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淼
辽宁省辽阳辽化医院 (辽宁辽阳 111003)
目前,临床针对乳腺癌患者多实施手术治疗方案,其中乳腺癌根治术具有病灶清除率高、术后复发率低等优势,临床运用较广[1]。但该手术具有一定的创伤性,术后极易出现术侧肢体肿胀,若不采取相应措施及时予以干预会影响患者的术后康复进程,导致上肢功能障碍,不利于患者的术后恢复。既往在乳腺癌患者术后多给予患者康复护理,但受手术创伤性及患者耐受力的影响,往往达不到预期的护理效果,术侧肢体肿胀发生率仍较高,影响上肢功能恢复,故需寻求更高效的干预方案。空气波压力治疗仪通过反复充、放气对肢体产生挤压作用,加快静脉血流速度,可有效防治肢体肿胀[2]。基于此,本研究旨在分析空气波压力治疗仪预防乳腺癌患者术后术侧肢体肿胀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选取2019年6月至2020年12月于我院接受乳腺癌根治术治疗的120例乳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观察组年龄24~64岁,平均(42.51±2.16)岁;肿瘤直径2~5 cm,平均(3.75±0.52)cm;病灶分布,左侧26例,右侧34例。对照组年龄23~63岁,平均(42.41±2.18)岁;肿瘤直径2~6 cm,平均(3.80±0.53)cm;病灶分布,左侧30例,右侧30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方案通过辽宁省辽阳辽化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纳入标准:符合《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诊治指南与规范(2015版)》[3]中的乳腺癌诊断标准;符合改良根治术的手术指征;心、肝、肾功能正常;单发病灶;肿瘤距乳晕>5 cm。排除标准:合并其他恶性肿瘤;腋窝淋巴结有明显融合,且与腋静脉及臂丛神经相连;合并累及皮肤的活动性结缔组织病;生存期<6个月;术侧上肢存在感染、大面积溃疡或皮疹。
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护理。(1)宣教护理:护理人员采用口头、视频宣教等方式向患者介绍术后护理重点及配合要点,并说明上肢肿胀的发生原因及预防措施。(2)心理干预:术后护理人员要多与患者进行沟通,及时疏解患者的焦躁、抑郁等消极情绪,并向患者介绍康复患者的成功经验,增强患者的康复信心。(3)镇痛护理:护理人员术后每隔2 h评估1次患者的疼痛程度,针对轻度疼痛患者,给予非阿片类药物镇痛;针对中重度疼痛患者,遵医嘱使用镇痛泵,且与患者进行有效的沟通,指导患者通过音乐疗法、情绪转移法、呼吸疗法等方法转移注意力,提升疼痛阈值。(4)功能锻炼:局部按摩,护理人员用温热手掌微压手术瘢痕四周,加速局部血液循环,松弛紧张的皮肤,5 min/次,2~3次/d;肩部运动,要求患者患侧上肢自然下垂,上肢围绕肩部中心点做左右摆动运动,10 min/次,2~3次/d;旋转上肢运动,要求患者挺胸收腹,保持患侧上肢自然下垂,伸直并拢五指,从身体前侧将患肢逐渐抬高至最高处,再由身体外侧逐渐恢复到原来位置,10 min/次,2~3次/d;摸高运动,患者贴墙站立,尽量上抬手臂摸墙壁,并做标记,10 min/次,2~3次/d。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于术后当天使用空气波压力治疗仪(威海市博华医疗设备有限公司,WBH-B型)进行干预:患者取平卧位,伸直上肢,选择合适的气囊套于上肢,松紧度以2指为宜,将导气管按顺序插在气囊接口,设置参数,循环治疗压力为80~110 mmHg(1 mmHg=0.133 kPa),脉冲压力为50~200 mmHg,脉冲持续时间1~5 s,脉冲间隔时间10~50 s,开启电源干预30 min,干预期间需及时询问患者感受,依据患者的耐受阈值对参数进行调整,1次/d。
两组均干预1周。
(1)评估两组术侧肢体肿胀发生情况:轻度肿胀,患侧上肢肿胀最明显处的周径-对侧上肢周径<3cm,多限于上臂近端;中度肿胀,3 cm≤患侧上肢肿胀最明显处的周径-对侧上肢周径≤5 cm,肿胀范围影响前臂和手背;重度肿胀,患侧上肢肿胀最明显处的周径-对侧上肢周径>5 cm,皮肤硬韧,肿胀范围影响前臂、手背及手指。(2)评估两组的功能障碍情况:分别于干预前及干预1周后使用上肢功能评定表(disability of arm shoulder hand,DASH)[4]中A部分(上肢部分活动情况)、B部分(上肢不适情况)评估上肢功能障碍情况,共30个条目,采用1~5分评分法,DASH=(A、B两部分值总和-30)/1.2,分数范围0~100分,分数越高表示功能障碍越严重。
观察组干预期间术侧肢体肿胀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术侧肢体肿胀发生情况比较[例(%)]
干预前,两组DASH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1周后,两组DASH评分均低于干预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DASH评分比较(分,
乳腺癌根治术是治疗乳腺癌患者最传统、最经典的手术方式,但术中因淋巴结清扫及创伤性操作会损伤腋窝下淋巴组织及乳腺周围组织,进而影响患侧血液循环与淋巴循环,引起术侧肢体肿胀,严重影响患者上肢功能的改善情况,故采取相应措施予以干预十分必要。
康复护理通过实施功能锻炼可加速局部血液循环,防止关节僵硬及肌肉萎缩;辅助宣教护理、心理干预及镇痛护理,可有效缓解患者的身心应激反应,提升患者的护理配合度,起到缓解术侧肢体肿胀及改善上肢功能障碍的效果。但该护理措施在实施过程中需患者高度配合,护理效果受患者主观因素的影响较大,部分患者的护理效果有限。因此,寻求一种更为高效的护理措施十分重要。空气波压力治疗仪通过利用多腔气囊有顺序地反复充、放气,使肢体组织产生一定的循环压力,在缓解肢体肿胀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干预期间术侧肢体肿胀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干预1周后,两组DASH评分均低于干预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表明空气波压力治疗仪用于乳腺癌术后患者中能有效降低术侧肢体肿胀发生率,改善上肢功能障碍。分析其原因为,空气波压力治疗仪利用充气气囊内空气波反复膨胀和收缩的作用来促进远心端静脉血液和淋巴液回流至近心端,可有效降低组织间隙胶体渗透压,促进静脉淤血排空及肢体动脉灌注,联合护理干预能发挥协同的作用,进而更好地降低术侧肢体肿胀发生率[5-6]。此外,患者术侧肢体不适感降低利于更好地配合功能锻炼,形成良性循环,快速改善上肢功能障碍。
综上所述,空气波压力治疗仪用于乳腺癌术后患者中能有效降低术侧肢体肿胀发生率,改善上肢功能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