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颂体文学钩沉

2021-11-24 01:47段立超
关键词:文集

段立超

颂体文学是中国古代散文的一个分类,从《诗经》“三颂”开始,到秦汉颂之发展,以至于六朝唐宋明清,历代皆有作品。颂体文学的研究现在已经有很多成果,(1)博士学位论文:韩高年《颂诗的起源与流变——三代诗歌主流的逻辑推演与实证研究》(西北师范大学,2001);段立超《上古“颂类”文学精神及其体类特征》(东北师范大学,2007);胡吉星《作为文体的颂赞与中国美颂传统的形成》(暨南大学,2009):张志勇《唐代颂赞文体研究》(河北大学,2010)。著作:陈开梅《先唐颂体研究》(中山大学出版社,2007)。硕士学位论文:郭宝军《中古颂文研究》(广西师范大学,2003);张立兵《论先秦两汉的颂、赞、篇、铭》(西北师范大学,2004);赵英哲《颂文文体与唐前颂文概说》,辽宁师范大学,2007),等等。不过清代颂文还没有专门的研究。究其原因,在于清代文献的体量极大,清人文集的整理工作还在继续中,因而清代颂文的文献整理工作有较大难度。本文依据学术界已有的清人文集研究成果,从文集索引、大型文集以及别集中钩沉出清代颂文的基本情况,以备学界进一步研究之需。

一、清代颂文的收录情况

清代散文数量极为丰富,整理编辑工作极为繁重,至今还没有全清文结集。依据《清代文集篇目分类索引》《清文海》《清代诗文汇编》以及部分别集,钩沉清代颂文计86篇。其基本收录情况如下。

(一)《清代文集篇目分类索引》所录篇目

《清代文集篇目分类索引》是研究清人文集的一部最方便、最有效的参考工具书。该书由当代著名学者王重民、杨殿珣两位先生于1931—1934年共同主持完成。1935年由前北平图书馆(今中国国家图书馆)出版,现在则有2003年北京图书馆出版社的影印版。(2)此本与1935年版的原版作比较,增添了重新编制的全书目录,并且标出了可供查阅的统一全书的页码。本文也将在增补的说明中标出这些页码,统一称为“总页码”,来区别于原书的本文页码,以方便读者进一步查阅之用。本文使用该影印本为底本。

清代颂文见于《清代文集篇目分类索引》的,共63篇。

43篇存于《传记文目录》,见“六、赞颂”。其篇名及出处分别为(3)体例为篇名·作者·文集名称·卷数/页码(a为上,b为下),下同。:《扬州营游击白公颂并序》(汪中《述学别录》1/6b)、《安君颂 安重根》(章炳麟《太炎文录初编》2/67a)、《江孝贞女颂》(胡赓善《新城伯子文集》2/15a)、《朱子浙东荒政颂》(傅维森《缺斋遗稿》 2/12a)、《从伯母既嫂两胡氏重节颂并序》(朱珔《小万卷斋文稿》21/4b)、《李宏颂》(张澍《养素堂文集》26/2b)、《忠义李将军颂有序》(焦廷琥《蜜梅花馆文录》1/16b)、《晋梁州刺史寻阳壮侯周访颂并序》(淩廷堪《校礼堂文集》10/8a)、《林闾颂》(张澍《养素堂文集》28/2a)、《仓帝史皇氏颂》(皮锡瑞《师伏堂骈文》1/1a)、《荀卿颂并序》(淩廷堪《校礼堂文集》10/1a)、《宋儒袁正献公从祀文庙颂》(徐时栋《烟嶼楼文集》37/7a)、《张帛颂》(张澍《养素堂文集》28/1b)、《张子以礼教学者颂》(傅维森《缺斋遗稿》2/12a)、《叔先雒颂》(张澍《素养堂文集》28/1b)、《节孝张孺人颂》(繆荃孙《兿风堂文集》7/35a)、《张徵君颂名纯合肥人》(程先甲《程一夔文甲集》7/7a)、《凌忠介公遗像颂》(俞樾《春在堂杂文》1/23a)、《许叔重颂并序》(张星鑑《仰萧楼文集》1/54b)、《陈节母颂有序》(焦循《雕菰集》6/10a)、《陈太恭人懿德颂有序》(王芑孙《惕甫未定稿》13/1a)、《陆宣公从祀庙庑颂》(阮元《揅经室续四集》4/3b)、《睢州汤烈妇旌门颂》(汪琬《尧峰文钞》37/6a)、《偃师县学苌君惠教颂代王方川先生》(武億《授堂文钞》8/1a)、《董生明春秋颂》(傅维森《缺斋遗稿》2/11b)、《宋武帝颂》(章炳麟《太炎文录初编》2/64a)、《昌国君乐毅颂》(洪亮吉《卷施阁文乙集》1/10b)、《邓节母颂并序》(谢章铤《赌棋山庄集》3/8a)、《郑君不入党锢颂》(傅维森《缺斋遗稿》2/11b)、《郑仲师颂》(张星鑑《仰萧楼文集》1/55a)、《魏武帝颂》(章炳麟《太炎文录初编》2/63b)、《严遵颂》(张澍《养素堂文集》28/2a)、《里安课经图颂为了圆上人作》(石韫玉《独学庐四稿》4/2a)、《竹安和尚画像颂》(石韫玉《独学庐五稿》3/10a)、《顶羯罗君颂》(章炳麟《太炎文录初编》2/66a)、《禽坚颂》(张澍《养素堂文集》28/1a)、《隗相颂》(张澍《养素堂文集》28/1a)、《为参领某君颂》(张澍《养素堂文集》28/3a)、《贤母颂四首》(黄本骥《三长物斋文略》4/13a)、《汉麒麟阁功臣颂并序》(洪亮吉《卷施阁文乙集》1/7b)、《汉十四经师颂并序》(淩廷堪《校礼堂文集》10/3a)、《明太祖功臣颂并序》(虞必芳《学海堂三集》18/1b)、《六儒颂并序》(刘师培《左盦集》8/18a)。[1]1049-1063

