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环境下民办高校毕业生求职心态调整研究

2021-11-25 03:37:21吴烨
就业与保障 2021年22期
关键词:民办高校毕业生办学

文/吴烨

就业是教育的出发点与落脚点,解决好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是实现“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的根本所在。随着我国高校教育模式不断由精英模式向大众模式转变,我国高校毕业生人数呈逐年上升态势,毕业生就业需求与就业供给结构之间的矛盾愈加突出。在网络大环境下,“互联网+”新业态的发展给高校毕业生就业带来机遇的同时也为其就业带来许多隐患。学生身处于信息爆炸的时代,能从网络中了解更为多样的信息,能否从中“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在网络环境下,民办高校教师需要对学生的求职心态进行积极正面的引导,帮助学生树立正确健康的择业观和就业观,突破民办高校毕业生就业困难的瓶颈。

一、网络环境下民办高校毕业生求职心态问题

网络环境下,学生接收信息的方式更加便捷,内容更加广泛。互联网是一把“双刃剑”,其中涉及的信息良莠不齐、鱼龙混杂。大学阶段的学生缺乏社会历练,缺乏处世的方法,有的学生眼高手低又不愿意接受现实,当面临困境与挫折时,往往会丧失动力与信心,一边抱怨社会不公,一边又对自我产生怀疑。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基于“互联网+”新业态的产业如雨后春笋般地涌现出来,信息技术为产业调整、转型升级以及就业带来积极的影响,其背后产业具有的巨大红利吸引很多人投身其中,民办高校毕业生也不例外。许多学生受功利心理、攀比心理的影响择业,就业时只把物质方面的利益看得最重要,没有客观理性地根据现实情况做出择业就业选择,不善坚持,不爱吃苦,惰性十足,缺乏钻劲,心态不够稳重,心理承受能力较差,当在现实碰壁时,心理上对社会的认识就会发生畸形变化[1]。网络环境中的各种复杂声音容易对学生的自我认知和社会认知造成影响,当社会上有对民办高校的质疑声时,学生就会产生自卑心理,不敢参与就业竞争。在网络环境下,学生与人面对面的交流机会较少,大多数学生没有广泛的人际关系,在毕业后不愿意主动尝试出去找工作。

二、网络环境下民办高校毕业生求职心态调整的意义

民办高校在网络环境下调整毕业生的求职心态能够奠定学生良好的择业基础,提高学生社会适应能力。学校给学生提供最新的就业政策与就业形势,能改变学生对社会认识不足、就业期待不切实际的现象。学生可以重新审视自我,客观地评价自我,正视自己专业学习上的缺点与不足,不断完善自我,在学校期间努力学习,刻苦钻研,提高自身的专业化水平,明确自己未来的就业目标。求职心态调整教学的目的在于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解决学生就业迷茫的心理问题,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择业观。在学校一系列的举措中,学生能够全面地了解自己,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知道自己能干什么,知道自己在就业中如何选择[2]。学生在学校期间不断完善自己、丰富自己,了解就业的基本常识,可以为自己未来的就业做好充足的准备,以轻松自如的心态面对未来的就业与创业。

三、网络环境下民办高校毕业生求职心态调整的策略

(一)开展心理调查工作,优化学生心理素质

部分学校在办学时只关注课程的开发与课堂教学,对学生的心理素质培养关注不足。当前,社会工作岗位需求与供给之间的矛盾愈加突出,就业形势严峻使得一批心理素质较差的学生容易出现求职心理问题。对此,民办高校在办学时还需要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适时地向学生开展心理调查工作,了解学生对自我的评估以及对自己未来就业的期望,根据学生的心理调查反馈做出针对性的心态调整工作,有助于帮助学生放松心情,减缓压力,让学生以更加积极、正面、阳光的态度面对未来的择业与就业[3]。

