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文静
摘要:当前,我国社会已经发展到了全新的环境当中,这对于高校教育活动的发展而言,既是一个全新的机遇,同时也是一个挑战,在具体教育活动实施优化的过程当中,教育目标的多元化、教学任务的艰巨化已经成为了我国教育发展的主要矛盾。这无疑会对教师提出更多的新要求,进而使得一线高校教师们形成巨大的职业压力。本文通过从教师专业发展的角度出发,调查高校教师职业倦怠的特点,并提出了一些应对策略,更好的消除高校教师中存在的职业倦怠现象。
关键词:高校教师;职业倦怠;应对策略
一、研究背景
教师职业倦怠是指教师所处环境所带来的压力超过自身承受范围而出现的情绪耗竭的心理现象。对于教师群体而言,如果出现了职业倦怠感受,就会让他们在日常的工作和生活当中失去动力、失去热情,其消极影响作用是十分明显的。具体来说,职业倦怠是一种十分典型的心理问题,如果这一个问题不能够得到有效的破解,长此以往就会直接影响到教师的身体健康,教师如果感受到疲惫不堪,教学的动力就会减弱,就会直接影响到教学的效果。
美国著名的研究学者德沃肯也曾经提出了自己的观点:首先,无论是对于教师自身而言还是对于学生们来说,教师职业倦怠感受的出现都是相当可怕的;其次,从工作维度上来进行分析,有着职业倦怠感受的教师往往消极情绪占据上风,影响到正常的教育教学工作,例如情绪低迷使得教学质量和教学热情下降,导致教学效果不佳;最后,在认知方面,职业倦怠现象易使得教师在认知结构和认知能力方面出现下降。出现不认可自己能力、怀疑自己的现象,缺少积极乐观的态度。为此,针对高校教师的职业倦怠现状进行策略的分析,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意义。
二、高校教师职业倦怠的应对策略探索
(一)教师要树立“终身学习”的基础理念
造成教师是否会产生职业倦怠原因有很多:工作压力、婚姻家庭、社会压力等等,实际上在于自身专业化不充分的结果。当教师专业化程度低的时候,职业与教师个体生命之间必然产生断裂并构成紧张关系,这种关系,正是职业倦怠的根源。
因此,高校教师应当树立学习理念,在工作中不断弥补自己的不足,努力提升自身的专业知识、能力和情意,学习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参与各种培训活动。只有不断学习,不断积累,才不至于原地踏步,觉得工作枯燥无味;其次教师要有创新意识,在教学中要不断打磨,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教学技能,培养自己的品格,从而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对待工作,对待学生。同时,高校教师要学会向身边的朋友和家人倾诉摆正自身的心态。可以根据现实情况,定个小步子,坚定自己的理想并为之奋斗,使得工作变得更加有目的,提升自己的兴趣。教师有着一个积极而健康的心理,才能使得自己的心理和身体都达到好的状态,从而更好地教书育人。
(二)学校要为教师创设和谐的工作环境
教师,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十分神圣的职业,正是具备了教师的支撑和引导,才能够为社会输送更多的优势人才。在教师的身上,可以说承载着整个国家、整个民族发展的新希望,但是与此同时,这也会让教师群体感受到压力倍增。教师的职业倦怠感受的消除,实际上和教学改革和优化之间是存在着一定关系的,教师如果不能够进行自我定位的清晰化發展,将会直接影响到教师工作的顺畅性。主要表现在:其一是信息化的水平得不到进步;其二是教师的工作环境有待加强的问题;其三是学校的管理者主体对于教师的关注和关怀不足,缺乏关怀与尊重,有时还会出现有失公平的行为。一旦教师的自身工作不够和谐,就会导致他们的压力感不断提升。对于高校而言,要想消除教师的职业倦怠感,就要让教师群体在日常的个当中感受到更多的满足感和幸福感、要积极健全教师的考核机制和评价机制,要注重发挥个体激励作用等等;在学校的高度支持之下,让教师积极参与学院专业发展的各个项目的规划、实践和建设。同时,为教师创建和谐的工作环境,提供良好的硬件设施,也可以让教师的幸福感不断提升,消除职业倦怠。
(三)社会大众给予足够的支持
具体来说,高校教师出现职业倦怠的情感,和他们所处的外界社会环境之间也是存在着极为密切的关联性的。社会当中总是有一些质疑高校教师的声音,而且没有形成一个十分良好的“尊师重教”的环境氛围,这都会在无形当中给高校教师带来较大的思想压力。因此,高校教师职业倦怠感的消除不仅需要教师个体的努力、需要高校的主导,同时也需要社会的支持。高校可以组织开展一些宣传活动或者是对接活动,让高校教师和企业进行对接,给高校教师更多的参与社会调研的机会,让社会组织都能够了解到高校教师的能力水平和素养水平,这对于发挥教师的专业特长,提升全社会对高校教师的认可程度而言也是十分有益的。
三、结束语
教师专业发展与教师职业倦怠一直都是教育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国内外在这两个方面的相关研究不胜枚举。整体的环境氛围不够优化、整个社会对于教师职业给予的支持和关注不够、教学改革的新要求让教师压力倍增等等都会导致教师职业倦怠感的出现。实际上,我国政府早在2018年就已经针对教师群体的身心健康发展、教师的权益实现等等进行了一些方案的制定和落地。可见,正视教师职业倦怠现象,解决教师倦怠问题已经刻不容缓,对高校教师职业倦怠成因和策略的研究有助于教师队伍整体素养的优化。为此,文章在研究进行的过程当中,基于高校教师自身主体层面、学校的良好环境创设层面以及整个社会的高度支撑层面提出了一些优化发展举措。这些措施的切实落地实施,可以为高校教师职业倦怠感的消除、职业幸福感的提升创设一个更加良好的环境氛围。
参考文献:
[1]王海涛.教师职业认同、职业倦怠与职业幸福感的关系研究[D].海南师范大学,2019-06-01.
[2]王念.高校教师工作压力及职业倦怠研究——以公共英语教师为例[J].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21,38(07):1-6.
[3]孙婧鑫,袁莉敏,吴晓涵.情绪与自尊视角下的高校中青年教师职业倦怠研究[J].北京青年研究,2021,30(02):56-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