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燕玉
石狮市总医院妇产科 (福建石狮 362700)
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是妇产科常见疾病,主要由盆底肌组织结构受损、功能缺陷引起,患者可出现压力性尿失禁、子宫脱垂等症状[1]。妊娠与分娩是导致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发生的主要原因,妊娠期间,随着胎儿的不断发育,产妇子宫体积不断增大,作用于盆底支撑组织的压力逐渐增加,导致韧带松弛,盆底支撑力量减弱;分娩过程中,盆底肌肉受到牵拉,导致部分肌纤维断裂,进一步减弱盆底支撑力量,诱发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严重影响产妇产后的日常生活[2-3]。目前,临床主要采用综合康复训练增强产妇盆底肌收缩力,减少子宫脱垂等症状发生,但该方式改善盆底肌功能的程度有限。生物刺激反馈仪可通过利用肌电生物反馈技术促使盆底肌产生自主收缩及盆底肌功能恢复。基于此,本研究探讨生物刺激反馈仪联合综合康复训练对产妇产后盆底肌功能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选取2018年12月至2020年9月于我院妇产科分娩的112名产妇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6名。观察组年龄21~38岁,平均(28.14±2.25)岁;孕周37~42周,平均(39.69±0.74)周;新生儿体质量2 694.54~3 856.37 g,平均(3 258.38±19.75)g;初产妇31名,经产妇25名;剖宫产13名,自然分娩43名。对照组年龄20~36岁,平均(27.94±2.61)岁;孕周37~41周,平均(39.57±0.61)周;新生儿体质量2 688.37~3 849.64 g,平均(3 261.98±20.80)g;初产妇33名,经产妇23名;剖宫产12名,自然分娩44名。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纳入标准:单胎足月妊娠;产后42 d盆底肌力测试结果>2级;产妇及家属已签署研究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合并阴道炎、尿路梗阻;合并泌尿系统感染;既往有盆腔疾病史;存在生物刺激反馈仪禁忌证。
对照组采用综合康复训练,具体如下。(1)健康宣教:护理人员向产妇及家属讲解疾病相关知识,强调盆底肌功能锻炼的重要性;添加产妇微信,将盆底肌功能锻炼过程以视频的形式发送至产妇手机,根据锻炼步骤讲解锻炼过程,然后对产妇进行分段指导。(2)阴道哑铃训练:将1号阴道哑铃装入安全套,借助润滑油将其放入产妇阴道内,以哑铃不脱落为评定标准,指导产妇调节肛门及阴道肌肉收缩力度,逐渐完成爬楼梯、搬重物、咳嗽、跳跃等动作,完成所有动作后,更换为2号哑铃,循序渐进直至5号哑铃,20 min/次,2次/d。(3)盆底收缩训练:产妇取站立位,身体自然放松,缓慢上提肛门与臀部肌肉,5 s后缓慢放松,50个/组,2组/d。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使用生物刺激反馈仪:于产妇进行综合康复训练6周后,联合使用南京贝登医疗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麦澜德MLD-B580型盆底肌训练仪(注册证号:渝械注准20162090062),仪器使用前,告知产妇排空膀胱,取半卧位,将电极探头缓慢置入产妇阴道内,调整电刺激频率为50 Hz,脉宽为250 μs,以产妇感到盆底肌强力收缩但不疼痛为宜,以此唤醒机体的本体感觉;调整电刺激频率为8~32 Hz,脉宽为320~747 μs,刺激Ⅰ类肌纤维;调整刺激频率为20~80 Hz,脉宽为20~320 μs,刺激Ⅱ类肌纤维;根据仪器显示的压力波形,调整产妇锻炼的强度与时间,每次收缩的间隔为2 s,并配合全部场景反射、A3反射、松弛反射等训练模块,30 min/次,2次/周。
