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士博 齐卫平
五四运动以来,提倡新文化、反对旧文化,宣扬新道德、抨击旧道德成为思想界的主流。在进步知识分子推动下,妇女解放逐渐兴起,但传统阻力依然强大。1919年11月,湖南长沙市赵五贞因抗拒包办婚姻,在成婚路上于花轿内自杀。围绕此事件,毛泽东以湖南《大公报》馆外撰述员身份连发9篇评论文章(1)有研究者将1919年11月21日发表在《女界钟》特刊上的《女子自立问题》一文计算在内,认为青年毛泽东围绕“赵五贞自杀事件”共撰写了10篇文章。在此文中,毛泽东阐述了“女子经济自立、自由恋爱”等基本问题,理应计算在内。但毛泽东在《大公报》上刊发的《改革婚制问题》一文实际上是其作为特别编辑撰写的一则征稿函,文中存在“如有以解决的论文投向本报,本报当然是极其欢迎”等字句。综合以上两个方面,笔者采信“9篇评论文章”的说法。,反映了他对妇女解放问题的思想求解。揆诸既有研究,学界对青年毛泽东妇女解放思想的探讨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一是站在“五四知识分子”群体立场,探察青年毛泽东妇女思想的内涵,如有学者从“五四”语境出发,以社会性别范式解读青年毛泽东的妇女观(2)陈曦:《五四妇女史观能否解读赵五贞?——重读毛泽东对“赵五贞事件”的评论文章》,《中华女子学院学报》2018年第2期;杨华丽:《论“五四”新思潮中的“赵五贞自杀事件”》,《中国现代文学论丛》2014年第1期。;二是从社会史角度剖析青年毛泽东妇女解放思想的求解路径,如有学者聚焦毛泽东分析社会事件的文本,透视其思想流变(3)龚格格:《青年毛泽东如何剖析社会事件——以“赵五贞自杀事件”为例》,《党的文献》2014年第5期。;三是比较研究,突出青年毛泽东妇女解放思想的独特性,如有学者比较李大钊、陈独秀等人与毛泽东的妇女解放思想,认为早期共产党人的妇女解放思想既有相似之处又有明显区别(4)熊吕茂、建红英:《李大钊与毛泽东的妇女解放思想之比较》,《湖南第一师范学报》2006年第1期;文卫勇、刘翊:《早期马克思主义者的女权思想——从陈独秀到毛泽东》,《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6期。。尽管既有研究已涉及青年毛泽东妇女解放思想的内在理路,但总体上仍较宏观,尤其是依托文本的个案研究仍有延展空间。毛泽东关于赵五贞花轿自杀事件的评论文章,对整体观照他青年时期妇女解放思想的源发性内涵大有裨益。那么,透过赵五贞花轿自杀事件,青年毛泽东求解妇女解放问题的历史情境为何?青年毛泽东妇女解放思想的方法论是什么?有何思想史意义?本文拟对此进行深入探究。
受社会环境与自身阅历影响,青年毛泽东较早关注到妇女解放问题。从生平记载看,对母亲真实生活的观察影响了青年毛泽东的妇女认知。明显的证据是,毛泽东早年就反抗父母包办婚姻(5)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毛泽东传》第1卷,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年,第3页。。1936年,毛泽东在同斯诺谈话时回忆说:我14岁的时候,父母给我娶了一个20岁的女子,可我从来没有和她一起生活过,后来也一直没有,我不认为她是我的妻子(6)《毛泽东自述》,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年,第28页。。由此观之,青年毛泽东的妇女解放思想与个人阅历密不可分。“旧妇女”的悲惨命运无疑是青年毛泽东为之呐喊的直接缘由。
在封建思想束缚下,中国妇女面临身体和精神的双重压迫,处在被操纵和被支配的地位。从历史长线条加以审视,从春秋战国到唐朝,妇女保有一定的自主性,在政治上有“较强烈的参政意识”(7)段塔丽:《唐代妇女地位研究》,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年,第285页。。唐朝之后,对妇女的人格压抑开始加重,政治准入门槛严苛起来,社会地位不断下降,“污名化”认知逐渐形成。在“男女授受不亲”“饿死事小,失节事大”等思想教条下,古代封建秩序对妇女的统治走向粗暴,以至出现“缠足”等肉体伤害行为,“三寸金莲”逐步成为变态的审美取向。陈独秀认为,“中国妇女身体上第一苦恼就是缠足”(8)《陈独秀文集》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年,第156页。。较之身体上的伤害,性别平等观念的变异危害更大。比如,“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等封建观念将妇女的人格地位抛到社会底层。这也成为统治阶级维护“三纲五常”的思想依据。在“夫为妻纲”的牢笼中,妇女逐渐沦为男性的附庸,性别观念走向畸形,“男尊女卑”的社会性别认知成为实然。封建统治秩序中,恪守纲常伦理的女性被塑造为“贞洁烈女”,反抗封建纲常伦理的女性则被“千夫所指”。妇女的符号化、脸谱化形象,反过来又成为控制妇女的思想资源,如此循环罔替,不断加深。封建统治后期,对女性的限制达到顶峰。熟识历史的毛泽东,必然会受此影响。
