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国宇
山西诺信交通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山西太原 030000
在当前社会发展阶段,海量资源用于基础设施投资,尤其是在道路交通领域,不断加剧的交通行业竞争,使得施工企业生存压力骤增。结合现状来看,施工技术层面的竞争最为关键,并对路面养护有较高要求。在改革发展新时期,需要公路施工企业有所重视,改进现有施工及路面养护技术,实现交通行业良性发展,助力全社会共同进步,下面将就此展开详述。
1.1.1 基层处理
对于公路工程而言,要想使铺设更为顺遂,首先要保证的便是基层质量,这也是最为基础的施工环节。考虑到公路施工环境复杂性,基层地貌较为复杂,多数并不平坦,应当预先采取平整措施,需利用压路机设备,并严格控制基层压实效果。
1.1.2 灰土基层
结合路基设计标准,待完成基层平整、压实后,需进行灰土垫层的铺设,其整体厚度需达30cm,且其黏土、石灰配比约为7∶3。当实际进行灰土垫层摊铺时,主要依靠装载机完成,而在平整环节则需要有人工辅助,还要确保灰土基层碾压夯实效果[1]。
1.1.3 路面摊铺
对于水泥混凝土路面来说,在进行路面摊铺时,通常并不在现场直接制成摊铺用混凝土,而是经运输车辆将其运至摊铺现场。在实际摊铺前,还需经过充分振捣,这里需经过平板与插入协同作业,对于路面也要利用振动梁完成平整作业,并且后续摊铺还可借助铁滚筒完成,进而使混凝土路面尽可能平整。此外,若是在摊铺时有突发状况,导致混凝土路面摊铺不够连贯,则应当预先设置施工缝,确保整体施工效果。
1.1.4 路面碾压施工技术
在整个路面施工环节中,路面质量往往直接取决于碾压效果,要结合路面设计标准要求,严格监测管理碾压过程,使路面更加平整也更具强度优势。在实际碾压环节,要结合公路实际及设计要求,确定合适的碾压次数、速度等关键性参数,并且碾压机械重量也是关键内容,若是选择不当,则可能因超压、漏压等而危及到路面整体质量效果。通常在机械碾压时,为保证碾压效果,其速度要控制在2~4km/h范围,并根据路面条件适当调整[2]。
1.2.1 灰土垫层
首先来说,需对基土表面加以夯实,应当实施分项操作,并依据设计层厚标准,完成后续垫层施工,一般要超出100mm。在材料选择上,灰土垫层主要是在黏土的基础上,按配比添加熟石灰,两者占比约为7∶3。而且黏土要经过筛选,去除其中的杂物,并保证其直径约为15mm。对于所搭配的熟石灰,为保证混合特性,则要求选用细石灰材料。待经过充分搅拌后,应通过颜色确定其搅拌是否充分。在具体进行灰土摊铺时,应当按设计要求保证有180mm的虚铺厚度,然后再实施夯实作业,使灰土垫层密度得以提升。
1.2.2 找标高及拉线
待上述操作完成后,需确定合适的标高参照,通常会选择现有标高,然后需打入木桩,并利用专用水准仪,完成拉线工作。
1.2.3 路缘石安装
在具体安装前,应精确获取路面宽度数据,而且为确定好路缘石安装高度,还应测定好路面两侧标高。当实际进行安装时,应首先开展挖槽工作,并且要控制好槽底高度,随后方可埋设路缘石,放置完成后,为确保路缘石足够牢固,还需先后实施灌缝、培土、压实等操作。
1.2.4 路面砖铺砌
