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克芝
摘 要:心理健康是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基础。因此,高校对大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符合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符合社会健康发展的要求,符合完善高校教育体制的要求,符合大学生全面发展的要求。在具体教学中,教师要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基础建设,不断优化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合理、科学定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同时营造积极的心理健康教育氛围。通过正确的引导和心理疏导,大学生可成功渡过心理敏感期,掌握适应社会的技能,逐步提升心理健康的自我调节能力。
关键词:大学生;心理健康;素质教育;技能;策略
中图分类号:G444;G642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3561(2021)35-0142-03
近年來,大学生频频出现心理健康问题。各种行为问题、心理问题、人格和社交障碍问题严重威胁着大学生的生命健康安全,影响大学生的全面发展。而有的问题甚至会造成更严重的后果,例如,导致学生休学、退学,甚至有的大学生出现轻生或者残害他人的念头,这对个人人身安全和社会公共安全来讲,都是潜在的不稳定因素。因此,高校有必要对大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通过正确的心理疏导,逐步提升大学生的心理素质,为社会培养高素质、全面发展的人才。
一、心理健康教育的概念
心理健康教育是以心理学为基础,根据大学生心理发展规律形成的一种教育方法。心理健康教育对于培养学生的良好心理品质,提高学生的自我心理调节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积极意义。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一环,心理健康教育对于实现新世纪的教育目标、培养高素质人才具有积极作用与价值。目前,心理健康教育在高校已取得较为明显的成果,但仍需广大教育工作者在理论教学和实践中,完善教育内容与形式,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教学服务。
二、心理健康教育的特点
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是确保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提升学生心理素养,进而促进学生其他学科的学习,实现学生的健康成长,全面发展。
1.心理健康教育是体现生命关怀的教育
心理健康教育是人性化的教育,能彰显对学生的生命关怀。其倡导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从人性的发展规律出发,探寻适宜学生发展的人文关怀。积极的人文关怀能有效拉近师生距离,形成良好、和谐的师生关系,而和谐的师生关系最终将为学校教育目标的实现做出贡献。
2.心理健康教育是体现新课标理念的教育
心理健康教育强调从学生出发,运用一系列创新的教育方式,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能够体现以人为本的现代教育理念。
3.心理健康教育有利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心理健康教育注重教育目标的实现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不仅关注社会对人才的需求,还将关注点放在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需求方面,以此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4.心理健康教育是体现和谐理念的教育
心理健康教育的和谐性体现在学生的内在协调性上,这种协调性不只是心理和教育的和谐,还包含心理和社会的和谐。心理与教育的和谐指的是学校的价值观引导和教育环境,心理与社会的和谐包含学生对社会环境的适应性。心理健康教育的和谐需要学校、社会和家庭三方的配合,共同为学生营造良好的成长、发展环境,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增强学生的自我调控能力,培养学生坚韧的性格。
三、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
心理健康教育是时代对大学教育提出的新要求,是学生提升心理承受能力和心理健康水平的有效途径,是促进学生和谐、全面发展的基础手段。
1.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符合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
人的素质包含心理素质、身体素质、生理素质、文化素养和社会道德素质、技能素质等内容。其中,生理素质是人最基本的素质,是保证人健康成长的基础;文化素质和社会道德素质是维持社会和谐发展和安定团结的基础;心理素质则是人成长中的杠杆,介于以上两者之间,是保证人各项素质发展的前提。心理素质不但能影响一个人的身心健康发展,还是提升一个人其他素质的前提,影响其他素质的发展,是一个人所有素质提升的核心。因此,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能推动我国素质教育的发展、进步,能从根本上提高素质教育水平与质量。
2.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符合社会健康发展的要求
21世纪是信息化时代,科技的迅猛发展使得社会各行业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而社会各行业之间的竞争不再是传统的物质竞争,而是人才之间的竞争,人才是社会各行业的核心竞争力量。若失去了人才,各行业在市场中的竞争优势和竞争力将会大幅度下降。因此,现阶段高校的主要任务就是为社会培养高素质人才,满足社会对综合型人才的需求。而为适应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大学生要不断学习,不断提升自我,面临的压力也越来越大,在长期高压之下,部分大学生会产生心理问题。因此,高校针对大学生开展的心理健康教育符合高速发展的社会的要求。
3.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符合完善高校教育体制的要求