19篇存于《杂文目录》中,见“四、杂文”。其篇名及出处分别为(其体例同上):《拟江文通闽中草木颂颂粤中草木并序》(陈澧《学海堂三集》18/7a)、《拟江文通闽中草木颂颂粤中草木并序》(虞必芳《学海堂三集18/10a》)此两篇颂作篇目重复,出处也重复,未审其详。《圣武远扬青海平定颂谨序》(张廷玉《澄怀园文存》1/8a)、《圣驾六巡江浙恭纪颂谨序》(王芑孙《渊雅堂文外集》3/1a)、《圣驾亲诣大学大礼庆成颂谨序》(张廷玉《澄怀园文存》1/21a)、《圣治光昭河清献瑞颂谨序》(张廷玉《澄怀园文存》1/16a)、《日月合璧五星连珠颂谨序》(张廷玉《澄怀园文存》1/12a)、《圣驾东巡临幸阙里躬谒孔林秩祀泰岱省方布泽礼成颂谨序》(张廷玉《澄怀园文存》1/35a)、《圣主临雍礼成颂谨序》(张廷玉《澄怀园文存》1/24a)、《圣驾东巡盛京恭谒祖陵大礼庆成颂谨序》(张廷玉《澄怀园文存》1/28a)、《平定西陲颂二十四章谨序》(王鸣盛《西莊始存稿》28/1a)、《拟平定川楚告成颂谨序》(孙原湘《天真阁集》51/13b)、《圣驾临雍颂谨序》(孙原湘《天真阁集》51/1a)、《万寿颂谨序》(张廷玉《澄怀园文存》1/4a)、《时廵颂并序》(沈钦韩《幼学堂文稿》2/1a)、《麒麟阁名臣颂并序》(沈钦韩《幼学堂文稿》3/2a)、《曲阜圣庙颂集经语》(蒋士铨《忠雅堂文集》8/x)、《平西域颂序》(朱骏声《傳经室文集》5/12b)、《御书印心石屋颂序代》(刘毓崧《通义堂文集》14/18b)。[1]1218

