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工作与思政教育协同育人机制研究

2021-11-25 03:37邹佳锜
就业与保障 2021年22期
关键词:协同思政党员

文/邹佳锜

近些年,党中央针对如何有效开展党建工作和思政教育工作提出诸多新思想和重要论述。现如今,加强学校党建工作和思政教育工作已成为党的建设和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工作,两者深度结合能够促进教育事业全面发展。随着党建工作和思政教育联系不断加深,两者融合并渗透到和谐校园建设及人才培养工作中,日益展现出同向同行与协同创新的特征。有机融合是以协同理论为基础而提出的,所谓协同理论指的是构成系统的各要素、系统与要素、系统之间、系统与环境之间具有互补、合作、协调、同步等作用,其也被广泛运用于哲学、科技、社会学与经济管理等诸多领域。学校党建工作与思政教育是指两者同向同行且协同创新,最终构建大思政格局,生成育人合力[1]。

一、党建工作与思政教育协同构建的意义

(一)有利于培养新时代合格人才

党建工作与思政教育协同构建,是培养国家所需人才的重要途径。一方面,在资本主义文化的冲击下,我国大学生群体对西方思想与文化的抵御能力亟待提高。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信息交流越发便捷,西方思想与文化严重影响大学生群体的思想意识。借助党建工作与思政教育的协同构建,对大学生群体的思想加以积极影响和正向引导,能够加强学生群体思想觉悟与政治觉悟,保证学生们能够有效抵制错误思想观念对其带来的负面影响。另一方面,在我国社会变革与转型发展阶段,社会各领域的利益冲突与消极观点,对学生群体“三观”的树立会造成消极影响。通过党建工作和思政教育的有机融合,增强学生群体对享乐主义、拜金主义以及个人利己主义等消极理念的甄别能力,有助于引导学生们明确积极的价值观念[2]。除此之外,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和普及发展,对当代学生群体价值取向与道德观念造成消极影响,而利用党建工作和思政教育的深度融合,有助于引导大学生们明确个体未来发展方向,以积极、理性的态度面对自身学业与生活。

(二)有利于解决党建工作与思政教育存在的问题

借助党建工作与思政教育的协同构建,可以有效地解决党建工作与思政教育工作中出现的各类问题。一方面,部分学生存在工作理念陈旧的问题。具体体现在有些学生参与校园思政教育有关的文化活动相对较少,部分学生党员缺乏自豪感与集体荣誉感。多数学生虽在入党前接受了教育培训,但在入党后,教师逐渐忽略了对学生群体的监督与引导。另一方面,思政教育师资团队建设亟待完善。现阶段,思政教育工作与党建工作的主体是辅导员教师,而辅导员教师囿于自身工作能力与个人经验,对思政教育工作的实施把握能力有待提高,致使思政教育工作效率和质量有效提高。除此之外,党建工作内容和思政教育内容亟待创新。诚然,创新思想作为马克思哲学的主要内容之一,党建工作和思政教育内容、方式应与社会发展充分融合,并尊重大学生群体发展的客观规律,密切贴近大学生现实生活,但在教育工作实践中,思政教育并未将其贯彻落实到大学生现实生活中。例如:学生公寓管理、校园网络建设与社团活动等。而党建工作与思政教育协同构建,可以将相关内容渗透到大学生生活及学习的各个方面,在提升学生思想素质、道德修养的同时,加强其对党建工作与思政教育的深刻认知与理解[3]。

二、党建工作与思政教育协同构建中存在的问题

(一)党建工作与思政教育存在一定的矛盾

党建工作与思政教育的理论基础和研究对象有所不同,且两者针对的问题亦有所差异。两个系统存在一定差别,在两者深度融合的过程中也面临诸多困境。其一,党建工作在思政教育中具有引领作用尚未明确。学校党建是实施思政教育的重要渠道,更是加强思政教育的关键手段。然而,部分院校党建工作与思政教育存在联系和配合不足的问题,两者普遍存在各自为政以及各行其是的割裂局面,全方位发挥学校党建工作作用来优化思政教育成效的格局还未产生。其二,思政教育在党建工作中的教育成效并未达到理想状态。党建工作在学校各项工作中的重要意义不言而喻,但现阶段党建工作仍存在大量问题,主要体现在教育对象范围过窄、教育方法与教育形式滞后、教育内容单一以及教育过程不连贯等层面,这些问题的产生致使党建工作成效无法达到预期。思政教育是学校宣传、践行党的政策方针和路线的主渠道,如果能将思政教育内容的普遍性及教育过程持续性充分结合,有助于学生党建工作的有序进行,并强化其生命力、感染力与吸引力。

