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为转变干预在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术后护理中的应用及对患者功能恢复影响

2021-11-24 10:53金涛
科学与生活 2021年18期
关键词:功能恢复术后护理

金涛

摘要:目的:探讨行为转变干预在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术后护理中的应用及对患者功能恢复影响。方法:选择2019年1月—2020年2月于本院就诊的60例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将2019年1月—7月收治的患者纳入参考组(n=30),将2019年8月—2020年2月收治的患者纳入观察组(n=30)。参考组术后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术后在参考组基础上给予行为转变护理干预。对比两组干预前、出院时、随访6个月的老年髋部骨折的日常生活功能恢复量表(FRS)评分。结果:出院时、随访6个月,观察组FRS评分均高于参考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行为转变干预应用于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术后护理中,能促进患者功能恢复。

关键词:行为转变干预;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术后护理;功能恢复

前言

骨质疏松会引起患者的骨组织微结构退化、骨密度降低,当患者发生碰撞或不慎跌倒时极易出现骨折。常规骨折多采用钢板或石膏固定治疗,但骨质疏松性骨折是由骨质问题所引发,骨骼的恢复速度缓慢,外固定法的疗效差,临床建议符合手术指征患者应尽早手术,预防肢体功能持续减退。有学者研究表明,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难以在短期内完全恢复,术后进行有效地护理干预有利于功能恢复[1]。但老年患者依从性较差,常规护理难以达到预期干预效果。行为转变干预是指根据患者需求,制定不同阶段的行为干预策略,逐渐改变患者的不良行为。为探讨行为转变干预在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术后护理中的应用及对患者功能恢复影响,本研究回顾性分析60例患者,进行分组对比,结果展开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9年1月—2020年2月于本院就诊的60例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将2019年1月—7月的患者纳入参考组(n=30),将2019年8月—2020年2月的患者纳入观察组(n=30)。纳入标准:①年龄>60岁;②骨密度值≤-2.5;③意识清醒,自愿签署本研究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丧失自我护理能力;②经排查,鉴定为病理性骨折。研究已通过伦理委员协会审批。参考组男15例,女15例;年龄61~75岁,平均(67.12±3.62)岁;椎体压缩性骨折16例,股骨部位骨折14例。观察组男17例,女13例;年龄61~76岁,平均(68.06±3.50)岁;椎体压缩性骨折17例,股骨部位骨折13例。两组一般资料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参考组术后予以常规护理干预,术后卧床静养,针对患者的疼痛程度对症处理,预防并发症,饮食干预,嘱患者尽早进行关节活动等。

观察组术后在参考组基础上予以行为转变干预护理,具体如下:①意向阶段与准备阶段:组建行为转变干预小组,成员为主管护师2名,护士3名,负责进行一对一健康教育干预,采用动机访谈法评估患者术后护理需求,列举影响患者术后功能恢复的因素,与患者观看相似病情治疗成功的短视频,鼓励陪同家属参与护理;与患者共同制定各个阶段(住院期间护理、出院后护理)具有个体化、针对性的护理策略,期间讲解药物的药理机制、健康饮食,为患者做双侧踝关节、健侧膝关节屈伸等运动的示范,强调规律用药、健康饮食、合理作息与功能锻炼等对康复进程的影响;在小组成员、患者家属的监督下签订契约;②行动阶段:按原定计划循序渐进地开展护理干预,定期辅以饮食、用药及功能锻炼等指导;对患者各个阶段的进步予以赞扬,鼓励患者表达感受与护理需求,结合患者身体恢复情况与护理需求适时调整锻炼计划;组织病友交流会,邀请治疗成功的患者分享心得体会;嘱患者家属多给予患者关怀、陪伴,减轻患者的心理负担;③维持阶段:自患者出院当天至随访6个月,间隔7d进行电话回访,了解患者在康复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肯定其进步,纠正其不良生活、饮食方式,必要时进行家庭回访。

1.3观察指标

分别于干预前、出院时、随访6个月采用老年髋部骨折的日常生活功能恢复量表(functional recovery scale,FRS)评估两组功能恢复情况,该量表含有行走能力、轻家务能力等11项指标,最高分值为100分,分值高表示功能恢复良好[2]。

1.4统计学分析

应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分析本研究中的数据,计量资料采用( )表示,以t检验,若P<0.05则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干预前,两组FRS评分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时、随访6个月,观察组FRS评分均高于参考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3. 讨论

老年骨质疏松症骨折能通过手术治疗达到临床治愈的目的,但手术对患者造成的机械性损伤难以避免,老年群体的特殊性导致其术后恢复进程缓慢。如何通过有效地护理干预提高老年骨质疏松症骨折患者的康复信心,调动其锻炼主观能动性,是促进其术后功能恢复的关键。本研究结果显示,出院时、随访6个月,观察组FRS评分均高于参考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表示行为转变干预应用于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术后护理中有利于促进患者功能恢复。行为转变干预在制定策略时结合患者护理需求,不仅能提高患者的參与感,还能增强医患间的沟通,有利于后续护理干预的顺利开展[3]。准备阶段时,为患者做功能锻炼的正确示范,避免患者动作不规范导致再次骨折。循序渐进式增强肢体及关节的功能锻炼,增强肌肉力量,防止骨质的钙质流失,有助于维持骨量[4];对患者的进步加以赞扬,提高患者自我效能感,使其积极参与功能锻炼,促进功能恢复。维持阶段中通过定期随访了解患者病情变化,予以指导,进一步促进患者康复。

综上所述,行为转变干预应用于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术后护理中,能促进患者功能恢复。

参考文献

[1]彭伟娇,胡杏娟,赖洁珊,等.康复护理干预对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术后疼痛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20,26(02):69-71.

[2]张世民,袁锋,俞光荣.老年髋部骨折的功能恢复测评量表[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05,13(20):1525-1527.

[3]朱慧,卞龙艳,曾萍.行为改变护理干预可促进股骨颈骨折老年患者的术后康复[J].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2019,38(06):411-415.

[4]方曙静,刘梅,杨菁.基于动机行为转化的护理干预对老年髋部骨折术后功能恢复的影响[J].川北医学院学报,2020,35(03):531-534.

猜你喜欢
功能恢复术后护理
老年心脑血管病患者髋关节置换术后的护理体会
87例前列腺增生经尿道电切术后护理体会
循证护理在胆结石术后护理中的应用
骨科术后疼痛应用综合性护理干预的缓解效果分析
全厚皮片移植及大张厚中厚皮移植对烧伤后手外形功能恢复的疗效分析
早期康复训练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功能恢复的观察
膝部骨折手术患者采用CPM锻炼护理措施对膝关节功能恢复的改善效果观察
康复治疗对脊髓损伤患者功能恢复的干预价值评析
康复治疗对脊髓损伤患者功能恢复的干预价值评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