另有1篇,见《学术文目录》中“六、诏令奏议类”(其体例同上):《柏舟试操图颂》(黄彭年《陶楼文钞》14/24b)。[1]172

原目未录,经笔者翻检资料增补的补遗(其体例同上):(1)《传记文之部·赞颂·古今人》:《伏羲画卦颂》(皮锡瑞《师伏堂骈文》1/3a)[2];(2)《传记文之部·赞颂·杂录姓氏未详及其它》:《赵州遗爱颂并序》(朱珔《小万卷斋文稿》21/3a);(3)《杂文之部·杂文》:《青浦新修孔宅颂并序》(朱珔《小万卷斋文稿》21/1a)[3];(4)《曹封母朱太夫人寿颂》(胡赓善《新城伯子文集》2/19a)[4];(5)《菊颂》(张澍《养素堂文集》28/2b);(6)《纸颂》(阮元《揅经室续四集》4/16b);(7)《万寿无疆颂并序代太常卿倪承宽作》(洪亮吉《卷施阁文乙集》1/11a)[5];(8)《机声灯影图颂》(黄彭年《陶楼文钞》14/25b);(9)《圣驾东巡盛京祇谒祖陵礼成颂谨颂》(孙原湘《天真阁集》51/4b);(10)《圣驾东巡盛京祇谒祖陵礼成颂谨颂》(孙原湘《天真阁集》51/9b)(4)最后两篇补文为同题,但作者创作了两篇不同的颂文,都被收录在文集中,一篇在卷51第4页下;另一篇在卷51第9页下。(1)《李宏颂》(张澍《养素堂文集》26/2b中),卷26应改为卷28,则此条应写作:《李宏颂》(张澍《养素堂文集》28/2b);(2)《杂文之部·杂文》中的《平西域颂序》(朱骏声《傳经室文集》5/12b),有序无颂文。;(11)《念佛颂并序》(汪琬《尧峰文钞》37/8a)。

(二)《清代诗文集汇编》所收颂文

《清代诗文集汇编》是由中国人民大学和北京大学联合主持编纂、上海古籍出版社独家影印出版的大型文献整理项目,也是清代诗文总集。《清代文集篇目分类索引》中所见的63篇颂有篇名,但是没有具体篇章内容,这些篇名见于《清代诗文集汇编》的有43篇,这43篇在《汇编》中都有内容可查,具体作品有哪些,可参上文。其他不见于《汇编》的20篇篇名为(体例同上):《安君颂安重根》(章炳麟《太炎文录初编》2/67a)、《朱子浙东荒政颂》(傅维森《缺斋遗稿》2/12a)、《晋梁州刺史寻阳壮侯周访颂并序》(淩廷堪《校礼堂文集》10/8a)、《荀卿颂并序》(淩廷堪《校礼堂文集》10/1a)、《张子以礼教学者颂》(傅维森《缺斋遗稿》2/12a)、《张徵君颂名纯合肥人》(程先甲《程一夔文甲集》7/7a)、《睢州汤烈妇旌门颂》(汪琬《尧峰文钞》37/6a)、《董生明春秋颂》(傅维森《缺斋遗稿》2/11b)、《宋武帝颂》(章炳麟《太炎文录初编》2/64a)、《郑君不入党锢颂》(傅维森《缺斋遗稿》2/11b)、《魏武帝颂》(章炳麟《太炎文录初编》2/63b)、《顶羯罗君颂》(章炳麟《太炎文录初稿》2/66a)、《汉十四经师颂并序》(淩廷堪《校礼堂文集》10/3a)、《明太祖功臣颂并序》(虞必芳《学海堂三集》18/1b)、《平定西陲颂二十四章谨序》(王鸣盛《西莊始存稿》28/1a)[6]。

(三)《清文海》所录颂文

清代颂文辑于《清文海》的,共6篇。(5)这6篇也都是有篇目有内容的。这6篇作品分别为(体例为册数·索引页):(1)《仇英画十八大阿罗汉颂》(二四·三三一),(2)《火轮船颂》(九四·八四六),(3)《平金川颂》(五六·一一三),(4)《禹陵颂》(二六·八二五),(5)《桂颂》(九〇·三二五),(6)《陶渊明颂》(九〇·一三)。此6篇作品篇名均不见于《清代文集篇目分类索引》,内容亦不相重复。[7]

(四)其他

还有若干颂文,是通过查找散见的学者文集搜集到的。包括(体例为篇名·作者·文集名称·卷数/页码):(1)《越海祥风颂》(凌廷堪《校礼堂文集》10/82),(2)《麦饭颂并序》(凌廷堪《校礼堂文集》10/84),(3)《水仙花颂并序》(凌廷堪《校礼堂文集》10/84),(4)《瑞桃颂并序》(凌廷堪《校礼堂文集》10/85)。以上4篇均出自凌廷堪著《校礼堂文集》(中华书局,1998年版),王文锦点校。(5)《万寿圣德颂二十四章谨序》(王鸣盛《嘉定王鸣盛全集》第10册28/451),(6)《圣驾南巡颂二十章集五经语》(王鸣盛《嘉定王鸣盛全集》第10册28/457)。上述(5)、(6)两篇均出自王鸣盛著《嘉定王鸣盛全集》[8](这些作品也都是既有篇名又有作品内容的)。