例如,民办高校教师可以定期开展有关学生就业心理调查的工作,利用互联网让学生在线上回答,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心理调查表的内容做出反馈,对大部分学生存在的心理焦虑进行专题讲座,排解学生的愁绪,对极个别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进行单独的回复,从而使自身的心理疏导工作开展得更有效率、更有针对性。调查内容包括学生对自我的审视,如“自己能胜任什么工作?自己最喜欢什么工作?自己有什么特长优势?自己在学校中学到什么知识?掌握什么技能?”。调查内容除包括学生对自我的审视外,还包括学生对未来理想职业的判断评价,如“作业形式是怎样的?理想的工资行情是怎样的?现阶段自己的能力与水平能否胜任这项工作?自己对未来就业最大的疑虑是什么?”。在有关就业的心理调查表中,教师可以了解学生此时的就业心理状态,通过合理的疏导让学生合理地审视自己,形成对自我的正确认知,帮助学生明确未来的作业形式,让学生客观理性地看待就业竞争。为树立学生就业的信心,激发学生就业的勇气,学校还可以定期给学生开展沟通互助交流活动,邀请优秀的校友给即将就业的毕业生传授经验,以榜样的力量克服学生的心理危机,减轻学生的心理负担。

(二)做好职业生涯规划,提高学生专业素养

民办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现实情况主要是由学生对自我认知不清晰以及对未来工作目标不明确导致的。大部分学生由于没有经过社会的历练,对社会的了解不够全面,认为未来的就业形势一片大好,在学校中并没学到真正的知识与技能,对自己未来的职业考虑得较少。当学生真正处于激烈的就业竞争环境下,才发现自身的专业素养远远不够支撑自己的理想,在求职时处处碰壁。“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民办高校教师在教学中需要做好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教学工作,在学生刚进入大学校园时就要为其今后的发展未雨绸缪,提前做好准备工作[4]。许多毕业生在就业时表现出惰性十足、不善坚持、不爱吃苦,缺乏钻劲的性格缺陷,这是由于大学生在学校中并没有领悟到“生存的意义”,学会“生活的本领”。为增强民办高校毕业生就业的竞争力,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利用互联网将国家就业政策、社会就业势态和就业信息、用人单位现状、用人标准等告知给学生,发挥互联网信息多样、传输便捷的优势,让学生始终与时代发展的脚步共同前进,开阔学生的职业视野,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与就业观。在职业规划课程中,教师要培养学生“真心、细心、耐心”“愿意面对、愿意尝试、愿意规划、愿意选择”的心理状态,让学生意识到“自卑心理、自负心理、功利心理、攀比心理、依赖心理”对自身的择业与就业所产生的消极影响,让学生不断提升自身的职业能力与职业修养,为今后的择业与就业做好万全的准备,将理想与现实整合在一起,找到适合自身发展的就业岗位。

(三)树立良好办学形象,培育学生就业信心

在社会大众的认知下,人们往往认为民办高校比不上公办高校,多数企业在招聘时也会对学生的学历提出明确的要求。社会单位用人观念滞后导致学生就业的平台和机会越来越少,学生面临的现实困境导致学生容易产生自我怀疑,出现自卑心理。为消除外界对民办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偏见,民办高校可以在网络环境下加强大众媒体对民办高校办学的正向宣传,借助大众媒体对外打造自身优秀的办学品牌,树立良好的办学形象,为民办高校毕业生以后的就业创设更加公平、开放、平等、包容的社会环境。

例如,民办高校可以利用校园网这一对外的网络窗口向外界宣传自己的办学理念、师资力量、科研成果以及人才培养方面的内容,利用大众媒体与外界建立良好的沟通合作桥梁,在倾听外界声音的同时,也让自己的声音被越来越多的人听见[5]。在大众的传统观念下,人们往往认为从民办高校走出的毕业生论学科知识比不上公办高校的毕业生,论职业素养比不上职业学校的毕业生,用人单位在招聘人才时往往会戴有色眼镜看待不同学校的毕业生。但现实情况是民办高校在课程开发、就业指导、师资力量、人才培养、科技研发、教学投入上都花费大量心血,民办高校的学生也能做到“强能力、重创新、有理论、会实践”。对此,民办高校在办学时需要积极运用便捷的信息技术,打造向外界宣传自己的窗口,用自身的办学成果说话,消除外界对高校毕业生的偏见与歧视,为高校毕业生就业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四)开展线上讲座活动,带给学生最新资讯

网络环境下,社会生活变迁的速度日新月异,社会的进步发展对就业者的要求也产生变化。民办高校在教学中如果只是“闭门造车”,就会把学生与现实的就业情况割离开来。民办高校需要做的是给学生创造良好的就业环境,带给学生最新的就业资讯。信息技术的发展让信息流通得更加方便快捷,民办高校可以给学生开展线上的求职讲座活动,让学生认真倾听求职就业方面的专家对现阶段就业形势的分析,从而对未来的就业环境有整体的了解与把握。学生不能空着手上求职的“战场”,民办高校要为学生的就业做好万全的准备。

