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大学生急救素养现状调查

2021-11-24 02:49范伟超杨浩烨
全科护理 2021年32期
关键词:条目信念问卷

范伟超,杨浩烨,张 琰

我国每年意外事故导致死亡的人数约有70万,已成为第四大死亡原因。当意外发生时,如果能第一时间采取正确的应急措施能极大程度提高生存率和预后[1]。目前发达国家的应急培训率最高可达70%,而我国部分发达城市的灾害与突发事件培训率仅为3%,很多地方甚至不足1%[2]。人们越来越意识到急救知识和技能的重要性,对应急培训需求也逐渐提高[3]。急救素养是健康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反映了大众急救知识与技能的获取和掌握情况及正确处理紧急事件维护生命健康的能力[4]。大学生群体作为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人数多、范围广、理解能力强、乐于助人、有责任感,可成为广泛的急救知识传播力量[5]。本调查旨在了解深圳市某大学在校学生的急救素养情况,分析其需求及特点,为今后急救教育课程改革提供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采取便利抽样方法,于2020年3月抽取深圳市某大学学生299人,发放调查问卷,共收回问卷数299份,有效回收率为100%。纳入标准:①在校学生;②自愿接受调查。排除标准:认知能力异常、具有精神或智力障碍者。

1.2 调查工具

1.2.1 一般资料问卷 自行设计的一般资料问卷,包括性别、年级、是否为医学专业等条目。

1.2.2 急救素养问卷 采用万志盈[6]设计的急救素养调查问卷,用于评定居民的急救素养水平,问卷总Cronbach′s α系数为0.897,急救知识技能部分Cronbach′s α系数为0.913,急救信念部分Cronbach′s α系数为0.880。问卷主要包含3个部分:①急救学习情况及需求,包括急救知识学习情况、对自我急救素养的评价,以及对急救知识普及的看法等,共14个条目。②急救知识和技能部分,主要包括急救和火灾报警电话、外伤、心肺复苏、火灾、常见急重症处理和家庭急救,共35个条目,答对计1分,答错计0分,总分 35 分。③急救信念部分,包括积极信念和消极信念两部分,共10个条目,采用Likert 5级计分法,从“完全不同意”到“完全同意”分别赋值1~5分,部分条目反向计分,总分50分,分值越高表明急救态度越积极。

1.3 调查方法 通过问卷星编制电子问卷(https://www.wjx.cn/wjx/design/previewmobile.aspx?activity=61846813&s=1)于2020年3月在上课前对学生进行调查。首先,研究者集中统一向受试者进行解释,使其了解本次调查的目的、意义、填写方法及注意事项后自行填写问卷。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3.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采用描述性分析,t检验或方差分析,相关性分析、多元回归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调查对象基本情况 调查对象共299人,其中男生116人(38.8%),女生183人(61.2%);大学一年级109人(36.5%),大学二年级67人(22.4%),大学三年级105人(35.1%),大学四年级18人(6.0%);医学专业172人(57.5%),非医学专业127人(42.5%)。

2.2 急救学习及需求情况

2.2.1 急救知识学习情况 168名学生(56.18%)接受过急救培训,131名学生(43.82%)未接受过急救培训。曾接受过急救培训的学生对CPR等常用急救技能的掌握情况及学习的积极性均好于未接受过培训的学生(P<0.05),见表1和表2。

表1 大学生常用急救技能的掌握情况 单位:人(%)

表2 大学生是否有主动系统学习、了解过急救常识情况 单位:人(%)

2.2.2 自我急救素养的评价 3人(1%)认为自己对急救知识掌握非常好。6人(2%)认为很有信心、有把握对心搏骤停者进行心肺复苏。面对需要急救的情况, 71名(23.7%)学生表示学过急救,虽然没有信心做好,还是会去帮忙,仅有4人(1.3%)表示学过急救,有信心做好。面对急救的第一反应,有201名(67.2%)学生会想到叫救护车,59人(19.7%)会观察病情并采取简单的急救措施。是否接受过急救知识技能培训及是否主动了解过急救常识在急救知识掌握情况、对病人进行心肺复苏的信心、面对急救情况的真实想法和第一反应方面有差异(P<0.05)。是否主动了解过急救常识对开展急救知识普及宣传活动的态度方面有差异(P<0.05)。

