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保平
(聊城市茌平区振兴街道财政经济服务中心,山东 聊城 252100)
内部控制指乡镇街道对内部进行管理、对业务工作进行协调和配合等,是街道提升经营效益和社会效益的重要手段。就乡镇街道的具体情况来说,内部控制工作包含的因素较多,包括建设内部控制环境、构建风险评估体系、指导管理业务流程、提供信息交流通道、制定监督考核体系等。乡镇街道要构建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依据单位的发展规划制定战略目标,构建有效的风险管理体系,并制定有效的措施,避免资金浪费和风险问题的出现。同时,街道要严格执行审批制度,加强对项目的监督和管理,项目决策需要提交上级部门审定。还要构建信息化系统,利用大数据、计算机技术,对日常的运行进行管控,从而提升内部控制管理的实效性[1]。
科学合理的内部控制理念是保证内部控制制度有效落实的基础。在内部控制制度的具体落实过程中,许多乡镇街道的领导对内部控制的重要性缺乏正确认识,对街道的实际状况缺乏全面的掌握,对内部控制体系的建设重视程度较低,许多会计人员无法参与单位的决策,对财务管理监督控制职能的发挥造成了严重的负面影响。乡镇街道部分财务人员对内控理念的认识有待提升,对自身岗位职责和权力不够了解,影响了内部控制效用的发挥。
许多乡镇街道因为人员缺乏,岗位设置不够科学,存在一人多岗的问题,甚至存在不相同岗位兼职的情况,如出纳同时负责街道档案的管理,岗位责任和权力交叉严重,导致街道各部门互相推卸责任,对上级政策的执行落实不到位,容易发生风险问题。
当前乡镇街道内部控制制度不完善,主要表现为内部控制的针对性和系统性较差。内部控制是一系列综合控制的过程,开展目标是为街道的决策提供数据支撑,并保证乡镇日常运行效率的提高。我国乡镇街道虽然在发展中积累了大量的管理经验,但是许多单位对内部控制的理解还停留在财务控制的层面,未开展系统化的管理,对业务流程缺乏管理,内部控制缺乏针对性,导致单位各个项目的预算不够科学,且对项目的落实缺乏管理,没有制定风险应对措施[2]。同时,街道缺乏科学的资金流向管理,对资金的使用和审批缺乏科学的管理流程,资金的使用效率较低,街道领导不注重调查和研究,容易出现资金使用风险。
随着信息化技术的发展,许多乡镇街道逐步将内部控制信息的建设、内部控制管理要求嵌入信息系统中。但是由于信息化建设需要大量的人力和资金投入,具有非常强的专业性,乡镇街道通常将信息化系统建设项目外包,在系统建设过程中过分依赖外部调研,致使内部调研和可行性分析不到位,单位内部人员不能协调联动,缺乏有效参与,导致信息不够全面完整。
当前乡镇街道在内控制度落实过程中,缺乏监督体系对制度的执行进行监督,导致内控管理较为松散,效用无法发挥。首先,街道对内控制度的监督结果不够重视,导致内部控制管理落实不到位,且对内部控制管理绩效缺乏有效评估,执行结果未与奖惩措施对接,使员工缺乏内控执行的积极性。其次,街道缺乏内控信息共享体系。许多单位过分重视财务核算,对内控信息收集体系的投入不足,导致内控信息无法在内部有效分享,影响了内控执行效果的反馈,制约了内控体系的完善。
乡镇街道要加强对内部控制体系的建设,首先,要增强单位负责人对内部控制作用的认同感,提高对内部控制的重视程度,在开展内部控制的过程中起到模范带头作用。其次,要通过内部控制制度及相关事项的落实、内部人员的培训等,帮助乡镇会计人员树立正确的内部控制观念,特别要提高其对资金使用效率的了解程度,增强其资金风险防范意识,为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的落实奠定基础。
乡镇街道要对岗位设置的合理性进行梳理,保证不相容岗位的分离,如业务办理和授权审批、财务记录和保管等,使其互相独立,又互相监督,构建起科学有效的权力制约体系,保证各个岗位形成合力,促进工作流程的规范化和标准化[3]。同时,乡镇街道要对岗位职责进行明确,强化工作人员的责任理念,及时识别潜在的风险问题并制定应对措施,对岗位人员的权限进行分级,对单位的审批、业务办理、资金使用等工作流程进行规范,保证员工各尽其责,促进单位资金的安全使用,避免单位风险问题的发生。
乡镇街道在开展实际工作的过程中,必须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加快内部控制管理体系的建设,加强对内部控制制度实施过程的监控。明确内部控制管理人员的职责和权力,进行科学合理的岗位分工,做好街道组织管理建设,促进内部控制管理质量和效率的提升。在开展内部控制工作的过程中,要提高街道所有部门参与的积极性,保证各部门互相沟通、互相协作,构建起科学完善的协调联动机制,保证内部控制制度的有序开展。单位要制定科学有效的规范流程,对单位预算管理、固定资产管理、业务流程、政务公开、责任追究等制度进行优化,保证内部控制制度的科学性、创新性和先进性,避免出现问题后互相推卸责任,保证管理的实效性。
当前乡镇街道在开展内部控制工作的过程中,要加大资金投入,加快信息化建设进程,充分发挥信息化技术的优势,在内部控制工作中加强对信息化系统的应用,将内部控制信息化作为内部控制的常规工作,有效提高财务信息的及时性和准确性,提高内部控制工作的效率。乡镇街道要对自身情况进行深入调研,对信息化建设的可行性进行分析,采用多种宣传手段提高单位员工参与内部控制信息化建设的主动性。在内部控制系统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要对系统应用的成本和收益进行预测,其作为单位一项长期的工作,要在建设过程中不断优化和完善,避免盲目建设的现象发生,避免人力和资金的浪费[4]。同时,在内部控制信息化建设过程中,要重视信息化给内部控制带来的风险,制定配套的措施进行应对和控制,保证信息化系统的安全性,为乡镇街道加快内部控制信息化建设提供保障。
乡镇街道领导要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监督和评价体系,及时了解内部控制的落实情况,以便对内部控制管理人员的错误行为进行纠正。街道要依据自身发展需求,编制适合街道实际情况的评估指标,对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行评估,促进内部控制的顺利开展。在审计过程中,要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制定科学合理的措施予以解决,保证内部控制效用的实现,促进单位内控管理水平的提高。街道部门负责人要明确自身的权力和职责,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内部控制当中,对资源的分配进行合理管控。要完善内部监督和评价系统,构建一支权威性和专业性强的审计队伍,为内部控制评价提供人才支持。最后,街道要明确评定标准,对内控制度绩效考核指标进行适当调整,并将结果与奖惩措施对接,保证内控管理有效落实。对存在违法行为的工作人员,要追究其法律责任,保证内部控制的严肃性。
财务视角下,乡镇街道内部控制管理工作较为繁杂,但是相当重要。乡镇街道要以高效、透明、科学、合理为原则,对财务工作的特殊性进行考量,增强人员的内控意识,保证岗位划分的合理性,对内部控制体系进行优化,推动信息化建设,加强内部审计监督,保证乡镇街道内部控制体系的完善和优化,为其职能发挥提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