃同李立三、恽代英等从陆丰乘船抵香港,参加了张太雷主持的南方局和广东省委联席会议。1927年11月8日,彭湃从香港回到海陆丰,着手筹建海陆丰苏维埃政权。

危难之际,起义军叶挺第24师1300余人在董朗、颜昌颐的率领下,听从党的指挥,坚定不移、义无反顾地进入海陆丰地区。这支部队后根据中共南方局指示,改编为中国工农革命军第2师(红2师),师长董朗,党代表颜昌颐,参谋长王备,在海陆丰地区坚持革命斗争。1928年1月5日,广州起义受挫部队中国工农革命军第4师1000余人进入海陆丰县城,与红2师会合,进一步壮大了海陆丰地区的武装力量。徐向前回忆:“红2师和红4师会合,从此这两个年青的红军队伍,在东江特委的领导下,并肩战斗,揭开了东江游击战争的新篇章。”(17)《徐向前回忆录》,解放军出版社2007年版,第43页。

总之,“我们观察海陆丰的数十万贫苦民众在过去一年中之奋斗,很明显的看到中国革命进步的程序。……海陆丰何曾不经过几次很严重的摧残,农民也许有时会灰心和失望。然而农民的力量是不会有丝毫的损失,党及党员群众还在坚决的领导。反而经一次严重摧残之后,更增加一番经验和勇气,而有更大的爆发,更奇伟的成功。因此,我们坚决的相信,只有我们的党坚决的领导工农群众的暴动,可以消灭全中国的白色恐怖,建设苏维埃,完全实现土地革命。”(18)《海陆丰苏维埃》(1928年),《海陆丰革命根据地》,第77页。

海陆丰革命政权虽然失败了,但海陆丰人民仍坚韧不拔、百折不回。1928年2月,粤桂军阀内斗稍息,便掉转枪头对准海陆丰红色政权,纠集大批武装进攻海陆丰。红军和海陆丰工农武装奋起反攻,终因寡不敌众,被迫退入山区坚持斗争。1928年2月29日、3月1日,陆丰、海丰县城相继沦入敌手。因强敌“围剿”,海陆丰的革命群众牺牲五六千人,一些重要领导人如叶镛、张善铭等牺牲,革命转入低潮。红2师师长董朗、红4师师长徐向前等先后撤离海陆丰。仅存4个月的海陆丰革命政权终于丧失,黑暗又笼罩在海陆丰上空。

在白色恐怖中,古大存率领一批坚定的革命者于1928年5月上八乡山建立革命根据地,组建五华、丰顺、梅县、兴宁、大埔、揭阳、潮安“七县联委”,创建东江革命根据地,后成立东江革命武装,并与朱毛红军取得了联系。1930年5月成立了中国工农红军第十一军,古大存(五华人)任军长,彭桂为副军长,全军3000余人。在艰苦卓绝的斗争中,红十一军取得重大战绩,东江革命根据地进入新的发展时期。其间,由于“左”倾肃反错误影响,古大存受到迫害,险遭不测,但他仍然坚定忠诚、百折不挠,率领红军部队坚持革命,成为东江地区一面不倒的红旗,为东江革命史写下雄奇而悲壮的篇章。在“七大”延安整风时,毛泽东誉称古大存是“带刺的玫瑰花”。抗战时期,东江纵队在曾生等同志领导下,同日伪和国民党反动派作斗争,一直坚持到与东北野战军会合,解放了东江、广东。

三、无私奉献、一心为民

“无私奉献、一心为民”是海陆丰精神的显著特征。海陆丰的党堪称“一心为农民,一心为人民”的杰出代表,海陆丰的主要领导人彭湃是“无私奉献、一心为民”的杰出楷模。

(一)海陆丰的党始终坚守“一心为农民,一心为人民”的宗旨

1927年11月,陆丰、海丰县工农兵代表大会相继举行,通过了没收土地、镇压反革命、改善工农兵生活等多项决议。苏维埃政府成立,确立了工农民众自己的政权,解除了根据地内一切的剥削和压迫,根据地社会状况有了明显改善。工农方面,因得到土地,取消债务,解除了压迫于民众身上的沉重锁链,他们对于一切的工作都热烈的参加和拥护;商人方面,大商人因财产为工农没收而不见踪迹,但中小商人的营业反而兴盛,这是因为农民解除了一切困苦和剥削,购买力开始恢复;一般青年知识分子在革命热潮的鼓动下,都跑到工农革命的营垒内来了,有的请求加入共产党,有的要求到农会工会中工作。总之,“工农贫苦民众,对于东江革命委员会拥护之热烈,真不可以言语形容”(19)罗浮:《中国第一个苏维埃(广东通信)——海陆丰工农兵的大暴动》(1927年11月25日),《海陆丰革命根据地》,第45页。。

