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习近平对中国在国际秩序中国家身份的三重定位

2021-11-24 13:06张少冬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2021年5期
关键词:秩序大国身份

张少冬

DOI:10.15938/j.cnki.iper.2021.05.001

中图分类号:D8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9749(2021)05-0001-06

国际秩序中的国家身份定位是一国基于对本国实际情况的判断,结合国际社会对本国在国际秩序中国家身份的认知,对本国在国际秩序中权利与义务、国际秩序理念及战略目标的认知与确定。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对中国在国际秩序中的国家身份作出明确定位,但是相关研究还存在不足。深入研究习近平关于中国在国际秩序中国家身份定位问题,有助于深刻认识中国在国际秩序中的国家权利与义务,进而理解中国提出的国际秩序理念及战略目标。

一、明确定位中国在国际秩序中国家身份的必要性

1.明确中国在国际秩序中权利与义务的需要

随着中国综合实力的提升,国际社会出现质疑中国发展中国家身份的声音。2010年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西方国家对中国的发展中国家身份进一步提出质疑。特朗普政府上台以来,多次发表中国不属于发展中国家的言论,要求取消中国在WTO中的发展中国家身份,并于2020年更新美国反补贴税法,排除24个经济体在WTO中的发展中国家身份,虽然其中并没有中国,但是美国认为G20成员国、占世界贸易份额0.5%以上的经济体都不属于发展中国家,实际表明不承认中国在《WTO协定》中的发展中国家身份。当前要求取消中国的发展中国家身份几成西方国家共识,一些西方国家还试图通过制造国际舆论,通过向中国施压,迫使中国从发展中国家中剥离出来升格为发达国家,但是又想不让中国分享发达国家的权利。

中国属于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承担了远多于其他发展中国家的国际责任,但是中国与发达国家在各项发展指标方面存在明显差距。当前中国与西方国家对中国的国家身份认知出现明显矛盾,中国必须对自身在国际秩序中的国家身份作出明确界定,让国际社会了解中国的真实情况,既不推卸作为世界经济大国的国际责任,也不屈服于西方国家压力承担超出中国实力的国际责任,同时坚持权责对等原则,争取中国在国际秩序中应有的发展中国家与经济大国的权利。

2.继续争取国际秩序中广大发展中国家话语权的需要

历史上中国与广大发展中国家都遭受过西方国家殖民,有过共同的命运,20世纪五、六十年代以来,中国始终与广大发展中国家一起,为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而斗争,“发展中国家”这一概念包含着历史、政治及文化等多重要素,“既承载一种历史记忆,又有一种现实需要,因而有着一种特殊的归属感、亲近感、认同感”。发展中国家曾经为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提供了有力支持,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后,又代表发展中国家发声,推动国际秩序朝着公正合理方向发展,不断增加国际秩序中发展中国家的话语权。

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市场国家群体性崛起后,改变了西方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力量对比,为广大发展中国家争取国际秩序话语权奠定了物质基础。但是西方国家不仅要求中国从发展中国家“毕业”,而且使用各种手段离间中国与发展中国家关系,许多发展中国家也因此产生了疑问:中国是否还是发展中国家的一员?中国能否在国际社会中继续替发展中国家发声?这就要求中国回应发展中国家对中国在国际秩序中国家身份的疑问,继续坚持中国的发展中国家身份,团结和联合广大发展中国家,继续争取广大发展中国家在国际秩序中的话语权。

3.实现中国国际秩序理念及战略目标的需要

西方国际关系理论形成了系统的“均势稳定论”“霸权稳定论”“文明冲突论”等国际秩序观,这类国际秩序观认为,一国强大后必然走上“国强必霸”道路,国际秩序兴衰史就是霸权国家的兴衰史。依据这种理论来看,中国实力的增强意味着中国将挑战、破坏和颠覆西方国家主导的国际秩序,建立中国主导的霸权秩序。因此,美国作为国际秩序的主导大国,不遗余力炒作中国是自由国际秩序的挑战者,大肆渲染“修昔底德陷阱”論,试图拼凑“反华同盟”遏制中国的发展。

