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下黑猪与鲁莱黑猪正反交F1代杂种优势的估计

2021-11-24 11:27李龙云肖石军张则凯黄黎斌姚文武涂金敏郭源梅
畜牧兽医学报 2021年11期
关键词:杂种优势体尺黑猪

晏 敏,李龙云,肖石军,郑 浩,张则凯,黄黎斌,姚文武,涂金敏,郭源梅*

(1.江西农业大学 省部共建猪遗传改良与养殖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南昌 330045;2.江西山下投资有限公司,赣州 341000)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猪肉风味口感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目前市场上的商品猪以外三元为主,虽然产肉量高但肉质较差,不能满足人们对肉鲜味美优质猪肉的需求。早在20世纪50年代,我国就已经开始了优质肉猪品种的培育。到目前为止,已经培育了数十个含有地方猪种血缘的优质肉猪新品种[1],如苏太猪[2]、湘村黑猪[3]、松辽黑猪[4]、鲁莱黑猪[5]等。这些培育品种具有肉质好、适应性强、产仔数多等优点,但生长较慢、体型较小、产肉量较低[6],多数只能作为生产优质肉猪的母本。利用巴克夏♂×里岔黑猪♀杂交培育的山下黑猪具有体型大、肋骨数多、肉质好、生长较快等优点[7],非常适合作为生产优质肉猪的父本。选择一个母本与山下黑猪配套,是山下黑猪高效利用的前提。在现有的众多母本中,鲁莱黑猪肉质优良(肉色评分4.00[8],肌内脂肪含量平均高达5.25%[9]),产仔数高(经产母猪产仔数和产活仔数分别为14.6和13.3头)[10],是生产优质肉猪非常理想的母本[11]。目前,山下黑猪与其他品种杂交未见报道,鲁莱黑猪与其他品种杂交的研究报道也极少。巴克夏与鲁莱黑猪杂交F1代胴体瘦肉率、肉色和大理石纹评分分别为56.88%、3.46和2.60,背最长肌中鲜味氨基酸含量占比和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分别为79.25%和58.64%[12]。汉普夏与鲁莱黑猪(汉鲁莱)、杜洛克与鲁莱黑猪(杜鲁莱)、长白与鲁莱黑猪(长鲁莱)和大白与鲁莱黑猪(大鲁莱)F1代的日增重分别为670.32、657.31、647.45和656.28 g,料肉比分别为3.15、3.18、3.23和3.21[13]。

本研究对山下黑猪、鲁莱黑猪以及它们正、反交F1代4个群体的生长肥育、体尺外貌、生产繁殖和胴体肉质4类共43个性状进行测定,并估计山下黑猪和鲁莱黑猪正反交F1代的杂种优势,为筛选出最佳杂交组合和山下黑猪后续配套系生产模式提供理论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动物

本研究共使用了4个试验猪群,即山下黑猪、鲁莱黑猪、正交群体(山下黑猪♂×鲁莱黑猪♀)和反交群体(鲁莱黑猪♂×山下黑猪♀),它们均来自江西山下投资有限公司(江西,赣州)。山下黑猪是通过巴克夏公猪和里岔母猪杂交培育而成的优质肉猪父本,具有较高的产肉性能[7]。山下黑猪的数据来自生产记录,其中繁殖性状来自663头母猪的繁殖记录,屠宰性状来自2 000头猪的屠宰(210日龄左右)测定,生长性状来自30 000头生产群的生长记录,体尺性状(210日龄左右)来自1 000头猪的体尺测定。鲁莱黑猪于2017年从山东莱芜市莱芜猪原种场有限公司(山东,莱芜)引进,共43头,其中公猪3头和母猪40头。鲁莱黑猪纯繁使用了15头母猪和3头公猪,正交使用了6头山下黑猪公猪与25头鲁莱黑猪母猪,反交使用了35头山下黑猪母猪与3头 鲁莱黑猪公猪。试验组合由山下黑猪(164头)、鲁莱黑猪(69头)及其正、反交群体共4组。4个群体的公猪在出生后3 d内进行阉割,母猪不去势。哺乳至22~28日龄断奶,1周后以窝为单位,随机混合进入保育阶段;保育至30 kg时转入生长阶段,生长至60 kg时转入肥育阶段。不同阶段猪只分区饲养,根据各个阶段猪的营养需求,饲喂相应的全价配合饲料。保证猪舍正常通风,自然采光,自由采食和饮水。对各试验猪群尽量保持统一的饲养管理条件,减少环境对生产性能的影响。

