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绍杰
(中煜建设工程有限公司,北京 100093)
深基坑支护技术可增强基层结构的安全性、稳固性,但该技术在应用过程中很容易受到不良因素影响出现各种问题。所以需要对该技术予以科学考量和分析,选择合适的深基坑支护方式,以达到工程建设目标,保障建筑施工质量与安全。
在土木工程的地下工程施工中,合理运用深基坑支护技术,可以确保深基坑以及周边环境的安全稳定性,提高地下工程施工质量,发挥地下工程对上部结构产生的重力荷载的承担作用,保障建筑的质量安全。根据现行建筑施工安全管理办法可知,开挖深度达到5米及5米以上的基坑均属于深基坑。在建筑土木工程施工中,深基坑开挖往往还会涉及支护工程、降排水工程和土方换填工程等。尽管部分基坑的开挖深度未达到深基坑标准,但地质结构条件不良,施工范围内建筑物地基基础数量与地下管线数量较多,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基坑开挖工程与支护工程的难度,需要引起施工单位的高度重视。
钢板桩支护针对的是深度在8米以下的基坑结构,是对其实施加固处理、提高施工质量的一种技术方式。在钢板桩支护技术的应用中,选用材料以特种型钢和钢板桩为主,通过构建以这两种材料为主的钢板墙,达到阻隔、保护和支护效果,避免基坑出现渗水、裂缝或坍塌问题,维护结构稳固性。另外,钢板桩支护对于软土层的处理也有着显著效果,符合高层建筑软基处理要求,且选用材料可循环利用,能够降低成本消耗。不过钢板桩支护施工中会产生较大的噪声污染,如果要使用该技术,需做好防噪处理,以免影响周边居民的正常生活。
土钉墙支护技术是在基坑侧边部位钉入土钉,借助土钉与土体结构的摩擦,加强加固效果,同时外侧边坡位置会设置钢丝网,以混凝土喷射的方式形成完整的支护结构,防止侧面滑坡或坍塌,维持基坑结构稳定性。土钉墙支护技术的稳定性强,抵抗能力强,可改进深基坑质量,规避渗漏问题。不过土钉墙支护技术在高层或地下工程中,因自身特征无法单独使用。为了保证深基坑质量,施工企业会将该技术与水泥土桩、微型桩、预应力锚杆等技术结合应用,以降低放坡难度,加强施工灵活性和经济性。
该技术目前被广泛应用于深度在12米以内、基坑等级在2~3级的非软土场地内。施工前要对各项参数进行检验和审核,确保其可靠性,推动后续工作的顺利开展。
排桩支护具有灵活性强,应用范围广等特点。常见的排桩支护方式以连续排桩、水泥搅拌桩和密排钻孔桩三种为主。连续排桩应用在土质良好、地下水位较低的区域内,以支护桩注浆的方式形成完善的支挡结构。连续排桩支护施工中,一般是柱列式排桩形式,施工前要设置桩孔,控制桩孔间距。水泥搅拌桩应用在松软土层、地下水位较好的区域内,以水泥浆料浇筑形成桩体。该结构的阻水性较强,可减少地下水倒灌对基坑的影响。密排钻孔桩的应用要根据基坑深度加以合理规划,注重该技术落实的有效性、可靠性,增强基坑稳固效果。通常情况下,当基坑越深,密排钻孔桩的排列密度也应当越大,需要更多的设备支撑;当基坑越浅,密排钻孔桩的排列密度也就越小,需要的设备支撑也就比较少。
地下连续桩虽然具有较好的支护效果,但在实际应用中消耗的资金较多,施工内容繁杂,对人力和物力的消耗较大,再加上地下连续桩使用中对施工现场有较高要求,如深基坑侧壁安全系数要达到1~3级的水平、场地内的悬臂结构须控制在5米以内、地下水高度不能高于基坑底面等等。这些条件的集中出现,使得地下连续桩支护技术在使用中受到多方面制约,直接影响该技术实用效果。目前,该技术在深基坑支护中已经很少出现。
地下连续桩的应用集中在密集地区的建筑施工中,目的是提高深基坑结构刚度和强度,保障基础结构稳固性,降低密集区域施工难度,减少事故发生。由于地下连续桩支护技术能够减少地面沉降现象,增强建筑结构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再加上深基坑支护技术的不断完善,未来该技术会得到越来越多的应用。
