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萍
天津市人民医院 (天津 300121)
结肠癌是一种发病率高的消化道恶性肿瘤,多发生在乙状结肠和直肠的交界处。该疾病的病程较长,在发病早期患者的临床表现不明显,但需及时治疗,否则随着病情的进展,可导致结肠内瘘、肠穿孔、贫血等,此时癌细胞将会向肝脏扩展,使治疗难度增加[1]。手术是治疗结肠癌患者的首选方式。开腹手术较常用,但开腹手术的创伤大,且术后恢复慢,易引发多种并发症,预后改善效果往往不佳。腹腔镜手术治疗结肠疾病的历史悠久,具有清晰的手术视野,能够有效清除病变组织,同时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的特点,是治疗结肠癌患者的理想术式之一。因此,本研究旨在比较腹腔镜手术与开腹手术治疗结肠癌患者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选取2014年3月至2015年4月我院收治的90例结肠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经肠镜检查及病理检查确诊,根据所采用的术式不同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45例。对照组男24例,女21例;年龄37~72岁,平均(54.50±17.50)岁。试验组男23例,女22例;年龄36~72岁,平均(54.00±18.00)岁。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符合《中国结直肠癌诊疗规范(2017版)》[2]中结肠癌的相关诊断标准;心、肺等脏器功能良好;手术指征明确;患者及家属知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凝血功能障碍;严重器质性病变;晚期结肠癌;心脑血管病,如合并心脏病和高血压;沟通障碍;精神疾病。
两组均进行基础护理和治疗,以保证患者处于最好的状态。
对照组行常规开腹手术:进行全身麻醉,根据肿瘤部位选择适当的体位,铺消毒巾,经腹直肌逐层切开入腹腔,切口8~10 cm,确定肿瘤大小及其与邻近器官的关系,然后离断主负责血管,彻底切除病灶肠段,清除相应区域淋巴结,吻合切口,冲洗腹腔,置引流管,逐层缝合,完成手术。
试验组实施腹腔镜手术治疗:采用全身麻醉,建立CO2气腹,于脐部穿刺作一10 mm的操作孔为观察孔,于两侧骼前上棘水平,以腹直肌外缘打孔,作一操作孔为手术孔,于右下腹作一5 mm的操作孔为辅助手术孔,使用钛夹或聚合物夹住肠系膜根部血管,在腹腔镜下游离结肠及系膜,清扫系膜血管及邻近淋巴结,完全切除病变组织,使用温的0.9%氯化钠注射液冲洗腹腔,放置引流管,逐层缝合、包扎切口。
(1)统计术后1个月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包括吻合口瘘、吻合口出血、尿潴留、切口感染及肠梗阻等。(2)比较两组的生存率,两组均进行为期5年的随访,比较术后2、5年患者的生存率情况。
试验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例(%)]
试验组术后2、5年的存活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术后生存率比较[例(%)]
结肠癌是最常见的消化道肿瘤之一,其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在欧美国家中,结肠癌是第三大消化系统恶性肿瘤[3]。该病与生活方式、饮食结构、环境、遗传等因素密切相关。在结肠癌发病初期,患者的症状表现多不明显,待症状明显时,肿瘤往往已发生浸润和转移,而此时多处于中晚期。手术和化疗是目前治疗结肠癌患者的首选方法,不仅能改善中晚期结肠癌患者的预后,而且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近、远期生存率。临床治疗结肠癌患者一般选择开腹手术[4]。但开腹手术的创伤大,且术后恢复慢,易引发多种并发症,预后改善效果往往不佳。近年来,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腹腔镜技术在临床上被应用广泛,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等特点。
本研究结果显示,试验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表明腹腔镜手术能够有效提高结肠癌患者的预后效果,最大限度地减少手术创伤,促进患者机体愈合和术后康复。目前,临床上对于结肠癌患者的临床治疗以手术彻底切除肿瘤为主,为患者提供唯一可能治愈的机会,提高患者的近期和远期生存率[5]。本研究结果显示,试验组术后2、5年存活率高于对照组(P<0.05),表明与传统开腹手术相比,腹腔镜手术的疗效更显著。分析可能是因为常规开腹手术的创伤较大,且切口较长,易产生一系列并发症。而腹腔镜结肠癌根治术则有效地弥补了开腹手术存在的不足[6]。腹腔镜在扩大手术视野的基础上使术者清晰识别机体组织解剖结构,准确分离,保护重要脏器,减少腹腔内器官的干扰,避免肿瘤转移,有效改善患者的预后,提高患者的近、远期疗效及生存率。
综上所述,与传统开腹手术相比,腹腔镜手术能有效治疗结肠癌患者,且并发症少、远期疗效佳。但该术式手术时间长,对术者的要求也更高,需严格把握手术指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