鸦片战争后,中国封建社会的旧伦理依然强大,对女性的限制没有丝毫放松,集中体现在“缠足”。“缠足”不仅没有因为王朝动荡而终止,反而因为王朝动荡需要借助封建伦理维系统治而不断强化。当开明人士的性别平等观念复萌以后,废止缠足、促进妇女解放的思潮便再也无法抑制。此后,不同阶级先后推动废止妇女缠足。太平天国曾推行反缠足,但伴随农民起义大旗倒下,反缠足斗争戛然而止。紧接着,康有为身体力行,坚决不为其女裹足,并痛斥此为“折骨伤筋,害人生理”(9)吴天任:《康有为年谱》(上) ,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2018年,第29—30页。的行为。1883年,他在《戒缠足会启》中指出:“夫天之生人,指趺完美,其长以咫。屈而纤之,拳曲臃肿,是古之刖刑也。女子何罪而加刖之?且刖者不出于他人,而出于父母。”(10)姜义华、张荣华编校:《康有为全集》第1集,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第4页。缠足是造成妇女羸弱的主因,而导致这种情况的主凶恰是其父母。维新变法运动期间,康有为上奏《请禁妇女裹足折》,倡导实行自上而下的“天足运动”。在此影响下,妇女解放观念逐渐高涨。20世纪初,全国各地涌现出名目繁多的“天足会”,为促进妇女解放发挥了重要作用。辛亥革命爆发后,孙中山在反对缠足上迈出关键一步。1916年秋冬之间,他提出“风俗之害,如奴婢之畜养、缠足之残忍、鸦片之流毒、风水之阻害,亦一切禁止”(11)《孙中山选集》(上),北京:人民出版社,2011年,第83页。。可见,缠足实是恶风恶俗。在孙中山推动下,民国政府正式颁布“废止缠足”政令。但由于辛亥革命影响范围有限,废止缠足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就在进步分子倡导废止缠足的同时,平等的性别观念也在“西学东渐”的过程中逐渐发展起来。显著的体现是,进步分子开始在报纸上关注并讨论妇女解放问题,比如河北保定出版的《直隶白话报》把妇女解放作为培养“个人独立自强”的一个重要方面(12)丁守和主编:《辛亥革命时期期刊介绍》第2集,北京:人民出版社,1982年,第294页。。中国近代推动妇女解放的实践和思想,无疑对青年毛泽东产生了重要影响。
“女子解放的问题,是新思潮中一个重要的问题,是社会改造的一个根本问题。”(13)《向警予文集》,北京:人民出版社,2011年,第11页。封建社会秉持的旧伦理与近代社会呼唤的平等精神格格不入。封建妇女伦理是小农社会的产物,无法满足工业文明的需要。生产工具的进步消弭了不同性别之间的身体鸿沟,使得平等劳动成为可能。废止缠足只能解除妇女生理的束缚,更重要的是社会性别观念的解放。20世纪初期,尤其是辛亥革命以后,依然有封建卫道士恪守“古训”,开历史倒车。一时间社会上呈现出新旧女性共现的历史图景,“新女性”“洋学生”成为社会热词。在文化惯性影响下,新女性反而成为异类。“旧妇女”思想不改变,又会孕育出新的“旧妇女”。如何彻底解放妇女、改造“旧妇女”,成为摆在无数进步分子面前的难题。
历史在渐进中发展,新文化运动为妇女解放提供了窗口。陈独秀曾诘问道:“难道女子就不是人?应该受男子压迫吗?”(14)《陈独秀文集》第2卷,第143页。这显示出他对性别不公的诘难。紧接着,他在《敬告青年》中指出:“解放云者,脱离夫奴隶之羁绊,以完其自主自由之人格之谓也。”(15)人民出版社影印:《新青年》(第1卷第1号至第6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年,第2页。这就提出了以人格自由促进妇女解放的任务。与此同时,李大钊也注意到妇女解放问题:“妇女解放与Democracy很有关系。有了妇女解放,真正的Democracy才能实现。没有妇女解放的Democracy,断不是真正的Democracy。我们若是要求真正的Democracy,必须要求妇女解放。”(16)《李大钊全集》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年,第89页。可见,李大钊将促进妇女解放的重点放置在男女平权,并把妇女的解放与民主的彻底性关联起来。在新文化运动倡导下,尽管妇女话题被广泛讨论,但妇女观念的转变仍面临来自封建旧势力的强大阻力。此外,由于各地发展不均衡,妇女解放的程度也显示出较大的地域差距。当新文化运动的涟漪波及湖南时,向往新世界、正寻找思想出路的毛泽东不可避免地卷入其中。