1.2 性状测定

本试验共测定了4类重要经济性状,即繁殖性状、生长肥育性状、体尺性状和胴体肉质性状。

1.2.1 繁殖性状 繁殖性状主要包括总产仔数(TNB)、产活仔数(NBA)、初生窝重和初生均重。在母猪分娩时,记录TNB和NBA,并根据每头初生仔猪的体重来计算初生窝重和初生均重。

1.2.2 生长肥育性状 生长肥育性状包括初生重、21日龄重和达100 kg体重日龄(D100 kg)。在仔猪出生24 h内,用电子秤称每头新生仔猪的体重,即初生重(BW1)。在21日龄时,用同一型号的电子秤称每头仔猪的体重,即21日龄重(BW21)。在屠宰前或体尺测定时,用种猪体尺测定笼称量猪只活体重或结测体重,然后通过下列校正公式,把活体重或结测体重校正成D100 kg[14]:

其中,公猪和母猪的CF分别为1.356和1.385。

1.2.3 体尺性状 当猪只体重在75~110 kg之间时进行体尺性状测定,包括体长、体高、胸围、胸宽、管围、臀宽。在测定过程中,猪只用保定绳保定。在其自然站立姿势下,用软皮尺测胸围(肩胛骨后沿胸部垂直周径)、管围(左前肢前臂骨最细处的周径)和体长(左右耳根上缘连线中点至尾根的距离),用测杖F尺测量体高(肩部最高点到水平地面的高度)、胸宽(肩胛骨后沿胸部左右侧之间的最短距离)和臀宽(臀部左右最宽处的直线距离)[7]。

1.2.4 胴体肉质性状 当猪只体重达90~115 kg时进行屠宰,测定胴体及肉质性状。屠宰前停饲24 h,自由饮水,屠宰前称量个体活重。屠宰褪毛后,除去内脏(保留肾和板油)的重量作为胴体重(含头和蹄),屠宰率等于胴体重除以宰前活重。胴体劈半后在左半边胴体上用软皮尺测量胴体直长(耻骨联合前缘至第一颈椎凹窝部的长度)、斜长(耻骨联合前缘至第一肋骨与胸骨联合处中点的长度)、胸椎长(从第一胸椎前沿至最后胸椎后沿的长度)、腰椎长(从第一腰椎前沿至最后腰椎后沿的长度)和颈椎长(从第一颈椎前沿至最后颈椎后沿的长度),并分别统计胸椎和腰椎数量。用电子游标卡尺测量肩部、胸部(6~7肋)、腰部和荐部4个部位背膘厚,取4点均值为平均背膘厚。在第十胸椎处取背最长肌,测量眼肌面积(用硫酸纸描绘出轮廓后扫描到CAD软件进行计算)、45 min和24 h肉色(用Minolta色差仪对其L*、a*和b*值进行测定)、45 min和24 h pH(使用pH计在背最长肌取两点测量,取其均值作为最终值)、45 min和24 h大理石纹评分(将NPPC标准比色板与肉样对照并目测肉样评分)和24 h嫩度(取3小块肉样放在嫩度计剪切片底部进行剪切操作并记录剪切力值最后取均值)[15]。