高校要想实现发展、进步,就要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教学水平,让学生获得更多的知识,提升多种能力。心理健康教育也是高校教学质量的重要体现。如果大学生出现了较为严重的心理问题,不仅会对学生的个人学习行为产生影响,还会阻碍高校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的提升。反之,优质的心理健康教育不但能提高学生的个人心理水平,还能提升高校的总体教学质量与教学效果。首先,教师通过优质的心理健康教育不但能了解学生的心理变化,还能通过沟通与交流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提高学生对其的信赖程度,推动教学管理工作有序进行。其次,教师通过优质的心理健康教育能够改变学生的学习状态,让其端正学习态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并在此过程中丰富知识积累,提高学习能力。另外,教师还可通过心理健康教育加强对学生的管理,提升学校整体管理水平。总之,高校通过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能为学生营造和谐健康的学习氛围,帮助学生解决生活和学习中的困难,让学生养成乐观向上的品格,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提升自我心理调节能力。
4.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符合大学生全面发展的要求
为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教师要充分发挥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心理健康教育是大学教育所有内容的核心与基础,能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状态,并对学生的思维方式及其个人行为产生积极影响。教师也可以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其他学科的教学中,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学习态度和生活方式,让学生在学习、生活中逐步提高个人综合能力,实现全面发展。
在教学中,大学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还要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一个拥有健全人格的学生,未来步入社会后,才能游刃有余地处理家庭、工作、生活中的各项事宜。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还有利于学生塑造强健的体魄。良好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二者之间是紧密联系的,缺一不可。良好的身体素质是一个人形成健全人格的基本保障,如果身体素质不好,就易产生疲劳和不适感,进而造成人的情绪欠佳,这不利于良好心理素质的形成,还可能出现疲于应付他人的人际交往障碍。心理状况不佳会给生活造成不必要的麻烦,使得不良状况频发,并给身体健康带来影响。因此,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能帮助大学生形成健康的体魄与积极向上的心理状态,为大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四、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
1.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基础建设
高校要想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就要分析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然后拿出可行的措施针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进行有效的疏导。首先,要向大学生普及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知识内容。学校与相关教育部门可根据当前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及心理需求,为学生制定针对性的心理健康教育理论知识学习方案,完善心理健康教育管理制度与教学内容。心理健康教育体系的建立一定要与大学生当前的心理健康状况一致,否则心理健康教育将会流于形式,无法发挥其真正作用。其次,高校可从社会聘请或者通过培训打造一支高素质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团队。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团队是心理健康教育开展的主导,同样也是保证心理健康教育水平和质量的前提与基础。高校从社会聘请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不仅要具备丰富的心理学知识,还要拥有丰富的心理健康教学经验。高校通过提高招聘门槛和条件,可以优势互补的方式提升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专业水平。同时,高校要定期对教师进行培训,让教师意识到心理健康教育对大学生的重要性,从而不断提升自身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视程度,达到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心理健康教育水平,以此逐步提高大学生的心理素养。
2.不断优化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
心理健康教学并不是一成不变的,高校要不断优化、完善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首先,高校可开设心理健康教育必修课程,通过对大学生传授心理健康理论知识,让其具备自我情绪调控能力,加强心理防线建设,形成健康、积极向上的人格。其次,高校可针对不同年龄、不同年级的学生进行不同内容的个性化心理健康教育,通过多元化的教学内容提升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另外,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还可以通过其他学科的教学渗透,让大学生在学习其他学科知识的同时接受心理健康教育,在潜移默化中逐渐形成正确的心理认知。心理认知的基础打好之后,学生就会慢慢朝着越来越好的方向发展。再次,高校在举办课外趣味性活动时,也可以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内容,逐步提升学生的心理素质。
3.合理、科学定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
