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津冶
朝阳市固定资产投资审计中心 辽宁朝阳 122000
面对资源消耗趋紧,生态环境退化的严峻形势,党的十九大将生态文明建设写入宪法,并提出加快生态文明法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政府审计作为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关键力量,将以生态文明建设的现状及要求为出发点,以可持续发展理论、外部不经济理论和系统理论等相关理论为支撑,对国家资源管理、环境和生态系统等重点领域发挥事前、事中和事后的全程监督作用,并进一步探讨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以及风险导向审计[1]。
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我国一度盛行唯GDP论英雄的政绩观,这种错误观念导致部分政府领导片面追求经济增长而忽视环境保护,导致高额的GDP提升的价值与牺牲的自然资产价值有时不成正比,牺牲自然资产的量超出自然资产自我恢复的承受范围。忽视环境保护,带来了一定的副作用,如污水、酸雨、空气污染、物种灭绝、极端天气等,这不仅对人类社会造成巨大破坏,而且对整个地球生态系统正常运行造成冲击。而如果将环境审计纳入政府领导干部离任审计的范围,就能够更加科学、严谨、客观地评价领导干部任职期间的履行情况,增强审计报告的客观性。
政府环境审计工作秉持会计学中财务会计理念,通过逐步健全环境资产核算要素、改变审计工作重心,较为全面地展现政府领导干部任职期间在环境治理工作方面取得的成果,同时可以衡量离任领导干部在环境管理方面非法行为的损失,并对其进行追责。
通过对政府领导干部进行环境审计,对一些领导干部的环境违法行为进行追责,可以及时纠正其违法行为并承担相应的法律后果,也可以增强领导干部的环境治理意识,引导和规范领导干部对环境治理行为,使政府环境治理合理化。
可持续发展理论的核心思想是在人口、资源、生态环境和经济发展之间取得平衡,在不损害任何人利益的前提下实现发展目标。它要求转变传统的经济增长方式,即将忽略生态环境保护的发展方式转变为综合考虑社会、资源、生态环境的经济增长方式,在促进经济增长的同时,也要确保生态环境不被侵害,最终实现经济和生态环境共同发展。可持续发展理论是生态审计的基本理论基础[2]。
生态经济学最早被称为污染经济学或公害经济学,是一门由生态学和经济学相互耦合而成的复杂学科,它主要围绕人类社会经济活动与自然生态之间的协调发展进行研究,目的是促进社会经济在生态平衡的基础上实现持续稳定发展。生态经济学研究的主要内容除了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外,还包括生态恢复、环境破坏等。
外部经济是指一个生产者(消费者)的生产(消费)活动对其他生产者(消费者)所附带产生的成本或效益情况。外部经济有正的外部经济和负的外部经济之分。由于生态环境与生俱来的公共特性,其外部经济表现得十分突出。当生态环境发展良好时,其产生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不能直接由从事生态环境活动的当事人独享,而是由整个生态群体共同分享,将表现为正的外部经济。然而,当某一活动为一己私利而侵害生态环境时,由此引发的生态风险将由所在生态系统的全体成员共同承担。
完善行政事业单位的评价指标体系。第一,要明确相关财务分析指标,包括支出增长率、预算收支完成率、项目支出比率、资产负债率等指标,在实际工作中要根据行政事业单位的具体业务,完善相关指标体系,通过对各项指标的分析,考评行政事业单位工作运行绩效。第二,在制定评价流程时,要充分考虑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以科学的评价方法和专业的评价流程全面的分析财务审计工作中各项指标的完成情况。最后也是最重要的是,在财务审计工作评价指标体系建立后,应该真正的落实在审计效果评价工作中[3]。
第一,以国家政策为统领,从宏观审查贯彻国家重大政策措施落实情况、发展规划、战略决策、重大措施以及年度业务计划执行情况,从履职尽责、依法行政、公共服务等方面,揭露评价被审计对象。
第二,以资金流向为线索,从微观上审查财务报告、会计报表、记账凭证、业务合同等,揭露是否造成国有资产流失、是否盲目增加政府隐性债务,国家工程项目是否进度缓慢,财政资金是否沉淀,运用效率是否较低等问题。
第三,以问题整改为目标,严格落实责任清单,促进被审计单位建章立制规范管理。要根据问题界定责任主体,列出问题清单,整改措施及时限。对于敷衍塞责、虚假整改或整改不到位的,要按规定启动问责机制。对于重大违法违纪问题、屡查屡犯问题、失职渎职问题,要坚决依法依规移送纪检或相关主管部门对相关责任人进行处理处罚。对于制度体制问题,要充分和责任主体沟通,揭露现行体制存在的问题,依法依规帮助责任主体完善健全制度体制。
第四,加强财务审计事前监督力度。提高地方党委、政府重视对财务审计工作的重视程度,财务审计人员要积极参与制定战略决策、规划部署,实施方案、管理办法等工作,从问题源头上进行治理。
党的十八大与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优化国土开发,促进资源节约,保护生态环境,健全生态制度”的核心理念,所以,做好生态文明建设视角下政府审计管理工作,对我国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