虽然新文化运动已经明确提出妇女解放的要求,但封建社会的落后因素仍严格限制着这一进程。赵五贞花轿自杀事件是最具代表性的一幕,一方面展现了妇女对自由婚姻的向往,另一方面反映出封建礼教对妇女精神的严酷压制。据学者研究,五四时期的自杀是突出的社会问题,尤其是女性的自杀时有发生(17)齐卫平:《五四时期中国社会转型与自杀现象》,《民国春秋》1998年第3期。。但是,单纯的自杀事件断不至于引发社会集体侧目。赵五贞花轿自杀事件之所以能够引起社会关注,除事件本身具有发酵属性之外,也与当时社会正在改变的性别观念有重大关联。
赵五贞自杀事件发生后,毛泽东意识到“不要把他小看了”(18)《毛泽东早期文稿》,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13年,第376页。,应该大书特书。青年毛泽东之所以关注赵五贞花轿自杀事件,缘于他对妇女问题的一贯重视。1919年7月,毛泽东在《湘江评论》创刊号上对女校办事人强迫女学生“深闭固拒”的做法,以“好像走路是男子专有似的”(19)同上,第305页。加以讽刺和批评,表明毛泽东已具有性别平等观念。关于如何实现妇女解放,他给出的答案是“惟有起女子革命军”(20)同上,第307页。。在《民众的大联合》中,毛泽东疾呼“我们要进行我们女子的联合!要扫荡一般强奸我们破坏我们身体精神的自由的恶魔”(21)同上,第344页。,强烈要求打碎强加在妇女身体和精神上的双重枷锁。在青年毛泽东的思想世界中,女子联合是民众联合不容分割的一部分。这一观点更明显地体现在他所倡导的“思想的解放,政治的解放,经济的解放,男女的解放,教育的解放,都要从九重冤狱,求见青天”(22)《毛泽东早期文稿》,第359页。。这些思想的早期发展,为毛泽东分析赵五贞事件奠定了重要基础。
青年毛泽东就赵五贞花轿自杀事件所作的文章,集中展现了他对妇女解放问题的思考。按照“引出话题、展开评论、解决问题、由小及大”(23)龚格格:《青年毛泽东如何剖析社会事件——以“赵五贞自杀事件”为例》,《党的文献》2014年第5期。的层次,毛泽东层层剥茧,详细探究赵五贞自杀的社会根由,并在此基础上给出求解妇女解放问题的方法论。
封建礼教制约妇女发展,是唯心主义世界观的直接体现。实现妇女解放,必须打碎“三纲五常”,唤醒妇女的个体意识。在追问赵五贞自杀原因时,毛泽东指出“一个人的自杀,完全是由环境所决定”(24)《毛泽东早期文稿》,第376页。。社会环境包含众多因素,毛泽东认为赵五贞生活的社会环境由社会、母家和夫家共同构成,正是在这三方面的共同作用下,赵五贞选择了自杀。正如毛泽东所言,这“三面铁网坚重围着,求生不能,至于求死的”(25)同上,第376页。。在中国文化的深层结构中,这三个方面就是“三纲五常”的缩影,直接体现了唯心主义道德观。封建知识分子把“神学唯心主义的世界观运用于社会伦理道德,以论证封建统治的神权、皇权、族权和夫权的合理性和永恒性”(26)任继愈主编:《中国哲学史》第2册,北京:人民出版社,1996年,第88页。,从而制约妇女。
关于赵五贞自杀的深层原因,毛泽东指出,“盖我国因数千年不正当的礼教习俗,女子在任何方面,都无位置”(27)《毛泽东早期文稿》,第383页。。封建纲常束缚妇女,禁止自由恋爱,推崇包办婚姻,这是赵五贞自杀的原因。妇女受封建礼教戕害尤甚:在家庭分工上,妇女陷入繁琐的家务之中;在实际生活中,妇女常常沦为“生育机器”,处于弱势地位。毛泽东在《“社会万恶”与赵女士》一文中详细列举了妇女与男性在社会生活中的差别,如女子不进理发店、男女学校要分开等(28)同上,第387页。。1927年3月,毛泽东在湖南考察农民运动时提到,女子除受政权、族权、神权的支配以外,“还受男子的支配(夫权)”(29)《毛泽东选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31页。。对这“四大绳索”(30)冯友兰:《中国哲学史新编》下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年,第404页。的洞察,表明青年毛泽东打破封建纲常的妇女解放思想得到进一步发展。