1.3 统计分析方法

用SAS统计分析软件(SAS9.0,SAS Institute Inc.)的GLM过程,在不同群体中计算各性状的最小二乘均数,并检验各性状最小二乘均数在不同群体之间是否存在显著差异。用Bonferroni多重比较校正方法对P值进行校正,降低试验水平的假阳性率。使用如下线性模型对繁殖、生长肥育、体尺和胴体肉质性状进行统计分析:

yijkl=μ+sexi+crossj+parityk+el

其中,yijkl为第i种性别、第j个群体、第k个胎次和第l个个体的表型;μ为群体平均数;sexi为第i种性别的固定效应;crossj为第j个群体的固定效应;parityk为第k个胎次的固定效应;el为第l个个体的随机误差。分析繁殖性状时不考虑性别效应(只有母猪有繁殖记录)和胎次(分胎次分析),分析初生窝重时把NBA当作协变量;分析初生重时,还考虑了总产仔数(作为协变量);分析21日龄重时,还考虑了产活仔数和初生重(均作为协变量);分析体尺、胴体和肉质性状时不考虑胎次,但把体尺测定时的体重和胴体重分别作为体尺和胴体性状的协变量。

利用4个群体的最小二乘均数计算正交(HAB%)和反交(HBA%)的杂种优势率:

HAB%和HBA%分别为正交和反交的杂种优势率;LSMeanAB和LSMeanBA分别为正交和反交的最小二乘均数;LSMean山下黑猪和LSMean鲁莱黑猪分别为山下黑猪和鲁莱黑猪的最小二乘均数。

2 结 果

2.1 繁殖性状杂种优势结果分析

由表1可知,山下黑猪头胎的总产仔数和产活仔数均显著低于鲁莱黑猪(P≤0.017 1)和正交群体(P≤0.021 7),与反交群体(P≥0.125 8)没有显著差异,其余群体之间无显著差异(P≥0.150 0);头胎总产仔数和产活仔数的HAB%分别为6.96%和10.81%,HBA%分别为-6.85%和0.17%,正反交均不显著(P≥0.154 6)。山下黑猪和反交群体的头胎初生窝重极显著高于鲁莱黑猪和正交群体(P≤0.000 1),其余群体之间没有显著差异(P≥0.613 1);头胎初生窝重的HAB%和HBA%分别为-9.25%(P=0.087 3)和19.25%(P<0.000 1)。

第二胎总产仔数在群体间没有显著差异(P≥0.134 1);HAB%和HBA%分别为4.71%(P=0.459 2)和-4.22%(P=0.454 7),均不显著。鲁莱黑猪第二胎产活仔数显著多于山下黑猪(P=0.030 0),其余群体间无显著差异(P≥0.146 9);HAB%和HBA%分别为4.30%(P=0.527 3)和-4.30%(P=0.470 1),也均不显著。山下黑猪和反交群体的第二胎初生窝重极显著大于鲁莱黑猪(P<0.000 1)和正交群体(P≤0.000 7),其余群体间无显著差异(P≥0.478 1);HAB%和HBA%分别为-3.39%(P=0.087 3)和21.48%(P<0.000 1);正交不显著,反交极显著。

2.2 生长肥育性状杂种优势结果分析

表1显示,反交群体的初生重极显著(P<0.000 1)大于其他3个群体,山下黑猪极显著重于鲁莱黑猪(P<0.000 1)和正交群体(P=0.000 2),鲁莱黑猪和正交群体之间无显著差异(P=1.000 0);HAB%不显著(-3.31%,P=0.228 8),HBA%极显著(19.83%,P<0.000 1)。正交群体的21日龄重极显著大于反交群体(P=0.006 5),其余群体间无显著差异(P≥0.068 9);HAB%和HBA%分别为4.14%(P=0.111 3)和-5.20%(P<0.016 0)。山下黑猪达100 kg体重日龄极显著小于鲁莱黑猪和正交群体(P<0.000 1),鲁莱黑猪极显著大于反交群体(P=0.000 3),其余群体间无显著差异(P≥0.052 5);HAB%(1.10%,P=0.530 3)不显著,HBA%(-3.04%,P=0.030 9)显著。

