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中国2030”对接终身体育的协同机制研究

2021-11-25 08:37黄汉池陈金婵宋福杰
体育科技文献通报 2021年1期
关键词:体育学校

黄汉池,陈金婵,宋福杰

1 “健康中国2030”与终身体育是一脉相承的综合体系

《“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下称《纲要》),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治国体系中最重要的发展产物,是国家治国中把人民身体健康、生命安全放在最高位的充分体现。《纲要》把普及健康知识到全民健身计划、构建健康健身的社会服务体系、延长健康寿命为根本目标与工作任务。而终身体育是一项贯穿0岁至100岁的既对个人整个生命系统有益,又利于国家发展的健康生活方式,其核心思想是强调整个生命过程中主动参与体育运动,强调个体的自觉、自学、自我调节。[1]

1.1 政治意图的高度统一

2016年通过的《纲要》最终目标是提高人民健康水平,实现国家发展与人民健康水平同步向前推进的目标。新时代实施健康中国战略,是立足国情,扎根民意的重大举措。其内涵是以健康优先发展为理念,把健康理念纳入国家治理体系中,以健康的生活方式、优质的生活水平与经济发展同步进行。终身体育自1976年在理论界提出至今,其发展已经与哲学、政治、文化、教育等领域形成高度统一的综合体。[2]指导思想,是把人类的健康水平放在最高位置,通过体育运动促进人类身体机能的提升与恢复。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终身体育的思想定位是国民生产力水平上升到一定程度的产物,是人类对于健康诉求与美好生活的一种表达方式。从二者的内涵上,健康中国是指全国人民,包括了幼儿、青少年、老年等群体,从内容上对不同年龄层次、不同人群做出相关的要求,但其侧重点是以健康为主题的计划;而终身体育强调的是人类整个生命周期,是0岁到100岁贯穿了个体的整个生命的过程;对内容、形式不做相关要求,强调是个体与群体自主从事任何形式的体育运动,以达到健康身体、愉快生活的最高目标。[3]所以健康中国与终身体育的指导思想是一脉相承的。

1.2 参考指标上的高度统一

健康中国战略的建设体系中,国测达到合格的比例与运动人口两个指标与终身体育的要求是同出一辙。随着经济的发展,国民体质健康水平已经演变成一个社会性的问题,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2016年全球疾病负担研究结果显示,从2002年到2012年的肥胖率每年青少年儿童、成年人都以不同的速度在增加,发展至今成了一个社会性的问题。而另一个突出的健康问题就是青少年近视率,已经上升到战略高度。国务院与教育部就青少年近视问题放到中央政策的高度。[4]青少年体质健康水平是一个影响国民整个素质的关键,青少年体质健康水平持续下降是集教育、文化、社会等方面于一体的综合性问题。《全民健身计划》中,一共有9个参考指标。其中4个是倡导性、非强制达标的指标:包括企事业单位的工间操、鼓励个人参与一项以上传统项目、鼓励医疗机制提供运动处方、体育场地的免费开放;另外5个是预期性指标是以2030年为验收期的执行强制指标,包括城乡居民体质达标比、运动人数、绿道长度、社会体育指导员数量、农村体育设施覆盖率作为硬性指标落实。综合以上两类指标,其出发点是从硬件设施、技术指导等方面为国民从健康中国的政策导向下,过渡到终身体育建设中。笔者认为,从以上指标可以得出健康中国与终身体育在此是高度统一的。

1.3 行动准则上的高度统一

健康中国要求从硬件方面加大投入力度,保证体育运动有时间可用、有场地可用、有师资可用。提高社会生产力水平,提高经济效率让渡国民的瑕余时间,提高幸福感;加大力度运动场地的投入与利用率,把体育硬件设施作为政府的重点工作;侧重社会体育指导的培养与其职责的履行。全民健康计划中的行动准则上要求,到2022年和2030年,国民体质合格人数分别不少于90.86%和92.17%;并对体育运动的次数与时间都作为明确的规定。[5]而终身体育在行动准则上,以阶段与时区划分为:婴儿时期、儿童时期、少年时期、青年时期、中年时期、老年时期,对于每个特定时间的教学任务与内容都做了明确的要求。从行动准则上来说,健康中国强调运动设施配备、社会体育指导员配备等方面都作为明确的指标;终身体育涵盖的人群、形式与内容上与健康中国的对接可谓是无缝的接轨。