倡导恋爱自由、反对包办婚姻是破除封建礼教的突破口。毛泽东指出:“恋爱是神圣的,是绝对不能代办,不能威迫,不能利诱的!”(31)《毛泽东早期文稿》,第380页。这明确了反对包办婚姻的态度。毛泽东强调恋爱中心主义并将其视为情感关系的基础:“原来夫妇关系,完全是要以恋爱为中心,余事种种都系附属。”(32)同上,第396页。也就是说,婚姻由恋爱起源,而不是从包办开始。自由恋爱为妇女个体解放奠定了基础。只有个体解放,群体解放才能实现。这里的自由婚恋的基本观念为以后毛泽东妇女解放思想的延展奠定了重要基础。
环境影响人的行为和观念,社会环境中的制度是塑造观念的内因,因而解放妇女、健全妇女人格必须改造社会制度。从改变社会制度入手促进妇女解放是当时有识之士的共识。1919年1月,沈兼士在《儿童公育》中说,解决妇人问题,其最大之障碍物即为家族制度(33)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妇女运动历史研究室编:《五四时期妇女问题文选》,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1年,第316页。。在青年毛泽东看来,家族制度是社会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他认为造成赵五贞自杀的社会制度包括媒人制度、家庭制度和婚姻制度,这三者共同构成赵五贞面临的社会制度环境。按照青年毛泽东的说法,他之所以得出这个结论,是因为赵五贞自杀事件是在“中国家庭制度婚姻制度的底下应该发生的”(34)《毛泽东早期文稿》,第378页。。在父母的命令下,妇女缺少自主选择婚姻的权利,只能接受包办。制度决定社会环境的氛围与空间。毛泽东说:“社会里面既含有可使赵女士死的‘故’,这社会便是一种极危险的东西。”(35)同上,第386页。显然,这是在强调赵五贞自杀的社会性因素。在众多社会性因素中,“婚姻命定说”具有广泛市场。毛泽东反对婚姻命定说,并将其存在归因至“媒人制度”。他指出社会中所有的缘故,“有决定实权的便是媒人”(36)同上,第398页。,媒人是不幸婚姻的始作俑者。在他眼中,媒人以“拉合成功”为根本主义,“一次婚姻总有十分之八以上的说谎”(37)同上,第398页。,建立在媒人虚构基础上的婚姻注定会有不足。所以,毛泽东疾呼:“要想婚姻改良,便须急将媒制打破。”(38)同上,第399页。可以说,倡导改造媒人制度、婚姻制度是青年毛泽东推动妇女解放的一大贡献。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延续了青年时期“通过改变制度,促进妇女解放”的主张。1952年11月26日,他在起草《中共中央关于贯彻婚姻法的指示》的批语中强调:“根本摧垮封建主义的婚姻制度,树立男女平等、婚姻自由的新民主主义的婚姻制度。”(39)《中共中央文件选集(1949年10月-1966年5月)》第10册,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年,第326页。
在青年毛泽东的逻辑链条中,只有打破社会制度,才能健全妇女人格。毛泽东在《赵女士的人格问题》中既说她有人格,又说她无人格;有人格是指赵女士敢于反抗,“不自由,无宁死”(40)《毛泽东早期文稿》,第379页。;无人格是指赵女士在社会环境的压迫下,最终自杀。无论是强调“有人格”,还是指明“无人格”,最终都指向社会环境对妇女的压抑。人格平等是最重要的平等。毛泽东关于妇女人格的思想观点在实践中不断加深。新中国成立后,在稳定环境中,毛泽东更加重视妇女的人格发展。1955年9月,他强调“真正的男女平等,只有在整个社会的社会主义改造过程中才能实现”(41)《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7册,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年,第215页。。这一观点与其青年时期的观点具有一致性。
妇女解放贵在教育、重在观念,观念转变才能激活广大妇女的能动性。通过教育增长妇女见识,进而促其精神解放是开展妇女工作的内在逻辑。毛泽东通过赵五贞自杀事件得出结论:封建礼教能够压抑女性的精神发展,只是因为“全中国二万万女子一字不识不消说,全中国农人,全中国工人、商人,他们又认得清几个大字”(42)《毛泽东早期文稿》,第401页。。这说明当时中国妇女的文化程度普遍较低,文盲数量庞大。较言之,男性文化程度一般高于妇女。这导致在中国深层文化结构中,男性占有文化主导权,妇女则处在不利地位。鉴于此,毛泽东倡导推进妇女教育,转变妇女观念。1920年11月,他致信向警予:“湘省女子教育绝少进步(男子教育亦然),希望你能引起大批女同志外出。”(43)毛泽东生平和思想研讨会组织委员会编:《毛泽东百周年纪念——毛泽东生平和思想研讨会论文集》中册,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4年,第475页。这表明青年毛泽东不仅倡导加强妇女教育,还强调开阔妇女眼界,进而推动妇女自身观念转变。