(1)盆底肌电值:于干预前及干预12周后,使用生物刺激反馈仪检测两组盆底肌电值,包括Ⅰ、Ⅱ类纤维肌电值及总肌电值。(2)阴道压力:于干预前及干预12周后,使用阴道压力气囊测试两组阴道压力,包括阴道静息压、阴道收缩压。(3)盆底肌张力:于干预前及干预12周后,采用会阴肌力评分法评价两组盆底肌张力,0级,肌肉未收缩;Ⅰ级,肌肉主动收缩1 s;Ⅱ级,肌肉主动收缩2 s;Ⅲ级,肌肉主动收缩3 s;Ⅳ级,肌肉主动收缩4 s;Ⅴ级,肌肉主动收缩5 s。(4)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比较干预期间两组子宫脱垂、尿失禁、阴道壁膨出等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发生情况。
干预前,两组盆底肌总肌电值及Ⅰ、Ⅱ类纤维肌电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12周后,两组盆底肌总肌电值及Ⅰ、Ⅱ类纤维肌电值均高于干预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盆底肌电值比较
干预前,两组阴道静息压、阴道收缩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12周后,两组阴道静息压、阴道收缩压均高于干预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阴道压力比较
干预前,两组盆底肌张力分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12周后,两组盆底肌张力分级均高于干预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盆底肌张力比较(级,
干预期间,观察组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发生率比较[例(%)]
盆底肌肉与尿道、子宫、直肠、膀胱等器官关联,可将盆腔脏器维持在人体正常的生理位置。影响盆底肌功能的因素较多,其中以妊娠与分娩为主要因素[4]。随着妊娠期的发展,产妇盆底组织承受的压力逐渐增大;分娩时,产妇盆底组织神经、肌肉受到外力过度牵拉,导致神经萎缩,间接影响盆底肌肉,引起盆底功能障碍;若不及时干预,可导致盆底肌肉群更加松弛,诱发尿失禁、盆腔脏器脱垂,进一步增加盆底肌功能恢复的难度,降低产妇生命质量[5-6]。
综合康复训练集合多种干预措施,首先,于康复训练前,应注重对产妇的认知干预,通过进行健康宣教,提升产妇对产后盆底康复的认知,使其充分重视盆底肌功能锻炼,从而积极主动地配合护理人员完成训练;其次,指导产妇进行阴道哑铃、盆底收缩等训练,加快盆底血液循环,刺激盆底肌肉收缩,提升产妇控尿能力与生殖器官血流速度,进而活化部分收缩的盆底细胞,改善盆底肌功能[7]。但是,综合康复训练的周期漫长、见效慢,且效果难以保证,临床仍需采取其他的辅助干预手段,以便更好地促进产妇盆底肌功能恢复。
生物刺激反馈仪是一种高科技盆底康复仪器,具有操作简单、见效快等优势。其利用阴道内置电极探头释放电流,以刺激产妇盆底浅层、深层肌肉,唤醒肌肉收缩本体感觉,促使盆底肌肉产生自主收缩,从而增强肌肉弹性,提高盆底肌力[8];电流刺激盆底肌肉还可提升盆底神经兴奋性,激活功能暂停的神经细胞,促使盆底弹性与肌张力恢复,改善部分神经细胞功能,预防尿失禁、子宫脱垂等发生;此外,生物刺激反馈仪可随时监测产妇盆底肌群的生物信号,通过模拟声、光、图像等信号,帮助产妇和操作者了解产妇盆底肌肉的状态,配合A3反射、松弛反射等训练模式,可促使产妇正确地进行盆底功能锻炼,从而促进盆底血液循环,提升阴道收缩肌电值[9]。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12周后,观察组盆底肌Ⅰ、Ⅱ类纤维肌电值及总肌电值、阴道静息压、阴道收缩压、盆底肌张力分级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期间,观察组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结果与贺文丽的研究结果相似[10]。
综上所述,生物刺激反馈仪联合综合康复训练可促进产妇盆底血液循环,增强盆底肌张力,从而改善盆底肌功能,预防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