中国革命的中心是农民问题,农民问题的实质是土地问题。“无产阶级要推翻帝国主义,军阀和资产阶级的掠夺与压迫,解除全中国大多数的痛苦,只有实行土地革命。”“惟有团结起来,夺回一切政权,实行土地革命。”(20)《为五华农友哭一声》(1926年10月29日),《彭湃文集》,第279—281页。1927年11月召开的海陆丰工农兵代表会议通过了《没收土地案》,明确规定:“打倒反革命政府”“没收土地归还农民”“焚烧契约租簿”“由苏维埃政府发田地使用证分给农民”。分田标准是:一,照人数多少分;二,照人的力量(老幼强弱)分;三,照家庭经济有无别种收入状况分;四,照土地肥瘠分;五,田地的时期则不必限定,照俄国办法,经乡苏维埃认为要分时则分之。彭湃还提出两个口号:“不劳动不得田地,不革命不得田地。”(21)《海陆丰苏维埃》(1928年),《海陆丰革命根据地》,第136页。《没收土地案》从海陆丰地区的实际出发,代表了海陆丰广大贫苦农民的根本利益,是中国共产党人领导土地革命的创新,也是中国共产党土地法的先例。《没收土地案》颁布以后,海陆丰革命根据地迅速掀起了土地革命高潮。至1928年2月,海丰县没收和分配的土地已达80%,陆丰县达40%,取得了显著的效果。(22)黄振位:《论海陆丰革命根据地的历史作用》,广东省社会科学学会联合会等编:《海陆丰革命根据地研究》,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第54—55页。海陆丰农民获得了赖以生存的土地,以更大的热情投入于苏维埃革命实践。

(二)以彭湃为代表的根据地领导人堪称“无私奉献、一心为民”的榜样

彭湃是海陆丰革命根据地的创始人,是“中国农民运动的领袖”,被毛泽东称为“农民运动大王”。他曾任广东农讲所第一届主任,后任中共海陆丰地委书记、中央农委书记、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军委委员、江苏省委军委书记。

彭湃出身工商地主富裕家庭,青年时期留学日本早稻田大学,回国后坚信马克思主义、共产主义。1921年,彭湃由谭平山介绍,在广州入党。他抱定“我即贫民”“我即现社会制度的叛逆者”的理念,脱下长衫,融入农民,从事农民运动,于1923年元旦领导成立了中国现代史上较早的县农会——海丰县总农会,会员2万户,人口10万。彭湃先后任海丰、陆丰县总农会会长,领导海陆丰农民与地主阶级作坚决斗争。他亲自制定了《海丰总农会临时简章》,明确规定了总农会奋斗目标和斗争纲领:“图农民生活之改造。图农业之发展。图农民之自治。图农民教育之普及。”(23)《海丰总农会临时简章》(1923年1月1日),《彭湃文集》,第18页。四图、四农!这就是彭湃的初心,这就是海陆丰革命者的初心!

彭湃追求真理,矢志不移,是一个大无畏的无私奉献的革命者。为了信仰,他背叛了富裕的地主家庭。他曾在家乡海丰县城的戏台上焚烧了家里分给他的一大捆田契,将土地还给贫苦农民。1927年冬海丰苏维埃政权成立后,在彭湃故居的龙舌埔旧址举行了万人群众大会,焚烧田契47万份,租簿5.8万本。这一壮举是彭湃赤心于革命和海丰农民运动的生动历史见证。1928年初,彭湃为东江特委委员、陆丰县委书记张威题赠“为民前锋”字幅。可见,“为民”是彭湃领导海陆丰农民运动的初衷。

因叛徒白鑫出卖,彭湃于1929年8月24日不幸被捕。在敌人审讯过程中,他坚定地说:“我们共产党是代表工农人民大众的,只要我还有一口气,我就要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到底!为了我们的子子孙孙争得幸福的生活,我就是献出自己的生命也在所不惜!”8月30日行刑前,彭湃将自己身上的衣服脱下赠给狱中战友,高唱《国际歌》,高呼“中国苏维埃万岁!”“中国红军万岁!”“中国共产党万岁!”谈笑自若,从容赴死,牺牲于上海龙华警备司令部,年仅33岁。彭湃为革命奉献了财产,奉献了生命,奉献了自己的一切!彭湃牺牲次日,周恩来代表中共中央,挥泪起草发表《为反抗国民党屠杀革命领袖告全国劳苦大众书》的文告,愤怒揭露国民党反动派屠杀彭湃等同志的罪行,称赞彭湃的英勇斗争“早已深入广大劳苦群众的心中,而成为广大群众最爱护的领袖。谁不知广东有彭湃,谁不知彭湃是中国农民运动的领袖!”9月14日,周恩来又以“冠生”笔名撰写了《彭杨颜邢四同志被敌人捕杀经过》一文,高度评价彭湃等人的气节和信念。彭湃的英名,长存于中国革命的史册上!