妇女接受良好教育,更易打破束缚其发展的精神迷信。青年毛泽东指出,应该推进“教育普及”(44)《毛泽东早期文稿》,第404页。,进而祛除封建糟粕对妇女的影响。这一点无论在当时还是在中国共产党此后的实践中,都具有重要意义。青年毛泽东对妇女教育的重视,随其政治地位的上升,也被中国共产党妇女工作的实践所吸纳。比如,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和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共产党开办的“识字班”就是推动妇女教育的直接写照。“识字班”甚至成为年轻女性的别称,深嵌在社会记忆之中。随着妇女文化程度的提升,自身观念势必会发生改变。
毛泽东强调,妇女要联合起来,一齐向封建思想斗争(45)《毛泽东百周年纪念——毛泽东生平和思想研讨会论文集》中册,第476页。。妇女联合起来是民众组织化的重要表现。青年毛泽东在组建革命进步团体过程中,身体力行地吸纳女性会员,为促进妇女组织化作出贡献。在五四运动影响下,女性社团和组织不断涌现。受赵五贞自杀事件影响,湖南妇女组织数量上升,社会活动更加密集。妇女的组织化为自身解放提供了组织保障。
经济独立是建立妇女组织的前提。毛泽东认为,女子需要经济自立,才能摆脱封建家庭的控制。正如恩格斯所指出的:“妇女的解放,只有在妇女可以大量地、社会规模地参加生产,而家务劳动只占她们极少的工夫的时候,才有可能。”(46)《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年,第178—179页。如果妇女经济不独立,就必然受到约束与限制;只有经济独立,妇女才能获得精神解放的条件。这不是单纯的“经济决定论”,而是唯物主义立场上的事实分析。青年毛泽东将妇女视为中国革命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妇女联合起来,组建女子革命军”是青年毛泽东妇女解放思想的重要内容。此后,这一观点在实践中成为共识。1932年6月,毛泽东强调:“劳动妇女的解放与整个阶级的胜利是分不开的,只有阶级的胜利,妇女才能得到真正的解放。”(47)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联合会编:《毛泽东主席论妇女》,北京:人民出版社,1978年,第4—5页。1939年,他在提及妇女解放时进一步说:“假如中国没有占半数的妇女的觉醒,中国抗战是不会胜利的。”(48)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毛泽东著作专题摘编》(下),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3年,第1640页。这些思想观点与其青年时期的观点是一脉相承的。
赵五贞花轿自杀事件发生时,毛泽东尚未转变成彻底的马克思主义者。但是,凝结在毛泽东相关评论中的思想已展现出与马克思主义妇女观惊人的相似。从这时起,毛泽东认为当时中国亟需解决的问题已然包含妇女解放问题。从理论、实践与主体三个角度进行审视,青年毛泽东妇女解放思想的意义主要有三个方面。
中国共产党的妇女解放思想是内涵丰富的理论体系。在推动妇女解放的实践中,毛泽东个人发挥了重要作用。青年毛泽东的妇女解放思想是中国共产党妇女解放思想的重要来源,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其一,青年毛泽东是较早关注到妇女解放的共产党人;其二,青年毛泽东对妇女生存空间的认知传导至党内,成为政策出台的参照依据;其三,随着政治地位跃升,毛泽东求解妇女解放的举措逐渐演化成中国共产党的妇女政策。