基于素质教育理念,高校应遵循“以人为本”的教育原则,在教学中,不仅要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还要注重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作为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与载体之一,高校要将心理健康教育纳入高校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中。心理健康教育不仅要解决学生日常学习、生活中的困难,还要引导学生树立良好、积极的心理态度。首先,心理教师要对大学生进行科学、合理有效的心理疏通和辅导,帮助大学生解决日常学习和生活中的困难,使其减小压力,并以科学合理的方式将压力转化为动力,逐步提高自我心理调节能力,形成健康、积极向上的人格。其次,要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其积极乐观的心理,使其具备以科学的方法对自己的心理和情绪进行合理调控的能力,从而正确认识自我、完善自我,提高抗挫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最终形成坚韧的品格。
4.营造积极的心理健康教育氛围
为提高大学生的心理素养,高校要营造积极的心理健康教育氛围,可利用新媒体对心理健康以及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进行宣传、推广,形成良好的氛围。出现心理问题不怕,只要进行正确疏导,就不会对学生产生明显影响,因此,高校可以利用各种方式为学生提供情绪疏导的途径,让学生时刻保持积极、良好的心理状态。另外,教师还可以建立专门的心理疏导网站,为有心理问题的学生答疑解惑,以科学合理的方式为学生解决心理问题,使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步入正轨。高校还可以利用学校食堂的移动电视进行心理健康知识的宣传,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进行心理干预。总之,高校要利用一切可利用的资源进行心理健康知识的宣传,将心理健康教育覆盖校园的各个角落,帮助学生形成健全人格,形成健康心理。
五、结语
心理健康直接关系到大学生的成长和成才,因此,高校有必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在教学中,高校要提高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程度,帮助大学生建立牢固的心理防线,提高其适应社会的能力和情绪的自我调控能力。同时,要加强对教师的培训,择优录用心理健康教育相关专业的教师,逐步提高教师团队的心理健康教育能力,從而对学生进行高质量心理疏导。另外,高校要营造积极的心理健康教育氛围,使心理健康教育的理念深入师生内心,从而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抗挫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成长为具有良好心理素质的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刘杨扬.辅导员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研究[J].长江丛刊,2020(06).
[2]劉占军.00后大学生平等人际交往伦理观研究——基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J].教书育人,2020(06).
[3]石彩虹,田爱香.“体验式教学”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中的运用[J].菏泽学院学报,2020(01).
[4]丁爱芹.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改革的必要性和方向[J].现代职业教育,2020(08).
[5]金玲.浅谈高校辅导员如何做好大学生就业心理辅导工作[J].就业与保障,2020(03).
[6]程淑华,张东,陈雅兰.当代大学生心理弹性的现状及对策——基于哈尔滨市和齐齐哈尔市在校大学生的抽样调查[J].池州学院学报,2019(06).
[7]曹畅.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课堂的五个“变”[J].河南教育,2020(12).
Exploration of the Necessity and Strategy of College Students'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Sun Kezhi
(Suqian University, Suqian 223800, China)
Abstract: Mental health is the basis of college students' growth and success. Therefore, carrying out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for college student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meets the basic requirements of quality education, the requirements of social healthy development, the requirements of perfecting the college education system and the requirements of the all-round development of college students. In the specific teaching, teachers should strengthen the basic construc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constantly optimize the teaching methods and teaching contents, reasonably and scientifically locate the goal of college students'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and create a positive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atmosphere at the same time. Through correct guidance and psychological counseling, college students can successfully go through the psychological sensitive period, master the skills to adapt to the society, and gradually improve the self-regulation ability of mental health.
Key words: college students; mental health; competence education; skill; strateg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