现阶段,常见的深基坑支护形式包括支挡式安全防护形式、土钉墙安全防护形式、重力式水泥墙安全防护形式及放坡安全防护形式四大类。在建筑工程深基坑施工中,施工人员要结合现场环境概况,选择适宜的深基坑支护形式,必要情况下,可以同时采取两种深基坑支护形式,以维护深基坑和周边环境的安全性。目前,深基坑工程中应用较为普遍的就是支挡式安全防护形式。每一种深基坑支护形式的原理、适用条件与应用要求都不同,其中,支挡式安全防护形式更加适用于安全等级达到1~3级的深基坑。按照采用的支护结构形态与支护工具差异,可进一步将支挡式安全防护形式划分为锚拉式支护结构、支撑式支护结构、悬臂式支护结构和双排桩支护结构等。在建筑施工中,深基坑支护技术的应用需结合基坑深度、土体结构特征、周边环境、地下水位等因素进行综合考量和分析,科学选择支护方式和种类,保证基坑质量。如土钉墙支护技术可应用在2~3级基坑内,以单一土钉墙、复合土钉墙为主,加强基坑结构稳定性,降低渗漏等问题带来的影响。
深基坑支护施工应当严格遵照现有的规范标准展开作业,按照基坑规模、尺寸,开展分层、分区施工作业。支护方式选择上,要综合现场情况,注重科学分析与考量,维护支护结构可靠性。且必须合理规范深基坑支护施工流程,严格按照确定流程开展作业。如在深基坑开挖时,要按照开挖深度实施分层处理,按照规模尺寸展开分块、分区作业。平面尺寸较大的基坑,可采用支撑平面布置方式,以强化施工整体效果。
另外,在施工作业开展前,应对材料设备性能、支撑结构强度、锚杆拉应力等展开细致检查和验收,降低问题出现概率。基坑开挖过程中,每层开挖深度一般控制在2米以内,淤泥质土需控制在1.5米以内,通过人工和机械作业结合的方式,提高开挖速度,保证开挖质量。基坑开挖至底板底标高后,应及时设置垫层,垫层延至支护结构边,条件允许时基坑周边8米~12米可以适当加厚250毫米~350毫米,使之形成有效的坑底支撑,减少围护变形,维护基坑的安全性。开挖速度、顺序及方法的选择,需根据现场情况进行科学分析和考量。
地下水对基坑支护结构的影响是较为明显的,做好地下水管控,是提高深基坑支护施工质量的关键举措,也是保障建筑质量的重要手段。在深基坑支护施工中,当坑底土层渗透系数增加时,需要先进行突涌稳定性验算,如果验算结果与规范要求不符,这时需要开展截水和减压处理,降低渗透对基坑的影响。常见的截水减压措施以管井和井点降水为主,其操作简单、成本低廉、变形系数低,安全性高。
当基坑地下水位较高、土体渗透能力强时,这时常规降水方式已经无法满足基坑施工要求,需要采用止水帷幕截水法完成基坑排水和降水,该方法包括高压旋喷注浆技术和深层搅拌桩施工技术两种。工作人员须结合现场情况,科学选择。部分深度较深的基坑也可以使用地墙、全套管咬合桩来止水,该方法费用较高,但可以与支护桩二合一进行。就基坑支护结构而言,设计人员和施工人员不仅要关注坑内水,还需高度重视地表水,后者一般利用排水沟、集水井等设施加以处理,便于基坑开挖施工的顺利进行。
深基坑支护施工作业开展前,要对现场实行详细勘察,了解周边土体和自然环境,掌握地下管线排布情况,合理规划施工内容,降低危险系数。在土体结构良好状态下,需实行设计验算,对放坡进行科学布局和处理,降低问题出现概率;在土质不良的条件下,要做好设计分析与审核,保证施工作业的顺利进行。同时开展测量放线工作,确定轴线点位置及土方开挖量,及时清除多余土量,增强现场安全性。此外,在深基坑支护施工中,如果施工项目与原有建筑间距较小,要开展稳定性检测,并采取科学保护措施,以免施工作业对周边建筑带来影响。
在建筑深基坑支护施工中,应当展开综合考量和分析,科学选择支护方案,完善管理措施,注重基坑的降水与排水,加强作业安全管控,以期全面改进施工质量,提高基础结构强度,进而维护建筑后期施工的安全性,达到工程建设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