2 “健康中国2030”与终身体育的协同机制的对策研究

政策导向作用是指导行动的最高准则,对于行动目标与方向有着非常重要的导向作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人民身体健康,以生命安全为重。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中国凭着在疾病防控、医疗体系建设方面的实力和经验,全国上下迅速进入“战时状态”,控制了疫情蔓延势头,彰显了习近平总书记“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的治国理念。《“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的颁布,其政策内涵全部涵盖国民的整个生命体系,构建了国民坚固的健康保障机制。从逻辑上分析,健康中国理念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关于人民身体健康的高度是一脉相承的。所以,从政策法规层面制定健康中国与终身体育理念的协同机制,是有利于二者对接运行。其中对于提高国民身体素质与全民体育的开展,有着详实的指导意见。终身体育是一个从学术思潮发展到今天的行动手册,是理念与实践的过渡,也是人类对于健康的诉求与对生命的尊重。[6]所以,健康中国与终身体育在政策是有绝对保证的。笔者认为,综合终身体育与健康中国的理念的基础上,认为学校体育、群众体育与当前体育事业发展较为缓慢的农村体育三大块提出对于二者对接与协同机制,有利于更好地实现其政治意图与内涵的推广。

2.1 确立以健康中国为指导的终身体育理念学校组织形式的改革

健康中国的总体目标是提高国民的健康水平,实现全民健康愉快生活,是与习近平的治国理念是高度吻合的。在学校体育工作中充分开展终身体育的理由有二:一是学校体育体育工作,又是我国体育事业发展与教育问题的重点内容;所以,在学校体育工作中确立以健康中国为指导思想的终身体育教育,是当前的首要问题。二是学校体育工作发展到今天,并不是单纯的体育教育的问题。我们当前都很多同行对于学校体育教育工作的定位局限在学校范围内,笔者认为这是当前开展学校体育工作的眼界角度问题,不利于终身体育与健康中国的实施。学校体育工作发展至今,是融合了整个社会大系统的发展体系。只有把学校体育工作与社会高度的融合,学校体育的教学成果才能转化为社会服务,对于社会政治生态、经济发展与民生才能形成良性的可持续发展。学校体育工作主动的融入社会大环境,接受社会的大检阅,对学校体育工作也起到一个促进的作用。[7]那么,在学校体育工作的组织形式上,终身体育是以时间段分成婴幼儿时期、儿童时期、少年时期、青年时期、中年时期、老年时期。笔者认为,学校体育工作以就读阶段分为幼儿阶段、青少年阶段、大学阶段三个层次。第一个幼儿体育阶段,幼儿体育课程在近几年发展迅猛,各种各样的体育机构与服务可谓百花齐放,尤其是以幼儿体适能课程的开展,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得如火如荼。对于幼儿终身体育的组织形式,笔者认为要充分结合当前阶段的课程特点,在兼顾兴趣的同时要侧重于技能的正规性教学。目前的幼儿体育课程,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去审定教学质量,这样一来就给目前的体适能体育机构一个目标偏离的导向。目前的体适能机制,没有一个严格的准入机构,只是通过市场的导向去进行授课,过分侧重了幼儿阶段的兴趣而把动作技能忽略,这样的组织形式会对终身体育的可持续发展造成障碍。所以,在此阶段要以动作技能的正规为前提,通过形式的多样化与趣味化把正规动作从幼儿阶段开展。第二个青少年阶段,青少年体质健康水平是下降是社会现实,也是一个世界范围内的综合性问题。近年来,随着社会发展水平的提速与社会环境的变迁,青少年近视问题、体质健康水平随之而来,我们可以认为这是社会发展的衍生物。国家与地方就以上问题也是在大力出台相关政策,地方也根据中央相关部委的指导精神开展落实措施。笔者认为,在这样的大环境下,改革应试教育与社会对于人才评价体系的改革是有效开展学校体育工作,以进一步实施终身体育教育的关键。从应试角度而言,加大学校体育教育的参试力度,既然中国几千年的教育体制与传统观念一时难转变,有关部门可以制定体育挤进统考科目,从招生计划、评价体系与课程开展方面,先从体制层面引进体育教学的理性评价体系。当然,社会对于人才的评价体系也是要与学校体育工作高度配合,把学校体育工作与社会评价体系接轨,共同实现青少年体质健康水平的稳步提升。青少年终身体育理念的推广,要根据年龄特点,把竞技元素融入常规的学校体育工作中去。竞技体育对于学校体育工作的影响是欣赏性与正规化程度高,对于青少年阶段有着非常大的模仿作用,组建竞技类球队与提高比赛参与度,对于体育人口是一个利好的举措。第三个是大学阶段,大学阶段要是从体育的功能方向去开展终身体育理念的推广。体育早在几百年前,就已经论证出其功能包括教育、健身、社交、文化等领域。大学生群体是一个充满激情与理性的集,对于终身体育的推广,笔者认为要从理论层面提高大学生群体对于体育运动的真正认知水平,这是在大学阶段推广健康中国与终身体育理念接轨的关键。大学生群体本身已有成熟的思维体系,对于事物的判断有着非常理性的逻辑思维。[8]所以,在大学阶段对于运动项目的“大众化”开展的情况下,要着重提升其对健康的认识与对终身体育的认知水平,让他们在步入社会以后通过自我的约束与调节,主动参与体育运动,主动评价与改进。