2.2.3 对急救知识普及活动的看法 289名(96.7%)学生支持急救知识普及宣传活动。123名(41.1%)学生认为学校应该负责急救知识普及宣传活动。190名(63.5%)学生认为非常有必要将急救课程设置为中国义务教育的必修课。262名(87.6%)学生认为急救知识普及主要存在的问题是教育普及率低,207名(69.2%)学生认为宣传渠道少也影响急救知识普及。学生目前和希望了解急救知识的主要途径是电脑网络(70.2%、42.1%)和专业人员讲解(63.5%、89.3%)。

2.3 急救知识技能与急救信念得分

2.3.1 急救知识技能得分 研究对象急救知识与技能得分最低8分,最高34分,平均(27.12±3.45)分。各部分知识或技能知晓率及平均得分情况,结果见表3。

表3 研究对象急救知识技能的知晓率及得分(n=299)

2.3.2 急救信念得分 研究对象急救信念得分最低14分,最高50分,平均(40.24±4.78)。各条目得分情况见表4。

表4 研究对象急救信念各条目得分 单位:分

2.4 不同特征学生的急救素养情况 急救知识与技能方面,不同性别、年级、是否为医学专业、是否有主动系统学习了解过急救常识的学生的急救知识与技能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不同性别的学生对常见急重症处理和家庭急救的掌握有差异(P<0.05);不同年级的学生对火灾和常见急重症处理和家庭急救的掌握有差异(P<0.05);医学专业学生对常见急重症处理和家庭急救的掌握较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是否有主动学习了解过急救对心肺复苏、火灾和常见急重症处理和家庭急救的掌握有差异(P<0.05)。

急救信念方面,低年级学生的急救积极信念比高年级学生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是否有主动系统学习了解过急救常识的学生在积极信念、消极信念及急救信念总分上均有显著差异(P<0.05),接受过急救培训的学生在积极信念以及消极信念两方面均高于未接受过急救培训学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

表5 不同特征学生的急救知识与技能、急救信念情况比较 单位:分

2.5 急救知识技能与急救信念得分的相关性分析 Pearson相关结果表明,急救知识与技能与积极信念、消极信念及急救信念总分均呈正相关(r=0.19~0.28,P<0.05)。

2.6 急救知识技能、急救信念得分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分别以急救知识与技能、急救信念得分为因变量,以性别、年级、是否为医学专业、是否经历过急救情况、是否接受过培训、是否主动学习了解过急救作为自变量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是否为医学专业、是否主动系统学习了解过急救常识及性别对急救知识与技能有影响;是否主动系统学习了解过急救常识、是否接受过培训、年级对急救信念有影响,见表6。

表6 急救知识与技能、急救信念得分多元回归分析

3 讨论

3.1 深圳市大学生急救素养处于中等水平 本研究中显示大学生对不同急救知识技能知晓率差异大,常见的意外事故应急处理常识如急救和火灾报警电话掌握较好,但对于偏医学专业的急救知识与技能如常见急重症处理和家庭急救、外伤、心肺复苏的掌握较差,知晓率仅有10.7%、8.03%和4.01%,这与国内其他学者[7-8]的研究结果一致,说明深圳市大学生对急救知识与技能的内容掌握不够全面,整体掌握程度较低。分析其原因主要与缺乏专业的医学知识、学习不够深入全面及未参加过实践训练有关[7]。尽管有超过50%的学生表示接受过急救培训,但是总体对急救能力的自我评价较低,对知识与技能的掌握程度以及遇到急救情况时缺乏自信,但他们也认可培训能够提高他们施救的自信心,这可能是现有的急救知识技能培训形式不够完善[9],导致学生即使接受了急救培训,也未能真正掌握[1]。研究也表明没接受急救操作培训的学生容易遗忘前面所学的急救理论知识[10]。有研究认为如果能将大学生的急救知识与技能水平提高,社会大众急救水平将会提高[7,11]。

急救信念方面,绝大多数学生表示想要去了解急救相关知识和技能,他们认同学习急救知识和技能很有必要,并认为普通居民也需要学习急救,说明大学生重视急救知识和技能的学习,学习的积极性较高。此外,学生普遍认为越早发现处理急救成功率越高,当遇到需要急救的情况时能够采取如拨打急救电话、观察病情变化等简单的应急处理,说明他们急救态度积极,急救意识较强,面对急救情况能勇于施以援手。本研究结果也显示学习积极性越高的学生急救信念越高。但“目前自己已具备一定的急救能力”“即便掌握了急救技术,也害怕要承担急救后果而不敢施救”为学生急救信念得分最低的2个条目,说明大学生对急救能力的自我评价较低,存在一定的顾虑。相关研究表明[12],施救者害怕承担施救造成的后果、法律不完善等会影响人们的急救信念。国外学者Halawani等[13]的研究也表明大学生的急救信念总体积极,但急救知识技能仍然缺乏。

