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迎新
天津市第四中心医院心内科 (天津 300140)
目前,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是临床治疗冠心病患者的主要方法。由于桡动脉的位置浅表、周围无其他重要的血管和神经,多数患者选择经桡动脉穿刺进行PCI,但术后仍有部分患者出现穿刺部位出血、肿胀等情况,需进行有效的止血和护理干预[1]。传统的止血方法多以弹力绷带加压包扎为主,但易引起穿刺部位麻木、血肿等不适,影响患者的术后恢复,故需寻找一种更为有效的止血方法。桡动脉压迫止血器具有安全性高、止血效果好等特点,近年来在PCI止血中被广泛应用。有效的护理干预依赖于护理人员的临床判断能力和既往护理经验,可依据患者的病情采取多种护理措施,促进患者的康复[2]。鉴于此,本研究进一步探讨桡动脉压迫止血器联合护理干预在PCI患者中的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选取2019年5月至2020年5月我院心内科收治的108例PCI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止血方法的不同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4例。对照组男39例,女15例;年龄46~61岁,平均(53.32±2.19)岁;病程1~10年,平均(5.56±1.14)年。观察组男34例,女20例;年龄45~60岁,平均(53.26±2.17)岁;病程1~11年,平均(5.61±1.16)年。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纳入标准:符合《内科学(第9版)》[3]中关于冠心病的诊断标准,并经心电图检查确诊;接受经桡动脉穿刺PCI治疗;临床资料完整。排除标准:既往有心脏手术史;第一次穿刺失败;存在免疫功能障碍。
观察组采用桡动脉压迫止血器(深圳市天可医疗科技有限公司,型号:TB-01)联合护理干预。(1)桡动脉压迫止血器:将压迫止血器的止血带展开,将患者的桡动脉穿刺点对准压缩球囊中心处的绿色标志,再将两端的粘扣固定在患者的手腕部;向气囊袋中注入13~18 ml空气,当球囊膨胀时,撤出桡动脉鞘管,观察穿刺点止血器标志处不出现渗血即可;彻底止血后,排出球囊中的气体;4 h后,撤下止血器,对穿刺点进行加压包扎。(2)护理干预:健康教育,在患者入院时,护士向患者发放冠心病知识小手册,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介绍冠心病相关的知识和PCI后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告知患者相应的注意事项,并适当列举以往的成功案例,增强患者的治疗信心;穿刺部位护理,在止血操作过程中,护士应密切观察患者穿刺处的情况,穿刺处若出现水泡、红肿等异常情况,应立即报告医师进行针对性处理;止血后护理,止血后,护士应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检查患者手腕关节的活动和感知情况,并根据患者的恢复情况,协助其在术后1~2 h内适当抬高患侧的肢体,以改善其患肢静脉血液回流,同时嘱患者伤口在3 d内不能沾水,穿刺侧肢体在7 d内不能提重物。
对照组采用常规止血联合护理干预:采用传统弹力绷带加压包扎止血,即将医院自制2 cm×5 cm大小的无菌纱布卷垫在桡动脉穿刺处,在退出桡动脉鞘管后,用弹力绷带对穿刺处进行加压包扎;护理干预与观察组一致。
(1)比较两组围手术期相关指标,包括出血量、止血时间和住院时间。(2)记录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包括术区出血、上肢麻木、上肢肿胀等。
观察组止血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围手术期相关指标比较
观察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例(%)]
冠心病多发于中老年人,具有病残率及病死率均较高的特点,若不及时治疗,可诱发心肌梗死、心力衰竭等并发症,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4]。经桡动脉穿刺进行PCI是目前治疗冠心病患者的常用手术方案,该手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等特点,但术后患者仍易发生术区出血、上肢肿胀等并发症,影响其预后[5]。因此,采用有效的止血和护理干预措施十分重要。常规的止血方案是利用弹力绷带对穿刺处进行加压包扎止血,难以及时观察穿刺处的出血和皮肤变化情况,且术后需长时间加压,会增加患者并发症的发生风险,故需寻找其他安全有效的止血方案。
桡动脉压迫止血器操作简单,配套的绷带柔软透明,能灵活调整压迫的力度,可更有效地促进患者穿刺处血液的回流循环[6]。配合有效的护理对患者的穿刺部位进行干预,及时发现并处理异常情况,有助于促进患者术后康复。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止血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出血量少于对照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表明桡动脉压迫止血器联合护理干预可减少PCI患者的出血量,缩短其止血时间和住院时间,降低其并发症发生率。其原因为,与传统的止血方案相比,桡动脉压迫止血器更利于护士直观地观察患者穿刺处肤色的变化和出血情况,而且以穿刺处为球囊的着力点可减轻穿刺处周围组织和正常血管受到的压迫,提高止血的效果,止血成功后缓慢放气减压可促进患侧肢体血液的回流循环,缓解长时间压迫带来的不适感[7]。在进行护理干预的过程中,通过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可增加其对疾病的认知和了解,增强其治疗信心及依从性,提高其对术后并发症的防范意识,从而促进康复;在患者进行PCI后,密切观察其穿刺部位的情况,可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处理,有利于减少穿刺处的出血量;护理人员协助患者尽早进行患侧肢体的被动活动,可有效增加其静脉血液的回流量,减轻其患侧肢体的压力,减少其并发症的发生风险[8]。
综上所述,桡动脉压迫止血器联合护理干预可减少PCI患者的出血量,缩短其止血时间和住院时间,降低其并发症发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