除革命领袖彭湃外,海陆丰革命根据地还有张善铭、郑志云、董朗、颜昌颐、叶镛、陈舜仪、林道文、杨其珊、杨望、张威、庄梦祥、颜汉章、林铁史等一大批无私奉献、一心为民的革命者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他们的英名永世长存!

结语

海陆丰的革命斗争得到中共中央、毛泽东和共产国际高度称赞。

1927年12月31日,中共中央指示湖南省委:“应在湘赣边境或湖南创造一个深入土地革命的割据局面——海陆丰第二。”1928年1月3日,中共中央临时政治局在一项决议中指出:“各县农民暴动之中,以海陆丰的胜利为最大。”“海陆丰苏维埃政权的之丰富的材料,他的胜利,他的经验,应当充分的运用到一切农民暴动中去。”中共中央临时政治局的这份决议中,首肯和概括了海陆丰政权的九条基本经验:(一)暴动进行的方法和兵士群众的结合;(二)歼灭地主豪绅的果断;(三)没收土地与分配土地;(四)苏维埃政权的建设;(五)苏维埃政策的实行;(六)工农革命的组织;(七)各区各村苏维埃政权的组织;(八)游击战争的经验;(九)保障革命地域的英勇斗争。(24)《广州暴动之意义与教训》(1928年1月3日),中央档案馆编:《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4册,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9年版,第39页。中共中央政治局肯定的海陆丰红色政权的九条经验,是中国共产党人在土地革命初期创造、创新的宝贵经验。

毛泽东在1926年9月1日撰写的《国民革命与农民运动》一文中,称赞了海陆丰的农民运动:“全中国各地都必须办到海丰这个样子,才可以算得革命的胜利。”(25)《国民革命与农民运动》(1926年9月1日),《毛泽东文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38页。在1928年10月撰写的《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一文中,毛泽东两次提到海陆丰,充分肯定了海陆丰的割据斗争经验。应当说,海陆丰的割据斗争和苏维埃政府的成立,对于毛泽东领导秋收暴动后在井冈山实行“工农武装割据”,是有一定的借鉴作用的。

1928年1月,共产国际红色工会国际驻华代表米特凯维奇致信共产国际执委会,谈及中国各地农民暴动出路时指出,不能把农民武装斗争仅仅局限于游击战,“要把它变成为争取像海陆丰那样的苏维埃根据地的斗争”。

以上可见,中共中央、毛泽东和共产国际对海陆丰革命根据地极为关注、极为赞赏。海陆丰革命根据地虽然存在时间不长(只有四个月,到1928年3月归于失败),政权形态也不完备,但其首创精神和卓越斗争历程却是弥足珍贵的。

著名党史专家马齐彬曾著文评价海陆丰革命根据地:“本世纪20年代发生在海陆丰的农民运动及其随后建立的苏维埃政权,是中国革命史上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重大事件。”“海陆丰根据地在全国最先树起了苏维埃旗帜。海陆丰苏维埃政权虽然仅存四个月,然而它对1927—1928年的中国革命所起的推动作用是众所周知的事实。它的存在向全世界庄严地宣告,任何顽固的敌人都是可以摧垮的。它的正反两方面的经验都是全党的宝贵精神财富之一。”(26)马齐彬:《海陆丰农民运动和革命根据地建立的历史地位》,《海陆丰革命根据地研究》,第1—13页。

海陆丰精神同苏区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一样,都是中国共产党所创造的优良革命传统链条中的重要一环,都是中国共产党所培育的红色基因的重要组成部分。虽然海陆丰革命根据地斗争的硝烟已过去90多年,但根据地革命历程中展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者的英雄气概、首创精神和优秀品格,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仍然熠熠生辉,仍然是我们加强党的建设、提升政治站位的不可或缺的精神资源,仍然是我们值得永远传承的无价之宝。

猜你喜欢
海陆丰海丰彭湃
论海陆丰革命精神的内涵及时代价值
阿什河哈尔滨段水质评价
政治与艺术交融:中共在海陆丰的革命音乐活动
东江红军失败探因
东江红军失败探因
东源县与海陆丰革命根据地
新海丰集装箱运输有限公司船期表
新海丰集装箱运输有限公司船期表
纪念彭湃同志诞辰120周年征文启事
烈士的革命精神是宝贵的精神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