从空间上看,毛泽东并没有将赵五贞自杀事件的影响局限于湖南长沙,而是以小见大,扫描整个中国的妇女现状,成为中国共产党创建时期认识妇女现状的重要思想来源。从时间上看,中国共产党早期核心成员中持续关注妇女解放问题的为数不多,青年毛泽东是其中的典型代表。由于毛泽东参与了中国共产党的创建,他的一些思考和意见也反映到党的政策和文件中。随着毛泽东在党内地位的上升,中国共产党妇女解放思想在形成过程中显示出更多青年毛泽东的思想痕迹。比如,妇女经济自立的观点,在中国共产党的妇女工作中有明显反映。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在根据地建设中极为重视妇女参加生产劳动,进而以此实现妇女的经济独立。新中国成立前夕,毛泽东号召“团结起来,参加生产和政治活动,改善妇女的经济地位和政治地位”(49)《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1册,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87年,第204页。。
从内容上看,毛泽东重视妇女力量,认为发挥妇女的优势是中国革命成功的关键。无论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还是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都十分重视妇女解放。就毛泽东自身妇女解放思想的演变来看,同样是一脉相承的。1929年12月,毛泽东指出,“妇女占人口的半数,劳动妇女在经济上的地位和她们特别受压迫的状况,不但证明妇女对革命的迫切需要,而且是决定革命胜败的一个力量”(50)《毛泽东文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年,第98—99页。。1939年3月,毛泽东强调,“妇女解放与社会解放是密切地联系着的,妇女解放运动应成为社会解放运动的一个组成部分存在着”(51)《毛泽东文集》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年,第169页。。可见,在毛泽东的思想中,妇女解放是社会解放的应有之举。1939年6月,毛泽东为《中国妇女》创刊号的题词,提出“妇女解放,突起异军,两万万众,奋发为雄”(52)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毛泽东年谱(1893-1949)》(中),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3年,第128页。,足以说明毛泽东对妇女力量的充分肯定。这是其青年时期关于“妇女联合起来”主张的延续和发展。
赵五贞花轿自杀事件发生后不久,在科学社会主义的浸润中,毛泽东转变成为彻底的马克思主义者。作为中共一大代表,毛泽东对中国共产党妇女工作实质性推进作出重要贡献。在这一过程中,他青年时期的妇女解放思想并没有悬置在理论设想中,而是成为党的妇女工作的重要参照。事实上,正是在中国共产党推进妇女工作的实践中,毛泽东求解妇女解放问题的思想才逐步走向成熟。一言以蔽之,毛泽东个人的妇女解放思想与中国共产党的妇女工作在互动中向前发展。
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十分重视妇女工作,其诸多措施都可以在青年毛泽东求解妇女解放问题的路径中找到影子。1921年11月,中央局发出通告,请各区切实注意妇女运动并要求对“女界联合会”进行改造(53)《建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1921-1949)》第1册,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年,第47—48页。。相比之前毛泽东倡导妇女联合起来的做法,中共强调妇女组织要在党的领导下开展革命活动,向前迈出了关键一步。1922年7月,中共二大通过首个《关于妇女运动的决议案》,强调“妇女解放是要伴着劳动解放进行的,只有无产阶级获得了政权妇女们才能得到真正解放”(54)同上,第161页。。这与青年毛泽东主张妇女实现经济独立有相似之处,因为劳动关系与经济独立密切相关。青年毛泽东倡导妇女要组织起来追求自身的权利,这一做法也在其后党的实践中得到体现。1924年5月,中共中央执行委员会扩大会议正式决定设立妇女部,向警予成为首任部长。1927年,毛泽东在《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中指出,“最近农民运动一起,许多地方,妇女跟着组织了乡村女界联合会,妇女抬头的机会已到,夫权便一天一天地动摇起来”(55)《毛泽东选集》第1卷,第32页。。可见,毛泽东强调妇女解放的组织化路径贯穿革命实践。进入根据地斗争时期,妇女组织的成立、妇女力量的激活进一步推动毛泽东妇女解放思想的发展,尤其是根据地大力推广的妇女扫盲运动,延续了青年毛泽东强化妇女教育的努力。从实效性看,加强妇女教育工作有利于迅速提升妇女觉悟,促进性别平等观念的形成。新中国成立后,诞生的首部法律就是《婚姻法》。这部法律是在毛泽东、刘少奇的直接领导下制定和颁布的,凝结于其中的“反对包办婚姻、倡导男女平等”等主张与青年毛泽东的倡导如出一辙。可以说,中国共产党的实践延续着青年毛泽东的主张,也发展着青年毛泽东的妇女解放思想。