2.3 体尺性状杂种优势结果分析

从表1可以看出,鲁莱黑猪的体高显著低于山下黑猪(P=0.020 3)和反交群体(P=0.031 5)的体高,其余群体之间没有显著差异(P≥0.150 6);HAB%和HBA%分别为1.63%(P=0.144 5)和2.03%(P=0.022 3),HAB%不显著,HBA%显著。鲁莱黑猪的体长显著高于正交群体(P=0.023 7)和反交群体(P=0.000 4),山下黑猪的体长极显著高于反交群体(P=0.000 1),其余群体之间无显著差异(P≥0.198 8);HAB%和HBA%分别为-2.41%(P=0.005 4)和-3.24%(P<0.000 1),均极显著。鲁莱黑猪的胸围极显著大于山下黑猪(P<0.000 1)、正交群体(P<0.000 1)和反交群体(P=0.000 4),山下黑猪的胸围极显著小于正交群体(P<0.000 1)和反交群体(P<0.000 1),正交群体和反交群体之间没有显著差异(P=1.000 0);HAB%和HBA%分别为0.79%(P=0.256 1)和0.14%(P=0.801 2),均不显著。胸宽在不同群体间(P≥0.346 8)没有显著差异;HAB%和HBA%分别为-1.14%(P=0.353 5)和0.00%(P=0.997 5),均不显著。山下黑猪的管围极显著小于鲁莱黑猪(P=0.000 1)、正交群体(P<0.000 1)和反交群体(P<0.000 1),反交群体的管围极显著小于正交群体(P<0.000 1),鲁莱黑猪与正交群体之间没有显著差异(P=0.056 4);HAB%(5.80%,P<0.000 1)极显著,HBA%(0.60%,P=0.463 6)不显著。山下黑猪的臀宽极显著(P<0.000 1)大于鲁莱黑猪、正交群体和反交群体,其余群体之间没有显著差异(P>0.089 5);HAB%(-2.20%,P=0.073 4)和HBA%(-0.10%,P=0.920 7)均不存在杂种优势。