中华文明崇尚天下大同、协合万邦、和而不同等和合理念,形成了以和为贵的国际秩序理论与实践。当今世界人类面临诸多挑战,世界各国只有团结起来才能共同应对。历史悠久的中华文明能够为世界各国提供应对这些挑战的智慧与方案。面对西方国家对中国的恶意歪曲与炒作,中国必须要对本国的国家身份进行明确定位,揭露西方大国的真实用心,同时提出中国的国际秩序理念,打破西方“国强必霸”的思维定势与路径依赖,走出一条合作共赢、和平发展道路,实现中国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国际秩序战略目标。

二、习近平关于中国在国际秩序中国家身份定位的基本内容

习近平主要把中国定位为国际秩序中的世界大国、新兴市场国家及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明确中国在国际秩序中的权利与义务,指出广大发展中国家必须联合起来争取国际秩序中的话语权,提出建立新型国际关系、人类命运共同体等国际秩序理念,这是“在全球化背景下为整体把握世界格局变化趋势所提出的新理念、新思想与新方略”。

1.关于中国在国际秩序中世界大国身份定位

第一,中国是国际秩序中的世界大国。西方传统国际关系实践中长期盛行丛林法则,强大的军事实力是衡量大国的主要标准。二战后以联合国为基石的国际秩序确立了通过和平方式解决国际争端的原则,规定通过军事手段侵略、征服和掠夺他国的行为将受到国际社会的集体制裁,这在一定程度约束了大国侵略弱小国家的军事行为,使国家经济、领土面积、人口、文化等要素的国际影响力得到彰显,一些学者因此把军事、经济、人口数量、国土面积、文化等多种指标作为衡量大国的标准。

早在2012年2月,习近平接受美国《华盛顿邮报》采访时就指出:“宽广的太平洋两岸有足够空间容纳中美两个大国。”这是习近平把中国定位为国际秩序中世界大国的最初表达。十八大报告提出要“推动建立长期稳定健康发展的新型大国关系”,同样是对中国大国身份的肯定。2013年6月7日,习近平与奥巴马会晤时再次明确指出,中美要努力构建互相尊重、合作共赢的新型大国关系。此后,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成为中国关于中美关系的基本立场与主张。习近平提出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倡议,无疑是把中国定位为国际秩序中的世界大国。

十八大以来,习近平还提出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理念,并在实践中进行战略布局,同样体现了对中国大国身份的定位。2014年11月的中央外事工作会议上,习近平第一次明确提出“中国特色大国外交”这一概念,他说:“中国必须有自己特色的大国外交。我们要在总结实践经验的基础上,丰富和发展对外工作理念,使我国对外工作有鲜明的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十九大报告提出要“推进大国协调和合作,构建总体稳定、均衡发展的大国关系框架”。2018年6月的中央外事工作会议上,习近平再次指出,十八大以来形成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交思想,并把其内涵概括为“十个坚持”,其中一条就是“坚持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使命推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习近平的这些讲话都明确把中国定位为国际秩序中的世界大国。

习近平的很多讲话中对中国的大国身份还有其他表述,诸如“有世界影响力的大国”“人口大国”“劳动力资源大国”“智力资源大国”“哲学社会科学大国”“科技大国”等。这些表述实际都明确了中国在国际秩序中的世界大国身份。

第二,中国要做国际秩序中的负责任大国。习近平不仅把中国定位为世界大国,还指出中国要做国际秩序中的负责任大国。中国的大国风范,“要像居于江河下游那样,拥有容纳天下百川的胸怀”。他以中国的历史经验为依据,明确指出中国人血脉中没有称王称霸、穷兵黩武的基因,和合理念在中国世代相传,“中国历史上曾经长期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之一,但没有留下殖民和侵略他国的记录”。中国曾经是霸权和强权政治的受害者,今天的中国坚持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国虽大,好战必亡”。他还在很多讲话中公开宣示,中国主张以和平方式解决国际争端,反对各种形式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中国奉行防御性国防政策;中国无论发展到什么程度,永远不称霸、永远不搞扩张。