(二)党建工作与思政教育合力不足

一方面,过度强调党建工作和思政教育的职责,忽略了两者的有效合作。组织系统通常高度重视入党积极分子与党员,对其要求也相对较高,因此无暇顾及其他普通学生;学生工作系统在开展思政教育过程中,通常过于重视覆盖面,以此来保障学生群体能够接受教师所讲内容。两个系统在工作职责层面存在差异性,对协同育人机制的构建具有不利影响。另一方面,不同部门的利益追求制约二者合作育人。思政教育和党建工作所归属的部门不同,两者势必存在利益纠纷。如果两者进行合作获得优异成绩,那便是互惠互利,实现双方共赢,但如果在合作过程中产生问题,两者均不愿主动承担责任。另外,两者协同育人的方法还需深入探究。虽然党建工作和思政教育具有一定共通性,但两者本质上隶属不同领域,所以协同育人方式及途径需要教育工作者不断挖掘和探究,而且两个系统所承载的权利与职责亦要明确划分,面向学生群体的宣传亦要具有合理且充分的理由[4]。

(三)教师队伍的建设亟待完善

一般来说,从事思政教育工作与学生党务工作的教师都是辅导员,且辅导员普遍是高年级或刚毕业的研究生来担任,由于辅导员和学生经历、年龄都相仿,所以更容易和学生们熟悉,但辅导员也缺乏足够的工作经验及必要的人生经历,导致其通常对党建工作与思政教育工作的融合把握不足,使思政教育无法落到实处。与此同时,思政理论课作为学校思政教育主阵地,其授课教师普遍具有相对丰富的思政理论实践教学经验,但由于年龄与教师身份等原因,学生们容易产生抵触情绪,影响了师生间的沟通和教育效果。因此,如何有效提升两支教师团队的综合水平与素质来切实推动党建工作与思政教育融合,是摆在学校与教育工作者面前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

三、党建工作与思政教育协同构建培养职业人才的策略

(一)以思想建设推动党建工作,引领思政教育方向

一方面,应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导向,引导与教育学生,使其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形成明确认知与正确理解,摒弃错误、反动的观念,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涵根植在学生群体思想实际中,强化学生群体对核心价值观内涵的认同感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使命感。另一方面,深化党建工作与思政教育融合程度。学校方面应促进党建工作和思政教育的深度融合。首先,加强党建工作与思政教育的融合意识。思政教师要积极与党建教育工作者联系,了解与掌握现阶段党建工作动态,及时反馈给学生,促进党建工作和思政教育的密切融合。其次,基于政策导向与制度保障深化两者融合。要想推动党建工作与思政教育融合,学校党务管理部门要构建教师党建工作激励机制与监督制度,并将其融入年终考核体系内。如此一来,可以有效调动教师参与党建工作活动的积极性,提升党建工作与思政教育融合的实效性。此外,牢抓作风建设,落实思政教育工作的新跨越。学校党委部门要持续强化党的作风建设,指引思政教育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5]。

(二)建设党建工作与思政融合机制,培养大量优秀党员

首先,在发展学生党员过程中,学校应重视质量意识。学校方面要对支部各项工作予以规范,适当提升党员准入门槛,并在党员选拔中严格规范推优流程,严抓党员发展关和转正关。同时,加强入党积极分子及预备党员的人才培养与思想教育工作,构建科学有效且公平公正的推优制度,保证支部党建工作始终保持高度透明。在党支部发展积极分子过程中要坚定推优制度,遵循不降低要求、坚持既定标准的发展党员原则。在预备党员转正工作中,应认真审查相关党员在预备期中的行为表现,对于那些未发挥先锋模范作用、考试不合格与违反校规校纪等预备党员不予按期转正,情节严重者要给予一定纪律处分,坚守宁缺毋滥的原则。所以,学校方面应通过多种手段面向学生党员实施思想考核,保证其思想达到既定标准和要求。以党的先进性为导向,开展思政教育工作,并以思政教育为媒介促进党建工作的发展。

