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慧慧
(安徽省宁国经济技术开发区建设投资有限公司,安徽 宁国 242300)
目前,很多国有建筑企业实行三级核算模式,覆盖到企业的方方面面。而随着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和业务活动的增加,部分国有建筑企业加强了对财政收支、经济活动的监督,拓展了内部审计职能。但在实际的工作过程中,仍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限制了内部审计工作效果的发挥。
国有建筑企业开展内部审计工作,一是为了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二是国家战略布局的必然要求。其内部审计的职能以监督管理为主,对建筑企业业务活动的开展进行相应分析,确保穿插其中的经济活动合法、合规,确保资产、负债等的真实性,不断完善企业内部管理制度,加大内控力度,继而实现企业资产增值。
国有建筑企业的内部审计职能侧重于服务,监督职能被弱化,而建筑企业的内部审计多会围绕企业整体的发展战略开展,存在一定的主观性。正是因为内部审计工作是围绕目标而开展,所以对企业财务收支、经济责任、项目建设等的分析更加具体。从2007年开始,国家加大了对建筑行业的审计力度,其内部审计水平也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提升,在外部审计开始之前,内部审计可先行对企业各方面进行检查整改,在外部审计加入后,可进一步提高审计的客观性。但就其根本来说,审计工作的开展并不能根除建筑企业内部的一些违规行为,只能采取此种手段,尽量规避,并使内外审计相结合,帮助国有企业经济免受损失,同时也不违反相关法律法规。
国有建筑企业内部审计的目的是帮助企业发现运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弊端,给出切实可行的对策,实现企业既定的经营目标。因此,其内部审计工作必须按照严格的标准开展,在这个过程中,真实准确的各项数据信息起到关键性作用,它们为内部审计提供基础数据,同时内部审计又基于此给出可靠的企业信息,二者相辅相成,推动企业的整体发展。
国有建筑企业的内部审计能够加强企业内部的经营管理,帮助决策者及时发现存在的漏洞,平衡发展,控制内部发展的不协调性,对具体问题进行针对性分析,采取相应的措施,控制经济损失。规模大、业务多是国有建筑企业主要的特征,这意味着其全面管理工作任务重,而内部审计能够覆盖到企业的方方面面,综合运用数据及时发现问题,协助决策者给出解决方案,提高工作效率,强化内部管理[1]。
一般国有建筑企业项目周期长、资金回笼慢,如何提高工作效率是企业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国家政府关于这方面出台了很多政策提供支持,不断丰富内部审计的内容,完善企业基础会计制度,高效处理各种信息,在提高了企业预算科学性的同时,也营造了良好的工作氛围,推动了工作模式的创新。
2014年9月1日,建设部经过两年的治理时间,全面落实工程建设五方主体责任,实现了相关责任人终身负责制。另外,建立健全工程质量方面的监管机制,逐步推动建筑市场上的诚信体制体系建设,为建筑企业的发展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在提高企业市场适应能力的同时,带领建筑企业完成自身的转型。
2015年年底,建设部花费了几年时间建立的四库一平台建立完成,并在实际的业务活动中得到积极应用,汇聚了企业库、信息库、项目库、人员库,将各项数据综合为一体。通过项目建设活动的开展,可以根据项目涉及的各项数据进行追溯,与项目相关的企业、人员等得到全方位覆盖,极大地提高了信息的完整性和相关性,拉近了外部市场与内部信息流通的距离,解决了困扰建筑企业多年的问题,实现了信息真实、人员透明,为企业各方面活动的开展提供了便利[2]。
在建筑行业的发展提速阶段,除了“一带一路”倡议带来的发展机遇,还有现代城镇化建设、智慧城市建造、城市交通建设等,这些都为建筑企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建筑产品化、商业化是未来建筑行业发展的必经之路,也是现代市场对建筑企业提出的发展新要求,同时,伴随着各种现代化的建设,建筑企业的建造模式、融资方式等也发生了巨大变化。
新常态下,税制改革帮助建筑企业进入新的发展阶段。营改增的到来,不仅仅带来了数字上的变化,更对建筑企业的管理、盈利等产生了全方位的冲击,涉及建筑企业的材料采购、合同管理、工程建造、竣工结算等。随着现代工程规模不断扩大,企业产业链条延长,参与项目建设的投资方增加,资金来源和分配的复杂性也日渐提高。风险来源从传统的招投标、工程质量等,拓展到了国家政策、市场环境、项目生命周期等方面。
新常态下国有建筑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创新途径之一就是制度的创新。基于已有的制度,结合国家审计以及国资委的政策倾向,强化已有审计机构的部门职责,划分好权责范围,用制度约束职员,不断提高审计的效力,确保工作流程的规范。基于此开展的审计工作,必须重视审计工作底稿的严谨和细致,保证审计工作的独立性、完整性和保密性。
现代国有建筑企业已随时代的发展得到了扩充,发展成了集投资、建设、运营、销售等于一体的综合性企业。审计职能也得到了丰富,从单一的经济活动审计变成了现在的集经济、风险于一体的审计工作,对审计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其必须基于企业建筑项目,参与其中,对事前、事中、事后进行综合把握,确保其风险来源及资金收益都在企业既定的范围内。通过审计工作模式的创新,能够很好地把握审计工作开展的科学性,使内部审计的价值充分发挥出来[3]。
首先,新常态下对国有建筑企业内部审计人才的要求更高,企业必须明确所需人才类型,引进专业审计人才,提升内部审计水平,实现人才梯队的革新;其次,引进现代先进的信息系统,提升建筑企业信息化水平,强化部门之间的沟通,提高内部审计工作所需数据的时效性,创新沟通工具;最后,建立属于建筑企业内部的资源信息库,涉及建筑企业方方面面的信息,如项目、合同、投资方、预算等,结合企业经营理念,更新资源库。
新常态下审计机构创新能够提高审计效率,加快信息的传递,减少企业因为信息传递不及时而受到风险攻击的可能性。目前,虽然很多国有建筑企业设置了相应的董事会、监事会和管理层,但实际发挥的作用并不显著,也没有做到真正的“三权分立”。要想确保内部审计发挥实际作用,必须加强企业审计机构建设,全面落实权责,发挥出应有的作用[4]。
完善国有建筑企业的绩效考评制度和责任制度,有利于调动职员的工作热情,提高内部审计工作的质量。在部分国有建筑企业中,绩效考评流于形式,没有实质作用。新常态下必须实现绩效考评制度的创新,使其与职员的能力挂钩,不断促进职员发展,同时完善责任追究制度,将责任落实到人,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新常态下的国有建筑企业内部审计工作创新,必须基于企业自身的发展与外部市场的变化,及时应对,找出二者之间的平衡点。从人才、信息化水平、计算机能力、风险防控等方面,不断提高内部审计质量,推动其创新,从而进一步实现国有建筑企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