从上述收录情况来看,清代颂文著录者共86篇。而存世的篇目则少于这个数字,去除各目重复的篇目,再去除只有篇名存世、内容却散佚的篇目,我们可以确知的存世清代颂文总共78篇,这是我们研究清代颂文的文献基础。

二、清代颂文内容概述

目前可见的清代颂文篇目共86篇,总体而言,可分为人物颂、巡狩及临到颂、平定颂、祥瑞颂、植物颂、庙陵颂和杂颂。其中人物颂48篇、巡狩及临到颂10篇、平定颂5篇、祥瑞颂4篇、植物颂5篇、庙陵颂3篇、杂颂11篇。

其一,人物颂48篇,可分为:

(1)古今人物颂34篇,其所颂的人物分别为:扬州营游击白公、安重根、江孝贞女、朱子、从伯母既嫂两胡氏、李宏、李将军、晋梁州刺史寻阳壮侯周访、林闾、仓帝史皇氏、荀卿、宋儒袁正献公、张帛、张子、叔先雒、张孺人、张徵、凌忠介公、许叔重、陈节母、陈太恭人、陆宣公、睢州汤烈妇、偃师县学苌君、董生、宋武帝、昌国君乐毅、邓节母、郑君、郑仲师、魏武帝、严遵、陶渊明、伏羲。这些古今人物,或为传说中的人文初祖如伏羲、仓帝史皇氏;或为学者文人如荀卿、陶渊明、许叔重;或为逸民贤人如李宏、林闾、张帛、叔先雒、董生;或为节烈妇女如江孝贞女、张孺人、陈节母、睢州汤烈妇等,涉及各种人,内容很丰富。

(2)姓氏不详及其他类的人物颂共14篇,其所颂人物分别为:了圆上人、竹安和尚、羯罗君、禽坚、隗相、参领某君、贤母、汉麒麟阁功臣、汉十四经师、明太祖功臣、六儒、麒麟阁名臣(大司马大将军博陆侯霍光、卫将军富平侯张安世、车骑将军龙頟侯韩增、后将军营平侯赵克国、丞相高平侯魏相、丞相博阳侯丙吉、御史大夫建平侯杜延年、宗正阳城侯刘德、少府梁丘贺、太子太傅萧望之、典属国苏武)、仇英画十八大阿罗汉、赵州遗爱。

其二,巡狩类及临到类颂作共10篇,分别为:圣驾南巡、圣驾六巡江浙、圣驾东巡临幸阙里躬谒孔林秩祀泰岱省方布泽、圣驾东巡盛京恭谒祖陵、时廵、圣驾亲诣大学、圣主临雍、圣驾临雍、圣驾东巡盛京祇谒祖陵,同题颂文另有一篇作品。

其三,平定颂5篇,其内容分别为:平定青海、平定西陲、平定川楚、平西域、平金川。

其四,祥瑞颂4篇,篇名分别为:《圣治光昭河清献瑞颂谨序》《日月合璧五星连珠颂谨序》《越海祥风颂并序》《瑞桃颂》。颂的分别是黄河、日月星辰、祥风和瑞桃。

其五,植物颂5篇,篇名分别为:《拟江文通闽中草木颂颂粤中草木并序》(陈澧)、《拟江文通闽中草木颂颂粤中草木并序》(虞必芳)、《桂颂》、《菊颂》、《水仙花颂》。颂的是粤中草木、桂树枝、菊花和水仙花。

其六,庙陵颂3篇,篇名分别为:《曲阜圣庙颂集经语》《禹陵颂》《青浦新修孔宅颂并序》,颂的是孔庙、孔宅和禹陵。

其七,杂颂11篇,篇名分别为:《万寿颂谨序》《万寿圣德颂二十四章谨序》《御书印心石屋颂序代》《柏舟试操图颂》《火轮船颂》《曹封母朱太夫人寿颂》《万寿无疆颂并序代太常卿倪承宽作》《机声灯影图颂》《麦饭颂》《纸颂》《念佛颂并序》。