其次,构建党员责任区。构建党员责任区的根本目的是最大化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借助党员的优秀对身边学生带来正向影响,扩大入党积极分子团队。学生党员应将为群众服务的真理贯彻在心,积极参加班级管理活动,在做好群众工作的同时,全面把握积极分子思想变化情况,提升党员发展工作效率,主动、积极地为班级管理出谋划策,带领班级奋发向上、团结一心,了解学生群体的困难之处与建议意见,并及时向组织反映情况等。构建党员责任区不仅可以持续提高党员们的党性修养、综合处事能力及政治觉悟,而且可以时刻警醒学生党员始终保持思想的前沿性和先进性,争做学生群体思想行为的先行者、生活学习的服务者和领头人,树立先进党员标杆,切实发挥出党员模范作用。值得注意的是,党员责任区必须以党支部为领导实施各项工作,而这便要求学校党支部定期或者不定期严格检查与及时反馈责任区工作动态,这不只是对责任区工作流程的检验,更是对党员群体的考核。

最后,充分融合理论教育和实际情况。党的思想路线是以实际为出发点,与理论实际充分联系,遵循实事求是的原则,在实践活动中不断检验真理与发展真理。而思想是否解放、思路是否打开,对党建工作与思政教育的协同构建具有重大影响。所以,学校要重视培养学生们理论水平,巩固和提高学生党员思想素养与党性修养。还应积极引导党支部把政治理论学习和实际工作、生活充分融合,注意规避形式化学习、以工作或活动代替理论学习等错误做法。

(三)体制机制应与队伍建设相契合,改善师资队伍结构

学校应从党委层面充分重视党建工作和思政教育的融合,始终坚定“三全育人”、思政教育和党建工作充分融合的大思政教育模式。把学生党建工作与思政教育置于学校内部各项工作的重要位置,完善由党委部门统一领导,团委、组织部、学工部、宣传部以及思政教育机构互相配合,各大院系团委党委协同落实,所有师生齐抓共管的教育运行机制,真正强化思政教育与党建工作队伍的建设合力。在队伍建设过程中,可以推广思政教师、党建工作团队、学生工作团队互相兼任、互相融合的模式,即由学校党委组织部门、学工系统与宣传部门等从事党团工作的教师兼任思政教师,与此同时思政教师也可担任学生党政教育及培训工作,并兼任学生社团与社会实践指导教师,这样既能够推动党建工作和思政教育内容的互通有无和互相借鉴,还能够进一步深化党课内容理论深度及思政教育内容时效性,为学校改革发展与稳定、党建工作与思政教育协同构建发挥重要作用。

(四)积极开辟信息领域阵地,完善党建工作与思政教育协同发展的格局

互联网的诞生、兴起与普及发展,逐渐转变了民众生活习惯与生活方式,并对人们的思想观念与价值带来了深刻的影响。学校方面应充分发挥QQ、微博等互联网工具优势,融合党建工作与思政教育,拓宽思政教育工作的覆盖范围。党建工作与思政教育形式和内容,应充分体现大格局建设观。换言之,即以丰富多元的形式内容呈现党建工作和思政教育工作的结合。党建工作和思政教育不仅要包括映射党与政府机关的先进理论观点,还要包含图文并茂的实际案例解释;不仅要有映射党建工作与思政教育工作中优秀传统的内容,而且还要具有特色鲜明的时代精神;不仅能凭借其丰富多元的理论内容育人,而且还要提倡实践锻炼与塑造人。党建工作和思政教育信息化平台应综合应用多样性科技手段,在平台页面设计、特效、图文与影音等板块,为学生们带来强烈的信息冲击感与视觉印象,切实强化网站页面的现场效果。学校方面应开辟双向渠道,强化党建工作和思政教育信息化平台的主动出击理念,构建完善的党建工作和思政教育信息化平台,凭借先进的技术手段促进党建工作和思政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四、结语

高校党建工作与思政教育协同构建,是各项工作进步与发展的必要基础。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主阵地,逐渐成为党中央吸纳优秀党员人才的主要源地,落实思政教育和党建工作的深度融合,可以从源头加强党员干部的综合素养。要实现党建工作和思政教育的融合发展,必须以思想建设推动党建工作、引领思政教育、建设党建工作与思政教育的融合机制、培养大量优秀党员、建立机制和队伍建设结合、改善师资队伍结构,积极开辟信息领域的阵地,完善党建工作与思政教育有机融合的格局,进而保证两者结合的路径设计和实施的合理性、有效性,推动学生群体成长和发展,为党和国家建设培育大量优秀人才。

猜你喜欢
协同思政党员
我是党员向我看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我是党员,就要冲在最前面!”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蜀道难:车与路的协同进化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四化”协同才有出路
转移党员组织关系的要求
对慰问贫困党员的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