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的“秘馔”
——红烧鲳鱼

2021-11-24 13:20王一萌
金秋 2021年16期
关键词:葱段鱼皮蒜瓣

◎文/王一萌

少时读伟人诗“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感觉很浪漫和美妙。印象最深的还是武昌鱼三个字,稍长才知诗中是有工作繁忙的含义,但无论是何本意,武昌鱼这名字可是记住了。某次到武汉公干,尝到了清蒸武昌鱼,极为适口,回来以后便在厨下开始尝试制作。可能是北方人传统上嗜厚味吧,我家都喜红烧味道,久而久之,灶下苦练,竟然也诞生了一道我家厨房的“秘馔”——红烧鲳鱼。

鲳鱼分海水和淡水两种,武汉处千湖之地,鲳鱼自然是淡水生,嘴小体阔,周身带鳞片,以红烧之法据说可以去除淡水鱼身上所谓的土腥味。按说这道美味已经很不错了,但随着物流的畅达,很快海生的金鲳鱼便成为釜中的主角了。这金鲳鱼个头常常略小于淡水鲳鱼,但其无鳞,肉质鲜美且紧密瓷实,久烧不散,状若人们常说的“蒜瓣”肉。不仅如此,在北方人的潜意识里,海产品天然似乎要珍贵一些,这恐怕是物远则珍的膳食遗传基因吧?有了这几条理由,金鲳鱼就成了我家的标准食材。

在超市选购鲳鱼,往往按大家共识,先看是否红眼,眼猩红的坚决弃之,眼清白则喜而携归,这有点阮籍青目的意思了。而今更多则是网络订购的快送,不仅鱼肥价优,更主要是新鲜,大眼对小眼,也算是青目相加了。记得某次看画展,见到过一幅稻香鱼正肥的水墨画,几条肥鱼被水墨洇濡,似乎都能闻到浓浓的香味儿,感觉这道菜简直成了鱼米江南的代表了,故而每次捉鱼在手,心中都会升起一种隆重的仪式感。

开始制作了,先用生抽酱油、料酒、葱段、姜片、拍松的蒜瓣等多味料腌制,这是通用的套路。其实我一直怀疑这种腌制遇到光滑的鱼皮能否起作用,后来还专门试过用不腌之鱼烹制,还真是不一样,可见老办法自有其道理。鱼下锅,先用热油轻煎,目的是将两面鱼皮煎至硬韧,好似一道保护层,防止鱼肉破碎,既失其形,又乱其味。所以这道工序很重要,有人习惯要撒入一些盐,说是可以防粘锅,试过后效果还行。但以我的感觉,关键还是要用小火慢煎,鱼翻身时要特别细心,而且不要静止去煎,最好用手轻颤锅柄,让鱼身一直处在一个轻轻移动的状态,只有这样才能防止鱼皮粘连到锅底。写到这里,忍不住笑了,想起了老子的话,治大国若烹小鲜。几乎人人知道它的本意就是提醒为政者治国一定要小心翼翼,掌握好度。如此重要的思想源头,竟然出自平常人家炉灶里的烟火气息啊。

鱼煎好了,将热水倾入刚才腌鱼的调料汁中倒入锅内,放一点五香粉,撒些黑胡椒粉,捏入两粒花椒,再放白糖一勺,用大火烧开,这糖加酱油就是红烧的主色彩了。让旺火烧滚上几分钟,然后再转小火慢烧,目的是让各种调味品的滋味能释放出来。当然可别忘了锅的手柄,继续轻轻颤动以防鱼皮粘底,因为不能放太多的水怕影响味道和汤汁的浓淡,所以烧鱼的过程中,总是有一面鱼头鱼身露在汤汁外,这时候就要不断的用勺舀起汤汁往鱼上浇淋,还可将汤中的姜片、葱段、蒜瓣舀起来放到鱼上面让其入味,翻面后亦然,以保持味道两面一致。我烧制时常常会放两颗干辣椒,手掰成碎段,撒入汤中,提味增色。

小火慢烧,约半小时后,汤汁变得黏稠红亮,这时候双面鱼皮仍然完好,鱼的整体形状也很好看,但是又想让滋味能进入肉中,便可以拿牙签密密地扎出几排小孔,让汤汁入内,就可出锅了。装盘前,我的一个经验是,再轻轻滴入几滴镇江香醋(注意是几滴),然后再尝滋味,就会觉得在咸鲜中又添了一份爽口,同时还不会感觉出醋酸味来,我将这最后一个环节当作我的烹鱼秘诀,一直秘而不宣,今日说得口滑,一下子都道出了,却也快乐,因为我也希望你快点儿洗手入厨,给家人烹制出一道美味的红烧鲳鱼。

曾读一文,言中国传统文化里有一种很浓厚的渔父文化,里面包藏着一种生活的态度与向往,如远避尘嚣,青山绿水,悠闲自得,当然,还得有鱼(馀)之乐和口腹之足,这么多的寄托若都能在一条鱼身上体现出来,岂不妙哉!

猜你喜欢
葱段鱼皮蒜瓣
我家秘方
赫哲族“鱼皮部落”:遥远又神秘的东北部落
历史名菜
火气旺吃点醋豆芽
捣蒜泥
蒜苗成长记
徐薇娜鱼皮镂刻作品
鱼皮帮助烧伤病人快速恢复
烧伤后“植入鱼皮治疗法”
蒜宝宝不好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