习近平也用大量事实说明,中国是国际秩序的维护者、建设者和贡献者。习近平指出,中国要做好负责任大国,首先必须关注本国的民生,解决好13亿多中国人民的民生问题:“我们将承担负责任大国的使命,通过建设一个和平发展、蓬勃发展的中国,造福中国人民,造福世界人民,造福子孙后代”。在国际社会,中国作为大国曾经参与创建联合国,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平发展、和谐世界及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为建设和维护世界和平贡献中国智慧与方案。习近平也用确凿数据说明中国承担了世界大国责任——1950—2016年,中国“累计对外提供援款4000多亿元人民币,实施各类援外项目5000多个,其中成套项目近3000个,举办11000多期培训班,为发展中国家在华培训各类人员26万多名”。中国对国际秩序建设所作的这些贡献,充分体现了中国作为负责任大国的担当和贡献。十八大以来中国更是加大对发展中国家的援助力度,成为联合国会费、联合国维和費第二大缴纳国,是联合国常任理事国中派出维和人员最多的国家。十九大报告再次宣告“中国将继续发挥负责任大国作用,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不断贡献中国智慧和力量”。同时提出“中国特色大国外交要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也是中国作为世界大国倡导的国际秩序理念。

2.关于中国在国际秩序中的新兴市场国家身份定位

第一,中国是国际秩序中的新兴市场国家。新兴市场国家(Emerging market country)是相对发达国家(Developed country)而言的发展中国家,这些国家整体发展程度低于发达国家,又明显高于其他发展中国家。

习近平很多讲话都把中国定位为国际秩序中的新兴市场国家。2013年3月,习近平出访俄罗斯时就指出,“这个世界,一大批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走上发展的快车道……多个发展中心在世界各地区逐渐形成,国际力量对比继续朝着有利于世界和平与发展的方向发展”。2014年7月,习近平访问巴西时又指出,中国和巴西同为有重要影响的新兴市场国家,双方关系早已超越双边范畴,越来越具有全球性影响。2015年12月,习近平在南非《星报》发表署名文章,指出中国和南非都是发展中大国和新兴市场国家,秉持相同或相近的国际秩序观,在重大国际事务和热点问题上有着广泛共识。2018年习近平再次访问南非,又表达了类似观点。

2014年11月的G20峰会上,习近平提出要“建设公平公正、包容有序的国际金融体系,提高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代表性和发言权”。众所周知,G20是在G7发达国家基础上,纳入大批新兴市场国家成立的国际组织,中国是其中成员之一。十八大以来,习近平的很多讲话中反复提到新兴市场国家带来国际力量对比变化,强调新兴市场国家为世界和平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指出国际秩序改革要增加新兴市场国家话语权。这些讲话都表明习近平对中国在国际秩序中新兴市场国家身份的定位。

第二,新兴市场国家要争取国际秩序中的话语权。二战后国际秩序主要受西方大国操控,它们凭借自身在市场、资本、技术和管理等方面的优势,获取巨额利益,广大发展中国家因实力弱小,只能被动接受西方国家制定的不利于发展中国家的国际规则。新兴市场国家从发展中国家中脱颖而出,西方国家既希望这些国家承担更多国际责任,又不愿改革国际秩序,增加新兴市场国家的话语权。

习近平认为现行国际秩序最突出的问题就是新兴市场国家没有相应的话语权,他因此在很多国际会议上都指出,新兴市场国家已经成为世界经济中不可忽视的力量,国际秩序要革故鼎新和顺应历史发展趋势,体现权利、机会和规则平等,增加新兴市场国家的话语权。“金砖国家”要扩大合作领域,壮大力量,推动与其他新兴市场国家的团结合作。经过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不断呼吁与努力,2016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终于正式通过改革方案,把其中约6%的份额转移给有活力的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中国份额占比从3.996%升至6.394%,成为其中第三大股东,“金砖国家”也都进入十大股东之列。2016年10月16日,“金砖国家”领导人第八次会晤时,习近平指出,这次改革“大大提升了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代表性和发言权”。当然,这次改革并没有改变西方国家在国际经济秩序中的绝对优势地位。习近平由此继续呼吁要增加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国际经济秩序中的话语权,“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已经达到80%。过去数十年,国际经济力量对比深刻演变,而全球治理体系未能反映新格局,代表性和包容性很不够”。