为保证路面铺设质量,带有缺陷的预制砖块应予以去除,完成砖块检查后,应结合铺设面积范围,选定合适的路段进行分段式铺设。当进行铺砌时,应先铺设其两端部位,然后逐块进行铺砌,进而完成整体路面砖铺砌任务。同时,还应做好垫层底部清扫,然后在其基础上添加特定配比的砂浆,其厚度约为2.5cm。在路面砖铺砌时,应当合理把控铺砌面积,并且铺砌高度应约高于道路面层。待以上步骤完成后,路面砖块还需经过压实环节,通常是以人工敲击为主。为保证铺砌效果,预制砖块间隙控制要合理,通常要控制在6mm内,还需合理检验砖面水平度,以达到路面砖设计要求。此外,当路面砖主体铺砌完成后,对其预留的砖块缝隙,应当在不超出2d内完成填充,并做好填充后的清理工作。路面砖要想开放交通,还需检验其结合层强度是否达标,若是路面砖在夏季铺设,必要的养护要做到位,通常会选用洒水养护的方式[3]。
1.3.1 表层处理
当需要对表层加以处理时,应明确其软基部分的范围,然后在利用砂垫层,有效去除软基表层水分,解决其含水量高的问题,进而改善软基层强度。待完成软基层定位后,如需进一步施工操作,常通过加设垫层的方式,不仅可达成排水目的,还可实现路基土体加固。基于功能分析,砂垫层的存在可作为排水层使用,借助其可改善软土路基强度,并有效控制填土层水位。在表层处理中,常常应用砂石材料,这里主要从吸水性考虑,通常会选用粗砂、中砂等,可发挥水分吸附的效果。要想加快公路施工进度,在表层处理环节,在铺设时可综合运用砂垫层与铺垫材料,并选用粗砂为主要材料。在部分软基路段,可能有极差的透水性,需要改进表层处理模式,详细要求为:需要用到土工织物,应预先将其敷设于软基路段,可改善其抗拉性能,使路基表层处理更为连贯。在此方案下,既能够简化软基路段表层处理难度,还可提升其耐腐性能,有着良好施工效果。通过选用合适铺设材料,能够使软土路基更为平整,有效规避路面沉降情况。同时,表层排水也很关键,在处理软基表层时,需进行排水干预,其施工方式为投入添加剂,主要是熟石灰,可改善路基强度,并使其更具压缩能力。通过使用熟石灰,可借助其特性,使软土路基表层水分得以吸附,进而改善表层土体强度。在进行软土路基表层处理时,富水问题较多存在,在此状况下,更应当重视表层排水,需要在路基填筑前做好排水沟槽开挖,确保软基表层水分有效排除,降低后续施工处理成本。
1.3.2 深层土振动挤压技术
为增强软基固结效果,提升路基内部强度,通常会采取振动挤压工艺,这在软土路基处理中较为普遍。其工艺原理在于借助打桩的方式,在外力下实现高速振动,并深入到深层土部分,经过高强度的冲撒,可使砂浆得到充分填充。经过振动挤压工序,可改变深层砂性土特性,使其更加密实,软基土体密度也将得以提升,在此工艺下,公路路基也将更具承载力。通过实施振动挤压技术,能较好的规避路基沉降,有效弥补软基缺陷,可降低软基对公路工程危害。此外,当制定实施方案时,振动挤压工艺并非单一使用,而是要与密砂桩相结合,其对深层砂性土的强化作用更为明显,进而达到路基强度改善的目的[4]。
1.3.3 路基换填
当需对软基加以处理时,最为直接的方式便是换填,通过此方式,能从根本上清理软土部分,然后分层回填各类材料,获得更符合公路施工的路基条件。
在公路路面养护中,对较大占比的水泥混凝土路面,若要实施养护维修,首先要掌握地板脱空问题处置,这也是养护队伍基础要求。在具体操作时,要修复好地板脱落的边角,对路面裂缝也可经灌缝等方式加以处理,而且需及早更换老化接缝填料。公路养护部门应进行事前调研,确定水泥混凝土路面破损状况,尤其要关注接缝填料老化情况,以防因老化而导致水泥混凝土路面病害。结合养护实践来看,地板脱空轻度断裂往往是常见质量通病,要想使问题得以控制,在水泥混凝土路面养护中,通常采取板底压浆技术,并做好路面水封处理,这里可结合脱空断裂程度,适当选用无机或有机材料,后者更适用底板脱空断裂程度较重的情况,若是程度较为轻微,在路面养护处理时,仅需关注局部破损底板。在实际路面工程中,底板轻微断裂多属自然状况,而且也较为普遍,在处理路面底板断裂时,仅需施用合适方式加以处置,改善水泥混凝土路面性能。为使路面大面积断裂得以恢复,通常会进行底板压浆或者灌封处理。