近年来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冲击,社会经济复苏缓慢,出现就业岗位流失的现象,不太乐观的就业形势给学生求职就业带来压力。“企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职场上哪种能力最重要”“创新就业有出路吗”“网络环境下新兴行业发展态势”“应届毕业生找工作兴趣和待遇哪个更重要”等公益讲座越来越多。这些公益讲座举办的目的是帮助本科生调整求职心态,促进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工作,助力大学生就业创业。讲座主要从学生失业现象分析、大学生就业问题思考和解决办法、创业教育方案设计等展开论述,活动的目的是激发学生就业创业的潜能。学校可以组织学生集体观看类似的就业创业的公益讲座活动,听一听专家对当下就业创业的见解,会对未来的就业形势有更明确的判断。网络上的信息鱼龙混杂,专家的讲解有助于消除学生就业的担忧与疑惑,同时专家也能对企业需要的人才、去知名企业镀金还是需要创业打拼、找工作兴趣和待遇哪个更重要、职场上哪种能力最重要等学生求职创业最关心的问题做出解答。线上的求职创业讲座活动带给学生最新的资讯,让学生用理性的思维去思考自己的就业问题。

(五)开辟线上求职平台,明确学生前进方向

许多学生临近毕业就会产生求职的焦虑情绪,这是由于学生在大学阶段没有正式地参与求职面试,求职面试对他们来说是一个未知的、全新的挑战。许多学生没有做好求职的准备,对求职的流程一无所知。还有一些学生受周围舆论的影响,认为自己在求职中毫无优势,平添许多就业的压力。在教学中,民办高校要想调整学生的求职心态,就要让学生知道求职的流程,让学生亲自参与求职的过程。要积极探索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校企双方相互支持,优势互补,把人才的培养和人才的使用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上。给学生个人与企业双向互动的机会,帮助学生确定前进的方向,了解自己存在的不足,以更加积极的姿态面对就业。

另外,民办高校在办学时不能只注重理论教育,必须在人才培养模式上做出改变,把培养人才和使用人才放在同等重要的地位,提高毕业生的适应性和就业率。现阶段,针对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高教在教育阶段就应做好准备,积极探索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专门聘请在企业工作的有关专家和经验丰富的师傅成为学生的实习指导教师,让学生在校学习的内容与社会接轨。要开辟线上求职平台,当企业有用人需求时,相关专业的学生可以在线上求职,进行线上面试。学生提前参与求职的流程,就会对求职有更加深刻的认识与理解。以往学生认为求职对自己而言很困难,没有求职成功的信心,在校期间的线上面试就可以成为学生未来踏入社会寻求工作岗位的一次“大练兵”。面试成功学生可以进入企业实践,从理论知识阶段迈向实践操作阶段。即使面试失败,学生也不用感到气馁,因为通过面试,学生在与企业的面对面交流中可以知道自己专业上存在的不足,确定未来专业成长的方向,给自己未来的学习制定一个全新的目标。通过面试,学生也了解到社会上企业对人才选拔的标准,学生可以朝着社会对人才需求的方向发展。

四、结语

网络环境对高校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以及求职心态具有正反两方面的影响,如何有效地利用好“网络环境”这把“双刃剑”,帮助学生克服就业存在的“自卑心理,自负心理,功利心理,依赖心理,攀比心理”,树立正确积极的择业观与就业观是现阶段民办高校教师应重点关注和探讨的问题。民办高校在办学时要利用互联网技术加强民办教育特色建设,优化学生就业素养,优化学生的就业文化与环境,做好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工作,打造学校优质办学品牌,利用大众媒体对外界做出正向宣传,改变社会用人单位对民办高校的偏见,从学校、学生、社会三方面着手,切实解决民办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难题。

猜你喜欢
民办高校毕业生办学
9岁的高中毕业生
你根本不知道,这届毕业生有多难
意林(2020年15期)2020-08-28 11:10:24
中外合作办学在晋招生录取情况一览表
一个没什么才能的北大毕业生
网络平台补短板 办学质量稳提升
关于民办高校人才培养适应市场需求的研究
浅谈民办高校中的人才培养模式
最“叛逆”的毕业生
创业家(2015年4期)2015-02-27 07:53:13
民办高校“脱困”要多从自身找原因
教育与职业(2014年4期)2014-04-17 09:06:16
落实和扩大高校办学自主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