2.4 胴体肉质性状杂种优势结果分析

胴体肉质性状的最小二乘均数及其在不同群体间的差异以及正反交的杂种优势率如表1所示。鲁莱黑猪的屠宰率显著高于山下黑猪(P=0.028 6)、正交群体(P<0.000 1)和反交群体(P=0.000 1),其他群体间没有显著差异(P≥0.206 8);HAB%和HBA%分别为-1.62%(P<0.000 1)和-1.19%(P=0.000 4),均极显著。山下黑猪的胴体直长和胴体斜长均极显著大于其他3个群体(P<0.000 1),正交群体的胴体斜长显著长于鲁莱黑猪(P=0.019 8)和反交群体(P=0.010 7),这两个性状在其他群体间没有显著差异(P≥0.549 0);胴体直长和胴体斜长的杂种优势率均极显著:HAB%分别为-1.87%(P<0.000 1)和-1.13%(P=0.010 8),HBA%分别为-1.09%(P=0.004 8)和-2.52%(P<0.000 1)。山下黑猪的胸椎数显著多于鲁莱黑猪(P=0.041 6),其他群体间无显著差异(P≥0.106 9);HAB%和HBA%分别为0.13%(P=0.816 6)和0.54%(P=0.243 3),均不显著。山下黑猪的腰椎数均极显著多于其他群体(P<0.000 1),其他3个群体间没有显著差异(P=1.000 0);HAB%和HBA%分别为-5.90%(P<0.000 1)和-7.02%(P<0.000 1),均达极显著水平。反交群体的胸椎长显著大于山下黑猪(P<0.000 1)和鲁莱黑猪(P=0.012 9),山下黑猪的胸椎长极显著小于鲁莱黑猪(P=0.001 5)和正交群体(P<0.000 1),其他群体间无显著差异(P≥0.277 4);HAB%和HBA%分别为2.57%(P=0.000 5)和4.00%(P<0.000 1),均极显著。山下黑猪的腰椎长均极显著大于其他群体(P<0.000 1),其他3个 群体间没有显著差异(P=1.000 0);HAB%和HBA%分别为-8.72%(P<0.000 1)和-8.76%(P<0.000 1),均达极显著水平。山下黑猪的颈椎长显著大于鲁莱黑猪(P=0.016 8)和正交群体(P=0.000 3),其他3个群体间没有显著差异(P≥0.094 8);HAB%和HBA%分别为-2.29%(P=0.003 9)和-0.40%(P=0.539 8)。反交群体的皮厚极显著薄于山下黑猪(P<0.000 1)、鲁莱黑猪(P<0.016 8)和正交群体(P=0.000 7),正交群体极显著的薄于山下黑猪(P<0.000 1),其他群体间没有显著差异(P≥0.097 7);HAB%和HBA%分别为-8.71%(P=0.000 4)和-17.91%(P<0.000 1),均达极显著水平。山下黑猪的肩部膘厚、6/7肋膘厚和4点膘厚均极显著薄于鲁莱黑猪(P≤0.000 1)、正交群体(P≤0.001 1)和反交群体(P≤0.000 1),鲁莱黑猪的膘厚极显著的厚于正交群体(P≤0.001 7)和反交群体(P≤0.000 1),正、反交群体之间没有显著差异(P=1.000 0);这3个性状HAB%分别为-0.74%(P=0.713 7)、4.01%(P=0.097 2)和0.18%(P=0.932 4),HBA%分别为-0.38%(P=0.827 3)、3.47%(P=0.084 3)和-0.06%(P=0.970 0),均不显著。山下黑猪的腰部膘厚极显著薄于鲁莱黑猪(P<0.000 1)、正交群体(P=0.001 4)和反交群体(P<0.000 1),其他群体间没有显著差异(P≥0.456 0);HAB%和HBA%分别为2.93%(P=0.299 7)和3.40%(P=0.151 5),均不显著。鲁莱黑猪的荐部膘厚极显著厚于山下黑猪(P<0.000 1)、正交群体(P=0.000 1)和反交群体(P<0.000 1),其他群体间没有显著差异(P≥0.597 0);HAB%和HBA%分别为-4.98%(P=0.093 1)和-6.50%(P=0.008 9)。鲁莱黑猪的眼肌面积极显著小于山下黑猪(P<0.000 1)、正交群体(P<0.000 1)和反交群体(P<0.000 1),其他群体间没有显著差异(P=1.000 0);HAB%和HBA%分别为9.94%(P<0.000 1)和9.89%(P<0.000 1),均达极显著水平。

表1 各测定性状的最小二乘均数及杂种优势率

4个群体的45 min pH没有显著差异(P≥0.432 2),杂种优势率也均不显著(P≥0.280 1)。山下黑猪24 h pH极显著低于鲁莱黑猪(P<0.000 1)、正交群体(P<0.000 1)和反交群体(P<0.000 1),其他群体间没有显著差异(P≥0.431 9);HAB%和HBA%分别为0.71%(P=0.174 6)和1.06%(P=0.008 9)。鲁莱黑猪的45 min 肉色评分最高,极显著高于其他群体(P<0.000 1),正交群体肉色评分最低,显著低于其他群体(P≤0.010 4),山下黑猪和反交群体没有显著差异(P=0.453 7);HAB%和HBA%分别为-17.32%(P<0.000 1)和-4.66%(P=0.021 6),均达显著水平。鲁莱黑猪的24 h肉色评分也最高,极显著高于其他群体(P<0.000 1);正交群体肉色评分最低,极显著低于鲁莱黑猪(P<0.000 1)和反交群体(P=0.008 8),与山下黑猪无显著差异(P=1.000 0);HAB%和HBA%分别为-18.51%(P<0.000 1)和-4.88%(P=0.053 5)。鲁莱黑猪45 min和24 h的大理石纹评分均极显著高于其他群体(P<0.000 1),其他3个群体之间无显著差异(P≥0.262 7);HAB%分别为-10.84%(P=0.021 3)和-11.17%(P=0.010 6),HBA%分别为-12.95%(P=0.001 1)和-18.44%(P<0.000 1),均达显著水平。正交群体45 minL*值显著高于山下黑猪(P=0.037 7)和反交群体(P<0.000 1),其他群体间无显著差异(P≥0.148 2);HAB%和HBA%分别为2.48%(P=0.004 4)和-1.54%(P=0.034 2),均达显著水平。山下黑猪24 hL*值极显著高于鲁莱黑猪(P=0.000 9)和反交群体(P<0.000 1),正交群体极显著大于反交群体(P=0.000 5),其他群体间无显著差异(P≥0.148 2);HAB%和HBA%分别为-0.04%(P=0.977 3)和-5.08%(P<0.000 1)。鲁莱黑猪45 min 和24 h 的a*值均极显著高于其他群体(P<0.000 1),山下黑猪极显著低于正交群体和反交群体(P<0.000 1),正、反交群体之间无显著差异(P≥0.239 5);HAB%分别为-30.06%(P=0.000 7)和-26.41%(P=0.000 1),HBA%分别为-21.78%(P=0.003 4)和-11.99%(P=0.039 4),均达显著水平。鲁莱黑猪45 min 和24 h 的b*值均显著高于其他群体(P≤0.044 8),山下黑猪极显著低于正交群体(P≤0.008 0),正交群体45 min的b*值显著大于反交群体(P=0.013 4),其他群体间无显著差异(P≥0.061 3);HAB%分别为2.07%(P=0.259 5)和-1.76%(P=0.415 1),HBA%分别为-3.65%(P=0.016 7)和-6.17%(P=0.000 7)。鲁莱黑猪的剪切力极显著大于其他群体(P≤0.000 9),山下黑猪极显著低于反交群体(P=0.000 2),其他群体间无显著差异(P≥0.210 5);HAB%和HBA%分别为-3.79%(P=0.082 7)和-0.41%(P=0.824 3),均不显著。