三、清代颂文的特征

清代颂文有其独特之处,不仅体现了集大成的特色,而且在写作上有其创新之处,在创新上也有明显的世俗化倾向。

(一)集大成的清代颂作

清代的颂作,体现出了集大成的特色,无论是在创作体式上,还是在创作内容上,都对先代的颂作有全面的继承和发展。

首先,在创作内容上,可以看出清代颂集大成的特点,其创作内容几乎涵盖了前代出现过的所有题材和类型。如皇帝功德颂的创作有王鸣盛的《万寿圣德颂二十四章谨序》、孙原湘的《儗平定川楚告成颂谨序》、张廷玉的《圣武远扬青海平定颂谨序》;巡行颂的创作有王鸣盛的《圣驾南巡颂二十章集五经语》、王芑孙的《圣驾六巡江浙恭纪颂谨序》;功臣颂如《麒麟阁名臣颂并序》;咏物颂如《纸颂》《火轮船颂》;祥瑞颂如张廷玉的《圣治光昭河清献瑞颂谨序》、淩廷堪的《瑞桃颂并序》;普通人的颂如胡赓善的《江孝贞女颂并序》、谢章铤的《邓节母颂并序》;佛颂如汪琬的《念佛颂并序》、高士奇的《仇英画十八大阿罗汉颂》等(唯不见道颂),几乎涵盖了前世所有颂的创作题材。

其次,在创作体式上,清代颂文的创作包含了各种体式,体现出以四言体为主,兼有其他各种样式的特点,出现了骚体、四言体、散体、骈体等。清代颂的大部分继承了前代的传统体式,在结构上由序文和四言诗体两个部分构成。如:《扬州营游击白公颂并序》《柏舟试操图颂》《机声灯影图颂》《仓帝史皇氏颂》《陈节母颂有序》《汉麒麟阁功臣颂并序》等。其中四言诗体有韵的如《陈节母颂有序》:

歙县王君廷晖,以素册介里中孙韶九,乞余为文以彰母节。节孝之事,余所乐称也。惜不知节母夫及父名字,本末年月亦未详聊。述其大略而颂之,颂曰:

节母陈氏,尖山下人。十九于归,相敬若宾。六年而孀,我生不辰。呱呱两雏,未能负薪。既远兄弟,谁恤我贫。纤纤十指,用以成春。嗷嗷三口,恃以存身。藐孤既长,诲之谆谆。抚之成立,授以婚姻。子能服贾,以腆其亲。子复有子,母年七旬。四十五载,縞衣綦巾。如波息井,如霜在筠。君子高之,以为世陈。

除了序文外,就是一篇严格押韵的四言诗体。其韵脚是“人”“宾”“辰”“薪”“贫”“春”“身”“谆”“姻”“亲”“旬”“巾”“筠”“陈”。

除了传统体式,清代颂也有其他的创作体式出现,体现出各种样式交相辉映的局面。如《从伯母暨嫂两胡氏重节颂并序》就是一篇四言颂,但三句则用“兮”字作结,整篇皆是如此。可以看作是四言与骚体的结合。而其三句一韵的格式,正是远承秦刻石文而来。(序略)其颂曰:

旗峰之阳,介石磷磷,其色浩兮。怀清有台,岝(山各)(山君)嶙,双阙表兮。祖竹标劲,慈蕙播薰,继苍茂兮。荼甘如薺,鸞孤匪鸳,髻常縞兮。母事威姑,笃疾籲神,延寿考兮。妇率厥修,韶年代祈,瘧能療兮。机丝课读,共此苦辛,供脯薨兮。观型尸齋,筑里比伦,月同皎兮。皭然樵青,愿依终身,不求牡兮。叔姬共姜,聚而为群,古今少兮。沍寒厲摧,吹律变温,惟所受兮。天章裦宠,乌头在门,永无挠兮。輶轩采风,载扬仪煇,视吾槀兮。

《麒麟阁名臣颂并序》中的《典属国苏武》篇,更是直接夹杂骚体句式:“头可断兮,膝不屈,雪霰纷纷落旄节。羝不乳兮,燕空归,吏民白服涕南挥。”除此之外还有彻底的杂言散体(指不要求词句整齐对偶,区别于骈体)颂作,如章炳麟的《魏武帝颂》(押韵)、方铸的《陶渊明颂》(不押韵)、张澍的《张帛颂》(押韵不整齐)等。甚至还有七言的颂作,如《陈节母颂并序》,(略序)其颂曰:

女贞生子作兰芷。蔚为国香三千里。梦中见母知母旨。登堂理民思母喜。一事违民母所耻。晋山嶷嶷,晋水瀰瀰,我有女宗,敢告闾史。移孝作忠乃由此。

还有如张澍的《叔先雒颂》,基本为七言押韵而五、四言杂出的散体(并非骈体)颂。另有三言无韵的颂作,如《麒麟阁名臣颂并序》中的《宗正阳城侯刘德》。除了散体颂之外,骈体颂在清代也有创作,如张澍的《为参领某君颂》就是一篇杂五言、七言的骈体作品。

