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觅
摘要:从古至今,语文古诗词中蕴含着很多地理知识,在学习语文的同时也能够了解很多地理相关知识。在初中语文学习中,在地理学科整合的基础上,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古诗词的学习中挖掘地理知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本文对基于地理学科整合下的初中语文古诗词学习活动进行了研究,并从古诗词中地貌、气候、天体三方面加以分析,以期能够做到知识的融会贯通。
关键词:地理学科整合;初中语文;古诗词学习
古诗是我国传统文化中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中华精神与文化的传承载体,因此在初中阶段,语文古诗词学习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地理也是一门帮助学生了解生活环境的学科,基于地理学科整合下,结合古诗词学习,能够帮助学生从不同角度了解地理与语文知识,将二者相互融合,不仅能提升学生自身综合素养,也能提高学生对学习的兴趣。
1 地理知识与初中语文古诗词结合意义
在初中阶段,学生学习语文古诗词,可以更好地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推动传统文化的传承,提高自身的文学素养。在语文古诗词学习中融入地理学科知识,能够让学生从多角度获得独特的古诗词阅读体验,也能更生动形象地接受诗词内容的文化宣传,从而更好地理解古诗词描写的内涵,对中国古代文化也有了更加直观的感受。教师可以利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例如幻灯片课件等等,为学生展示古诗词作品的描绘环境,这种图片或视频展现能够将古诗词内容可视化,比单纯的文字更加立体丰富,能够帮助学生有更加深入直观了解古诗词,并从中体验到社会与自然的发展。
2 基于地理学科整合下的初中语文古诗词学习活动
2.1 古诗词中的地貌知识
在学习唐代诗人王维的《使至塞上》一诗的时候,诗中最为出名的一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就描述了沙漠的壮美景象,王维奉皇帝之命赶往边疆,在经过一片大漠的时候,他看到了缓缓下落的夕阳,有感而发。在这首诗中主要描绘了王维在塞尚的旅途见闻与辽阔的大漠风光,其中“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一句也描写出了沙漠中蓬草生长的荒凉景象,以及大雁飞过动静结合的场景氛围。“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更是体现出了沙漠的壮阔,整首诗具有十分阔大的境界,表达了诗人对战争胜利的希望。学生通过感受大漠这一经典地貌,不仅能更好地理解边疆战士们的辛苦,也能理解出作者表达的豁达之情。在学习文言文《三峡》的时候,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收集三峡相关资料,并向学生展示三峡的图片视频等多媒体材料,先让学生感受到三峡瑰丽之美,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中词语的意义。将山与水相结合,利用动静相衬出三峡水流的湍急,也能展现出三峡两侧树木掩映的美景。
2.2 古诗词中的气候知识
由于我国具有广阔的疆土,各地纬度相差较大,也使得我国不同地区有着很大差异的气候,例如在学习《凉州词》這首诗的时候,“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这句诗中所描绘的春风,在地理学习上应是东南季风,我国季风区与非季风区之间的分界线以南恰好就是玉门关,所以春风不度玉门关,实际上是与地理气候知识息息相关的。在学习李白的《渡荆门送别》这首诗时,其中第三句,“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这句诗的意思是,江面上的月影恰似从天上飞来的镜子,云层结构之间幻化出了海市蜃楼。在这句诗中提到了一个非常出名的自然现象——海市蜃楼,海市蜃楼的出现与地点的气候环境有着密切的关联,地面受到太阳照射,使温度不断上升形成气温梯度,在气温梯度分界处光线就会发生折射而出现海市蜃楼。而在海上频繁出现海市蜃楼的原因也是因为海上有很多湿空气与水蒸气,当地面气温变化剧烈时,大气密度产生的差异也会让远方景物传播的光线发生折射,从而形成海市蜃楼。
2.3 古诗词中的天体知识
人们的生活离不开天体运动,在古诗词中也多处描绘了天体运动的景象,例如长河落日圆描绘了夕阳的场景,这就是由于地球自转而产生的昼夜交替。《记承天寺夜游》中描绘了苏轼在夜晚散步的情景,“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一句借由竹柏的影子来描绘月光的美丽清澈。除此之外,苏轼在《水调歌头》这首词中更是重点描绘了月亮的变化。“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一句中,将人生的悲欢离合与月亮的阴晴圆缺相比,让人感受到淡淡的哀伤,但是结尾一句“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又展现了诗人豁达的胸怀与洒脱的性格,也寄托了诗人对亲朋好友的无限思念。月亮是地球的卫星,在公转的过程中来自太阳的光线被地球遮挡,月球被照亮的面积也在不断变化,因此产生了阴晴圆缺,这种天体变化也让古代的诗人们产生了不同的情感变化。
结论
在我国悠久的历史中,古诗词是文学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也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优秀传承,在古诗词中不仅有值得学生学习的语文知识,也包含了诗人对世间诸多自然现象的观察与体悟。将地理教学融入古诗词当中,有利于帮助学生了解诗词内涵,体悟作者的感情,也能够让地理知识富含文学艺术的魅力,提高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李勤艳, 彭蕾. 古诗词与地理课堂深度融合的有效策略研究[J]. 地理教学, 2020(7).
[2]褚丽娟, 梁品文. 从地理学科视角看"古诗词"教学[J]. 长春教育学院学报, 2017(09):60-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