3 讨 论

山下黑猪作为新培育的优质肉猪父本,它与优质肉猪母本的杂种优势未见报道。本研究通过测定山下黑猪、鲁莱黑猪以及其正、反交4个群体的繁殖、生长肥育、体尺和胴体肉质性状,估计山下黑猪与鲁莱黑猪正反交的杂种优势,为山下黑猪的配套生产提供理论依据。

我国地方猪种的肉质优良弥补了国外引进商业猪种肉质差的缺点[16]。pH是反映肉质优劣的一个重要指标,如果宰后45 min的pH低于5.9,容易发生PSE肉[17-18]。本试验所有群体45 min的pH均大于5.9,在正常pH范围内。L*值是评价PSE的重要参数,一般认为L*值大于60即可判定为PSE肉,小于30可判定为DFD肉[19-20]。本研究4个群体的L*值均在50以下,在正常肉色范围内。剪切力是度量肌肉嫩度的主要指标,肌肉越嫩,剪切力越小,我国地方猪的剪切力一般在35 N左右[21-22]。本试验中,4个群体的剪切力都超过了58 N,其主要原因是肉样的形状和厚度不一样造成的。本研究测定的鲜肉样为圆柱形,直径为2.5 cm,高度约为2 cm。

生长肥育性状直接影响养殖效益[23-25],特别是达100 kg体重日龄。山下黑猪达100 kg体重日龄显著小于鲁莱黑猪和正交群体,与反交群体没有显著差异;正交和反交群体之间没有显著差异;鲁莱黑猪达100 kg体重日龄最大,显著高于山下黑猪和反交群体。4个群体达100 kg体重日龄优劣关系为:山下黑猪>反交群体>正交群体>鲁莱黑猪。初生重、21日龄重和达100 kg体重日龄在正交群体中不存在显著的杂交优势或杂交劣势,但在反交群体分别存在显著的杂交优势、杂种劣势和杂种优势。

除剪切力外,鲁莱黑猪的肉质显著优于其他3个 群体或与它们没有显著差异。除剪切力外,山下黑猪的肉质均不显著优于正交(45 min肉色除外)和反交群体。除45 minb*值外,反交群体的肉质显著优于正交群体或与之没有显著差异。综上所述,4个群体的肉质优劣关系为:鲁莱黑猪>反交群体>正交群体>山下黑猪。肉色和大理石纹评分均存在显著的杂种劣势,除24 h pH反交群体存在显著的杂种优势率外,pH和剪切力均不存在显著的杂种优势或杂种劣势。