3.关于中国在国际秩序中的最大发展中国家身份定位

第一,中国是国际秩序中的最大发展中国家。1964年第一届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上,77国集团提出“发展中国家”这一概念,后来成为对不发达国家约定俗称的统称。联合国、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和WTO也分别确定了一些指标,根据发展程度把世界上的国家划分为发达国家、中等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最不发达国家等。发展中国家有很多共同特点,二战前一般都是西方列强的殖民地、半殖民地或附属国,二战后才逐步获得了民族和国家独立,目前很多国家仍处于全球价值链底端,一些国家作为西方国家附庸的地位没有根本改变,大部分发展中国家人均GDP低,人民生活水平不高,工业化和科学技术等方面都比较落后。

发展中国家发展方面的问题都不同程度存在于当今中国。中国人均GDP仍比较低,地区之间、城乡之间经济社会发展很不平衡,社会保障整体水平低下,贫困人口绝对数量庞大,科技创新程度还不够高,经济高速发展对环境造成了严重破坏等。从中国现实国情及主要国际组织确立的标准来衡量,中国都属于发展中国家。因此,习近平与新中国历届领导人一样,对中国的发展程度保持着清醒认识,认为中国在相当长时期内仍然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2014年3月,习近平访问德国时形象说明:“同样一桌饭,即使再丰盛,8个人吃和80个人吃、800个人吃是完全不一样的……在相当长时期内,中国仍然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2014年4月,习近平访问比利时又提到中国经济总量除以13亿多人口,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排在世界第八十位左右。根据世界银行标准,中国还有2亿多人口生活在贫困线以下,差不多相当于法国、德国、英国人口的总和。2015年9月,习近平访问美国时再次强调,“中国仍然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仅相当于全球平均水平的三分之二、美国的七分之一,排在世界80位左右”。虽然中国于2020年夺取脱贫攻坚战全面胜利,但是今后面临如何巩固脱贫成果、防止脱贫人口返贫的问题。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依然面临艰巨的发展任务。

十九大报告对中国的发展中国家身份再次作出明确定位:“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2019年9月27日,中国政府发布的《新时代的中国与世界》白皮书中也说明了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发展中国家的现实国情。2020年5月28日,李克强总理在记者招待会上指出,中国“人均年收入是3万元人民币,但是有6亿人每个月的收入也就1000元”。这是习近平把中国定位为国际秩序中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基本国情。

第二,发展中国家要推动国际秩序朝着公正合理方向发展。习近平认为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共同诉求是维护公平正义的国际秩序,即维护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政治秩序,维护国际经济秩序中公正平等的自由多边贸易秩序,反之,国际秩序中那些维护西方霸权与强权的制度,则需要广大发展中国家联合起来推动其进行改革。

习近平还把广大发展中国家作为中国对外政策的基础,并多次声明,中国在联合国的一票永远属于发展中国家。十九大报告提出中国将“秉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倡导国际关系民主化,坚持国家不分大小、强弱、贫富一律平等,支持联合国发挥积极作用,支持扩大发展中国家在国际事务中的代表性和发言权”。在国际关系实践中,中国不仅与发展中国家在国际秩序框架内共同争取发展中国家权益,而且凭借上海合作组织、“金砖国家”、中非合作论坛、中阿合作论坛、中拉论坛、“一带一路”等多种组织、机制及平臺,为广大发展中国家提供力所能及的援助,有力支援了它们的发展,团结和壮大了改革国际秩序的力量。

三、习近平关于中国在国际秩序中国家身份定位的主要特点

1.体现了自我认定与他者认同的统一

中国实力增强后,西方霸权国家为遏制中国,在鼓吹中国要承担更多国际责任的同时,制造新一轮“中国威胁论”,渲染中国将成为现行国际秩序的挑战者、破坏者甚至颠覆者,但是国际社会同样存在对中国国家身份的客观理性认知。

