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晓婷
辽宁建筑职业学院 辽宁辽阳 111000
语言是人际交往的固定声音符号,与人类发展历史紧密相连。汉语言是中华民族的主要语言,在发展过程中传承了中国历史文化,蕴含着民族精神与民族文化价值观念。语言和意境分析能力是学生学习汉语言关键能力,直接影响其口语表达能力效果。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着重对学生的语言和意境分析能力进行培养。
在进行大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注重对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有助于提升学生语感和语言能力。以提高学生综合素养为基础,给学生未来社会职业发展带来重要支撑。语言自古以来就是一门艺术学科,而语言表达能力是人们的基础交流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个人的教育和素养。社会文明在不断进步和发展,这就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现如今职业教育的主要目标就是培养专业技术优异、道德素养高的复合型人才。学生在道德素养方面的外显方式就是语言的表达,教师在语言表达方面对学生进行系统的教育,让学生通过语言能力来表达自己的优势,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学会与人交流,对学生未来的职业和生活都有着重要的意义[1]。
朗读是通过有声阅读的方式体会汉语言文学作品的内容与情感,朗读的过程也就是感受作品的过程。教师在汉语言文学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朗读的方式带领学生走入作品,感知其中的语言艺术魅力。例如,教师在开展汉语言文学朗读训练时,可以让学生分角色朗读、配乐朗读,让学生在富有节奏美、语言美、音律美的朗读中逐渐融入作品。
爱因斯坦说过:学习知识要善于思考,思考,再思考,我就是靠这个方法成为科学家的。一个会思考的人,其口语表达水平,一定也是十分出色、超出常人的。所以,在课堂上,我非常重视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和训练。我常常对学生说:积极的思考成就精彩的人生,我们一定要提升我们的思维品质。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我非常重视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比如,在教学中,处理课后习题时,我常常要求学生分点进行回答,其目的就是为了培养学生的思维逻辑性。在平常的考试中,我也要求学生碰到诗歌简答题或现代文阅读题时先不要急着答题,要看清楚问题的分值是多少,学会因分设点,六分题一般分三点作答,四分题分两点作答,少数情况下是分成四点进行有条理的回答。通过这样的形式,我在有形或无形之中便把这种逻辑思维的方法传授给了学生,学生在这种思维的熏陶之下,在与他人交流时自然会不知不觉地条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大学教育阶段的学生,正是青春年少时期,叛逆心理比较严重,通常表现为不服管教、态度散漫。针对学生的这一态度,许多教师和家长往往采用批评的教育方式,在无意识间就会在学生面前表现出不满的态度。大学学生心理发育还不够成熟,有的学生内心比较敏感,很在意家长和教师的态度,错误的教育方式会导致学生失去学习的自信。久而久之,以前较为活泼开朗的学生也会变得沉默寡言。老师在课堂上进行提问的时候,学生不敢说话,表现的非常拘谨,明明会回答的问题,也不敢张嘴。所以,教师要在语文教学中采取鼓励的教学方式,发挥教师引导、学生主体的作用[2]。
语言文字是一个人表达思想、与人沟通的工具,也是文化的载体,是先辈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独特的语言文字是民族文化的基石,使用人数多、延续时间长、语音或词汇等十分独特的语言文字,更是国家发展的命脉和根基。教育部门应从促进文化强国建设入手,规范语言文字的使用,增强宣传力度,拓展汉语影响力。各级各类学校在语言文字规范应用层面应提出明确要求与相关考核标准,在文明建立先进集体评优评选活动中增加语言文字规范使用的比重。
阅读对大学生口语表达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只有通过充分的阅读吸收,学生才有可能达到出口成章的境界。阅读对于表达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这也是许多语文老师的一个共识,也很好地体现了大学语文核心素养中 “语言的建构与运用”这一要求。何为“语言的构建与运用”? 它是口语表达的基础,是指学生在生活实践中通过对词汇的主动积累,并梳理整合成语言的过程。解释得通俗一点:两三岁的小孩,只会支言片语,是因为他们掌握的词汇量少;初中以后,随着词汇量的积累增加,学生虽不能出口成章,但却能顺利与他人进行言语沟通;到了大学阶段,学生说出的话却比初中生更加的有逻辑、有美感,可以说达到了对语言的熟练精准地运用的地步,语言表达的逻辑性也更加严密。我们在教学中也时常发现,平时喜欢阅读的学生,其语言优势表现得极为明显[3]。
总而言之,随着时代不断的进步和发展,帮助学生更好的提升自身职业素养的关键策略就是,做好学生在语言表达能力训练中的培养和锻炼。教师除了给学生提供科学有效的指导外,还要培养学生的语感,让学生在课堂上积极、有效的进行朗读训练;培养学生的学习自信,让学生在语言的课堂上大胆表达自己的看法,勇敢发言;也可以对学生进行适当的职业环境语言交流,培养学生适应职场、适应社会的能力。从多方面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让学生在未来的发展中,成为对社会有用的高素质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