3.2 深圳市大学生急救素养处于中等水平的影响因素分析 研究发现,大部分学生认为急救知识普及主要存在的问题是教育普及率低(87.6%),宣传渠道少(69.2%)。我国由于经济、医疗、教育等原因,急救知识与技能学习尚未设置在义务教育课程中[14]。在高校教育中,本调查发现医学类专业学生的急救知识与技能水平尤其是对急危重症和家庭急救这种专业知识的掌握高于非医学类学生(P<0.05),国内外学者的研究也表明非医学专业大学生院前急救水平有待提高[15-16]。

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是否主动系统学习过急救对急救知识技能和急救信念影响较大,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越强,急救知识与技能掌握越好,急救信念越积极,这是因为主动性较强的大学生其自我效能感越强,对自身和环境更加有信心[17]。低年级学生比高年级学生持有更加积极的急救信念,这与类似研究不同[18],可能是刚入校的大学生学习态度积极,对事物充满信心,对急救信念也持有较积极的态度。参加过急救培训的学生积极信念较强,说明培训可以有效提高学生实施急救的信心,同时他们也存在一些消极信念,这可能因为接受培训后了解更多施救可能带来的后果而担心“背黑锅”等问题,导致其更加担心实施急救带来的不良影响[19-20],使得他们的消极信念水平比未参加过急救的学生高(P<0.05)。

3.3 深圳市大学生急救学习途径现状 调查发现,大部分学生对急救培训需求强烈。他们主要通过网络方式了解急救知识,缺乏统一、规范的培训,这与国内胡苏珍等[16,21]的研究结果一致。多数学生表示希望能通过专业人士了解学习急救知识,同时认为有必要将急救课程纳入中国义务教育的必修课。目前部分国家已将急救知识技能作为学校教育的计划并且在初级教育阶段就对学生进行急救教育[22-26],这些急救训练可以明显提高当地学生的急救知识技能。国内学者认为,由于院前急救的需要,我国要健全急救知识技能培训体系并纳入大学生的必修课程[9]。近年来,多位全国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提出在大中小学教学计划中列入急救教育课程的建议,认为可以通过“急救进校园”方式来提升院前急救公众参与率[27]。另外,绝大多数学生认为急救相关知识应由学校承担,这与学生的身份相符,学生可以在学校集中的学习,学校教育成本低、效果好,可较高效率获取知识[28]。

综上所述,急救培训的内容应当广泛、全面、系统、多样,对于危险性较高的如火灾等常见灾难及挽救生命关键的心肺复苏术这些学生比较关注的内容应重点培训;同时要及时更新,确保培训内容的准确性及科学性。此外,还需增加对急救自我保护知识的培训。对于专业性强、难度较大的知识和技能应适当简化,可以借助图片、动画等素材让内容更加生动形象,通俗易懂。不同年级的学生其身心发展及知识积累情况不同,急救培训的开展要选择合适的时机,针对不同的学习阶段开展不同内容的急救培训,循序渐进。大学生的急救信念及学习积极性普遍较高,如果能接受专业系统的急救培训,在短时间内能够提高其急救能力。高校可将急救知识技能教育课程纳入培养方案或选修课[21]。除了传统的课堂教学外,在“互联网+”的背景下也可利用MOOC资源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满意率[29]。总之,大学生急救知识技能的普及途径可以是多样的,但需要注意的是急救知识和技能的掌握仅仅依靠理论讲授是不够的,必须要结合实践操作,有条件的地区还可开展实战演练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临场应变能力;同时培训还必须是持续多次的,这样才能有效加强和巩固知识的掌握。高校可定期有重点地对学生进行急救知识培训和实践演练;还可增加考核认证或测评,以增强大学生,尤其是非医学专业学生施救的积极性[1]。

猜你喜欢
条目信念问卷
以患者为主的炎症性肠病患者PRO量表特异模块条目筛选
为了信念
冠军赛鸽的信念(上)
发光的信念
《词诠》互见条目述略
问卷大调查
问卷你做主
对县级二轮修志采用结构体式的思考
信念的传承
不服不行的搜索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