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在很多讲话中以中国国情为基础,对中国的国家身份作出准确定位,这种自我认定与国际社会客观理性的认知具有一致性。无论是国际秩序中的四大国际组织还是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目前依然普遍承认中国的世界大国、新兴市场国家及最大发展中国家身份,即便在西方国家的政界、学界及民间,也存在能够客观分析中国发展程度的力量。习近平关于中国在国际秩序中国家身份的三重定位,回应了国际社会对中国的质疑,批驳了霸权国家企图借机遏制中国发展的错误导向,支持了客观公允评价中国发展程度的观点。从这一角度而言,习近平对中国在国际秩序中国家身份的三重定位是自我认定与他者认同共同建构的。

2.突出了中国经济发展要素

任何国家在国际秩序中都有多重身份,但是在不同历史阶段,国际社会总是特别关注一个国家比较突出的、对国际秩序产生重大影响的那些身份,从而使国际秩序中的国家身份有了主次之分。

当代中国不仅是世界大国、新兴市场国家、最大发展中国家,还有社会主义国家、“金砖国家”、东方大国等身份。在意识形态强烈对抗的冷战时期,中国的社会主义国家身份得到凸显,冷战后发展问题成为国际社会共同关注的焦点,中国的发展中国家身份得到重视。21世纪以来,中国经济发展速度与水平对国际秩序产生重大影响,国际社会对中国的国家身份认知出现混乱,扭转这种现象,必须要从中国经济发展水平切入,使国际社会充分了解中国的发展程度。因此,尽管中国的国家身份复杂而多元,但是习近平对中国的国家身份定位有其重点,主要从经济发展角度把中国定位为世界大国、新兴市场国家及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既肯定中国的经济发展成就,也强调中国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向国际社会展示了中国发展的全貌。

3.实现了国家不同身份代表利益的统一

国家的不同身份代表不同利益,不同利益可能会发生矛盾。中国的不同国家身份也明显存在自我利益与他者利益的矛盾、不同他者利益之间的矛盾,这就要求中国必须平衡好不同利益之间的关系,既要承担大国责任,又要代表弱小国家发声;既要维护发展中国家利益,也要与大国合作推动国际秩序改革。

习近平对中国在国际秩序中国家身份的定位明确了中国在国际社会中的权利与义务、国际秩序理念及战略目标,平衡和调适中国不同国家身份代表的利益。具体而言,中国首先致力于解决自身的发展问题,维护和实现本国利益,在十八大和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与相关战略规划,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同时,中国也担当大国责任,为国际秩序贡献中国智慧与方案,在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提供人道主义援助、促进可持续发展等各方面作出了重大贡献。

4.明确了改革霸权秩序的战略目标

中国自1971年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后,又于1980年先后恢复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的代表权,于2001年9月加入WTO,21世纪中国加入了更多国际组织,全面融入现行国际秩序。今天的中国越来越积极地参与各种国际事务,中国的这种特点属于正向认同国际秩序的现状性国家。

习近平把中国定位为国际秩序中的新兴市场国家及世界上最大发展中国家,表达了中国对现行国际秩序的认同,这种认同属于现状性国家的两种认同层次,第一层次是实现和维护本国利益的利益性认同,第二层次是内化和遵守国际秩序主流价值观、国际规范和国际制度的观念性认同。由于现行国际秩序是二战后由美、苏、英三大国家主导建立的,不可避免受到大国操控,广大发展中国家没有得到应有的话语权,因此,世界上绝大数发展中国家虽然与中国一样,属于正向认同国际秩序的现状性国家,但是这些国家始终坚持与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作斗争。从国际局势及发展趋势来看,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大国必然会想方设法遏制中国的崛起。习近平认为中国要继续团结和联合广大发展中国家,推动国际秩序朝着公正合理方向发展,明确了中国要求改革霸权秩序的战略目标。

结论

[责任编辑:杨小扬]

猜你喜欢
秩序大国身份
绘画
多想记住你的脸
秩序
令人惊叹的发明大国
心灵秩序
跟踪导练(三)(5)
老师来审题
妈妈的N种身份
身份案(下)
乱也是一种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