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欣
摘要:思维能力所涵盖的内容主要涉及批判性思维、经验性思维和主体性思维等。在现阶段的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工作中,教学人员需要重视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通过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模式优化以及课外拓展训练等方式,使学生在学习观念、理论应用能力与实践能力等方面可以得到较好培育。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思维能力;教学
一、引言
从立德树人的角度上看,作为当代素养教育的核心内容之一,初中阶段的道德与法治课程起到重要的素养培育作用。随着学生学科思维的逐渐成长,感性思维与主观的价值观念判断也逐渐向更高的理性思维发展,为进一步提升初中生的学科思维能力与综合素养,教师应注重学生不同思维能力的有效培养。
二、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性分析
道德与法治课程在理论内容上与现实生活较为接近,学生在校园环境与社会环境中通常会应用到多种道德与法治的理论内容,如人际交往、社会实践与校园生活中,就涉及到交流艺术、法律意识等。学生的思维能力主要涉及辩证思维、逻辑思维与批判性思维等,随着学科性质的不同,学生的思维能力在教学培养工作中的培养反向和方式也存在一定差异。思维能力的培养影响到学生后续的课程学习、理论应用与社会实践等。在较好的思维能力培养模式下,学生可以在思维的引导下深入课程理论内容的核心知识点,并通过不同的思维观点和思考方式,不断优化自身获取知识的方式。另外,从道德与法治课程的理论性质上看,通过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对课程理论知识及其实际应用方式等方面,可以在较好的思维模式加持下进行深化应用、灵活应用与创新应用,由此实现较好地综合素养培养。[1]
三、基于经验性思维培养奠定教学基础
道德与法治课程在理论性质上与现实生活具有紧密联系,初中阶段道德与法治主要涉及人际交往、社会公德、法律法规等理论内容教育。从课程的理论性质上看,可以发现多数道德与法治内容与学生的现实生活具有紧密联系,在经验性思维的培养过程中,教师应重视学生的生活经验与部分常识性内容,通过教学转化、经验总结和理论整合的方式,使学生在当前的课程理论知识学习过程中,可以基于经验性思维观察现实生活中所蕴含的课程理论知识,以此在配合教材理论内容与教师引导的基础上,逐步加深课程理论内容的理解。
例如,在“友谊”单元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引导学生通过自身的交友经验总结,使其分析、总结归纳、分类人际交往过程中需要注意哪些事项,如,当朋友的性格较为内向,我们在与该类朋友交往的过程中需要注意哪些事项?当与朋友之间产生了矛盾,应该如何进行处理?在校园生活中应该如何反馈自身受到的无意伤害?教师通过不同的理论问题引导学生以经验总结、归纳的学习思维进行学习与思考,使其可以在理论学习的过程中,通过经验总结与理论归纳的思维构建,逐步加深你就课程理论内容的理解。[2]
四、基于批判性思维渗透课程理论知识
批判性思维的培养主要强调学生的主体性,以及强调学生学习思维上不盲目认同、不盲目否定的思想特性。比如,在关于“职业看法”的课程理论教学过程中,由于学生思想的差异,部分学生对某些职业的看法存在偏差。例如,当快递员在运输货物过程中违反交通规则时,教师可以引入生活案例来引导学生,让学生扮演快递员、交警和顾客,一方面引入矛盾,因此,在学生扮演的快递客户之间有严格的递送实践规定。另一方面,它使学生扮演快递员的角色,在规定的时间内送货,这与交通规则相矛盾。通过设置双重矛盾,学生可以观察到现存的普遍社会现象,激发学生思考处于法治社会底层的劳动人民是否需要制定专门的法律条例,以此体现法律管理的人性化?该过程的批判性思维培育,还需要教师积极引入现实生活情境,使学生从鲜活的理论案例中进行思考、批判。
五、基于主体性思维深化教学工作
学生的主体性思维主要强调学生在理论学习、案例探究与经验总结等方面的主体性。当代学科素养教育工作的核心发展目标之一在于培养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在教师引导下,学生可以具备较好地独立思考能力、自主探究能力等。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教師可从教学氛围营造的角度上,使学生在宣扬独立自主学习的氛围中,通过自主学习、自发组织合作学习与探究活动等方式逐步建立起较好的主体性思维。
结语:综上,在学生不同的思维能力培养过程中,教师需要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在教学案例多样化引入的基础上,使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探究与讨论,以此在结合所学理论知识的基础上,通过综合运用的方式进行思维能力的培养。在以往的学科教学工作中,部分教师仅重视课程理论知识的单方面灌输,在理论联系实际、课外拓展应用的教学引导等方面还存在一定不足,为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更好提升,教师应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教学模式优化与教学手段改良,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可以得到较好成长。
参考文献:
[1]李建东.农村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J].甘肃教育,2019(45):118.
[2]修雪芳.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生活化思维的培养[J].黑河教育,2018(54):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