胴体性状是衡量猪肉用性能的重要指标,直接影响生猪养殖者的经济效益[26-28],其中屠宰率、瘦肉率等指标可用来直接评价猪的产肉能力[29]。在这4个 群体中,除胸椎长和皮厚(皮厚与鲁莱黑猪无显著差异)外,山下黑猪其他胴体性状显著优于其他群体或与之无显著差异。除屠宰率显著高于正交和反交群体外,鲁莱黑猪的胴体性状均显著劣于它们或与之无显著差异。反交群体的皮厚显著薄于正交群体,而胴体斜长显著短于正交群体,其他胴体性状在这两个群体间没有显著差异。综合来看,胴体性状优劣关系为:山下黑猪>正交群体 ≈ 反交群体>鲁莱黑猪。胸椎数、颈椎长(正交群体除外)和背膘厚(反交群体荐部膘厚除外)没有显著的杂种优势或劣势,胸椎长和眼肌面积有显著的杂种优势,其余性状均有显著的杂种劣势。

体尺也是反映产肉能力的重要指标[30-32]。鲁莱黑猪的胸围显著大于其他3个群体(表1),但是胸宽与它们没有显著差异,因此鲁莱黑猪的胸深比其他3个群体大,即肚子更大。除胸围和管围外,山下黑猪的体尺性状均显著大于其他3个群体或与之无显著差异。除胸围和体高外,鲁莱黑猪的体尺性状均显著大于正交和反交群体或与之无显著差异。正交群体的管围显著大于反交群体,其他性状之间没有显著差异。综合来看,体尺性状优劣关系为:山下黑猪>鲁莱黑猪>正交群体 ≈ 反交群体。体高在反交群体存在显著的杂种优势,管围在正交群体存在显著的杂种优势,体长存在显著的杂种劣势。

猪的繁殖性状是一个低遗传力性状,是决定养猪经济效益的关键因素[33-34]。低遗传力性状的杂种优势往往比较大[35],但总产仔数和产活仔数均无显著的杂种优势(表1),其主要原因是4个群体的母猪均不是杂种,而是纯种,因此没有杂种优势。山下黑猪和反交群体的母猪为山下黑猪,因此它们的总产仔数和产活仔数均无显著差异;同理,鲁莱黑猪和正交群体的母猪均为鲁莱黑猪,它们的总产仔数和产活仔数也均无显著差异。鲁莱黑猪和正交群体的产仔数多于山下黑猪和反交群体,但是初生窝重显著轻于它们。综合来看,繁殖性状优劣关系为:鲁莱黑猪 ≈ 正交群体>反交群体 ≈ 山下黑猪。

4 结 论

本研究估计了山下黑猪和鲁莱黑猪及其正、反交群体43个性状的杂种优势。除膘厚、眼肌面积和皮厚有显著的杂种优势外,大部分胴体和肉质性状表现出明显的杂种劣势。生长肥育性状的杂种优势在正、反交群体中的表现不一致,正交无明显的杂种优劣势,反交群体表现出显著的杂种优势。由于正反交的母猪都是纯种,因此繁殖性状无明显的杂种优势。山下黑猪和鲁莱黑猪正反交杂种优势的估计为山下黑猪和鲁莱黑猪最佳杂交方式的筛选奠定了基础。

致谢:本研究得到江西农业大学省部共建种猪遗传改良与养殖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黄路生教授的大力支持。

猜你喜欢
杂种优势体尺黑猪
家畜体尺自动测量技术研究进展
中国农业科学院系统总结蔬菜杂种优势的分子基础及育种策略
基于Kinect相机的猪弯曲体尺测量算法研究
肉羊体尺测量 用上“智慧眼”
黑猪
小黑猪
杂种优势减退乃大势所趋
连城白鸭与野鸭及其杂交鸭的体重体尺研究
我所茶树杂种优势利用研究进展与展望
小黑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