首先,对于常见车辙病害,当在发现后,公路养护部门应明确基层实际损伤程度,通常严重车辙将深入基层,若是确有损伤,则应先行清理车辙范围路面表层,然后再进行基层修复,重铺后路面将恢复,而若是车辙病害较轻,其损伤范围仍在表层范围,则可经沥青填料填充得以修复。其次,对于路面裂缝问题,一旦在观测中发现,应当记录裂缝走向、深度及宽度,然后采取合适的填补方式。若是路面裂缝窄且浅,则应采取灌浆工艺处置,而若是较大裂缝,则应当切割相应部分路面,再经过填充、压实,消除沥青路面裂缝。最后,对于路面坑槽问题,也需根据坑槽凹陷程度,选用合适的养护修理技术,对于并不严重的坑槽可进行局部修补。在进行修补操作时,应先行明确维修范围,再将坑槽范围沥青表层刨除,待清理干净后再将沥青填料置于其间,完成坑槽的修补工作。在此过程中,老化散落的沥青应做到及时、彻底清理,以防影响坑槽修补效果[5]。
在开展路面养护前,需了解其养护方式的特点,不仅路面的观测需细致,更要制定系统的养护策略。要想使路面养护有序实施,优化改善养护维修实施效果,应当从养护模式的完善入手。若路面养护有所需要,还可将不同养护方式并用,提高养护质量水准,并达到更优效果。通常情况下,多存在如下路面养护模式,如大修、矫正或预防性养护。当实际实施路面养护时,应基于路面实际破损状况,并致力于提高养护效率。公路路面养护人员,也应重视事前调查,研究分析路面实况,可借助先进检测仪表,并做好路面病害分析报告,针对性制定路面养护方案,选择最为合适的养护技术。若部分路段所存在密集性病害,则应当选用最佳工艺,如微表处等,使路面更为平整耐磨。若是存在严重车辙问题,应当采取重新铺设的方案。
要知道路面养护任务繁重,为如期完成养护工程,不仅需有足够材料设备支撑,更关键的是养护队伍。如今,多数公路养护施工企业,普遍面临养护队伍培养难题,部分队伍缺乏系统实践经验。面对愈加复杂的养护任务,需要养护人员有创新意识,在持续实践中积累路面养护及管理经验,实现养护队伍素质提升。同时,公路养护施工企业应重视平台搭建,为养护人员提供培养机会,定期开展相应培训,尤其是最新的路面养护技术工艺,还要有一定的奖惩激励,确保养护队伍素质有明显提升。
当前,公路工程所覆盖延伸范围极广,有着最为庞大的公路网络,这也意味着路面养护工作量极为繁重,不应单纯依靠传统养护模式,养护维修部门需加以改进。信息化技术是路面养护效率提升的关键,要想使路面养护维修更高效,需基于信息化技术,实现路面状况的实时共享,方便后续养护工作开展。信息化体系的构建并不容易,需由养护维修单位牵头,全面搜集养护管理数据,进而搭建共享性平台,实现养护维修各部门信息共享。在其帮助下,路面养护信息存储将摆脱单一纸质文件,逐步实现养护信息数字化。此外,为作为养护信息化技术的实施者,需提高个人技术水平,掌握养护管理数据采集、分析及查询功能,并保证养护维修数据正确性。主要涉及:首先信息技术人员应优化公路路面养护数据库,全范围覆盖施工、监测及养护数据,保证路面养护数据完整性;其次,完善基础数据自动统计功能,要借助信息化手段,精准高效处理路面养护相关数据;最后,在路面养护监控环节,需学会使用特种专用设备,如手持PDA设备。
综上所述,要想获取质量更佳的公路工程,深度发挥其内在价值,需要公路施工及养护部门共同努力,提高路面施工技术应用水准,持续改进现有养护模式,并重视养护信息化技术,有效改善道路管理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