由于长期生存于封建窠臼中,妇女的正常权利无法得到保障。妇女追求自身权利,概括起来无非就是平等的生存权和发展权。在社会生活的众多领域中,实现经济、政治和社会文化领域的平等,集中体现了妇女实现自身解放的努力方向。而青年毛泽东妇女解放思想中关于上述方面的内容,为广大妇女追求自身权利提供了思想武器。
在经济领域,妇女追求同工同酬,经济独立。性别地位之所以不平等,与经济地位的不平等有直接干系。1922年5月,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提出,男女工人待遇平等,女子在分娩期两月中应停止工作,并须照常给发工资(56)《建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1921-1949)》第1册,第75页。。这与青年毛泽东妇女解放思想有许多相通之处。事实上,随着封建小农经济的瓦解,妇女追求经济独立的愿望被激活了。这样,青年毛泽东倡导的经济独立,与妇女追求自身解放的诉求实现了对接。
在政治领域,妇女要求平等参与政治,表达自身政治诉求。在中国共产党人的意义世界中,“妇女问题,是一个社会问题,不是一个简单的孤立的,而是与社会和政治不可分割的问题”(57)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编:《蔡畅、邓颖超、康克清妇女解放问题文选(1938年-1987年)》,北京:人民出版社,1988年,第80页。。青年毛泽东同样对妇女解放持有这种看法,始终强调妇女参与政治。例如,青年毛泽东与向警予、蔡畅等中国共产党女性党员互动密切,并寄希望于她们在参与政治上作出示范。在中国共产党的号召与呼吁下,广大妇女参政意识显著增强。
在社会文化领域,妇女也是文化活动的重要参与者。1941年,毛泽东在《陕甘宁边区施政纲领》中强调,“依据男女平等原则,从政治经济文化上提高妇女在社会上的地位”(58)《毛泽东文集》第2卷,第336页。。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号召下,根据地和敌占区的妇女结合所处环境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在根据地,妇女参与文艺工作、组建剧团,力图凭文艺作品唤醒国民观念。在敌占区,广大妇女积极开展反帝反封建斗争,谋求自身权利。可以说,青年毛泽东妇女解放思想为广大妇女追求自身权利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武器。
习近平指出:“纵观历史,没有妇女解放和进步,就没有人类解放和进步。”(59)习近平:《习近平在联合国成立70周年系列峰会上的讲话》,北京:人民出版社,2015年,第8页。诚然,妇女解放是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尺。中国共产党促进妇女解放的努力始终没有间断。青年毛泽东依托赵五贞花轿自杀事件求解妇女解放问题,带有深刻的时代痕迹。实事求是地讲,由于当时毛泽东尚未转变成为彻底的马克思主义者,他关于妇女解放的个别观点仍需要商榷(60)齐卫平:《试析毛泽东关于长沙赵女士自杀事件的评论——兼论对青年毛泽东思想转变的影响》,《党史研究与教学》1998年第4期。。比如,在分析媒人制度时,他强调将“月老”等词汇从辞典中尽数删除的做法,就带有理论的绝对化色彩。但他所倡导的妇女教育、妇女经济自立、女子联合等主张,显然已与马克思主义妇女观实现了理论相遇,显示出理论的彻底性和创新性。随着中国共产党形塑社会、治理国家的进程不断展开,毛泽东的妇女解放思想也在青年时期的框架基础上不断完善、更加系统、更加立体,最终在中国共产党的导引下与革命的需要实现了双向融通,并不断得到新的阐发。回溯中国共产党推动妇女解放的思想和实践轨迹,青年毛泽东的求解路径对保障妇女权益、培育社会性别意识仍能提供现实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