2.2 确立以健康中国为指导的终身体育理念的社会公共体育服务体系的改革

社会公共体育服务体育是终身体育发展的重要因素。社会公共体育服务体系的构建是国民生活水平与健康意识提高的发展产物,是对学校体育教育有力的辅助与补充。[9]从其概念上分析,公共体育服务体系强调的是以政府主导而市场效应是一个辅助的作用,这就意味着政府在体系中的角色定位,从财政投入与市场运作中要权衡轻重,重财政轻市场化运作是体系的重要特点。笔者认为,社会公共体育服务体系的存在,是人们对于健康生活追求,是全民健身计划的政策利导作用。我们可以从两个方面去分析其概念,一是公共。公共是在市场经济发展的情况下还要实行公共利益,核心思想是公共的需要、公共的资源和公共的产品;二是具体与抽象的服务。具体的产品,笔者认为是体育技能、场地使用、人力与物力等具体的产品;意识形态的产品是指对于健康理念的追求、终身体育理念的持续、对于体育运动的意识形态等方面的内容。[10]《纲要》在全民健康计划核定的工作指标中,其内涵都与终身体育密不可分;并相互产生的交错整合的促进作用。

所以,从二者的协同角度,对社会公共体育服务体系指出以下几点对策:总体而言是把健康中国个人与社会倡导性的指标转变成业绩指标,强制落实为主。健康中国的倡导性指标包括:对企事业单位的个人与集体的运动内容与运动时间等作有明确的要求,同时,鼓励医疗机构与社会体育指导员公益性地为国民提供运动的指导。另一个就是对场地的管理侧向于公益化管理制度。笔者认为,第一,积极在各级企事业单位开展终身体育,将其纳入个人与单位的业绩考核中去,有利于统筹与全面开展。社会发展至今,成年健康水平特别是中年已经成为一个社会健康问题。有资料显示,青壮年锻炼率仅为14.7%,缺乏体育运动是多种慢性病发生的重要原因。[10]第二,社会体育指导员的配备问题。笔者认为,社会体育指导员对于终身体育事业的开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如何配备社会体育指导员,如何履行其职责,是能否在健康中国指标中达标的一个关键因素。笔者认为,可以把社会体育指导员考级到上网的制度下放,针对企业、单位在内部抽取适合人员进行社会体育指导员专门培训,这样可以避开资金成本的问题,由单位内部人员与特定的机构担任终身体育的指导工作。这样一来,健康中国与终身体育事业又得到了很好地融合。

2.3 确立以健康中国协同终身体育理念的农村体育服务的改革

文章把农村公共体育服务单独作为一个章节进行探讨,理由有以下几个:一是农村地区基础教育水平依然存在着较明显的差距,城乡发展水平的差异化依然存在,学校体育事业的发展更是发展缓慢。二是农村地区的经济水平虽然有着长足的提高,但依然未能支撑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强烈愿望的实现。三是就公共体育服务体系而言,农村地区的公共资源包括物质与非物质的都没有达到一定的水平。四是农村经济水平已经提升到一定的程度,人们对于美好生活的追求日益强烈,而终身体育的开展有利于国民全面进入小康社会,实现国民的愿望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以上四点理由决定了在农村地区开展终身体育推广的难度与复杂程度较城区有着不一样的形势。笔者在这板块上提出,一要从师资方面构建城乡体育人才的流动机制,主要在学校体育与群众体育两大块开展与城区相一致的教学水平。先从师资建构上满足农村体育工作的需求。二是在基础建设上加大运用效能。目前农村地区的硬件上,政府的投入已见成效,在场地器材的运用上捉襟见肘,硬件与软件未能充分结合运用。三是政策在农村公共体育服务体系的构建上,笔者认为农村地区的市场化运作的基础不扎实,在这样的情况下政府在资金投入与体制上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换言之就是要在体制外的体育服务机构从资金的投入与监管上加大力度,通过向社会购买服务以实现机构的运作。

3 结语

健康中国与终身体育的理念在政治意图上有着高度统一的理论融合,二者都是把人民身体健康、生命安全是奋斗的最终目标。把二者在理论与实践层面的对接,形成完整的协同动作机制,将有利于目标与理想的实现。笔者是从涵盖幼儿体育、青少年体育、大学体育工作,涵盖城市与农村的社会公共体育服务机制的群众体育与当前处于发展缓慢的农村公共体育服务体系三个方面对健康中国与终身体育对接的协同机制给出相应对策研究。建议是:改革不同年龄阶段的学校体育的组织形式;寻找政策的融合交汇点,逐渐过渡到构建以终身体育为指导的非营利性的体育服务体系;提升构建农村公共体育服务的财政支持力度并设立专门机构。

猜你喜欢
体育学校
只有我一个人在学校是这样吗
近年来体育认知研究进展
2016年最佳体育照片
我们的“体育梦”
学校推介
上学校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
体育一家人
体育一家人
体育一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