总的来说,就创作体式上看,清代的颂作有四言颂,有骚颂,有散体;有有序,有无序;有单首创作,也有成组的组颂。真可谓在体式上集大成的一代。但是,这里也要说明的是,清代的文体意识是比较清晰的,在大量的颂的创作中,占主流的仍然是前有序文,后有四言诗作的文体形式。

由以上可以看出,清代颂文无论是在创作的体式上,还是内容上,都呈现出了明显的集大成的特点。

(二)清代颂文的创新之处

清代颂文出现了代为作颂的现象,如武億的《偃师县学苌君惠教颂代王方川先生》,洪亮吉的《万寿无疆颂并序代太常卿倪承宽作》。另外还出现了“集经语”的现象,如:王鸣盛的《圣驾南巡颂二十章集五经语》、蒋士铨的《曲阜圣庙颂集经语》。这种现象上承董仲舒的《山川颂》,用引经据典的方式来写作,但是其全为集经语,完全没有一个字自创,又与董仲舒的作品不完全相同。

另外,清代出现了成组的颂,这是前代少有的。一种是将一组颂放在一起,分成若干章,并统一使用同一个名称,这样的颂如王鸣盛的颂作《平定西陲颂二十四章谨序》《圣驾南巡颂二十章集五经语》《万寿圣德颂二十四章谨序》。这种一颂而多章的写法,正是远承《诗经·鲁颂》而来。一种是同一题目下又创作多首带子目的颂作,如黄本骥的《贤母颂四首》,下面分别有子目颂4首,分别是《孟母断机》《陶母截发》《柳母和丸》《欧母畫荻》;再如《麒麟阁名臣颂并序》下面分别有子目颂11首,分别是《大司马将军博陆侯霍光》《衞将军富平侯张安世》《车骑将军龙頟侯韩增》《后将军营平侯赵克西》《丞相高平侯魏相》《丞相博阳侯丙吉》《御史大夫建平侯杜延年》《宗正阳城侯刘德》《少府梁丘贺》《太子太傅萧望之》《典属国苏武》等。

(三)清代颂文创作的世俗化倾向

从颂的创作内容的变化上,可以看出清代颂文向世俗化方向的下移。康雍乾嘉时期尚有反映当朝皇帝功业和驾行的作品,而且数量是比较多的。如康雍时期,这类颂的创作有张廷玉的《圣武远扬青海平定颂谨序》《圣驾亲诣大学大礼庆成颂谨序》《圣驾东巡临幸阙里躬谒孔林秩祀泰岱省方布泽礼成颂谨序》《圣主临雍礼成颂谨序》《圣驾东巡盛京恭谒祖陵大礼庆成颂谨序》《万寿颂谨序》;王鸣盛的《平定西陲颂二十四章谨序》《万寿圣德颂二十四章谨序》《圣驾南巡颂二十章集五经语》。到乾嘉时期则有洪亮吉的《万寿无疆颂并序代太常卿倪承宽作》、爱新觉罗·永瑆的《平金川颂有序》、王芑孙的《圣驾六巡江浙恭纪颂谨序》、孙原湘的《拟平定川楚告成颂谨序》、《圣驾临雍颂谨序》、《圣驾东巡盛京祇谒祖陵礼成颂》(两篇)、沈钦韩的《时廵颂并序》。至清末也就是道光至宣统时期,这方面的内容彻底消失了(其中朱骏声的《平西域颂序》有序无文,不应算在内)。创作内容更接近日常,如《机声灯影图颂》《桂颂》《节孝张儒人颂》等。

综上所述,清代颂文流传到现在已经出现了比较多的遗失和漏收的情况。而其在颂体文学的发展流变过程中又具有很高的文学和科研学术价值,因此需要进行更进一步详细整理和研究。深入研究清代颂体文学,有助于我们理解颂文的历史发展,也有助于为新时期的文学创作及创新提供参考和借鉴。

猜你喜欢
文集
中国民协在京召开《白胜文集》出版座谈会
日本文化里的《白氏文集》
略論劉光第《衷聖齋文集》鈔本的文獻價值
纪念吴恩裕教授诞辰110周年暨《吴恩裕文集》出版座谈会召开
浅谈夏尔匝·扎西坚赞的历史
“对话”事件
迎“春”冰心
《郭汉城文集》简介
明代孙楼著作版本考察
寻爱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